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省境内中小河流众多,洪水灾害是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通过分析水汽来源、天气系统、地形等因素对暴雨形成的影响,以及河北省暴雨洪水特性,对境内中小河流防洪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认为,与自然因素相比,人类活动才是影响河道防洪的主要因素。基于上述认识,针对中小河流防洪减灾对策,提出了应通过制定防洪规划和治导线规划等工作尽快划定河道行洪范围,逐步修建工程措施提高沿河保护区的防洪标准,同时采取多项非工程措施来加强管理、限制人类活动、规范水事秩序等,使各中小河流防洪体系逐步完善,为保护河道沿岸经济发展的成果和人们稳步进入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1概述建国以来,我国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它们在历次防洪抗旱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安全保障基础设施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有必要对我国防洪抗旱工程进行全面深入的新思考,将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吸取进来,吸收消化并应用、推广,进一步做好防洪抗旱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在这里谈一些个人对防洪抗旱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方面的新思考,有些尚不够成熟,但作为抛砖引玉提出来,供大家批评和研讨.2防洪抗旱工程规划的…  相似文献   

3.
防洪减灾经济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概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发生的几次特大洪水更加引起人们对防洪减灾的思考.人类尝试了各种法制的、社会的、行政的、工程的、经济的手段减少洪水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但是,如果脱离了经济背景,任何其他手段便不可能有所作为,甚至根本不可能实施.而且,只有放在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内加以分析和比较,才有可能找到现实有效的减灾方法.因此,防洪减灾经济学的研究是有效地配置有限的防洪减灾资源的客观必然.根据中国重要灾害的频度分析及历次灾害的损失估计,洪涝灾害列在首位,因此,防洪减灾在我国的减灾领域中一直处在优先…  相似文献   

4.
建立科学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有防洪减灾体系主要由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两部分组成。工程体系包括河道堤防和湖泊、水库、蓄滞洪区等;非工程体系有水文、气象、通信等防洪指挥系统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些防洪体系在战胜’98大洪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减灾效益达7000多亿元,但在抗洪斗争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今后应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5.
徐迎春 《治淮》1998,(5):4-5
要达到防洪减灾的目的,必须抓好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三个环节。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建设,轻规划和管理的现象,影响了防洪减灾体系总体效益的发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以下简称《防洪法》)的颁布,更强调了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浅谈对美国防洪减灾工作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美国防洪基本情况美国地广人稀,辽阔的国土孕育了密西西比河、密苏里河、布拉索斯河等大的河流水系,江河洪水较为频繁,且海岸线长,沿海地区受飓风、台风及地震的影响,风暴潮、海啸灾害也比较严重。美国受洪水威胁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7%,影响人口3(X万以上(占总人口的Ic%以上)。因此,洪水灾害是最受美国联邦政府关注的自然灾害。美国防洪工作没有统一的机构负责,完全按照法律的授权,进行分级分部门管理。l.l防洪组织体系美国联邦政府参与防洪救灾的部门主要包括陆军工程师团、国家气象局、国家地质调查局、国家垦务局和联…  相似文献   

7.
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防洪工程的规划布局不合理、无序次、不配套及工程质量隐患等是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防洪工程规划,使之合理、有序、配套,根除工程隐患,提高防洪能力,使防洪工程真正发挥减灾增效之作用。 一、莱芜市防洪工程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
提高广州防洪减灾能力的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安仁 《人民珠江》2002,(1):39-40,43
广州历来是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区。近年来,广州市从防洪除涝的理论和减灾对策的研究、加速城市防洪体系的建设、完善防洪法规体系及加强执法力度、狠抓地方各级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提高三防预测预报准确度及加强预警工作等方面,大力开展将现代技术用于防洪非工程措施的研究与实践来提高其防洪减灾能力,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的中心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介绍了广州市提高防洪减灾能力的对策;加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开展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应用现代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开展提高城市防洪减灾超前性对策的研究,简述了番禺区防洪大堤建设和白云区景泰涌整治工程的减灾效益、研建的工程管理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海河水利》2004,(4):4-4
6月28—30日,水利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海河流域防洪规划审查会议。会议分析了海河流域所面临的防洪形势、明确了流域防洪体系建设目标、落实了流域防洪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一致通过了《海河流域防洪规划》。海河流域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十分不均,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突出。特别是近年来,流域来水连年偏枯,多年未来大水,发生洪水的概率越来越高,而现有的防洪减灾体系距离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因此,迫切需要尽快审批《海河流域防洪规划…  相似文献   

