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轭亚油酸的制备及其组成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葵花油为原料,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溶剂及KOH用量等诸因素对亚油酸转变为共轭亚油酸共轭化率的影响,得到了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制备技术条件.制备的共轭亚油酸产品,经气相色谱分析测定共轭化率为95.1%,其中9c,11t-18∶2和10t,12c-18∶2活性共轭亚油酸异构体成分达86.4%以上.  相似文献   

2.
在各种共轭亚油酸异构体中,c9,t11-18∶2和t10,c12-18∶2这两种天然不饱和脂肪酸异构体被认为具有生物活性,如抗癌、抗动脉粥样硬化、减肥、促进生长、缓和免疫反应副作用等,因而在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一些微生物能产生共轭亚油酸异构酶(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isomerase,EC 5.2.1.5),该酶又能专一性地催化亚油酸转化为活性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反应,因此近几年来倍受关注,利用生物合成法生产共轭亚油酸已成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目前,共轭亚油酸异构酶的物种分布及进化关系、在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构域、催化反应机理等尚未得到完整的阐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大量高效地表达有活性的重组酶也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在前人对共轭亚油酸异构酶进行的多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共轭亚油酸异构酶的分布、生物学作用、酶的催化反应机理、酶基因的克隆表达等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已知的共轭亚油酸异构酶序列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了强化氧化实验条件,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研究了维生素C、维生素E、柠檬酸三钠、甘草抗氧化剂对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由过氧化值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出它们对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均有抗氧化作用,甘草抗氧化剂抗氧化效果最好.单独添加质量分数为0.5%VC、0.1%VE、0.05%柠檬酸三钠、0.7%甘草抗氧化剂时,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氧化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对一株嗜酸乳杆菌突变株产亚油酸异构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最佳产酶条件为:以脱脂乳作为培养基,添加3%的乳糖、1%的(NH4)2SO4、0.1%的亚油酸及1%的NaCl,接种量为1%,培养时间为36h,在此条件下,所合成的亚油酸异构酶活力达252.0U/mL。  相似文献   

5.
8种蜜源植物花粉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气相色谱法对桂花、苹果、山楂、玉米、油菜、白莲、山茶、枸杞等8种花粉中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酸、亚油酸、亚麻酸3种不饱和脂肪酸在8种花粉中所占比例普遍较高,约为一半左右,但白莲中棕榈酸含量较高(质量分数为58.2%);油菜、桂花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花生四烯酸(油菜为0.3%,桂花为0.9%)。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番茄籽油进行萃取,经过单因素和优化实验,对不同萃取时间、压力和温度下油的萃取率、脂肪酸组成和品质进行了比较.其中萃取时间和萃取压力对番茄籽油的萃取率影响显著(α=0.05),萃取温度影响较显著(α=0.1),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2h、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30MPa,萃取率达96.34%,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由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番茄籽油的主要脂肪酸质量分数分别为:棕榈酸(C16:0)约13%,硬脂酸(C18:0)约5%,油酸(C18:1)约22%,亚油酸(C18:2)约56%,花生酸(C20:2)约2.8%,通过测定番茄籽油过氧化值、酸价、碘价和皂化价,显示番茄籽油有较好的品质,不同的萃取条件对番茄籽油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 methyl cellulose,简称CMC)为基材,石蜡为油相,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在反相乳液中合成羧甲基纤维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MC-g-DMDAAC-AM)。考察了乳化剂、引发剂、油水体积比和单体配比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得到合成CMC-g-DMDAAC-AM的最佳条件为:W(total monomers)=35%,m(DMDAAC):m(AM)=1:1.75,w(Span-80)=6%.引发剂c[(NH2)4S208]=0.055mol/L,油水体积比V(油):V(水)=1.2:1,θ=48℃.t=4h。  相似文献   

8.
以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 A6-1)菌株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发酵条件对共轭亚油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培养时间、底物浓度、初始pH、接种量对共轭亚油酸的转化有明显的影响.在接种量2%,37℃培养32 h,初始pH值7.0,底物亚油酸(LA)的浓度为1mg/mL,A6-1转化生成共轭亚油酸的产量可达91.4μg/mL.  相似文献   

