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main vegetable oils used in Egypt are cottonseed oil and hydrogenated cottonseed oil; these are used as salad oil and for cooking. Determination of trace heavy metals in the oils is important. This is because of the association of trace metals with the origin of the oils, metal processing equipment and catalysts used for hydrogenation, and toxicity of edible oils, and because of the effect of trace metal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olour and taste, of finished products.Iron, copper, aluminium and magnesium were found in the cottonseed oil. These metals were also found in the hydrogenated cottonseed oil, together with lead, silver and calcium. The amounts of metals were below the limits permitted by public health and safety regulations.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棉籽及棉籽油中的苯并芘来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来源地的棉籽进行了苯并芘含量测定,并对苯并芘含量较高的棉籽及不同含量苯并芘的棉籽制取的油脂进行了苯并芘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一般棉籽中的苯并芘含量都不高且与种植区域无关,基本都小于1μg/kg;棉籽本身苯并芘含量不会增加,但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会受到苯并芘污染,比如运输车辆打扫不干净,储存中受空气污染及尘土侵袭都有可能使棉籽中苯并芘含量升高;受污染的棉籽中苯并芘主要分布在棉籽壳上,棉籽中的苯并芘会在棉籽油中聚集。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如何提高棉籽油品质和降低棉籽油色泽以满足市场要求。总结了设计安装调试中的经验及有关生产高品质棉籽油行之有效的工艺参数和操作要点,可为解决棉籽油脱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棉籽油物理精炼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罗晓岚 《中国油脂》2006,31(11):24-25
一般认为棉籽油不宜进行物理精炼的主要原因是其中含有棉酚,但只要工艺方案选择合理,采用合理的工艺条件,是完全可以对棉籽油进行物理精炼的。提出了针对棉籽油进行物理精炼的切实可行的工艺方案和要求,并在实际生产中加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工艺效果和经济效益。棉籽油进行物理精炼时,应使用较低的温度,较高的真空度,将酸值降至2 mgKOH/g左右时改用碱炼脱酸,既可提高精炼率,又可脱除油中的棉酚。  相似文献   

5.
异丙醇浸出棉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异丙醇为浸出溶剂,模拟实际生产的罐组式浸出工艺,通过测定粕残油研究棉仁直接浸出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将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棉籽油的基本指标与正己烷制得的棉籽油的基本指标进行比较。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浸出温度75℃,浸出时间2h,浸出次数4次,料溶比1:2.5,异丙醇体积分数95%,料坯水分8.0%。在此条件下粕残油0.39%,所制备的棉籽油热氧化稳定性远高于正己烷制备的棉籽油。  相似文献   

6.
以棉籽油为原料,利用干法分提对其进行改性。考察了结晶温度、冷却速率、养晶时间及搅拌速率对棉籽固脂碘值、0℃固体脂肪含量(SFC)及固脂得率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分提工艺条件为:结晶温度5℃,冷却速率2℃/h,养晶时间10 h,搅拌速率15 r/min。所得固脂的碘值(I)为91 g/100 g,0℃SFC为31.6%,固脂得率为12.89%。  相似文献   

7.
左青 《中国油脂》2021,46(10):150-152
新疆棉籽油含有700 mg/kg的蜡质和26%~28%的固体脂,由于新疆气温多在零度以下,棉籽油在运输、储存和销售过程中易产生固化、沉淀、发朦,影响棉籽油的外观、食用和销售。为了保持包装棉籽油透明,提高棉籽油的质量和附加值,对棉籽油进行深度分提以脱蜡脱脂。介绍了棉籽油深度分提工艺,即在15 ℃脱除蜡质,在7 ℃分提出棕榈酸甘三酯,继续降温至-10 ℃分提出棕榈酸甘二酯、棕榈酸甘一酯及其他硬脂,最终得到在低温下保持透明的棉籽液油。  相似文献   

8.
花生油中掺杂棉籽油、大豆油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以掺入这两种油的花生油为样品,通过伯利哀试验和气润色谱法测定不同掺入量的混浊温度和脂肪酸组成,从而对花生油的掺杂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以三级棉籽油为原料,采用冬化分提工艺制取高品质棉籽油的工艺.试验表明:采用分提工艺得到的棉籽油液体油冷冻试验可达11h以上,完全符合一级棉籽油冷冻试验的要求;与未分提棉籽油脂肪酸组成相比,棉籽油液体油中棕榈酸降低1.81个百分点,棕榈一烯酸降低0.062 2个百分点,硬脂酸降低0.395个百分点,油酸增加0.17个百分点,亚油酸增加1.79个百分点,亚麻酸增加0.1049个百分点;棉籽油固体脂中棕榈酸增加13.19个百分点,棕榈一烯酸降低0.210 5个百分点,硬脂酸增加1.582个百分点,油酸降低2.02个百分点,亚油酸降低10.85个百分点,亚麻酸降低0.047 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Bench-scale refining of crude colour-fixed cottonseed oil was carried out using equipment and conditions similar to those at a local factory. Ethanolamine at 2–3% level resulted in 55–62% reduction in the oil colour, and 24–26% reduction in the refining loss over the factory treated oil. Sodium silicate at 0.14–0.47% level resulted in about 50% reduction in oil colour and 24–44% reduction in the refining loss. A two-step treatment, first with caustic soda lye then with either additives, and miscella refining using ethanolamine as an additive, resulted in superior oil colour, yet the refining losses were high.  相似文献   