10.
洪水给人类社会造成了灾难和损失,目前我们通过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行防洪减灾。在防洪非工程措施中洪水预报、警报系统、制定不同等级洪水预案、区域规划、洪水保险等,是费省效宏、切实可行的,特别是以洪水预报为龙头的非工程措施尤为重要。实践证明,采取这些非工程措施已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把洪水造成的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1.
在归纳福建省现有防洪减灾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预测未来防洪减灾将以城市防洪、沿海防台风和防御洪涝诱发的地质灾害为重点,提出加快中小流域综合治理、控制洪泛区开发利用、建设防洪信息指挥系统、强化流域防洪统一调度、建立沿河洪水警告系统、实施强制洪水保险和普及防洪减灾知识等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防洪减灾系统化研究始于1990年代。30年来,在跟踪国际相关科技发展前沿的同时,结合中国实际和防洪减灾工作需求,建立了洪水风险管理理论体系,为中国防洪减灾策略的战略调整提供了理论支撑,并持续开展了洪水分析、洪水预报、洪水调度、洪水损失评估、工程安全分析、情景分析、信息分析及表达、防洪决策支持等理论和方法研究,开发了相应的技术、模型和产品,不断推动其实际应用,引领了中国防洪减灾领域科技的进步,为中国防洪减灾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1998年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的成因入手,结合我国林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全新的防洪减灾机制:防洪林权交易。通过博弈分析,阐明了防洪林权交易机制不仅可以实现水土保持、林业、防洪减灾等多部门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为公共经济学提供了基于市场机制的公共品的外部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王飞 《治淮》2006,(9):F0002-F0002
8月1日,《淮河流域防洪规划》通过中咨公司评估。该规划对淮河流域防洪区划、防洪减灾体系构成、行蓄洪区调整、平原低洼地区排水、防洪管理体系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防洪建设的近、远期目标和实施步骤。淮委主任钱敏,副主任汪安南出席审查会。《淮河  相似文献   

15.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减灾中心)成立于2002年,长期致力于防洪抗旱减灾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我国防洪减灾领域一支举足轻重的科研力量.总结了减灾中心在防洪减灾国家战略、洪水运动及致灾机理、洪水预测预报、洪水调度、洪水损失评估、防汛决策支持、工程抢险技术等方面理论及技术取得的学术成果,有效支撑了行业防洪...  相似文献   

16.
完善管理机制 加强防洪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影响,我国是世界上洪涝多发、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因灾损失都居其他灾种之首。由于我国七大江河中下游集中着全国1/2的人口、1/3的耕地和3/4的工农业总产值,洪涝灾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发展防洪事业,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始终为党和政府所高度重视。进一步研究防洪减灾方略,特别是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的防洪建设道路,一直是党和人民所关心的重要课题。 一、防洪建设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对防洪  相似文献   

17.
针对长湖水库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防洪成灾的实际问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如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技术,研究和开发了“长湖水库实时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系统对防洪调度预案的制定、选择和实施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已建圩区工程在历次洪涝灾害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防洪减灾作用,对圩区工程减灾效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价,是对水利工程进行经济评价和工程效益分析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圩区工程减灾效益的分析和实例计算,对圩区工程的防洪减灾效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太湖流域是典型低洼感潮平原河网地区,一直受洪涝灾害威胁。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年建设,太湖流域初步建立了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成功应对了多场次洪水。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太湖流域防洪治理历程和方略,可分为“分散治水、一轮治太、二轮治太”3个阶段,总结了3个阶段的人水关系,以及历经实践形成的“蓄泄兼筹、洪涝兼治,高低分开、分层设防,引排结合、综合治理”防洪治理方略。同时,采用水文统计及数学模型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当前流域高度城镇化和气候变化背景下面临的防洪新形势,剖析了流域防洪面临的人水地矛盾突出、防洪焦点由太湖转化为河网、区域短历时降雨影响加剧和周边潮位呈波动上升趋势等新问题,探讨了新时期太湖流域韧性防洪减灾体系的设想,包括深化人水和谐理念、强化“四个转变”治理思路、采用“蓄泄兼筹、洪涝并治,分区扩排、两网统筹,多措协同、智慧管控”治理策略等。研究成果可为新时期太湖流域防洪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央水利建设基金(防洪部分)具有投资规模小、见效快、效果好的优点。黄河水利委员会结合每年汛前检查情况,利用中央水利建设基金应急解决堤防、河道工程、涵闸等存在的度汛隐患,使水毁工程得到了修复,防汛料物得到补充,其他防洪非工程措施得以完善,进而提高了工程整体抗洪能力。中央水利建设基金在黄河防洪减灾中发挥了其他资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