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在小合成氨厂,因考虑到全年的经济效益,故在更换合成触媒时,往往同时更换变换触媒。即使变换触媒或合成触媒不需更新,也需氧化后进行过筛处理。以上两种情况都存在着两媒的降温和再升温过程。按照一般的开车方法,变换触媒升温还原结束后,再进行合成触媒的升温还原,势必拖长了开工时间,而在合成触媒升温还原过程中,为了维持变换触媒的温度,而白白地放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适当改进一下工艺流程,开车时先进行合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停车复工时,变换和合成的触媒匀需升温。过去,是采用先变换氧化触媒升温,待变换气成份合格后,再进行合成氨触媒的升温。这样一般要5~7天。 我厂从1974年以来采用两触媒同时升温。其办法是:当变换氧化触媒升到200℃后,燃烧气送压缩,利用燃烧气拉微量。在拉微量过程中,气体不放空,用付线接回压缩机打循环。 我厂1974年在一次长期停车后,采用此法同时升温,只用38小时。  相似文献   

3.
<正> 我厂大修后的合成触媒升温还原工作,历来都是在其他开车程序按传统方法完成后才能进行的。即在变换媒触升温还原结束后,应用合格的变换气将碳化系统进行彻底置换,然后送铜洗制出合格的精炼气,再以合格的精炼气置换合成系统和完成合成工段的二次气密试验工作,而后方可开展合成触媒的升温还原。整个化工开车时间长,氨、煤、电等消耗高。1988年7月大修后的化工开车,我们打破惯例,进行了“利用变换触媒升温还原余气置换各系统,并完成合成二次气密,使合成触媒提前进行升温还原”的尝试,一举获得成功。缩短了开车时间,降低了煤、电、氨等的消耗,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我厂合成二车间合成塔径为φ500毫米,内装 A_6C 球型触媒0.67米~3,生产能力较大(精炼气补充量5000~5200标米~3/时),合成塔出口气体温度为180℃左右。原设计流程采用水冷器冷却,每小时需30℃冷水130米~3,带走热量132.6万大卡/时。根据资料介绍,并结合我厂实际情况进行计算表明,合成工段可利用的余热  相似文献   

5.
该厂在小合成氨合成工段的技改中,采用1000单管折流式新型内件。文章对其从触媒升温还原到生产运行中的情况,以及内件的特点等予以了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正> 商洛氮肥厂合成塔系采用上海VSHXG200系列φ505合成塔,其内件为单管并流,装填A110-2触媒0工艺流程为双塔并联。在技改中,为了充分回收合成余热,我们曾在塔前增设了循环气预热器(列管式换热器面积为27米~2)。由冷交来的循环气在此与出水加热器的出塔合成气换热,然后进入合成塔,合成气去水冷器。这样改造后,运行很不正常。在触媒升温还原时,温度升高太快,开两台D2.5-1.07/180~200循环机,才能控制触媒升温速度。四机(L3.3-17/200)生产时,合成塔进口气体温度达80~90℃,热点  相似文献   

7.
电加热器在氨触媒还原过程中要求安全可靠,否则会导致触媒还原失败,给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电加热器功率常按经验数值选取,一般中型厂为130~150千瓦/米~3触媒。此外,凡工艺因故系统停车后,开车或作操不正常时,也常常使用电加热器调节进触媒层气体的温度,使触媒层温度达到氨合成反应所需的正常操作值,但这时触媒的升温对电加热器的功率要求比较小,按经验一般约有50%的额定功率就可满足需要。本文主要是探讨氨触媒在升温  相似文献   

8.
<正>我厂是一个年产一万吨合成氨厂,现有φ500合成塔一座,触媒容积0.68m~3,工作压力320kg/cm~2。去年二月装填新触媒1931kg使用至今年七月,已生产合成氨11060吨,接近化工部规定的每吨合成氨消耗0.15kg氨触媒的指标。目前,在1.2TNH_3/hr的负荷下,触媒热点温度仍在三点或四点上,氨净值仍有11%左右,氨仍有盈余;触媒活性未见明显下降;检修停车,热点温度降到400℃,合成压力降到200kg/cm~2,仍可不用电炉自热升温,恢复正常生产。这炉触媒,我们计划还要生产2500T以上合成氨,那时,我厂氨触媒消耗水平可低于部规定。下面谈谈我厂氨触媒使用与维护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
一、涡流在变换工段上的利用我厂过去的变换是常压的。煤耗电耗比较大,而且触媒升温是用老式燃烧炉,操作麻烦,又不安全。我们学习外地化肥厂先进经验后,新建一个加压变换工段,工艺流程比较先进。尤其是触媒升温采用感应电炉涡流发热法。用感应电炉代替燃烧炉,这在我厂是从来没有的一项新技术。今年一月份,加压变换工段投入生产,经过实践,证明了用感应电炉进行变换触媒升温是经济可行的。现在把我们的作法介绍如下。 1.涡流发热原理学过物理学或电工原理的都知道:当一个带有铁芯的线圈通上交流电时,则在铁芯中产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前言变换和合成触媒的升温还原,是触媒投入使用前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合成氨开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按照传统的开车方法是,在变换触媒升温还原结束后再进行合成触媒的升温还原。这样不仅开车时间长,而且煤电消耗大。目前一些厂为了加快开车速度,采用变换、合成两触媒同时升温还原。此法可较传统方法缩短4~5天时间,煤电消耗也大大减少,称之为“新法开车”。该法以  相似文献   

