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工艺绍兴黄酒生产存在酸败率较高的问题,将XZ-11酵母菌活性干酵母制成淋饭酒母及在酿季后期与淋饭酒母混合使用,能弥补淋饭酒母发酵性能的不足,有效防止发酵醪酸败,酿制的绍兴黄酒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GB/T17946-2008国家标准要求,且各项理化指标和感官质量与对照酒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新工艺酒母在传统工艺黄酒中的应用中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工艺酒母即混菌纯粹培养酒母代替自然培养酒母用于传统工艺黄酒的酿造,酿制的黄酒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且质量明显提高。中试结果表明,新工艺酒母用于传统工艺黄酒的酿造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GY-9酵母是本实验室从自然培养淋饭酒母中筛选出的黄酒酵母.生产试验显示,GY-9酵母发速度较快、产酒精能力强,以GY-9酵母酿制的黄酒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感官质量与对照酒差别不大,高级醇、醛类等微量成分的含量低于以85#母酿制的黄酒.  相似文献   

4.
黄酒生麦曲的生化性能及在发酵过程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不同麦曲的α-淀粉酶、总淀粉酶、糖化力、蛋白酶、酯化力等活力及在发酵过程中的主要指标,对不同地域生产的生麦曲及其发酵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麦曲的理化性质存在较大差别,但这些差异性没有在发酵过程以及成品酒的理化指标中得以显著表现,实验所得黄酒的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以新型淋饭酒母酿制黄酒,由于发酵前期醪液酒精度迅速上升,能有效抑制杂菌生长,达到防止醪液酸败的目的.酿成的黄酒总酸较低,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感官品评得分高于以传统淋饭酒母酿制的黄酒.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玉米为原料生产黄酒的工艺,添加强身健体的中药材强化玉米黄酒的技术.应用该技术生产的黄酒,感官和理化指标完全达到GB/T13662-2008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小麦或高粱作为原料,经过爆炒之后将其制成曲,将此曲用于黄酒酿造,并与传统块曲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种曲的各项理化指标基本相同,但爆麦曲和爆高粱曲具有更高的糖化力;添加3种曲酿造黄酒,爆麦曲和爆高粱曲组产酒速度相对传统块曲速度较快,其所酿黄酒的成品酒中高级醇含量较低,酯类物质含量较高,黄酒各项指标均符合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黄酒中非糖固形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糖固形物是黄酒国家标准中的控制指标,也是黄酒生产企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文中通过对不同生产工艺酒样糖类物质指标的理化测定及HPLC糖谱分析得到,糊精是非糖固形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不同工艺生产的黄酒,其中糊精的含量不同,这就影响到黄酒中非糖固形物含量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米浆水是黄酒酿造过程中的副产物。通过添加一定比例的米浆水用于黄酒熟麦曲的制作,测定所制熟麦曲的α-淀粉酶酶活、纤维素酶酶活、中性蛋白酶酶活和糖化酶酶活,以及熟麦曲的基本理化指标,选择添加75%米浆水用于制作熟麦曲。为了研究添加米浆水制作熟麦曲对于黄酒酿造的影响,将添加75%米浆水的熟麦曲与没有添加米浆水的熟麦曲分别进行黄酒的酿造,其他条件保持一致,分析成品黄酒中的各项理化指标。得出成品黄酒的品质符合国家标准,米浆水制曲可能给黄酒酿造带来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黄酒生产过程中更加合理地使用生麦曲,通过对黄酒生麦曲在贮存期间的糖化力、液化力、总酸和水分等指标的定期测定,找出黄酒生麦曲在贮存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生麦曲贮存有一定期限,超过一定期限后,其理化指标有所下降,会影响生麦曲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房县黄酒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酿造工艺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提升房县黄酒品质,助推房县黄酒产业的稳定发展,本文对房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数据库中的黄酒各项理化指标的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得出传统房县黄酒各项理化指标的波动特点,为房县黄酒地方标准制定、行业规范、市场管理和生产工艺优化等方面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在房县传统手工酿酒户中,90.6%的酿酒户生产的黄酒为甜黄酒,其中非糖固形物含量高于14 g·L-1的酿酒户占98%,总酸为4~12 g·L-1的酿酒户占97.4%,氨基酸态氮为0.4~0.8 g·L-1的酿酒户占77.6%,不含氧化钙成分。房县传统手工黄酒具有高总糖、高非糖固形物、高总酸和高基酸态氮的特点,属于弱酸性的低度酿造酒。  相似文献   

