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银视线离子注(beam ion implantation,BⅡ)对医用涤纶(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材料进行表面改性,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分析结果表明,在涤纶材料表面有效地形成了银离子注入层。细菌粘附实验结果证明,经过银离子注入的表面改性PET薄膜对表皮葡萄球菌(staphvlococus epidermis,SE)的粘附有明显抑制作用,比较培养时间为24h的细菌粘附可以看出,改性后的PET表面与未改性样品相比,表皮葡萄球菌的粘附率降低了76%。原子吸收光谱(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的分析结果表明,注入银离子的薄膜在水中两小时的银离子释放浓度为0.22μg/mL。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改性后材料表面的亲水性提高,且表皮葡萄球菌对改性涤纶的表面粘附自由能(△Fadh)为正值,因此不利于表皮葡萄球菌的粘附。  相似文献   

2.
尿素共聚改性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己二酸和1,4-丁二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再用尿素与其通过高温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了己二酸-丁二醇-尿素共聚物。考察了尿素含量对共聚物热稳定性、结晶性能、吸水率和降解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热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丁二醇和尿素总量与己二酸的物质的量比n(丁二醇+尿素)∶n(己二酸)为1.16∶1,丁二醇和尿素的物质的量比n(1,4-丁二醇)∶n(尿素)为5∶1时,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约为1×104,对比PBA,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吸水率和降解性能等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聚羟基丁酸酯与大豆蛋白质的共聚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羟基丁酸酯(PHB)与大豆蛋白质(SPI)的共聚改性。将PHB和SPI在DMSO中酰化、酯化共聚,制备了共聚物PHB-co-SPI。采用FT-IR、固态13C-NMR、XRD、DSC和生物降解速度测试等手段,表征了该共聚物的结构及其热稳定性、热加工窗口和生物降解速率。根据XRD,共聚物中仅存在PHB晶体,且结晶性较低。DSC结果显示,PHB-co-SPI的热降解温度达302℃,而PHB为234℃,说明共聚物的热稳定远高于PHB。并且,PHB-co-SPI的起始热降解温度在249℃附近,熔点约156℃,这种基于PHB的共聚物具有较宽的热加工窗口,可满足热成型加工需要。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速度测定表明,该共聚物的生物降解速率稍低于纯PHB。  相似文献   

4.
冷等离子体处理对涤纶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冷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涂纶纤维,利用ESCA分析了冷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的纤维表面元素组成,官能团类型的变化,通过比较处理前后浸润性,涂纶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研究了冷等离子处理对涤纶纤维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绦纶纤维经冷等离子处理后表面含氧的极性基团增加,纤维表面的浸润性显著改善,涤纶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5.
以取代度(DS)分别为0.031、0.058、0.093、0.124的马来酰化微晶棉秆纤维素(MMCC)为交联剂,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2,2-二甲氧基-苯基甲酮(PI)为引发剂,采用紫外光聚合法制备了4种降解性马来酰化微晶纤维素接枝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MMCC-g-P(AA-co-Am))。用红外光谱对树脂进行表征。对这4种树脂的结构和吸水性能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按DS不同,所合成的树脂的结构和性能有所不同。当DS=0.058的MMCC做交联剂时,所合成树脂的吸液率最高,在蒸馏水和0.9%盐水中的水吸液率分别为1360g/g和140g/g。  相似文献   

6.
以硝化纤维(NC)、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三聚体、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为主要原料,制得自乳化型水性硝化纤维乳液,并采用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酸酯改性水性硝化纤维复合乳液(WNC/P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表明得到目标产物;研究了共混体系的乳液及膜的微观结构与性能。随着PA含量的增加,涂膜吸水率从18.9%先下降到10.5%后升高到10.9%,接触角从77.50°上升到97.11°,拉伸强度从9.3 MPa升到15.7 MPa后逐渐下降到7.1 MPa,断裂伸长率从269.3%上升到578.3%,同时微相分离程度逐渐减小,热稳定性提高。当PA质量分数在30%左右时,WNC/PA膜同时具备良好的耐水性、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高党鸽  武文玲  马建中  吕斌  陈涛 《功能材料》2012,43(5):564-568,572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NH4)2S2O8为氧化剂,采用一步氧化法对淀粉氧化降解,进而与乙烯基类单体接枝共聚,制备了乙烯基类单体接枝共聚改性淀粉,并应用于蓝湿革复鞣工艺。结果表明,当(NH4)2S2O8用量为7.5%、降解温度为95℃、降解时间为30min时,共聚物的接枝率、接枝效率和单体转化率较高,且共聚物对坯革具有一定的复鞣填充和捕获游离甲醛的作用。FT-IR、XRD和TGA结果表明乙烯基类单体已成功接枝于氧化降解淀粉分子上。  相似文献   

