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曲瑾 《软件世界》2003,(2):38-39
“走出”联想 圈里的人说到郭为,很容易提到的一个外号就是“救火队员”。看看郭为的简历就可以发现,从1988年进入联想,到1991年担任联想集团助理总裁迈入决策层,郭为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在以后的工作经历中,郭为一路高歌猛进,直到成为神州数码的总裁。而谈到个人感受的时候,郭为说这些成绩是“大家咬紧牙关拼出来的”。 2000年联想集团分拆,郭为面对的是一个有着18年历史,同时又刚刚创业的新公司。  相似文献   

3.
高管层的重大调整,标志着神州数码已经走出了联想控股时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郭为时代。  相似文献   

4.
周颖 《互联网周刊》2005,(11):47-48
钱钟书先生笔下的“围城”故事似乎一直在现实生活的不同场合被演绎出不同的版本。这一次,中国和印度的软件企业分别站在了围城的内外——就在印度公司极力想摆脱包工头形象转而塑造软件品牌的时候,不少走了十多年品牌路线的国内企业却把赌注押到了外包上……  相似文献   

5.
侯继勇 《计算机》2003,(23):55-56
自鲍尔默来华与中软签定战略合作协议之后,微软的许诺如何落到实处一直备受关注。中软集团外包事业总裁严隽钰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中软日前已经在美国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Chinasoft.inc,负责在美国与微软总部的合作。另据消息透露,除了与中软合作之外,微软还将与沈阳东软、长沙创智、大连华  相似文献   

6.
7.
2004年4月30日,对于 中讯软件来说是一个值得庆 贺的日子,经过一段时间的 努力之后,终于在中国香港 主板成功上市。本次共发行 6648万股,共募集资金达1亿 多港元,属于国内第一家纯 "外包"概念股成功登陆香港 主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中讯软件的股价已经从最初 的发行价上涨一倍多,受到 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中讯 软件正在王志强与其合伙人 王绪兵的带领下迈入新的起 点……  相似文献   

8.
《软件工程师》2003,(8):37-37
作为ERP软件厂商,神州数码要兼顾几个方面:产品和技术是否存在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当我们把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向市场和用户的时候,我们的做法是否规范,是否能从客户角度体验其内心真正的需求,不断为其提供满足。因为所有的商业过程都是由需求不断被满足的循环完成的。这是神州数码对“成功必须专业”中“专业”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李欣 《软件世界》2004,(3):26-30
“软件中国造”,这是2004年2月18日“中国软件产业国际化研讨会”的主题。研讨会云集了信息产业部产品司司长张琪、中国管理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冲、中国科学院软件所所长李明树等官员,以及微软(中国)公司总裁陈永正、神州数码有限公司总裁郭为、金山软件公司总裁雷军、中软公司总裁唐敏、东软集团副总裁卢朝霞和亚信公司副总裁张振清等著名软件企业领导,给了整个软件行业一个极好的“反躬自省”的机会!我们终于有机会坐在一起认真地思考和探讨一下这个时下被业界咀嚼的有些过热的词—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冯磊 《软件世界》2003,(5):23-24
各行业上市公司的年报已经成为行业风向标。一个行业是高潮还是低谷,看整个行业的年报情况就可以做很清楚的了解了。那么,在整个IT业处于低迷状态的2002年,软件产业是否也已经落到了低潮呢? 截止到2003年4月19日,已公布2002年年报的软件上市公司共有托普软件等14家。我们下面就以这14家公司作为样本对软件上市公司2002年的经营状况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刘源  黄燕 《互联网周刊》2003,(34):22-30
产业分析师眼中的中国软件外包企业依然还是这样的景象:规模比印度差了很多,管理水平过于粗放,开发流程有待细分,技术蓝领远未形成规模,总之,还没有从“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横向工业发展成为渐趋专、深、尖的纵向工业,软件外包这个很有希望成为第二个“中国制造”概念的领域当前有着太多的不如意。分析师和观察家们太过于迷恋全球软件外包的印度模式和印度软件巨头的成功经验,忽视了中国外包市场的活力,更没有注意到活跃在这个市场上的众多企业早已经不再谈论这个话题。他们忙于拓展“人脉关系”、寻找客户,签下订单,赚取利润,深刻的体会着欧美客户和日本客户做事风格上的显著差异,更为成功的那些企业已经开始考虑规模扩张的问题。毕竟这个市场发展得是如此迅速,远远超出了业内人士的预期——中国的软件外包业还处在印度10年前的水平,再过10年则很有希望向“中国制造”那样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这是业内人士审慎而乐观的估计。为了走到这一步,政府机构、行业组织、大小企业都在认真摸索并做出切实的努力。两年前声噪一时的出口联盟没有发挥预期的效力,推动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没有令大多数外包企业感到政府的支持力,这些都是已经被正视的问题,而各地政府主导的软件出口基地和人材战略则让他们甚至是国际发包商感到欣喜。软件外包的“中国制造”, 虽然不是指日可待,但也不是遥不可及,已经上路的中国企业注定要按照自己的现实道路继续走下去。  相似文献   

