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丝绸是以蚕丝为原料织制而成的。蚕丝有桑蚕丝、柞蚕丝、木薯蚕丝等。蚕丝属于蛋白质纤维,主要成分为丝胶和丝素,还含有极少量的脂肪,蜡质和灰分。 蚕丝的吸水性很强,由于蚕丝的外表有丝胶的保护,能耐磨擦。干燥的蚕丝或绸缎相互摩擦会发出一种声响,称为丝鸣或绢鸣, 这是  相似文献   

2.
引言 生丝主要由两类蛋白化合物所组成,即丝素蛋白和丝胶蛋白。除此之外,生丝还含有其他的天然杂质,例如,脂肪和蜡质、无机盐、以及有色物质。桑蚕丝的丝胶含量在20~30%之间,而在野蚕丝中,丝胶的含量为10~15%。丝胶是不同的氨基酸所组成的蛋白质化合物,它包围着丝素。在丝胶中约有15至17种不同的氨基酸。它呈现黄色光泽,手感粗硬,其作用是保护丝素并把丝素单丝粘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一、柞蚕丝的构造 (一)氨基酸的组成柞蚕丝是由80~85%的丝素,12~15%的丝胶以及其他成分(无机物、腊质物、色素)4~5%组成。柞蚕丝的丝胶含量比家蚕丝少。表1是柞蚕丝、家蚕丝以及阿那非蚕丝丝素的氨基酸分析值。家蚕丝的化学组成是单纯的氨基酸,其中甘氨酸和丙氨酸占大部分。胱氨酸及属酸性氨基酸的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含量少,还有仅含少量的赖氨  相似文献   

4.
丝是天然纤维中动物纤维的一种,主要有桑蚕丝和柞蚕丝。桑蚕丝是天然纤维中最细、最软、最光亮、粗细最均匀的纤维。其弹性好,吸湿性好,富有强力,有一定的膨松度,但是桑蚕丝也很娇贵,不耐晒,不耐洗。柞蚕丝比桑蚕丝略粗,粗细均匀度也差些,但其耐晒力稍强,柞蚕含有天然色素,故难以漂白、染色,日晒后容易返黄、褪色,绢丝则是从桑蚕丝及丝织下脚料经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桑蚕丝与柞蚕丝在是否增重检验中的区别,本文将桑蚕丝、柞蚕丝填充物按标准GB/T 24252—2019附录中3种方法进行试验,发现两者的试验结果不具有统一性。通过感官鉴别、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分析了柞蚕丝与增重丝中的不溶物,两者存在差异。表明柞蚕丝的增重检验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丝绸》1986,(4)
为使柞绢纺获得必要的白度和色泽鲜艳度,除精练外,还需进行漂白。由于柞蚕丝本身固有的特点,致使柞蚕丝织物的练漂比桑蚕丝织物更复杂,加上柞绢纺是由柞蚕丝的下脚制成,品质低,这给练漂带来更多困难,因此对柞绢纺练漂加工只是对柞蚕丝织物的一次工艺初探,本文着重介绍提高柞绢纺白度及缩短练漂时间的试验情况。一、精练、漂白二浴法柞绢纺在织造以前去除了部分丝胶及杂质,因此丝胶和杂质含量较一般柞丝织物低,柞绢纺生坯白度极差,呈黄褐色,经 Z  相似文献   

7.
罗嘉 《四川丝绸》2008,(2):15-17
柞蚕丝与桑蚕丝在性能上有很多相近之处,但也有不同,根据柞蚕丝的特殊性,介绍了在织造过程中准备工序中的蒸丝工艺的形成原理、蒸丝设备及蒸丝操作及产生疵点的改正措施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陈立秋 《染整技术》2009,31(8):42-49
3 高效水洗助剂 在纺织工业中,常用的多种天然纤维(如羊毛、丝、棉、麻等)的表面,除附着砂土、草杂等污垢外,还具有各自的特性污垢.如原(羊)毛一般含有25%~50%的羊毛脂,原棉中含有蜡质、果胶质:丝表面有特殊的丝胶蛋白质等;合成纤维表面虽不黏附天然污垢,但在加工过程中也会带来如油剂、上浆剂等污物.  相似文献   