8.
聚碳酸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DSC,DMA,FTIR和SEM等方法研究了PC/E51/TEPA和PC/E51/DDS两种共混体系的经、结构特征、力学和热性能。实验表明:体系的固化反应可按原位固化方式进行,PC对固化反应起促进作用。共混体系具有均相结构特征,两组份间存在有较强的氢键作用,从而提高了体系的Tg,模量、密度和热稳定性。PC/E51/TEPA样品透明,两个体系对冲击韧均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9.
采用硫酸水解法制备纤维素纳米晶(CNC),并对CNC进行乙酰化改性(A-CNC)、TEMPO氧化(T-CNC)、阳离子疏水改性(C-CNC)、阳离子亲水改性(E-CNC)、烷基化改性(S-CNC)、聚丙烯酸接枝改性(P-CNC),之后采用红外光谱、固态碳谱、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热重分析、分散性分析等...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氯化聚乙烯(CPE)、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AO2246)和三维卷曲七孔中空涤纶纤维(SHPF)制备了一系列的SHPF/CPE AO2246三元复合材料.通过DMA、SEM、SW230吸声仪以及HD026NE电子织物强力仪等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加入的SHPF纤维充当了结晶诱导作用,在复合材料中产生了大量AO2246的包覆式结晶,从而加速了网络结构的形成;含有20%质量比(以CPE和AO2246总质量为基)纤维的SHPF/CPE-AO2246复合材料的最大储能模量是未加纤维的3倍多,由于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增幅较大而使其损耗因子下降较快,但材料损耗模量-温度曲线下的面积(LA)随纤维含量增加而增大,说明材料的阻尼耗能能力并未下降;SHPF纤维的加入使材料的力学性能获得了较大的改善,中空网络结构的形成赋予三元复合材料吸声性能.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氯化聚乙烯(CPE)、 2, 2-亚甲基-双( 4-甲基-6-叔丁基苯酚) (AO2246)和三维卷曲七孔中空涤纶纤维(SHPF)制备了一系列的SHPF/CPE-AO2246三元复合材料。通过DMA、 SEM、 SW230吸声仪以及HD026NE电子织物强力仪等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 加入的SHPF纤维充当了结晶诱导作用, 在复合材料中产生了大量AO2246的包覆式结晶, 从而加速了网络结构的形成; 含有20%质量比(以CPE和AO2246总质量为基)纤维的SHPF/CPE-AO2246复合材料的最大储能模量是未加纤维的3倍多, 由于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增幅较大而使其损耗因子下降较快, 但材料损耗模量-温度曲线下的面积(LA)随纤维含量增加而增大, 说明材料的阻尼耗能能力并未下降; SHPF纤维的加入使材料的力学性能获得了较大的改善, 中空网络结构的形成赋予三元复合材料吸声性能。  相似文献   

