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出了用电镀珩具进行深孔精加工的方法,简述了其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设计要点,介绍了超硬磨料的选择原则,通过实例介绍了孔加工中工艺参数的选择,分析了控制精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先进的深孔精加工技术和高性能价格比的深孔加工装备,能促进我国制造业高速发展.介绍了用电镀珩具进行深孔精加工的方法与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一、金刚石蜗杆状珩轮及其特点硬齿面(指齿面经淬硬至HRC60左右)齿轮的齿面一般要采用滚、剃、热处理以及珩磨加工工艺。作为硬齿面加工的最后工序——珩齿工艺,目前工厂都采用普通磨料的斜齿轮状珩轮或蜗杆状珩轮作为珩齿工具。用这种工具珩齿可以提高齿面的光洁度,但不易提高齿形的精度。另外由于珩轮用的是普通磨料,因此珩轮的耐用度低,需要经常修整。为了改进硬齿面的珩齿加工工艺,我们研制成了电镀金刚石磨料的蜗杆状珩轮(以下简称电镀珩蜗杆),见图1。它的工作表面是利用特种电镀工艺制  相似文献   

4.
Toens  HK Maize.  C 《机械工程师》2000,(11):1-4
阐述了用电镀金刚石工具对淬硬后的齿轮进行珩齿的过程中,电镀金刚石工具的逐渐磨损对加工零件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标准渐开线电镀CBN硬珩齿刀加工齿轮后,一般情况下在齿轮节圆附近会出现"中凹"误差,但是,"中凹"误差形成的因素很复杂,很难用解析法给出精确的解释,为此,利用Pro/E软件和ANSYS软件,对电镀CBN硬珩齿加工过程进行模拟接触分析,得到齿轮接触面上的等效应力,找到其应力集中的部位,认为该部位即为"中凹"误差产生的地方。并且根据这一区域的数据对齿面进行优化,减少其应力集中现象,通过回归分析,使其接触应力最大值降到整齿啮合过程中的平均值。在制作电镀CBN硬珩齿刀时,对珩齿刀齿面进行必要的修形,消除或减小齿形误差,提高被加工齿轮的加工精度,这对于进一步推广这种珩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燕芸  张满栋 《机械传动》2019,43(4):157-160
用标准渐开线电镀CBN硬珩轮加工齿轮后,一般情况下在工件齿廓节点附近会产生"中凹"误差。利用Pro/E软件对珩轮和被珩齿轮进行了三维参数化实体建模,并对它们进行了精确的啮合装配,再利用ANSYS软件进行珩齿接触分析,通过对齿面接触应力和被加工齿面法向变形量的分析,找到齿廓偏差的影响因素。然后,在其他参数不变的前提下,分别变换被珩齿轮的齿数,对比接触应力的变化情况,进而找出被珩齿轮齿数对"中凹"误差的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7.
平面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轮目前采用的工艺是用与环面蜗杆配磨的滚刀加工蜗轮,工艺要求较高、效率较低、加工出的蜗轮齿面也不尽理想。采用珩磨工艺,工艺要求较低,加工出的蜗轮齿面较理想。本文将我们采用珩磨工艺介绍如下。一、基本原理普通珩磨是一种光整加工工艺,利用珩具表面与工件被加工表面开始接触时,接触面很小,压强很大,珩具很快将工件表面粗糙的波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珩齿加工的啮合特点、超声珩齿切削原理及运动特性,阐述了超声波珩齿提高加工效率的原因,推导出了超声珩齿过程中啮合点的相对运动速度,并通过比较普通珩齿和超声珩齿加工的工件实物图片和金相图,验证了超声波珩齿加工能提高齿轮的表面精度.  相似文献   

