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沉积微相与油气富集关系的研究入手,剖析了沉积微相对高产富集规律及油井产能高低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沉积微相制约油井,特别是高中产井的分布,对特低渗储集最有利的相带是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其次为河口坝和分流间湾,席状砂储层物性最差,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孔、渗、饱值最高,且平面上彼此相连.由于河流的侧向迁移,水下...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依据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采用岩石学,古生物学及电性特征三类相标志对车2井区齐古组油藏进行了细分沉积相研究。深入探讨了沉积微相与油气水的关系,并指出注水开发的具体措施。经研究总结发现,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沉积微相对储层砂体的分布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及油水运动的影响与控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低渗非均质油藏水平井油水两相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 渗流不再符合线性达西定律, 而具有启动压力梯度.将水平井的三维渗流简化为水平平面和垂直平面的2个二维流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对水平井两相渗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椭圆形供油半径中水平井稳态产能公式.结果表明, 水平井日产油量与水平井段长度呈线性增加关系;水平井日产油量随启动压力梯度增大而减小,但当启动压力梯度大于1×10-1MPa/m后日产油量基本不变;油藏非均质性越强水平井日产油量越小,水平段越长日产油量受油藏非均质性影响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6.
讨论杏子川油田郝家坪地区长2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分析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对该区储层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长2储层层内及层间储层非均质性强,平面上非均质性不强,受沉积环境及成岩因素的影响,区内储层非均质性变得复杂。  相似文献   

7.
根据岩性、沉积结构与构造、测井相综合分析认为,本区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哑相沉积,可细分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其主要的储集层.这些砂体横向上复合连片往往呈带状展布,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残余粒间孔和次生溶蚀也为主要的孔隙类犁.通过沉积相与油藏分布的关系研究,认为油气的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长6油层组良好的储集层,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深对姬塬油田马家山地区长4+51亚段油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的认识,从烃源岩构造、优势砂体及物性特征等方面对其作了对比分析。分析认为:研究区位于长7段烃源岩生烃中心,具有成藏的有利基础;叠置的优势砂体,促成了长7段烃源岩向长4+51亚段排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分流河道交汇处高渗砂体与近东西向排状鼻隆构造的匹配形成了石油聚集的有利场所;长4+51亚段油藏在多因素的共同控制下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其纵向上的砂体结构决定了石油富集于长4+521小层。  相似文献   

9.
10.
11.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西峰油田,是近几年发现的亿吨级大油田。其中白马中区为西峰油田重点区块之一,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该区块的主力油层。通过对长8段岩石颜色、沉积构造以及粒度特征的研究,得到沉积相特征。主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以及河口坝微相发育的砂层较厚,物性较好,是该区重点开发的主要储层。  相似文献   

12.
新立油田V区块已进入开发中后期,随着井网的多次加密,井点增多,油层对比的精度进一步提高,具备精细研究油层构造细微变化的有利条件.通过对研究区进行三维地质建模来反映地下的真实构造面貌,即研究油层微型构造,以加深认识地下油水运动规律及开发中后期的油水分布情况.研究区确定的有利剩余油分布构造类型有小高点、小鼻状构造和小断鼻构造.在三维地质模型的基础上,找准这些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地区,优化开发井网,调整注水方案,便于后期油藏开发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油藏剩余油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