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登宇  蒋平 《应用化工》2022,(3):714-717
乳状液体系通过贾敏效应降低驱油体系流度,而聚合物体系主要通过增黏作用降低体系流度增大波及系数。针对乳状液-聚合物复合体系研究了不同组分对体系流变性的影响规律以及驱油性能。结果表明,乳状液-聚合物复合体系中含油量越高,增黏效果越明显,当复合体系含油量达到10%时,黏度提高23.58%。驱油实验表明,乳状液-聚合物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的幅度达到10.93%,优于相同浓度下的聚合物溶液和水包油体系的提高采收率效果。  相似文献   

2.
油田最终采收率的高低,既是一个油田的开发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又是其开发效果的综合体现。因此,不断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永远是石油人的目标。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油田采收率的相关知识,从三种最常用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入手浅谈提高采收率的相关技术,并深入介绍了最新的聚合物驱后髙效洗油新技术和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油田最终采收率的高低,既是一个油田的开发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又是其开发效果的综合体现。因此,不断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永远是石油人的目标。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油田采收率的相关知识,从三种最常用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入手浅谈提高采收率的相关技术,并深入介绍了最新的聚合物驱后髙效洗油新技术和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王烁  刘文博 《当代化工》2017,(11):2258-2261
高盐油藏在水驱采油之后仍有相当一部分原油滞留在地层中,很难将其采出,因此可选用化学方法动用,但高盐油藏地层水矿化度相对较高,温度相对较高,普通表面活性剂很难满足如此苛刻条件下的油藏环境。因此需要将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充分发挥各种活性剂的优势,进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针对玉门油田鸭儿峡L油藏地层水矿化度的特点,采用阴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通过测定不同复配比和活性剂浓度下的油水界面张力,最终确定了适用于L油藏的表面活性剂驱油复配体系。实验表明在石油磺酸盐A与C14BE复配比为1:4、1:3,总浓度为0.6%、0.1%时,油水界面张力达到了10-3 m N/m级别。此驱油配方适用于L油藏提高采收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经过40多年的开发,N区块一类油层含水率达到98%,单井日产量低,层间和层内矛盾日益加剧,亟须开展一类油层二次注聚开发。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聚驱注入参数进行设计及优选,预测聚驱提高采收率效果。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合理注入速度、注入量和注入质量浓度分别为0.16 PV·a-1、1.0 PV和1 600 mg·L-1;优化方案聚驱阶段采出程度为14.45%,最终采收率为63.66%,与常规水驱相比,采收率提高了12.71%。本研究为矿场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冰冰 《应用化工》2012,41(6):971-974
评价了脂肪酸烷醇酰胺表面活性剂AF的界面张力和乳化性能,利用岩心驱替实验对其提高采收率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地层水的矿化度为5 119.63 mg/L时,AF浓度为0.2%~1.2%,其界面张力均能达到超低值;NaCl浓度为0.4%~2%,AF有效浓度为0.3%~0.6%时,体系的界面张力均能达到10-3mN/m数量级。AF具有较好的乳化原油的能力,在浓度为0.5%时,形成的O/W乳状液的稳定性最强,液滴粒径最小。岩心驱替实验表明,AF表面活性剂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原油采收率20%以上,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升油藏的生产潜力,以海上N油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室内岩心水驱转气水交替驱实验研究.长岩心注气驱替实验比短岩心能准确反映流体流动参数,因此进行了长岩心水驱转气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的对比.实验验证了气水交替驱可保持地层压力、增强原油流动性并减缓气窜.基于室内长岩心水驱转气水交替驱实验结果,应用岩心数值模拟方法拟合含水率与采收率曲线,确定气水交替驱数值模拟参数,进而得到可靠的岩心数值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注入速度、注入周期、转驱时机及渗透率对气水交替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注入速度、增加注入周期可有效降低含水率,延长开采时间.  相似文献   

8.
从大庆油田各聚驱区块取样256个,从中优选出4株以聚合物和原油为碳源的菌株,鉴定P24为志贺氏茵(Shigellasp.)、P150为脱蜡棒杆菌(Corynebacteriumdeparraffinicum)、P178为野油菜黄单胞茵(Xanthomonascampestris)、L510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菌株在聚合物条件下生长,活茵数达lO6^~107^个·mL-1,聚合物溶液粘度由18.6mPa·s降至1.0mPa·S。菌株在模拟油层厌氧条件下生长繁殖,作用后原油全烃色谱分析表明,∑C21/∑C22比值增加了61.7%,(C21+C22)/(C28+C29)比值增加了60.8%,饱和烃含量平均增加11.37%,芳烃含量降低,非烃和沥青质含量分别减少6.6%和2.9%,含蜡量、含胶量分别降低了17.56%和26.54%,恩氏蒸馏的初馏点下降了80℃,凝固点由41℃降至28℃。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聚驱后微生物驱可比聚驱提高采收率3%~5%(00IP),聚驱后微生物驱再加上后续聚驱保护段塞的注入方式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7%(00IP)以上,模型实验的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高采收率,是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实现愿景目标的必由之路。对于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的大庆油田来讲,提高采收率更是老油田生命力得以延续的力量所在,根据大庆油田的石油地质储量分析,每提高1%的采收率,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原油产量。在大庆油田剩余油田分布复杂、水驱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大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因此,积极进行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究和推广使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技术进步是提高石油开采产量与采收率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老油田的典型代表大庆油田的开发已经进入中后期,石油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石油的采收率,保证石油的开采效率,成为油田开发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重点对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有关石油开采情况进行了实际调研,在此基础上,综合阐述了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三次采油技术主要包括:热力采油技术、气体混相驱采油技术、化学驱采油技术和微生物采油技术。并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新技术纳米膜驱油技术进行了简要阐述,提出了未来石油开采过程中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和石油开采应着重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