12.
高嵩  杨帆  王桂林 《材料保护》2014,(7):24-29,7
目前,对涤纶化学镀镍液中单一添加剂的作用的研究不够深入,且单一添加剂尚存在一些不足。探讨了金属离子、稳定剂、光亮剂、表面活性剂种类及含量对绦纶化学镀镍层增重及电阻的影响,通过镀液阴阳极极化曲线探讨了不同添加剂对化学镀镍过程的影响规律;采用SEM,XRD对镀层进行表征,确定了较优的镀镍添加剂及其含量,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各种添加剂复配时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铜离子、碘酸钾、2,2’-联吡啶、聚乙二醇对化学镀镍具有更好的影响;10 mg/L糖精钠(BSI),10 mg/L CuSO4·5H2O,1 mg/L 2,2’-联吡啶,10mg/L PEG,10 mg/L KIO3的最优复配添加剂得到的涤纶化学镀镍层失重率最低,镀层更牢固、平整致密,为非晶态结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PET针刺毡表面沉积了纳米结构Cu薄膜,试图利用等离子体预处理的方法来改善薄膜与基材之间的结合牢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前后基材表面形貌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静态液滴形状观察法和接触角测试分析了等离子体处理前后样品的润湿性能。采用X射线能谱仪(EDX)对纳米结构Cu薄膜进行了元素分布及定量分析。结合抗静电性能测试,采用冷热循环试验研究了Ar和O2等离子体预处理对Cu薄膜结合牢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不仅能改善沉积Cu薄膜PET针刺毡的抗静电性能,还能提高膜-基结合牢度和基材的润湿性能。用O2等离子体处理时,膜-基结合牢度和润湿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秦明  益小苏 《材料工程》2003,(11):28-31
报道了一种可控交联聚芳醚酮(CCPAEK)的电子束辐照交联行为,研究了CCPAEK改性电子束固化EB-3环氧树脂体系的结构和性能。DMTA分析表明,150kGy EB辐照剂量固化后的改性EB-3树脂体系具有介于两单纯组分之间的单一玻璃化转变温度。改性前后EB-3树脂基体断口形貌发生很大变化,改性体系呈现韧性断裂的特征,其力学性能及抗冲击性能均有较大提高。TGA分析表明,CCPAEK的加入对EB-3树脂基体的耐热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郭鹏宗  白玉俊 《功能材料》2007,38(11):1800-1801,1805
用KMnO4对聚丙烯腈原丝进行化学改性处理,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示差扫描量热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改性前后原丝的反应动力学,热性能,化学结构以及晶体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聚丙烯腈原丝经KMnO4改性处理后,环化反应所需的激活能降低,使原丝能在比较低的温度下开始环化反应,同时环化反应的放热量也有所增加;由于KMnO4的催化作用,使得改性处理后的PAN原丝形成了-C=C-共轭结构;经KMnO4改性后原丝的晶体尺寸有所减小,这样有利于预氧化阶段氧的扩散,促进预氧化阶段的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察共聚共混改性对聚酰亚胺(PI)薄膜性能的影响,文中以4,4’-二胺基二苯醚(ODA),芳香杂环二胺(DA-MI)和均苯四甲酸酐(PMDA)为单体,通过常温聚合合成了一系列聚酰亚胺薄膜。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静态热机械分析仪(TMA)、万能试验机以及热失重仪(TGA)分析了薄膜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经过共聚共混改性后,PI原分子链中引入柔性基团,使得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分解温度(Td)下降了将近10%,力学性能也略有下降,但是其溶解性能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通过酸碱两步溶胶-凝胶法,常压干燥制备疏水性SiO2气凝胶。研究了两种改性剂(三甲基氯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对二氧化硅气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对制备的气凝胶样品进行表面微观形态分析、热重差热分析、傅里叶红外分析以及比表面积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性制备的样品具有较好的性能,使用六甲基二硅氮烷改性得到的SiO2气凝胶密度为0.204g/cm3,接触角为128°,BET比表面积为973m2/g,平均孔径7.57nm;使用三甲基氯硅烷改性得到的SiO2气凝胶密度为0.115g/cm3,疏水性优良,接触角为158°,BET比表面积为1067m2/g,平均孔径13.40nm。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用TMCS进行改性制备得到的SiO2气凝胶综合性能更加优异。  相似文献   

18.
用界面改性的方法研究了多孔支撑层/超薄功能层界面性质对反渗透复合膜性能的影响。采用了甲酸、磷酸、盐酸和弱极性试荆异丙醇作为聚砜底膜表面改性试剂。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采用的不同的改性条件下,复合膜的性能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改变改性试剂时,复合膜的性能变化有着相似的规律。改变改性试剂的浓度和改性时间有同样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2,2,3,3,4,4,5,5-八氟-1,6-己二醇(OFHD)作为有机氟单体,通过共聚反应制备了不同氟含量的有机氟共聚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FPETs)。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测试发现氟改性未对聚酯的热性能造成影响。随着OFHD添加量的增加,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的FPET膜表面氟含量从0增加到1.22%时,相应的水静态接触角从76.56°增加到116.23°,原子力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较为明显的微纳米粗糙结构。  相似文献   

20.
共聚改性尼龙6的弹性和结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醚酰胺对尼龙6进行了聚合改性.研究了改性尼龙的的聚合方法、纺丝方法以及弹性和结晶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聚醚酰胺含量的增加,尼龙6的弹性和回弹性有很大提高,结晶温度也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