9.
反8,反10,顺12十八碳三烯酸(t8,t10,c12-18:3)和反8,反10,反12十八碳三烯酸(t8,t10,t12-18:3)是来源于金盏花属植物的共轭亚麻酸异构体,其对膀胱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尚未阐明。本实验以膀胱癌T24细胞为体外细胞模型,分别对细胞活力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分析了t8,t10,c12-18:3和t8,t10,t12-18:3对相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利用AV/PI双染流式细胞术、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对谷胱甘肽(GSH)、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进行检测;通过测定活性氧清除剂(NAC)、抗氧化剂α-生育酚和PPARγ抑制剂T0070907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了t8,t10,c12-18:3和t8,t10,t12-18:3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t8,t10,c12-18:3和t8,t10,t12-18:3能够显著抑制T24细胞的细胞活力,增加LDH的释放,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两种脂肪酸都能够明显诱导细胞凋亡,引起Caspase-3/Caspase-9表达增加和Bax/Bcl-2表达比例的升高,并导致ROS和MDA的积累以及GS...  相似文献   

10.
实验测定了1450℃ Mn-Fe熔体和Mn-Fe-V-C系中C的溶解度。Mn-Fe熔体自纯Mn到纯Fe浓度范围,C溶解度可用下式计算:-1nXc-9.6310Xc=-1.6094XMn-0.3241或-1nXc-11.4624Xc=1.4914XFe-1.9335。Mn-Fe-V-C系(Xv=0.0041-0.0985,XFe=0.0036-0.0872),C溶解度,1gγc和lgfc的计算式分别是-1nXc-11.4624Xc=1.4914XFe-6.0124Xv-1.8335,1nγc=-1.8335 11.4624Xc 1.4914XFe-6.0124Xv和lgfc=0.1771[%C] 0.0066[%Fe]-0.0277[%V] 0.0594。通过热力学推导与计算,得到如下热力学数据:(1)Fe-C系和Fe-Mn-C系,1nγc^0=-0.3241,εζ=9.6310,eζ=0.1625,εC^Mn=0.5491,eC^Mn=1.6094,eC^Mn=0.0063;(2)Mn-C系和Mn-Fe-C系,1nγc^0=-1.9335,εζ=11.4624,eζ=0.1771,εζ^Fe=0.3545,εζ^Fe=1.4914,eζ^Fe=0.0066;(3)Mn-Fe-V-C系,εC^γ=6.0124,eC^γ=-0.0277。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成N-函数的两类数量指标的指标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关系,主要结果为: (1)设φ为N-函数,φ(t)为它的左导数,记 Fφ(t)=tψ(t) φ(t),Gφ(c,u)=φ-1(u) φ-1(cu)(c>1), 则Fφ(t)在(0.φ-1(u0)]单调递增当且仅当对任意c>1,Gφ(c,u)在(0,u0 c]单调递增. (2)设φ,ψ为一对互余的N-函数,φ,ψ分别为它们的左导数,则(i)Fφ(t)在(0,ψ(C)]上单调递增(递减)当且仅当Fψ(s)在(0,C]上单调递减(递增);(ii)1/a*φ+1/b*ψ=1.  相似文献   

12.
Mg/Al水滑石对酯交换催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和表征了Mg/Al水滑石催化剂并应用于碳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反应,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下合成的Mg/Al水滑石对酯交换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Mg:nAl=2:1,终点pH值为11.5,80℃下恒温晶化-18h时,制备的Mg/Al水滑石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在nPl1OH:nDMC=2:1、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1.0%、反应温度1.10~180℃、反应时间10h条件下,得到产物碳酸二苯酯和甲基苯基碳酸酯的产率分别为14.7%、11.6%,酯交换选择性达82.5%,副产物苯甲醚的产率为5.6%.与Mg(OH)2、Al(OH)3、MgO及Al2O3等固体催化剂相比,Mg/Al水滑石具有更高的酯交换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渗氮层相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离子渗氮处理,研究不同渗氮条件下渗氮层的相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1Cr18Ni9Ti不锈钢离子渗氮时,钢中Cr与氮反应仅形成CrN,而非Cr2N;伴随CrN的形成,渗层原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经V(N2):V(H2)为1:9及1:3气氛氮化,渗氮层韧性很高;当气氛V(N2):V(H2)达3:1时,形成大量γ’、ε桐,渗层韧性剧减;气氛V(N2):V(H2)为1:3时,耐磨性最佳。  相似文献   