11.
为扩大棉籽油用途,提高其附加值,采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低场脉冲核磁共振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和偏光显微镜分析了棉籽油改性后的产物棉籽油硬脂(COS)和全氢化棉籽油硬脂(FHCOS)的脂肪酸组成、甘三酯组成、SFC含量、热性质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COS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和非三饱和的甘三酯组成,FHCOS几乎全部由饱和脂肪酸和三饱和甘三酯组成;随温度升高,COS的SFC不断降低,FHCOS的SFC在温度高于35℃时开始降低,相同温度下FHCOS的固体脂肪含量(SFC)均高于COS的,COS在结晶和熔化过程中均有2个峰,FHCOS有1个峰,FHCOS的熔化和结晶温度均高于COS的;COS在15℃时无明确的晶型及稳定的结构,FHCOS为二倍链长堆积的β′晶型,结晶体为针状或棒状,结晶聚集体为类似玫瑰花状。因此,以COS和FHCOS代替棕榈油作为生产起酥油、人造奶油、黄油等的基料油具有一定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以[Mim(CH_2)_4SO_3H][HSO_4]为催化剂,催化棉籽油的环氧化反应,研究发现[Mim(CH_2)_4SO_3H][HSO_4]催化棉籽油环氧化的适宜条件为:反应时间120 min,温度70℃,n(H_2O_2)∶n(不饱和双键)=2.5∶1,n(甲酸)∶n(不饱和双键)=0.6∶1,催化剂用量4%,该条件下催化棉籽油的环氧值为5.33%,转化率为71.95%。  相似文献   

13.
棉籽油皂脚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岚 《中国油脂》2005,30(2):34-36
随着近年来棉籽加工量的不断增加,棉籽油已跻身于大宗油料的行列中,尤其在新疆地区棉籽的加工量在国内名列前茅.因此,棉籽油皂脚的数量也十分可观,在新疆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棉籽油生产中下脚料--皂脚的综合开发利用途径进行了阐述,主要对皂脚特性以及皂脚生产磷脂、生物柴油、脂肪酸等方面的现状及生产技术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发展棉籽油皂脚的综合利用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4.
以棉籽油为原料,采用催化裂化工艺制取轻质燃料油,考察了反应温度、剂油比、反应时间对棉籽油催化裂化制取轻质燃料油的影响。以燃料油产率最大值为目标函数,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操作变量,并建立了棉籽油催化裂化制取燃料油的数学模型,其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426℃,反应时间50S,剂油比7.8:1(m/m);在此条件下有机馏分(≤〈360℃)产率65.6%,汽油馏分(≤205℃)产率33.7%,气体产率11.6%;制备的燃料油馏分可以作为石化汽油、柴油的调和组分。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棉籽制油预榨工艺中关键设备的选型问题。制油设备的选型要根据油料的品种及结构特点选择。制油设备的合理配置,应以满足工艺条件、降耗增效、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目的。实践表明,通过制定科学的制油工艺,合理配置设备,可大大降低能耗,使棉籽粕蛋白质含量达到42%~45%,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6.
两种溶剂萃取棉籽油和棉籽粕的质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己烷和异丙醇作溶剂,分别萃取棉籽仁得到棉籽油和棉籽粕.对棉籽油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溶剂萃取得到的棉籽油在理化指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所得棉籽粕的蛋白含量和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正己烷萃取的棉籽粕中粗蛋白含量和水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异丙醇萃取的棉籽粕;正己烷萃取的棉籽粕吸油性、泡沫稳定性小于异丙醇萃取的棉籽粕,但是吸水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和起泡性却高于异丙醇萃取的棉籽粕.分析游离棉酚含量时,发现异丙醇萃取的棉籽油中游离棉酚(FGP)含量高于正己烷萃取的棉籽油.用异丙醇萃取的棉籽粕中FGP含量在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使用限量范围内,用作饲料时不需再增加脱毒工艺.  相似文献   

17.
棉籽油的特性与常用精炼工艺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玮 《中国油脂》2005,30(1):37-39
简要介绍了棉籽油的特性与棉籽油常用精炼工艺,并将传统的精炼工艺与混合油精炼工艺在棉籽油中的应用从工艺流程、毛油品质、精炼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得出棉籽油的混合油精炼工艺具有精炼率高、成品油色泽浅、动力消耗低、维修费用低等优点.为生产厂家根据棉籽油加工规模、成品油的质量选择最佳的棉籽油精炼工艺和方案提供参考,以实现投资少,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18.
脂肪酶催化制备环氧棉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环氧油是一类不饱和油脂中的双键转化成环氧键所得产物的总称,主要用于制备增塑剂。以酶作催化剂制备环氧棉籽油,并对反应时间、温度、过氧化氢的滴加量、酶及硬脂酸的比例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较优的工艺条件:10 g棉籽油及0.1 gNovozym 435加入溶有1.0 g硬脂酸的100 mL甲苯溶液中,搅拌加热到45℃并恒温,以10滴/m in的速度滴加30 mL过氧化氢,反应9 h,所得环氧棉籽油的环氧值达5.39%。  相似文献   

19.
杜威  李法社  姜亚 《中国油脂》2015,40(3):70-73
以棉籽油为原料,研究了油脂在亚临界水中制备脂肪酸的水解反应及其动力学。结果表明,棉籽油亚临界水解反应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280℃,棉籽油与水体积比1∶3,反应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转化率可达98.7%。棉籽油亚临界水解反应的平均反应级数为1.149 9,活化能为108.63 k J/mol,频率因子为2.696×109,动力学模型为-dcA dt=2.696×109e108.63RTc1.149 9A。  相似文献   

20.
李玲  代斌  周振华 《中国油脂》2007,32(1):46-47
棉籽油脱臭馏出物中含有40%-80%的游离脂肪酸,对这部分脂肪酸的甲酯化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甲醇用量、催化剂用量、酯化温度、酯化时间对脂肪酸甲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酸甲酯化优化条件为甲醇/原料为2∶1(V/W),催化剂/原料为0.005∶1(V/W),酯化温度65℃,酯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脂肪酸甲酯化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