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抓好安全工作,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五要“.一要“前“,即管理要超前.“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各级人员要深刻领会和贯彻“隐患险于明火“的重要思想,超前管理、超前控制,制定事故预想和防范措施,查找安全隐患和死角,大力培养职工遵章守制的良好工作习惯,力争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2.
安全心理学遵循心理支配行为的一般规律,旨在通过研究并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而控制人的行为,达到减少人为风险,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从电力生产事故调查中可以发现,事故的发生除了规章制度不健全、人员违章、设备存在缺陷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工程建设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各类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目前国内施工企业行为安全管理的控制形式与方法的研究,介绍了行为安全管理的发展、概念以及实施步骤,阐明了行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探讨了施工中行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行为安全管理在施工中的有效应用,积极纠正人员不安全行为,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一忌有章不循.为了搞好安全工作,各级都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基本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实践证明,凡发生事故十有八九都是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永恒主题。本课题从安全生产心理分析的角度阐述如何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的观点,分析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违章、麻痹、不责任行为,解决员工心理对安全生产的几个认识问题;揭示事故有关人员的心理规律,从思想根源上杜绝各种违章行为的发生,促使员工牢固树立“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的安全理念。  相似文献   

6.
在电力生产中,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以下简称《安规》)已经成为本行业的一项基本准则。多年的用电管理工作实践证明,严格执行《安规》对减少用户侧事故的发生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1 用户不认真执行《安规》,同类事故屡次发生 在一些大用户中,存在忽视电气安全,不认真执行《安规》的现象。尤其是对《安规》中的一些具体规定,上至主管科室,下至运行人员都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结果是同类事故屡次发生。 2000年6月14日,某35 kV变电站在“春检”中,一运行人员接到厂调“合上35 kV I段PT刀闸”的操作任务,在无人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淮南供电局安全形势一直十分严峻,人员责任事故时有发生,“双达标”的牌子被摘,经济效益下降,职工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痛定思痛,深挖根源。为什么在安全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很多措施,事故仍不断发生呢?这是因为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上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果从领导到每一个职工真正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重视安全了,安全生产就能得到保证。 回顾和总结这2年的经验教训,深知要做到安全生产应着重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 安全生产要抓实 分析过去发生的事故,从工作票到安全措施、组织措施直至监护制度等表面上均反映…  相似文献   

8.
新建、改建、扩建、技措、大修等工程施工前,安技部门都要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安全把关.有时表面看来,似乎面面俱到,但真正施工时,大小事故的发生仍时有所闻,事后细究,除施工过程对既定措施处理不当外,原因之一就是事前把关仍有漏洞.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认为施工前安全把关应做到如下“四忌“.……  相似文献   

9.
正1制定生产员工安全行为准则的紧迫性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稳定和发展,还直接关系到员工的生命安全。电力生产的特点涉及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众多影响安全生产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进而诱发安全事故。海因里希安全理论认为,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不良环境导致的。海因里希法则明确指出大多数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  相似文献   

10.
近期,南方某供电公司输电管理所在35kV线路迁移改造施工过程中,发生电杆倒杆事故,造成4名杆上作业人员2人死亡、2人重伤的人身事故。事故中逝去的生命和家属们悲伤的面容提醒人们,安全生产不容忽视,班组安全管理仍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抓好班组的安全管理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笔者就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相互交叉时,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结合电力系统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触电伤亡事故及系统设备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从限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入手,不断提高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减少电力系统触电伤亡、系统设备事故的发生。 从提高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入手,来规范人的动作行为,在《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中的第33条“在高压电气设备上工作,必须遵循:(1)填…  相似文献   

12.
据事故统计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人的安全行为规律是控制事故的重要手段,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程。1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分析在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原因时,应分清是心理还是生理的原因,是主观还是客观的原因。如果是心理或主观的原因,就要从人的内因入手,通过教育、监督、检查、管理等手段来控制或调整;如果是生理或客观的原因,则除了需要管理和教育的手  相似文献   

13.
班组是组成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强化班组的安全管理,搞好班组的安全生产,就能为企业的安全打下一个良好的安全基础。笔者认为,要做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做到“六忌”。一忌有章不循。为了搞好安全工作,各级都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基本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凡发生事故十有八九都是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而造成的。二忌掉以轻心。在搞好安全工作中,有些职工对各级领导和安监部门三令五申做好安全工作不以为然,认为不会发生问题,哪知这种对安全工作“马大哈”的人往往一害自己、二害…  相似文献   

14.
正常生产活动中,试问:有谁愿意引发事故而受到处罚,又有谁愿意轻易送掉自己的性命。答案是明确的:没有。多年来,发供电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紧紧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了大量工作,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可是人员责任事故仍不断发生,究竟是什么原因,值得深思。有人从心理学(人的性格、情绪、心态、生物节律等)的角度探求事故发生的原因,虽然心理因素对人的行为是有一定影响,但在事故发生前,当事人毕竟认定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笔者从多年的安监工作实践中认识到:人的无意识误判断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下面通过几起事故来…  相似文献   

15.
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虽经人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但直至今日,谈论起来,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从建德市供电局来看,安全管理工作较为规范,规章制度也很健全,但近2年来还是发生了一系列事故.为何在如此强调与规范安全管理的情况下,仍不能避免和根除各类事故,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6.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思才 《安徽电力》2007,24(1):62-65
企业生产中发生的意外事故,70%以上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文中阐述了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概念,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给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措施,以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强化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可采取多种方法措施,如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开展技术培训、制定安全责任制、实行安全互保等,这些属于管理范畴的内容,在企业中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若只注重要求职工怎样做,而忽视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则安全生产管理仍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以为,充分认识职工在安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做到“我要安全“,才是实现安全生产之根本.……  相似文献   

18.
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之本。电力生产事故的发生有其必然性.也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只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排除一切安全隐患,做到安全工作可控、再控,就能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是关键——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因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级管理部门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取得明显的成效,但还是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其关键原因是这些单位和个人在预防事故的指导思想上不端正,思路不清楚.笔者认为要做好预防工作应做到以下"五要".  相似文献   

20.
在电力生产中,一线职工既是多数事故的制造者又是事故的受害者,他们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观念转变,是安全生产执行力由强制性转为自觉性的一次质的飞跃。但是,要确保电力生产安全,仅实现这一转化依然是不够的,还必须由"我要安全"进一步转化为"我会安全",才能从事故源头遏制不安全因素,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血的教训,电力企业已经总结提练了一套能有效确保电力生产安全的规章制度。但是,电力生产是一个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过程,一线职工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