12.
以混合酵母菌酿制的黄酒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其特点是酯的种类和含量比单一酵母菌酿制的对照酒多,高级醇的种类和含量少于对照酒,醛类、氨基酸(尤其是苦味氨基酸)、乳酸的含量均低于对照酒。感官品评显示,以混合酵母菌酿制的黄酒无新酒刺鼻味,有陈年酒的香气,香气明显优于对照酒。  相似文献   

13.
减少麦曲用量对黄酒中尿素含量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思源  周建弟  丁关海 《酿酒》2012,39(6):76-78
试验了适当减少麦曲用量对黄酒中尿素含量、黄酒理化指标及感官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麦曲用量1%,可降低约29%左右的尿素;减少麦曲用量2%,可降低约33%左右的尿素。同时减少麦曲用量1%的酒样其理化指标、感官指标与对照样比较差距不大,可以作为实际生产中降低尿素含量的途径之一加以使用。  相似文献   

14.
植酸在黄酒酿造中的应用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添加植酸于黄酒酵母茵生长发酵基质中,研究植酸在黄酒酿造中的应用,初步得出如下结论:①最适植酸添加浓度为0.10%,至主发酵结束,酒精度最大可提高13.16%:②植酸能促进黄酒酵母菌细胞增殖.使酵母菌提前进入对数生长期,提高出芽率,降低死亡率,并表现出较好的同步性,从而加快发酵速度:④植酸使黄酒酵母菌的耐酒精度从16%提高到20%;④黄酒醪中添加植酸,发酵周期缩短且各项理化指标均有较大改善,从而提高了黄酒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纯生黄酒的酿造——超滤去酶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纯生黄酒的研制进行了探讨。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超滤去酶的效果 ,并且用截留分子量为 3 0 0 0 0和 10 0 0 0的超滤膜对生黄酒进行过滤 ,分析了超滤处理前后的黄酒样品。结果表明 ,这 2种规格的超滤膜对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都能达到去除的要求 ;超滤处理后的黄酒各理化指标均符合GB/T13 662— 2 0 0 0的指标要求 ,蛋白质和氨基酸均有所减少 ,酒样颜色变浅 ,黄酒有新的香味感觉 ,具有淡爽感 ,呈现一种黄酒新品种的风味。  相似文献   

16.
论黄酒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氨基酸态氮作为黄酒理化指标之一,是1980年轻工业部制订QB525—81《黄酒及其试验方法》时提出来的,在《黄酒部颁标准编制说明书》中提到:“为了能从理化分析中反映出酒质,提高黄酒产品的质量,决定增加四个待定检验项目:真正糖度、氨基酸态氮、挥发酸、氧化钙。”现在,氨基酸态氮已列为即将颁布的黄酒国家标准的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添加植酸于黄酒酵母菌生长发酵基质中,研究植酸在黄酒酿造中的应用,初步得出如下结论:①最适植酸添加浓度为0.10%,至主发酵结束,酒精度最大可提高13.16%;②植酸能促进黄酒酵母菌细胞增殖,使酵母菌提前进入对数生长期,提高出芽率,降低死亡率,并表现出较好的同步性,从而加快发酵速度;③植酸使黄酒酵母菌的耐酒精度从16%提高到20%;④黄酒醪中添加植酸,发酵周期缩短且各项理化指标均有较大改善,从而提高了黄酒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原料制备不同的块曲并将其进行黄酒酿造,对所酿制黄酒的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种块曲所酿制的黄酒均符合黄酒国标要求。对4组黄酒进行感官品评,差异较为明显,均具有各自独特的风味,其中中药块曲黄酒评分最高。4组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以马铃薯作为黄酒辅料的酿造工艺及条件,同时对发酵过程中的主要指标进行了监测。试验结果显示,添加与糯米同等量的新鲜马铃薯(按淀粉比,马铃薯占16%,糯米占84%),0.08%的黄酒活性干酵母、13%麦曲、糖化酶1.28 AGu/g(原料)、料水比为1∶0.7,在28℃进行96 h的前发酵,15℃下进行15~20 d的后发酵可以酿制马铃薯黄酒。发酵验证实验所得黄酒的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GB/T 13662-2000。  相似文献   

20.
淋饭法、摊饭法是半甜型绍兴黄酒生产中最常用的生产工艺,虽然2种工艺生产半甜型黄酒的机理基本一致,但生产过程具有较大的芹异。该文从工艺操作和对半甜型黄酒生产过程中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的分析,指出了2种工艺生产半甜型黄酒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