9.
柞蚕丝是野蚕丝的一种,是高级纺织材料。在天然纤维中柞蚕丝的强度仅次于麻,伸长度仅次于毛,柞蚕丝的水湿强度比干燥强度高,耐水性、吸湿性与耐晒强度较桑蚕丝大,具有穿着坚牢、耐晒、富有弹性、滑  相似文献   

10.
丝纤维是由丝胶 (sericin)和丝素 (fibroin)组成的。尽管脱胶是为了确保丝蛋白纤维的优良特性 ,但为了纺雪绸和丝蝉翼纱 ,用一些方法固着丝胶于丝蛋白纤维上也是必要的。桑蚕丝固着丝胶的技术已被许多人报道过。甲醛处理技术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方法 ,但这种方法会污染环境。用非甲醛处理技术固着丝胶已经发展起来 ,戊二醛处理、环氧化物处理和活性染料处理已经被报道过。这些方法不仅要在高温条件下处理 ,而且并不能很好地固着丝胶。近期 ,丝胶越来越多的特性被人们所发现 ,例如 :染色丝的抗菌特性、抗紫外线特性及与人类皮肤的生物相容性等。…  相似文献   

11.
楼卫东 《丝绸》2006,(9):28-30
以桑蚕丝、柞蚕丝和羊毛3种蛋白质纤维为染色对象,研究中性盐、固色温度和碱剂对活性红M-3BE上染率、固色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中性盐用量的增加,3种蛋白质纤维的染料上染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柞蚕丝染料上染率提高最大。当中性盐达到一定用量,上染率达到平衡;随着固色温度的提高,3种蛋白质纤维上固色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当温度大于80℃,固色率均呈下降趋势;对于桑蚕丝、柞蚕丝,碳酸氢钠比碳酸钠的固色率高,对于羊毛纤维,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的固色率高。实验结果对不同蛋白质纤维混纺或交织织物同色染色工艺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天然野生柞蚕丝与桑蚕丝有很大的区别,缫丝准备对桑蚕丝来说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过程,即用水煮使丝胶脱胶1-2%,以能缫制成所需的条价。可是,这种方法对有硬壳的柞蚕丝就不那么容易,原因是其内在的无机沉积物形成了一个由胶物质胶着的胶囊。不同的煮茧方法和缫丝系统在一些文献中已经述及,其中酶再生法似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但它的主要弊端是柞蚕茧长时间暴露在酶溶液中使纤维间抱合效果下降,以致影响后续织造工序。在本次调查中,用不同的碱煮革方法与目前的酶煮革法进行于缫柞蚕丝比较,本文介绍了比较结果。二、实验将…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发酵法生产得到的富含谷胱甘肽的产朊假丝酵母提取液,含有蛋白质、多糖、核酸等杂质,严重影响到提取高纯度的谷胱甘肽。本文研究了应用PES超滤膜对富含谷胱甘肽的产朊假丝酵母提取液进行超滤的情况,同时分析了膜压差△P、温度t、pH、料液浓度等因素对超滤的影响,得到了较好的工艺操作条件:使用截留分子量为5000的PES超滤膜,△P=0.2MPa、t=24℃、pH=1~3,最终得到的滤液中的谷胱甘肽回收率达到80%,蛋白质脱除率达到38%。  相似文献   