9.
介绍珩齿刀钎焊镀膜CBN制作工艺,概述了钎焊镀膜CBN的工艺优势,这种新型珩齿刀以其卓越的珩削性能将会逐步代替电镀CBN珩齿刀。利用激光扫描加热的钎焊方法实现了镀膜CBN与珩齿刀基体的牢固连接,既实现了钎焊材料、CBN以及基体之间的冶金结合.又保证了基体在钎焊后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齿轮式金刚石修形滚轮对珩磨轮的修形机理。用自制金刚石修形滚轮在内、外啮合珩齿机上进行了修形及珩齿加工试验 ,结果证明其修形精度完全可满足珩齿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11.
珩磨的运动参数一直依靠着加工经验进行选择,这种经验是通过长时间反复实践而得出的,其效率较低、自由度大,为了能够快速的分析和确定运动参数,提出一种将理论仿真与实验加工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以珩磨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轨迹的运动原理,利用MATLAB构建珩磨加工中的三维轨迹,分析珩磨加工中运动参数对于轨迹的影响。其次,以珩磨头上的油石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建立珩磨的有限元模型,根据运动参数制定不同的参数方案,将参数方案导入模型之中,仿真分析后计算出珩磨孔圆柱度并进行对比,选出最理想的运动参数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鄢国洪  郎静 《工具技术》2003,37(1):36-39
分析了珩磨加工康明斯发动机缸孔时存在的工艺缺陷 ,提出了采用圆周对称均布结构的珩磨头、凹槽形金刚石精珩磨条、三级珩磨工艺方案等工艺改进措施。工艺改进后缸孔珩磨工序生产节拍加快 ,加工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和田玉材料高硬度、高韧性的特点,设计一种和田玉超声波振动深孔珩磨系统;完成了振动系统主要部件的设计与选择、珩磨头的设计,特别是针对和田玉设计了珩磨油石,并运用三维软件对整个加工系统等进行三维实体仿真。实现了和田玉超声波振动深孔珩磨理论设计的研究;从工作原理和结构原理验证其是可行的;为后期和田玉超声波深孔精密加工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利用双联一齿差行星轮系设计的珩磨直径,既能快调,又能微调的刚性珩磨头。同时对其主要结构的特点、设计及使用方法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5.
珩磨机床在缸体精加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主轴液压系统为珩磨头提供进给运动。在分析某珩磨机床主轴液压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基于AME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对其工作过程中的负载适应特性和主轴换向精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液压系统具有良好的平稳换向精度和负载自适应特性,为珩磨机床主轴系统设计制造提供一种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Herein are presented roughness results of honing of steel cylinders with cubic boron nitride (CBN) abrasive tools. Different honing parameters such as honing stone pressure against the workpiece, tangential speed of the honing head as well as grain size of the abrasive stone were vari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ir influence on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cylinders. Four different strategies were implemented to measure and characterise roughness of inner surfaces of honed steel cylinders. The variability in results obtained with each strategy is compared. The first three strategies consist in measuring roughness at one, three or nine points, respectively, which a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over a circumference located at one of the cylinder ends. The fourth strategy is based on the third one: it entails measuring roughness at nine points, and then subsequently filtering results to eliminate any extreme roughness value lying outside the boundaries set by Chauvenet's criterion. At each point of measurement, roughness is measur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cylinder generatrix. It was verified that the larger the number of measurement points, the lower the variability in roughness values obtained. 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o make at least nine measurements per cylinder and to filter values to avoid any non-representative, outlier value. The variability in these values was quantified firstly according to relative differences. Secondly, variability was quantified by means of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which provides smaller values than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although less intuitive and less direct.  相似文献   

17.
以内啮合强力珩齿工艺为对象,研究工件齿面珩削纹理的形成机制,并对珩削纹理进行预测,提出一种珩削纹理的主动控制方法。建立工件齿面接触线模型,模拟珩齿加工过程;研究珩磨轮修整工艺原理,得到珩削速度与加工纹理的映射关系。由于珩削速度受制于工件齿轮与珩磨轮的中心距和轴交角等参数,提出以轴交角和中心距为控制对象,对珩削工件齿面纹理的分布情况及纹理变化趋势进行控制的方法;采用不同工艺参数进行齿轮加工,并对齿面进行三维形貌检测。被加工齿轮齿面检测结果与预测模型高度吻合,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实现对珩齿加工纹理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粗磨粒金刚石珩磨工程陶瓷的表面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粗磨粒金刚石油石对工程陶瓷 (氧化锆 )进行了不同速度下的普通珩磨和超声珩磨试验 ,对获得的不同表面特征以及珩磨速度对表面破碎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利用自行研制的功率超声振动珩磨实验装置,对超声珩磨和普通珩磨的磨削效率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并采用超声振动珩磨技术,对AZ91D镁合金材料进行了加工实验,以确定最佳油石参数及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超声珩磨在材料去除率和加工表面质量上均优于普通珩磨。实验获得的优化工艺参数可以满足对镁合金的实际加工需要。  相似文献   

20.
功率超声珩磨缸套加工中谐振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特种加工方法--功率超声振动加工中的关键技术--谐振系统的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从为幅杆、弯曲振动圆盘、振子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