11.
改变原中温变换触煤升温还原法,改空气升温阶段为吹风气升温阶段,利用吹风气经变换炉供后工段置换开车,在配阗水煤所了升温还原阶段,必用蒸汽为载体、压缩机送半水煤气供中温变换触煤升温还原,以提高空速、加速触媒升温还原速度、防止升还原过程中触煤层温度大幅升跌。  相似文献   

12.
合成氨生产流程长,故障造成停车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抢修时间长,合成触媒温度下降多,重新开车时,往往要借助电炉升温才能奏效,一般会影响有效生产时间八个小时之多,若遇到电炉丝绝缘等问题,就更棘手了,这对企业的稳产高产和节能非常不利,为此提出了合成触媒补压升温法。我厂近几年来,采用合成触媒补压升温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简单可行,行之有效。下面就有关  相似文献   

13.
浅谈煮蜡对甲醇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甲醇合成生产中出现的合成塔入口温度降低、触媒活性减弱、放空量增大的问题,分析了煮蜡对甲醇合成的影响;通过采取减少水冷器循环水流量的技术措施,将水冷器出口气体温度由30℃提高到45~50℃,合成塔入塔气体温度由193~194℃提高到196~197℃,合成塔A塔和B塔触媒层上点的热点温度随之上升至216℃和225℃,甲醇合成反应和系统放空量恢复到正常工况.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低汞触媒和超低汞触媒的性能指标,阐述了超低汞触媒在新疆中泰化学阜康能源有限公司工业化生产实际应用情况。结果表明:①后台超低汞触媒转化器相比于后台低汞触媒转化器,合成的气体略差,但能满足指标v(C_2H_2)≤3%的要求;运行温度略高,接近指标上限180℃。②前台超低汞触媒转化器合成的气体均能满足指标v(C_2H_2)≤40%的要求,但运行温度较高,在调节过程中容易造成转化器温度超出指标上限180℃。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我厂是1974年投产的年产三千吨合成氨的小氮肥厂,经过几次技术改造,生产能力已达到一万五千吨合成氨,其主要产品为碳铵;为了配套年产四万吨尿素工程,生产能力又新增到年产二万五千吨合成氨,于1991年4月10日起新旧系统并网进行。我厂合成工段新设一套32MPa、φ300合成塔系统。以往合成氨触媒的升温还原  相似文献   

16.
楼寿林  卢慕书 《化肥工业》1990,17(3):12-15,26
甲醇合成塔是甲醇合成工段的关键设备,均温型甲醇合成塔内件的开发,使触媒层轴向温度分布均匀。采用自由伸缩复合内构件,内件结构安全可靠,从而免除了热应力。内件的拆装和触媒装卸均很方便,相应延长了内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在小氮肥企业中,保护和使用好变换触媒,合成触媒和醋酸铜氨液是保证正常生产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而两个触媒一个铜液使使用的好坏,与系统气体中H_2S的含量有密切关系。我厂所用的原料煤主要是山西阳泉块煤。其含硫量高,焦油含量也较多。这就给气体净化造成了困难。我厂投产以来变换触媒经常只能使用八、九个月;铜洗工段的带液,冒液事故经常发生,合成工段一年更换二、三次触媒。致使生产不稳定,产量低消耗高。为了征服生产大敌H_2S和焦油等,我们利用78年大修的机会在气柜出口搞了废氨水喷淋予脱硫。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8.
甲醇合成塔是甲醇生产装置的关键设备,甲醇合成效率与塔内触媒有直接关系。合成塔触媒一般使用寿命3年,到期后活性减小,需停车更换。在系统开车前必须进行升温还原,还原的好坏直接影响触媒的寿命及活性。可为同类装置的生产运行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 在合成岗位整个工艺操作中,合成塔触媒温度是最重要的操作指标,因为其它参数的改变最后都要影响触媒温度。如果温度偏离给定值过高,就会使触媒加速老化。而影响触媒寿命。如果温度过低于给定值,则会影响合成效率。触媒层“热点”温度是个有代表性的关键参数,只要把“热点”温度控制好,其它温度点可全部稳定下来。我厂合成塔今年新换了触媒,目前“热点”是第五点,工艺指标定为460±5℃。当然,由于触媒使用时间的增长而逐渐老化,“热点”温度也要适当提高。  相似文献   

20.
该公司合成氨工段技改中,φ800系列配置φ200合成塔,投运了五年,更换了两塔触媒,经历了三次升温还原。文章对其触媒的还原及内件使用情况予以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