14.
第一节高速浸渍助剂浸渍的过程实质上是桑蚕丝表面丝胶膨润软化,均匀分布在丝素表面的过程,同时,也是浸渍液中部分助剂渗透到丝条内部,部分助剂包覆在丝条外围形成薄膜的过程。所以浸渍的目的不仅使丝条柔软而富有弹性、平滑而耐磨外,还要补偿浸渍过程中部分丝胶溶失所造成的强力、抱合力的下降,还应增加抗静电的性能。尤其是使用高速织机及其配套的高速准备设备时,对丝线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所以除选择原料为高品级的桑蚕丝以外,浸渍上油工艺成为提高丝线可织性的关键,这就需要发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木薯蚕丝的结构和性能,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力学性能等仪器与测试方法对桑蚕丝、柞蚕丝及木薯蚕丝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木薯蚕丝的形貌结构与柞蚕丝相似,木薯蚕丝表面有纵向的条纹及块状或颗粒状的结晶物,横截面面积较大且扁平,而桑蚕丝表面光滑,横截面较圆整;木薯蚕丝与柞蚕丝中存在 Ala-Ala-Ala 结构,而桑蚕丝不存在,可利用特征吸收峰区分不同品种蚕丝;木薯蚕丝既有α?螺旋结构,又有β?折叠结构,并以β?折叠结构为主,显示出了高度的结晶β?折叠结构;桑蚕丝、柞蚕丝、木薯蚕丝的线密度分别为3.13、6.13、4.18dtex;木薯蚕丝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均高于桑蚕丝,与柞蚕丝接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李春萍  潘志娟 《丝绸》2000,(7):37-38
根据桑蚕丝、柞蚕丝截面形态及面积大小的差异,利用显微镜与图像处理技术,对桑蚕丝和柞蚕的截面面积进行统计测定,以此为基础,藉助于普通生物显微镜,对娟丝落绵中桑蚕丝/柞蚕丝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丝绸》1983,(7)
830701 桑蚕丝胶模拟物的结构研究[a](日文),琢田益裕:纤维学会志(日本)38 [8] T325~T330(1982)。为研究丝胶结构而合成了其模拟物聚邻甲基苯(1)丝氨酸,用红外光谱、热分析仪,X射线分析等手段与桑蚕丝胶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模拟物结构与丝胶相  相似文献   

18.
《丝绸》2021,(1)
木薯蚕丝作为一种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野蚕丝,其结晶结构、热学性质和力学性能显著不同于桑蚕丝,对木薯蚕丝二级结构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其构效关系,拓展其应用领域。~(13)C CP/MAS NMR技术是研究蚕丝丝素蛋白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通过~(13)C CP/MAS NMR测试,分析了木薯蚕丝丝素蛋白的二级结构特征,并将其与桑蚕丝和柞蚕丝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桑蚕丝中Gly的含量较柞蚕丝和木薯蚕丝高,木薯蚕丝与柞蚕丝相近; Ala的含量及其β-sheet结构较柞蚕丝和木薯蚕丝低,木薯蚕丝最高,三者的α-螺旋结构相差不大;桑蚕丝的不定形区含量最高,木薯蚕丝最低,与柞蚕丝接近。  相似文献   

19.
《丝绸》1983,(2)
830201 丝胶电泳谱的研究Ⅰ丝胶的蛋白质组成及变性:王福民:《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82,2,1~9。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茧层丝胶的蛋白质组成、分布及温度影响进行了研究。肯定了丝胶组成的复合性;证实丝胶溶解过程中,丝胶蛋白质的组成随溶解时间的先后而异,分布不均一,这对清水—小松模型和A、B丝胶论都是新的补充实验;指出丝胶变性温度是70℃,认为煮沸丝胶溶液发生变性而不是“崩  相似文献   

20.
桑蚕丝低温射频干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锦麟  陆锦昌 《丝绸》1997,(5):32-33
桑蚕丝主要由丝素和丝胶组成,丝胶包覆在丝素表面,对丝素起保护作用,增加丝的强力,但同时又影响丝的光滑和柔软度,造成加工时丝条易断头。因此,桑蚕丝在给丝前需进行浸渍(俗称泡丝)、干燥,然后络丝、并丝、捻丝。浸清是为了均匀软化丝胶,使部分丝余松散,丝身柔软光滑,减少加工时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和断头,以利于络、并、捻、织造等工程的进行。浸渍后的丝纹,需要干燥,使其达到一定的回潮单,漫渍、干燥方式直接影响后道加工及产品质量,是丝织品加工前道关键工序。浸渍效果的优劣,主要决定于化学助剂和混淆方法。浸渍液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