14.
化学沉淀法处理高浓度氨氮稀土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稀土冶炼废水中氨氮污染物浓度高的特点,选择化学沉淀法进行实验研究.当控制影响因素为:pH=9.0,l=1.0h,m(Mg):m(N):m(P)=1.3:1.0:1.1时,经三次化学沉淀,废水中氨氮浓度由原来的13031mg/L可降至220mg/L,化学沉淀去除率为η=60%-85%,为进一步研究降低氨氮浓度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考虑变系数线性双延迟微分方程{y'(t)=a(t)y(t)+b1(t)y(t-τ1)+b2(t)y(t-τ2),t≥0, (、y(t)=Φ(t). (*)其中y(t):R→c;a(t),b1(t),b2(t):[0,+∞]→c;τ1>0,τ2>0,R为实数集,c是复数集.分析了方程(*)的有界稳定性和渐近稳定性.证明当且仅当θ=1时,线性θ-方法和单腿θ-法是GPN-稳定且NGP-稳定的.最后将结论推广到变系数线性多延迟微分方程上  相似文献   

16.
Cu-Al-Mn-Zn-Zr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形状记忆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研究了CuAlMnZnZr形状记忆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晶体结构并利用弯曲变形法测定了该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试验结果表明:Cu-11.1Al-6.45Mn-1.6Zn-0.1Zr和Cu-10Al-8.75Mn-8.6Zn-0.1Zr(wt%)合金的马氏体形态、亚结构、晶体结构及记忆特性与Al、Mn、Zn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Al的影响最大.当Al含量为11.1%时,马氏体为孪晶亚结构,晶体结构为N2H,记忆特性良好;Al含量为10.0%时,马氏体为层错亚结构,晶体结构为N18R,记忆特性稍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中草药铁线蕨根茎的醇提取物(ACVE)对耐利福平结核杆菌(RRP—TB)细胞的抑制活性。铁线蕨饮片经粉碎、浸提、超速离心、减压浓缩,冷冻干燥得ACVE。RRP—TB细胞经ACVE处理不同时间后,以MTT法测ACVE对RRP—TB细胞代谢活性的影响,以细胞记数法观察ACVE对RRP—TB细胞增殖的影响。(1)用RRP-TB经ACVE处理1wk和2wk后,A592光吸收分别降为对照组的9.64%和1.45%:(2)处理3wk和5wk时,RRP—TB细胞数降到对照组的25.65和15.2%:(3)经ACVE处理1wk后,在更换为正常培养基进行恢复培养过程中,RRP—TB细胞数呈现缓慢增长。结论:ACVE能降低RRP—TB细胞的代谢活性,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18.
纤维素酶法提取茶多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了保持茶多糖的活性,采用低温水提、酶提二次结合法提取茶多糖,第一次在50℃、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1:15、水提取30min,多糖的提取率为2.33%,粗多糖(干重)的提取率为6.82%;过滤后,滤渣用pH4.6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加纤维素酶提取,经正交试验确定酶提最佳工艺参数为55℃、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1:14、酶用量2.2μL/g(以茶叶质量计),反应时间为120min,其多糖的提取率为0.64%,粗多糖(干重)的提取率为1.11%,分别占二次总提取量的21.5%和14.0%,而在相同条件下无酶提取,提取率仅为0.39%和0.56%,相对水提法,酶法的多糖提取率分别增加63.3%和98.9%,多糖总提取率达2.97%,粗多糖(干重)的总提取率为7.93%,采用酶法提取的茶多糖具有较强抑制α-淀粉酶活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植物乳杆菌在不同基质中转化生成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具有转化亚油酸能力的植物乳杆菌ZS2058分别接入脱脂奶、豆奶和番茄汁中,分别考察了亚油酸的添加量、亚油酸的添加方式和预培养对植物乳杆菌生长和转化亚油酸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脱脂奶中植物乳杆菌转化能力最强,在脱脂奶中该菌能将1mg/mL亚油酸转化成152.05μg/mL共轭亚油酸.  相似文献   

20.
以丙酸乙酯和草酸二乙酯为主要原料,经Claisen酯缩合、Michael加成、Diecbnann酯缩合和水解脱羧4步反应,合成目标产物3-甲基-2-羟基-环戊-2-烯-1-酮,产品总收率达51.09%,Claisen酯缩合反应在n(丙酸乙酯):n(草酸二乙酯)=1:1.2,反应时间为3h,温度为60℃的条件下,中间产物2-甲基-3-羰基-丁二酸二乙酯(Ⅰ)收率达81.58%;Michael加成、Dieckmann酯缩合反应的较适宜条件为n(Ⅰ):n(丙烯酸乙酯)=1:1.8,反应时间7.5h,反应温度80℃.最后用[W(H3PO4)=50%]的磷酸溶液脱羧基反应10h后,得到最终产品,产率95.17%.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鉴定,证明结构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