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传承·发展·突破——立体构成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形态构成系列课程之一的立体构成课,一直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基础的重要教学课程.该文总结了我校立体构成课程近十年来的发展概况以及在传承、发展、突破等三个不同阶段,课程大纲不断优化调整的过程.探讨了我校立体构成课程基于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并且有别于其他艺术类院校同名课程的不同特点:突显建筑学专业特点;强调构成系...  相似文献   

2.
刘红红 《华中建筑》2014,(7):160-163
《建筑设计初步》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作为基础教学,各个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探讨和改革。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系《建筑设计初步》课程形成了四个基本的教学模块:建筑认识、建筑表达、建筑构成、设计入门。该文通过这四个模块的教学探索,指出《建筑设计初步》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进行基本功训练,更重要的是力求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做到设计启蒙教学与二年级以上的建筑设计能良好的衔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从"门"外顺利过渡,走向建筑。  相似文献   

3.
"经典建筑模型制作"是传统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建筑感知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搭建建筑形态构成与建筑设计入门初步的桥梁。基于多年来对"经典建筑模型制作"教学的回顾与反思,从建筑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出发,提出了具体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4.
徐明 《福建建材》2022,(12):116-118
“三大构成”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和基本艺术素质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一些院校的“三大构成”课程在课程重视、师资配备、教学设计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欠缺,以至于实际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解析了“三大构成”在室内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困境现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立体构成是传统建筑学基础教学中形态构成课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衔接启蒙建筑认知与形态设计初步的桥梁。然而人文艺术积淀的日益匮乏和追求形式美学的不断泛滥,已经对建筑学专业教育所应坚守的核心价值观造成了不小冲击。文章基于多年来对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的回顾和反思,从建筑学思维培养角度出发,尝试探求体验"空间"和"建构"等建筑学本质要素及其系统的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提出以动态连接形态构成系列课程、强化三维模型营建能力、系统培养建筑设计思维逻辑等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并总结了部分教学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6.
对建筑设计教学规律分析研究,提出基于建筑构成理论的由外向内,形式与功能互动的建筑设计训练程序,并在教学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设计热情和想象空间,提升了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7.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优秀学生作业选登(一年级)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一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作为专业基础平台之一,除教授传统的基础知识、表现技法外,还包括空间尺度、形态构成、分析体验、立意构思、设计起步等素质、技能。课程之课内训练部分由“基本空间单元设计”、“外部空间体验分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建筑小品设计”、“概念性设计”和“小型建筑设计”七个综合训练单元组成。每一单元皆以设计为主干,辅助以知识、技法等相关内容,避免了单一的技法训练形式。每一单元之设计皆采用多题目、多地段的自由选择方式,以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题目类型和场地类型,提高课程学习之效率。  相似文献   

8.
建筑装饰构成设计是一个有着目的性非常强的造型活动,各种设计类型都是按照共同的设计原理进行设计的。可以说建筑装饰的构成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基础,是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基于此本文对建筑装饰构成设计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次立体构成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巧明  方小山 《华中建筑》2008,26(9):244-246
作为形态构成系列课程之一的立体构成课,一直是许多高校建筑设计基础的重要教学课程之一。该文以一次立体构成教学为例,详细介绍了本次课程的教案组成、教学进度安排以及教学成果,并通过对学生反馈意见的归纳整理,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今后课程大纲的修正提出一定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建筑构成课程实践——点线结合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构成课是建筑学专业和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我国的建筑构成教学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处于初级的造型基础阶段,缺乏与专业设计的联系。在建筑构成课教学改革中,我们通过在教学中加入实践训练,加强了建筑构成课与专业设计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1.
对形态构成在现代设计教育中的发展脉络作了梳理,通过对比形态构成与绘画课程在建筑学基础教育中的作用,着重强调了在形态构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抽象造型能力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形态构成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筑学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美术院校学生的艺术修养是其强项,而数理的学习能力是其弱项,通过教学改革,培养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艺术和应用型人才。尝试部分理论架构与注册建筑师考试内容接轨;纵向知识的讲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讲授技术类课程时,与设计类课程实施捆绑式教学,强化与设计类课程的融合;横向知识的讲授注重各门课程的交叉渗透,提高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建筑教学发展要求,借鉴其他高校建筑基础教学的先进经验,对建筑学培养计划作了调整,并从建筑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入手进行了改革尝试,理顺了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在建筑基础教学中,已经从单纯的建筑形式表达和绘图训练走向以建筑设计基本功和"建构""制作"为核心的动手能力培养,且取得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14.
青岛八大关的建筑艺术是青岛城市特殊历史环境下的特有产物,是将建筑纳入自然的成功典范.通过建筑的规划、风格形成及对建筑的回顾与思索几个方面,对八大关区域建筑艺术的独特性格进行分析研究,并欣赏建筑环境艺术的迷人魅力.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建筑教育诞生以来,地域建筑教学始终是中国建筑教育体系的发展方向之一。由于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不同阶段对建筑地域性的理解不同,地域建筑教学从单纯的形态模仿走向了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继承,这期间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笔者在对中国地域建筑教育发展历程的系统梳理下,首先分析了当前地域建筑教学在理论课程、设计课题、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了当前建筑教育应从强化地域建筑文化理论体系、丰富地域建筑创作设计课程、加强教师队伍传统文化培训等方面来提高地域建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对建筑与雕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圆圆  申晓辉 《山西建筑》2009,35(17):18-19
阐述了建筑与雕塑都是造型艺术,它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都是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建筑与雕塑相互关系的阐述,强调建筑与雕塑是姊妹艺术,提出了作为设计师的更高要求,即增强现代设计审美意识及人文科学和现代思维方式观念。  相似文献   

17.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风景园林学科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培养具备生态意识和生态素养专业人才的责任。景观生态作为风景园林学科的基础支撑和重点发展方向,生态教育与学科建设的结合程度、开展情况成为衡量学科生态化发展的重要体现。文章选取了国内10所开办建筑类、农林类风景园林专业的典型院校,以近3年的本科培养方案及主要生态学课程内容为研究对象,对其风景园林专业生态教育课程结构、内容分布、教学要求、课程类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了目前国内风景园林专业院校本科阶段生态教育的课程构成现状及基本特点,对风景园林生态教育在新时代生态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国外建筑学教学与教学研究蓬勃发展,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软件探究建筑学教育主要概况、研究热点与发展阶段。近年来国外建筑学教育研究整体趋势从初步设计转向设计研究、工程实践、知识体系、利用技术与科学手段教学。领域热点主要集中在工作室设计课、理论课、数字技术课程的创新与发展,重视思维能力、跨学科、可持续性、实践等教学理念,关注认知分类、学生兴趣、项目导向、通信技术等教学方法,以及多元化的教学评估。通过国外研究热点分析以及结合国内建筑学高等教育窘境,在建筑学教学改革方面,基于设计与理论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创新,以设计课程为轴线,融通符合时代需求的多专业、技术性、实践化的综合知识;在建筑学教学研究方面,构建以学生为课程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习成果补给课题研究,此外建筑学高校教师应以学科“本体”研究为内核,形成交叉学科研究体系。国内新工科背景下建立良性的教学与研究供给关系可作为建筑学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手段。通过对国外近10年建筑学教育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梳理与热点追踪,希望为国内当前建筑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张纵 《中国园林》2003,19(4):57-60
从西方现代设计理论与现代抽象艺术的形态演绎角度,分析了二者对风景园林设计艺术形式的影响,并着重探讨了我国园林设计中如何互融与借鉴的问题,提出了亟待重视园林设计的艺术性这一极为现实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