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蟠龙油田10多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大量样品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对蟠龙油田长2储层取得以下认识:①本区长2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细粒砂岩,含少量的岩屑长石细砂岩,具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的特点;②砂岩中发育粒间孔、粒内溶孔、微孔隙、裂隙孔等几种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③长2砂岩已达晚成岩A期,经历了早成岩阶段早期的机械压实和黏土膜析出,早成岩阶段晚期的石英、长石压溶及次生加大,晚成岩阶段早期的自生矿物析出和随后发生的溶蚀形成次生孔隙等成岩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2.
水驱特征曲线法是针对水驱开发油田常用的一种可采储量计算方法。本文针对涧峪岔油田长期滚动建产、注水开发、产量稳定等特点,采用水驱曲线法标定油田技术可采储量。标定结果与油田开发现状匹配较好,对其他类似油田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确定造成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双河油田长6油层低渗的原因。方法:本文在长6油层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对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孔喉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6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其储层具有矿物成熟度低而结构成熟度高的岩石学特点,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孔喉以中、小孔-微喉型为主,属低孔低渗透储层。结论:沉积相带及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甘谷驿油田长6油层以中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主要成岩矿物有绿泥石环边、方解石胶结物、长石和石英加大生长、伊利石、伊-蒙混层、钠长石和高岭石等。在成岩过程中,强烈的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导致原生孔隙丧失殆尽,是储层成为特低渗透率的主要原因;而晚期的溶蚀作用,特别是方解石、浊沸石的溶解,使得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杨卫军  吴钰  薛东  杜东军 《辽宁化工》2014,(10):1290-1293
涧峪岔油田属于典型低渗透油藏,经过5年多的注水开发,储层孔隙结构和渗透率发生了很大变化。层内及层间矛盾进一步加剧,形成了高渗带及渗流优势通道,水驱状况和剩余油分布日益复杂,油田稳产难度不断加大,综合含水83%。这不仅大大影响了原油的采出程度,而且增加了采油成本。为了提高水驱采收率,必须对大孔道和高渗透层进行封堵。调剖技术作为降低油井含水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手段,成为涧峪岔油田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及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和压汞等化验分析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长8储层特征。结果表明:该套储层的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喉道类型以片状或弯曲片状喉道为主,管束状喉道和缩颈型喉道次之,孔吼组合类型主要为大一中孔微喉型;孔隙总体分布在8%-10%,渗透率总体分布在0.3-1mD,为典型的低孔一特低孔、超低渗一特低渗孔隙性储层;储层质量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综合影响,随着砂地比的增大物性有变好的趋势,早期因压实及胶结而物性变差的储层也因溶蚀作用而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7.
李丹 《辽宁化工》2013,(12):1442-1445
通过对下寺湾油田长8储层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压汞及物性等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该储层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其储集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问孔和长石溶孔;孔隙结构则以细小孔微喉型和微孔微喉型为主。在研究区储层影响因素中,裂缝条件、烃类物质的充注和溶蚀作用为有利因素,而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则为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8.
涧峪岔油田长2油藏为典型的底水型低渗透油藏,随着注水开发时间的推移,区内含水率不断上升,对长2油藏注水部位各学者和油田工作者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本文在对底水型低渗透油藏水淹机理和长2油藏含水上升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得出:①涧峪岔油田长2油区压穿底水的可能性较低;②生产中应重点防止底水锥进现象的发生;③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发生裂缝沟通现象可能性小;④含水上升的原因有地质的也有后期工程的,应该应用生产井堵水、注水井调剖、复合调驱等技术来解决;⑤技术手段只能缓解但不能阻止含水率的整体上升;⑥最佳注水部位应该为油层部位。  相似文献   

9.
采用物性分析、压汞、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劳山油田长4+5、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劳山油田长4+5、长6储层岩石成分以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有原生粒间孔、溶蚀孔及微裂缝3种,孔隙结构有中孔-细喉型和中小孔-微喉型,对孔隙度影响较大的主要成岩作用是压实压溶、胶结和溶蚀作用。根据岩性、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特低渗储层Ⅱa和超低渗储层Ⅲb两类。  相似文献   

10.
