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ND-S测井技术在特高含水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军彬 《测井技术》2003,27(4):338-342
胜坨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不断挖掘层间剩余油潜力是保持油田稳产的重要手段。PND—S测井是在中子寿命测井和碳氧比能谱(C/O)测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储层剩余油饱和度监测方法,一次下井可同时测量俘获衰减伽马射线和非弹性散射伽马射线。根据不同地质情况,可选择采用短脉冲发射或长脉冲发射。探测器采用双探头结构,获取剩余油饱和度信息更加准确可靠。利用脉冲中子衰减—能谱(PND—S)测井,可在套管井中,定量获取储层剩余油饱和度,为评价油藏开发状况提供依据;识别和评价气层;评价油层水淹及动用程度;寻找高含油饱和度层,指导制定补孔措施及井组注采调整。  相似文献   

2.
用碳氧比能谱测井和多井解释技术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油田精细地质研究中求准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碳氧比能谱测井和多井解释相结合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的方法。对采油五厂高台子区块270口井进行多井解释,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并结合区块所测碳氧比能谱井资料,确定了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为采油厂精细地质研究、调整注采方案、提高采收率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朝阳沟油田朝5-朝45区块剩余油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5-朝45区块油层自下而上随着沉积环境的变迁,砂体发育规模逐渐减小,单一河道砂体发育数目增多,砂体平面分布越来越复杂,导致油层水淹状况和动用程度极不均匀,造成了剩余油分布分散而复杂,应用密井网测井资料开展储层精细地质描述,依据注,采井网对单砂体的控制状况和加密井水淹层解释及开发动态资料,具体研究油层剩余油富集区的分布状况,依据该研究成果,在区块综合调整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措施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油田精细地质研究中求准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的问题 ,提出了利用碳氧比能谱测井和多井解释相结合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的方法。对采油五厂高台子区块 2 70口井进行多井解释 ,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 ,并结合区块所测碳氧比能谱井资料 ,确定了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 ,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 ,为采油厂精细地质研究、调整注采方案、提高采收率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针对温米油田几种剩余油测井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精准剩余油饱和度解释的准确性值得怀疑.RMT测井解释结果比较准确,已射开层解释准确率达100%,潜力层解释准确率为75%,能较好地反映油层剩余油分布情况和产水状况.注硼中子寿命测井解释准确度比较低,仅有18.1%,不适宜在温米油田进行注硼中子寿命测井.  相似文献   

