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林琳 《建筑科学》2006,22(6):87-90
在对骑楼的由来、形态、功能、结构及文化风格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对骑楼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广东骑楼建筑是基于印度“外廊式”殖民建筑、地中海“柱廊”宗教建筑、欧洲“敞廊式”市场建筑、中国“檐廊式”店铺建筑、中国“干阑式”居住建筑等不同形式发展融合而成。  相似文献   

2.
庄海红 《华中建筑》2006,24(7):144-145
该文通过探讨厦门近代骑楼形成的由来,分析了广东骑楼文化、南洋外廊式建筑文化以及地理环境与气候对厦门近代骑楼文化的影响,对研究厦门骑楼的历史渊源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骑楼建筑是中国近代时期从广州萌芽、逐渐泛化并扩展到各地的极具特色的建筑类型,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文章从广义骑楼的视角切入,引述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层结构的把握,考辨欧洲廊式建筑之"源"和本土骑楼衍化之"流",最后论述骑楼作为类型的自适应性机制。  相似文献   

4.
骑楼,早期原型为殖民地券廊式建筑,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建筑形式,是气候与地方经济文化结合的产物。漫步于澳门旧城区,骑楼建筑随处可见,骑楼在近代有较为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同时,在澳门城市发展的快速期,骑楼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集体记忆,与澳门现代建筑相结合,以崭新的形式出现在现代化建设当中。功能方面,骑楼不再局限于商业建筑,与当代住区也有紧密的结合;形式方面,骑楼不再局限于上宅下商或后宅前商的建筑形式,形式更加多样化。由此可见,骑楼不仅仅局限于旧城建设中,在当代住区建设中亦可有实践应用。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通过研究分析黑沙环填海区的建设案例,总结澳门当代骑楼住区的布局方式,骑楼街道空间尺度和骑楼空间构成,并对骑楼在当代住区建设中的应用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骑楼是岭南地区典型建筑形式,本文通过介绍百色对骑楼沿街立面、屋顶、廊部立柱等的改造,为岭南地区骑楼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湖北沿街檐廊与骑楼的地域属性分析,探讨了湖北区域环境和历史人文对二者的影响,反映了湖北地区沿街檐廊与骑楼独特的风格特征。同时,运用建筑类型学的方法对湖北地区沿街檐廊和骑楼的原型进行了提取和转化分析,并对沿街檐廊与骑楼的形式在现代建筑当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延伸拓展,以求为地域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周彝馨 《山西建筑》2007,33(35):57-58
以社会学理论解读传统骑楼建筑文化的内涵,通过对骑楼社区的社会组成、社会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出传统骑楼建筑文化衰落和变迁的原因,以此作为进一步寻求传统骑楼建筑文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骑楼是产生于近代的一种多功能的建筑空间,融合了传统居住建筑与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的空间特色,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最高效率地满足了商业和居住、人行交通等功能需要。骑楼建筑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以及台湾地区,岭南的骑楼适应了多雨、炎热的自然气候和繁荣的小商品市场的人文环境,其分布的密度和建设规模都居全国之首。  相似文献   

9.
骑楼是岭南地区典型建筑形式,本文通过介绍百色对骑楼沿街立面、屋顶、廊部立柱等的改造,为岭南地区骑楼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生态适应性与文化适应性的双重视野,分析外廊式建筑所透视的地方文化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性特点与使用者的生存智慧.并通过选取典型的开敞外廊式建筑与封闭围合的内廊式建筑的不同建筑形式的环境比较研究,通过选择典型夏季工况下,人在廊中行走时,高度截面Y=1.5m处进行计算模拟研究,验证人们对气候的舒适感及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亲密接触的幸福感,从而对于外廊式建筑的适应性演化给予重新解释.  相似文献   

11.
陈志宏 《华中建筑》2006,24(11):189-192
通过对近代骑楼源起不同观点的多角度剖析,从骑楼单体与骑楼街道两个层面.研究闽南传木椅楼与近代骑楼在建筑类型上的差异及其演变特征.论证骑楼是沿街建筑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在近代,骑楼主要是作为城镇街屋改造的一种方式.并探讨近代骑楼的规划建造方式与骑楼制度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该文阐述了"外廊样式"与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关系,认为"外廊样式"作为一种建筑类型,存在于中国近代建筑历史发展的始终,丰富繁衍并精彩演绎,对中国建筑的近代转型起了重要作用;另外,它还衍生出"骑楼街屋"这种特殊的城镇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13.
走向未来的厦门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90年代厦门有数百栋大型、高层建筑在新建,有来自中外百余家设计单位的建筑师在认真研究厦门近代建筑“骑楼街”、“嘉庚楼”、“鼓浪屿欧式建筑群”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的基础上,探索走向未来的厦门建筑之路。同时,以厦门重点建筑的设计竞标实例说明,在进一步挖掘厦门自然景观资源的基础上,探索具有“海上花园之城”特征的环境与建筑和建筑与环境;在进一步研究厦门近代建筑的基础上,探索具有厦门历史文脉的现代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南宁骑楼街区的历史渊源及现状,并对南宁骑楼街区做了现场调研,深入研究分析了南宁骑楼街区整体风貌及建筑单体的立面特征,总结性地提出了对城市传统风貌保护和继承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历史性地段”保护的一点思考——以诗山镇骑楼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具有闽南特色的诗山骑楼 ,是泉州南安遗存的一条完整的骑楼街道 ,2 0 0 0年被彻底拆除。如今 ,留给我们的仅是对这一“历史性地段”的追忆。对“历史性地段”,是建设性的改造 ,还是破坏性的拆除 ?文章从调研考察入手 ,以诗山的城镇风貌和街区特色为例举 ,提出了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性地段”保护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骑楼作为岭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近代民居形式之一,在当地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海口骑楼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典型性气候条件下对该建筑进行了温湿度、风速、太阳辐射强度、平均辐射温度等热环境参数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传统骑楼2层部分的热舒适性较差、骑楼内部的整体通风状况也不是太好.这与当地强烈的太阳辐射与错综复杂的建筑布局有一定的关系.经过分析可知通过减小骑楼2层空间的进深、加设通风井、增强外围护结构(尤其是屋顶)的隔热性能可有效改善骑楼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这对于减少夏季空调开启时间、减少空调能耗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园林与骑楼是岭南居住建筑中两种独特的类型。两者看似差别迥异,却都包含了基于岭南独特地理背景下的生态美与人性美。以广州园林和骑楼为代表,阐释和分析在岭南居住建筑中生态美与人性美的表现方式,探讨环境、人与建筑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探寻岭南居住建筑中生态美与人性美之间的平衡点与结合点。  相似文献   

18.
广州中心区步行通道系统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林琳  薛德升  廖江莉 《规划师》2002,18(1):63-65
在人口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区,步行交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城市交通的影响较大,解决的办法是将步行交通与车行交通分开来。针对广州城市交通难的问题,分析步行交通的现状和对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提出了建立广州中心区步行通道系统的构想,以促进步行交通的连续化、系统化和网络化。  相似文献   

19.
海口的骑楼街区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叶,它的商业模式历经了160年的风雨,至今依然存在。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传统的商业街区受到超市、百货商店等新兴商业业态的冲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本文通过研究海口骑楼街区商业业态的发展历程,探讨了骑楼街区的商业形态与建筑空间之间的关系,找出了制约当前骑楼街区发展的因素,试图通过借鉴当前国内外先进的商业模式,为海口骑楼街区的发展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