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北京总得吃一回炸酱面,就如同到了杭州征得吃一回虾爆鳝面一样。炸酱面通常是北京人家里自己制作的,而虾爆鳝面则非得进西湖附近的“奎元馆”才能吃出好滋味来。在北京那几天我去了鲁迅纪念馆,旋即来到团城外,此时已近中午,便蜇入一家餐厅,见莱单上有炸酱面,就要了一碗。不一会儿面便端了上来,我一看便傻了眼:那臊子简直是一滩黄酱,既无一点肉糜,也无一点油气。再看那一根根青菜,细长如上海的鸡毛菜,不用吃便知道嚼不烂。我连筷子也未动,就叫来服务员:“你自己瞧瞧,这也叫炸酱面?别以为外省人啥都不懂,你的酱里有肉末吗…  相似文献   

2.
听说过炸酱面,没听说过“小碗干炸”?那可是地道的老北京做法,酱香扑鼻,滋味浓郁的传统炸酱面!大夏天最适合吃面,一碗锅挑手擀面配“小碗干炸”,就着时令菜码,那叫一个香。!  相似文献   

3.
食事     
《中国烹饪》2014,(7):142-143
北京300斤炸酱面入选吉尼斯纪录 由北京市旅游委与北京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吃在北京北京味道——2013我最喜爱的北京旅游美食评选”颁奖活动日前举行。在活动外场,主办方展示了全世界最大的一碗老北京炸酱面诞生的全过程。大碗直径1.5米、高0.58米,获奖的10位年度旅游美食青年名厨,与80位厨师一起,用316斤干面、100斤酱,经过和面、切菜、炒酱、擀面、切面、煮面,盛面、摆面码、入酱等九个环节来制作这最大一碗面,以此来传达“吃在北京”与“北京味道”的真正含义。活动最后,这碗面成功申请了吉尼斯世界记录,现场共500余位观众分享了这一美味。  相似文献   

4.
筷子的语言     
梅红 《烹调知识》2012,(2):10-11
话还是从拜登先生吃老北京炸酱面说起,他吃面的微博发到网上,细心的网友惊喜地发现,拜登竟然用筷子。还别说您天天用筷子,这里边的规矩您不一定真知道!您先往下读,以后逮着机会再向老外们传播传播。  相似文献   

5.
北京炸酱面     
宗和 《美食》2011,(6):75-75
北京的炸酱面很有名,我从小就知道。那时我在沈阳读书,家里常吃炸酱面。长大看电视剧《四世同堂》,那里面有几个北京老爷子一起吃炸酱面,吃得踢里吐噜的,我在电视外面都替他们香得不行。各种书里也有不少赞誉,给人的总印象,北京除了烤鸭、涮羊肉等菜肴名震中外,主食方面最拿得出手的,就是堂堂的炸酱面。说它是主食,似乎不妥,因为它还配有许多小花样,不就菜也能吃得很好,故  相似文献   

6.
久吃各地美食,唯独怀念的还是炸酱面的那股嚼劲、馋嘴儿的浇头,还有那让人魂牵梦绕的豆瓣酱香。又来夏季,无论男女老少,一人一碗炸酱面是最够劲的消暑妙计。而这回,我们的浇头做出了别样新意,面也加入了更健康、更新意、更味美的元素。现在就甩开双臂,让筷子飞舞起来,大嚼丝丝入味、裹着浓郁酱料的“创意炸酱面”。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发问兰州拉面和青海拉面有什么区别,相信这个问题能难倒不少人。我国各地的面条各具特色,热衷吃面的人也不一定清楚各种面条及其营养价值的异同。专家指出,吃面得看季节和体质。北京炸酱面:营养全面但咸度高炸酱面是北京富有特色的食物,是几种风味面中营养搭配最合理的。传统的北京炸酱面以黄酱为主料,肥瘦肉丁为配料。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说,黄酱含较多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吃“蓬莱小面”时,我还是个刚上小学的孩子。那天.父亲带我去百货店买文具,因为早晨没有吃饭,所以父亲带我进了一家小饭店。这家店店面不大.食客却很多,父亲要了两碗小面让我吃。起初我对小面不屑一顾,这面小里小气,看上去每碗中也就有一两面条,别想吃出在家用大碗吃面时的那份畅快淋漓。因为一碗一两面条的“刻薄”,我便对这面条没了一点信心,心想它恐怕连母亲做的鸡蛋面都不如。  相似文献   

9.
炸酱面     
冯玉祥将军的秘书薛笃弼是山西人。他的一个女儿薛淑俭女士是我好友的母亲。虽十几岁来上海并毕业于中西女中,却仍是一口地道的京片子,为人好客常热情留饭,且喜以炸酱面待客,所以我对炸酱面不陌生。她坦言,山西物质贫乏,一年到头即如她这样的富贵人家,能吃上一餐炸酱面也非得是什么重大节日或招待特别尊贵的客人。因此,在她心目中,最至尊的待客之道就  相似文献   