6.
大庆油田在聚合物驱后区块仍然有40%以上的剩余储量,准确预测聚驱后剩余油分布是挖潜这部分储量的关键。根据大量代表水驱后期和聚驱后期开发状况的测井资料,计算对比了单井垂向采出程度;通过绘制不同微相剩余油饱和度概率分布曲线和将井点所属饱和度区间标注在沉积微相图上,研究了聚合物驱后平面剩余油分布。结果表明:聚驱后,垂向上驱替趋于均匀,但油层上部剩余油比例较高,在垂向上,厚度小、渗透率低的油层部位,聚驱后剩余油基本没有变化,厚度大的油层部位,聚驱后剩余油剖面趋于均匀,但上部剩余油仍较多;在平面上,河道砂微相聚驱效果明显好于非河道砂微相,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相带尖灭、两相分界处以及渗透率变差部位和注采关系不完善的区域。该研究为进一步挖潜这部分剩余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H26断块东二段水淹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HWH油田H26断块东二段注水开发油藏的水淹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综合评价后认为,该油藏水淹特征在平面上受沉积环境和井网完善程度的共同影响,在纵向上受油层非均质程度的控制。剩余油分布与储层沉积相带、岩性、物性、非均质性以及注采系统、井网完善程度和注采强度等因素有关,按剩余油饱和度和可动油饱和度等指标评价,可将剩余油的分布展现在平面上,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可达到改善其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从2000年开始,碳氧比(C/O)能谱测井在萨中开发区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从油田开发加密井的射孔方案编制到动态的综合措施调整,对于认识油层的水淹状况,寻找剩余油,优化油田开发调整方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重点从萨中开发区近3年内的碳氧比(C/O)能谱测井的应用状况入手,用取芯井的岩心水洗资料评价了该方法对不同性质油层的适用性,指导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注采关系中各类油层的射孔选层和措施调整,优化了方案设计,改善了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HWH油田H2 6断块东二段注水开发油藏的水淹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综合评价后认为 ,该油藏水淹特征在平面上受沉积环境和井网完善程度的共同影响 ,在纵向上受油层非均质程度的控制。剩余油分布与储层沉积相带、岩性、物性、非均质性以及注采系统、井网完善程度和注采强度等因素有关 ,按剩余油饱和度和可动油饱和度等指标评价 ,可将剩余油的分布展现在平面上 ,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可达到改善其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硼(钆)-中子寿命测井以硼、钆化合物溶液作为指示剂,采用“测-渗-测”的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多油层硝岩油田高含水后期监测储层剩余油饱和度的问题。该方法理论基础可靠,符合率较高,可操作性强, 地层水矿化度、岩性和套影响。在油田高含水后期,能够准确确定高含水层位,检测窜槽层位,并能很好地反映了不同储层及厚油层内部的剩余油分布情况,对增产、增注措施的选井、选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有利于油田各项调整方案的优化与实施。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测井确定油田开发期储层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常规测井确定储层剩余油分布的一些技术难题:包括制做含砾砂岩的岩性、物性参数解释图版,确定水淹油层混合水的电阻率和剩余油饱和度,建立油水相渗透率解释方程和储层地质参数的相应方程;提供了24种储层参数曲线。通过在双河油田的检验和应用。证明了利用常规测井确定储层剩余油分布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陈振琦,杨生榛,喻克全.浅层稠油注蒸汽开发过程中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测井技术,1998,22(增刊):40~43在综合生产测试、测井(裸眼或套管井)、密闭取心、物质平衡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密闭取心井的常规测井及C/O测井资料对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加密井的剩余油及生产井在不同开发阶段的油层水淹程度及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较为实用的电阻率与岩心分析饱和度的经验公式,以及水淹层的电阻率降低率与饱和度的降低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利用热驱的方法确定出了注蒸汽开发过程中的残余油饱和度,为剩余可动油的评价提供依据;并对经验关系法、阿尔奇公式法及C/O测井法的解释结果与各种剩余油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进行了评价。此项研究不仅在九区浅层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而且将对今后注蒸汽开发过程中水淹层解释方法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起积极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利用电阻率、孔隙度、自然电位和中子伽马等综合测井资料求水淹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利用专利技术“用普通取心测试资料求水淹油层饱和度的方法”,对565块岩样的含油饱和度分析值进行计算处理,计算出剩余油饱和度,并以此为标准检验和标定测井解释剩余油饱和度结果,测井解释值和岩心分析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3%,说明经标定后的测井解释剩余油饱和度更加准确可靠。用这种方法解释胜坨油田14口井57个单层,再与试油结果对比,符合49层,总符合率为86%。用此方法和处理软件对胜坨油田二区2-2-G18井区30口井的测井资料和20多年的生产资料进行解释并建立数据库,构制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的时空变化图,在不同方向进行切片,还绘制了三维立体图,描述不同时期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状况,这种动态描述与同期的生产资料吻合。  相似文献   

14.
剩余油饱和度解释在油藏动态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电阻率,孔隙度,自然电位和中子伽马等综合测井资料求水淹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利用专利技术“用普通取心测试资料求水淹油层饱和度的方法”对565块岩样的含油饱和度分析值进行计算处理,计算出剩余油饱和度,并以此为标准检验和标定测井解释剩余油饱和度结果,测井解释值和岩心分析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3%,说明经标定后的测井解释剩余油饱和度更加准确可靠,用这种方法解释胜坨油田14口井57个单层,再与  相似文献   