12.
<正> 做软件是神州数码不得已的选择 在“IT服务中国”的口号提出一年之后,神州数码成绩如何? 2003年6月24日,神州数码在香港公布了其2002财年的业绩:2002年实现营收125.10亿港元,比2001财年增加了18%。其中,分销收入达107.6亿港元,占总收入86%;系统集成服务达15.5亿港元,比上一财年的17.8亿港元有12.8%的下降。从去年惨淡的IT大势来  相似文献   

13.
相比于上次政府采购国产软件的大获全胜,2004年围绕着软件政府采购这一块令微软和国内软件厂商心动的大蛋糕,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风波与争议。在国外软件商(主要是微软)、政府、国内软件厂商之间的三方博弈中,政府似乎处于一种最为尴尬的两难境地,无论作出了何种选择,都难以摆脱外界的指责。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周刊》2001,(30):34-40
如往常一样,要获得发展仍然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跟往常不一样的是,这一次首先是生存其次才是发展。内部信息化是一个突破口,构建新的产业“人脉”则是一个相对长久的期待  相似文献   

15.
吴太兵 《程序员》2009,(8):12-13
我一直都这样认为:产业分析理应是IT媒体记者、政府幕僚或经济学家该干的事情,像我们这些做企业的,由于受本身企业的发展状况及所涉行业所限,根本就不太适合就产业问题发表太多的看  相似文献   

16.
怎样才能在“密不透风”的行业由后来者变成拥有一席之地的“大企业”,祝剑秋已经给出了答案;怎样让已经有所起色的业务走得更远甚至占据“数一数二”的位置,祝剑秋暂时还没有给出答案:“理解”已经到位,现在的他需要的是时间  相似文献   

17.
ITSS标准制定工作已经开展了三年,到该“站起来”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8.
眼下的中国软件外包产业可以说是群雄逐鹿,四方割据。从接包企业层次来看,上有IBM,毕博等老牌跨国公司,下有东软等本地众多外包企业,中间以Infosys为代表的印度大象又已大举杀入。  相似文献   

19.
市场与战略     
当CCID、Gartner、IDC等市场研究机构拿出2004年软件及服务业的增长预测时,各大公司的老总们都舒了口气。此前,谈到各公司的新动作、新成就,大家总那么兴致勃勃,而一旦提起近期的财务报表或赢利表现时,却大多变得神神秘秘或干脆默不做声。行业里要么是几十人以下的小公司保持着  相似文献   

20.
白丽 《中国信息化》2005,(19):17-17
9月22日,“中印软件产业企业家圆桌会议”在北京召开,印度最大的软件企业TCS董事长及首席运营官Ramdadorai现身论坛。这位刚刚当选为印度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执行董事会主席的CEO此行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即联合中美两方筹建中国最大的软件外包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