10.
张凤喜 《美食》2005,(3):42-42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我由学校分配到兰州市某机关工作。一到兰州我就发现,这里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牛肉拉面的饭馆。在兰州市民中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牙谷子的包子,马保子的面”,“不吃看着嘴也谗,吃了一碗想两碗”。这“马保子的面”就是指兰州清汤牛肉面中的正宗品种。据说,这清汤牛肉面原是回民的一种手工抻面,起源于清朝末年。后来逐渐进入城市,  相似文献   

11.
北京来了位朋友,想请他吃顿饭。征求他意见,他说,在北京就听说南京有种"寡妇面",经济实惠又好吃,可否去品尝一下呢?既然客人点了,中午时分,我们便来到三元巷附近一家小有名气,但店面又十分简陋的面店,只见里三层外三层,挤得满满的。我们排队买了两碗皮肚面,坐在外面小板凳上吃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山西人爱吃面,我也不例外。家在晋东南,豆角焖面、炸酱面、西红柿鸡蛋面、刀削面自然离不了,细嫩鲜滑的面条吃进肚子,感觉做什么活都有劲头。此外,我还吃过山西许多地方的特色面食。  相似文献   

13.
北京的面条最经典的我认为有两种:炸酱面和打卤面。俗话说,送客的饺子迎客的面。因公公婆婆是地道的老北京,所以我和老公一回北京,还没见到老人就闻到了炸酱面或打卤面的香味,那时我的心都被这面条的香味浸透,家的温馨立刻把我淹没。  相似文献   

14.
想要大嘴吃遍东西南北Ⅱ驹一碗面条就能满足你。北京的炸酱面、河北的烩面捞面,山西的刀削面、上海的阳春面、四川的担担面、武汉的热干面、广粤的云吞面、日韩的冷面、冷食的意大利面……简单的面条能烹制出各地的不同美味,美味的源头,就在超市里。冲着这越来越热的天气,当属凉面蜀杰肖魂。  相似文献   

15.
问津于面     
北方人吃不惯米饭,南方人不惯于面食,这跟北方多产麦、南方多产稻有关,所以人的“食性”与人所处的地域、出产有密切关系。 说到面食,南方人总不及北方人那么“精通”。梁实秋先生早年在北京吃惯了面条,他说过:“北方人吃面讲究吃抻面”(《面条》)。他对切面无好感,因为味道不大对劲。他从小吃炸酱面长大,面一定是抻的,从来不用切面。  相似文献   

16.
北京的面条最经典的我认为有两种:炸酱面和打卤面。俗话说,送客的饺子迎客的面。因公公婆婆是地道的老北京,所以我和老公一回北京,还没见到老人就闻到了炸酱面或打卤面的香味,那时我的心都被这面条的香味浸透,家的温馨立刻把我淹没。  相似文献   

17.
面,绝对算得上是地道的中国快餐。南方能吃到的面比北方少许多也秀气,从碗上看,北方那面碗挪到南方你不叫盆那就没别的称呼了。粗瓷大釉能把你脑袋给装下去,价钱也便宜,恁大的碗,鲜有过五元的。最有家庭温暖感的面应该是东北的疙瘩汤,老大碗汤面,看着温暖吃着温馨,面很劲道,大冬天吃着特别暖身子,特别实在,像累得半死回到家,母亲般的关爱。陕西疙瘩面很有特色,有种吃法是用老式冰箱,不能去霜的那种,里面能冻出许多很小很小的冰疙瘩,把面粉扑下去,冰疙瘩和成面疙瘩,沸水,呼啦把疙瘩倒进去,冰化了,居然成了空心面疙瘩,拿漏勺捞起来,满悠悠一海碗。吃这面就用嘴,直接喝,连面带汤的松了裤带喝。  相似文献   

18.
津味嘎巴菜     
安平 《美食》2011,(7):76-76
在外地上学的儿子来电话,说想家,还说特想吃家乡的嘎巴菜。这孩子,不是要我的短吗,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告诉他要好好学习,等回家来再吃个够了。记得在部队时,几个天津战友凑到了一起,在谈论最想吃什么时,差不多是不约而同地说出了嘎巴  相似文献   

19.
乡愁,对于出门在外的人来说,通常是与具体的某样东西连在一起的。作为地道的西北人,我想家或生病时,最渴望吃的就是一碗凉皮。  相似文献   

20.
老饕 《四川烹饪》2010,(3):44-45
色如樱桃酱汁肉 镇江的肴肉尽人皆知.此外,苏州的酱汁肉也有不小的知名度。不久前,南京友人与我相会于苏州艺圃.园内水榭开设着茶室,我们品茗欢叙,一小时后去附近一家面馆吃双浇面。面馆有熟食供应,友人见到酱汁肉不禁大喜。因为他到苏州最想吃的便是此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