15.
特定的饱和度测井不仅可以求解剩余油饱和度,还能识别水淹类型,但目前利用饱和度测井在单井水淹识别方面研究较多,而全油田范围进行水淹类型划分研究很少。以伊拉克鲁迈拉油田强边水大型海相砂岩Main Pay油藏为例,通过饱和度测井与产液剖面测试动静态资料分析,结合相渗分析综合确定了油水识别标准。依据饱和度测井中C/O模式和俘获模式的不同原理,确定了淡水水淹和地层天然盐水水淹的识别方法,根据水淹程度不同将储层划分为5种水淹类型,并基于单井评价结果确定各小层水淹平面特征。通过水淹特征研究,进一步明确了Main Pay油藏的注采关系,为下一步的开发调整及剩余油挖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孙欣华  王岚  王茂显 《吐哈油气》2005,10(4):335-337
井间剩余油监测技术是油田应用比较广泛且实用的测井技术,在剩余油认识、措施挖潜以及调整方案制定中起到积极有效作用。每一种测井技术有不同的适用条件,针对温米油田几种剩余油测井技术研究结果表明,RMT测井解释结果准确率75%,能较好的反映油层剩余油分布和产水状况;硼中子寿命测井解释准确度比较低,仅有18.1%,不适宜在温米油田进行。  相似文献   

17.
注水开发油藏加密调整井测井解释准确率不高,部分高电阻率油层解释成果与试油结论不相符合,影响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和剩余油挖潜措施效果。制约水淹层测井解释精度的关键因素是混合地层水电阻率及水淹层电阻率变化规律,研究了混合水地层电阻率及水淹层电阻率随着含水饱和度增大的变化规律。在建立混合水电阻率模型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讨论不同因素影响下水淹层电阻率的变化规律,以期提高水淹层解释精度和加密调整区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聚合物驱宏观剩余油受效机制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油藏数值模拟定义了"聚合物驱受效剩余油饱和度"新概念,研究了聚合物驱作用下宏观剩余油受效机制及受效剩余油在油藏中的分布部位和形态,讨论了储层韵律性、原油黏度和注聚用量对受效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受效剩余油在油层内纵向上主要分布于注入水窜流区的上部,呈斜纺锤体形状,平面上受效区域则位于注采井间,呈环状分布。不同韵律储层剩余油受效机制及受效剩余油分布有所不同。随着原油黏度的增加,受效剩余油主体区向油层底部移动,且受效剩余油饱和度峰值降低。随着注聚用量的增多,受效剩余油范围沿斜纺锤体的轴线向两侧扩大。  相似文献   

19.
碳氢比测井是FCH地层流体饱和度测井的简称。吐哈油田既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又有高孔隙度和中高渗透率储层,且矿化度多变,储层多样且复杂,存在有高电阻率水层、低电阻率油层,对于如何认识剩余油分布、评价油层水淹程度及边底水动态;在新井射孔前能否评价油水层分布状况等难题,碳氢比测井可以根据中子在地层中产生核反应过程中的非弹性散射、弹性散射、俘获反应及核反应整体效应理论,依据探测到的碳氢元素的丰度计算出地层介质内的碳氢比值,进而求取地层中的含油或剩余油饱和度,其方法应用减少了孔隙度和矿化度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了该技术在吐哈油田不同类型储层中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NHB油田是珠江口盆地(东部)一个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的小型多层砂岩油田,油层厚度较薄,主要采用大斜度井多层合采,由于大斜度井作业困难,油田无生产测井、分层测试资料,常规历史拟合的多解性对剩余油分布研究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提出了采用时移测井饱和度拟合指导油藏模型校正的新方法,其主要思路是将随钻测井解释饱和度作为拟合参数,通过拟合模型饱和度和对应时间同一位置随钻测井解释含油饱和度实现对地质模型的迭代修改,再结合常规历史拟合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油藏剩余油分布进行分析,使模型逐渐接近油藏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采用生产数据和时移测井饱和度双参数拟合方法显著降低了油藏模型多解性,为油田精细开发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