马琦 《辽宁化工》2015,(1):60-61,65
利用研究区内岩石薄片、铸体薄片、高压压汞以及物性特征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长8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及类型、孔渗特征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做了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长石砂岩;填隙物主要是水云母和铁方解石;主要发育溶蚀孔隙,特别是溶蚀粒间孔;喉道类型主要为微细喉、微喉。沉积作用控制了储层砂体展布,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孔隙破坏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起到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权重法评价储层的时,权系数的确定是一个重要的难题,同一参数在不同勘探开发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本文应用灰色系统关联法确定储层评价过程中权系数,对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6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可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对油田进一步的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用权重法评价储层的时侯,权系数的确定是一个重要的难题。本文应用灰色系统关联法确定储层评价过程中权系数,对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长8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可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客观的为油田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压汞等资料分析,研究志丹油田永金地区长6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序列。研究结果表明,强烈的压实、压溶作用及胶结作用导致原始孔隙丧失殆尽,使形成超低渗储层的主要原因。而溶蚀作用的存在,特别是长石溶蚀形成大量次生孔隙,对改善砂岩储集物性起到决定性作用。并且认为长6砂岩成岩演化主体处于晚成岩A期,部分指标已进入晚成岩B初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合研究了成岩演化及孔隙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牛捷  吴少波  张格  张中欣  政策 《辽宁化工》2012,41(2):148-150,153
华池-白豹地区长6油层组是重要的勘探目的层,其砂体发育,含油性较好,但储层物性差,均为低渗、特低渗透储层,是典型岩性—地层油藏.在岩心和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对大量砂岩样品进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分析,结合测井、地震资料,对华池-白豹地区长6储层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认为长6储层岩石以细—极细粒长石砂岩为主,胶结物主要为粘土及碳酸盐岩,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空隙为主,属于低-特低孔隙度,特低-超低渗储层.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有碎屑颗粒大小及结构、胶结物类型及含量、孔隙类型、成岩作用和沉积相类型.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总体上以Ⅲ类(差)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15.
运用综合地质研究的方法,从储集层物性、储层的岩石学、沉积微相、成岩作用等方面综合研究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3油层组储层物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3整体物性特征是低孔、低渗,但在部分井段出现了相对高孔、高渗储集层.造成这种物性差异性的原因主要有:①碎屑岩中石英含量高低对储层物性有一定的影响,石英含量高,物性好,反之则差.②在储集沉积微相中,分流河道储层物性较好,分支河口砂坝物性相对较差.⑧压实作用,高岭石胶结、绿泥石充填、硅质胶结等对储集层物性起到破坏作用.绿泥石以绿泥石衬膜的形式出现对储层起到保护作用;碳酸盐含量低,物性较好,碳酸盐含量高,物性则差.交代作用、溶解作用也是本地区部分井段物性较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岩心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物性等分析资料,对富县西部长2段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和物性特征等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以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的长2储层具有较低的成分成熟度和较高的结构成熟度,是控制储层发育的沉积因素;孔隙类型以粒间孔、溶蚀孔、微孔隙和裂隙为主,次生溶孔和微裂隙的存在为储层提供了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本区的成岩阶段已进入晚成岩A期,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碳酸盐岩充填和溶解作用,不同成岩阶段的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改造不同,因此也控制着储层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蟠龙油田长2储层物性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蟠龙油田长2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成岩作用及储层物性研究,其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裂缝发育程度与规模控制。辫状河河道砂坝中细—细砂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天然堤粉细砂岩和细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压实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碳结作用进一步破坏孔隙度,碳酸盐是砂岩孔隙度丧失的主要胶结物;溶解作用是物性得到改善的重要途径;裂缝对砂岩渗透率的提高起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渗测定、压汞资料和测井数据分析,认为长6层具有以下特征:研究区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胶结物含量较高,以高岭石和水云母为主。长6为低孔超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残余孔和次生溶孔,微观结构评价属于中孔细喉型储层。沉积微相、砂体厚度和成岩作用是储层物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大,物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