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对地层进行测试,可以取得地层的产量及压力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解释,取得地层参数,从而为油气田的后序开发提供可靠依据。我们在粘度不高的产稀油井、产水井、产气井的试油测试工具工艺配套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现有的工艺技术基本上能够满足生产的需求。但在稠油井的测试抽汲中,还存在着很多难题。地层测试中,抽汲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试油产量及试油资料的优质率,影响着油气井产能的确定及油气田开发方案的制定。本文针对因原油粘度高,密度大造成油稠井测试抽汲困难,效率低下的问题,从分析稠油物性人手,针对杜75井现场测试中应用的一套适合稠油井测试工具、管柱结构和工作制度的测试工艺技术,介绍了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稠油测试抽汲及资料录取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缩短了稠油井的试油周期,为以后的稠油井试油测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螺杆泵与测试技术联作是一种新的中途试油测试新工艺,它可以集排液、电加热、变频、变压于一身,与MFE、TCP等联作,组成一套适合各种地层液性的优快测试新技术,尤其对于高粘、高凝及稠油井有明显的优势。当遇稠油抽汲不畅通,无须动任何管柱,下入整体电缆加温,降低原油粘度即可达到试采目的。该技术提高了各工序间的连续性,达到了省工省时的目的,具有方法新、适应性强、录取资料详尽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徐燕 《中国科技博览》2011,(26):284-285
薄层常规稠油油藏,由于原油粘度高,地层渗流阻力大,水驱开发效果差,处于低产低效开发状态。水溶性自扩散降粘体系能降低原油粘度、溶解重质组分、提高渗流能力、增加水驱波及体积,提高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稠油油藏由于原油粘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的特点,影响油田开发的正常生产,只有通过热力采油技术进行油层及井筒加温,使原油降粘,才能确保稠油油藏的正常开发,油井的正产生产。在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前期热力采油技术主要是蒸汽吞吐和蒸汽驱,通过向油层提供热力学能,提高油层岩石和流体的温度,从而增大油藏驱油动力,降低油层流体的粘度,减小油层渗流阻力,达到更好地开采稠油油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徐祥 《中国科技博览》2012,(12):223-223
草13区块油稠、层薄,原油粘度大、地层供液能力差。近几年采用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平井热采的优势,就需要探索合理的工作制度。据此,对草13区块稠油热采水平井工作制度进行一些初探,通过研究井斜与泵效、检泵周期的关系确定合理的下泵深度,通过研究临界抽汲速度确定合理的冲次。  相似文献   

6.
随着常规原油的不断开采,其储量和产量在逐年递减。我国稠油资源丰富,大约占陆上石油总资源的20以上,有关稠油降粘开采的课题也越发重要。目前国内外在稠油开采过程中常用的降粘方法有:加热法、掺稀油法、稠油改质降粘及化学药剂降粘法。稠油乳化降粘技术具有工艺简单、经济、能量消耗少等优点,因此开发用量少、成本低的乳化降粘剂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T82热采管理区于2004年7月投产,油井普遍存在原油粘度高(10000-50000MPA/S),油井斜度大(50°),开发难度大,工艺复杂、开发成本高。开发初期,采用电加热降粘工艺管柱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电加热工艺仅使井筒温度达到60°左右,在部分油井出现不适应性,降粘效果不佳,能耗高、成本高,油井交变载荷大,造成空心杆频繁杆断、杆卡、杆阻等问题,针对稠油电加热不适应性及耗能高的问题,2007年初,研究优选了空心杆泵上掺水降粘举升工艺,并提高了应用可靠性。满足了稠油热采区块开发需求,实现了低耗能生产。  相似文献   

8.
【摘要】辽河油田油藏以稠油为主,在其稠油井举升开采过程中多需掺入降粘剂、降凝剂、除蜡剂等化学药剂,用以降低稠油粘度、降低稠油凝固点,将井底原油顺利举升至地面。目前通常加药方式是向油套环空内注入化学药剂,利用化学药剂的自由沉降和药剂与地层流体之间的自由扩散作用来达到加药目的,但该种加药方式存在药剂见效慢、药剂浪费等问题。为此以稠油井空心抽油杆加药方式基础研制了油井药剂强制混合装置。与常规油井混合器相比,该套装置具有将抽油杆上下冲程的动能转化成药剂与地层流体的混合动力,室内及现场试验证明,该套装置的混合效果良好,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化学药剂的各种功效。目前以油井药剂强制混合装置为井下工具的掺药降粘举升工艺技术在取代掺热稀油降粘工艺与空心抽油杆电加热降粘工艺方向上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稠油油藏注蒸汽后冷采的方式存在稠油反向乳化严重,产出液的粘度注汽开采一个月后大幅度上升,抽油杆举升和下行困难,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降粘,化学药剂降粘法能够有效的解决桩斜139块稠油油藏在开采过程中降粘的问题,通过对降粘剂的实验室研究及实际应用的效果分析研究,提出降粘剂的使用合理性,以使该块油藏开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稠油开采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是其流动性差,在原油从井底流向井简和从井底流向井口以及从井口外输的过程中,受到粘度的影响较大。该论文针对KD641区块目前稠油开采所用的泵上掺水工艺现状分析,说明了其工艺原理及应用条件。通过在现场的实施,达到了井简降粘、稠油常规开采的目的,而且投入少、产出高、不污染地层、不影响泵效、占井周期短、生产过程稳定,提高了稠油油藏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潜泵在渤海油田稠油开发中遇到的问题,研制了电潜泵泵下电加热装置,形成了适合海上电潜泵管柱的泵下电加热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电潜泵吸入口处原油粘度,减小电潜泵机组负荷,提高泵效,增加原油产量。动力电缆与筛管式加热器同时发热,保证了全井筒的原油温度。该技术解决部分稠油井在井筒中流动困难和难以举升的问题,在渤海油田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辽河油田是我国第三大油田,年产原油在1000万吨左右,其中稠油产量约为650万吨,占辽河油田原油总产量的65%。因此,稠油地面集输技术的水平直接影响着辽河油田稠油的生产。由于辽河油田稠油品种繁多,物性较差,相对集输处理的难度较大。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一些适合辽河油田稠油特点的工艺流程。这些典型的工艺流程具有流程简单、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的特点,较好的满足了辽河油田稠油开发的总体需要。目前,辽河油田在稠油的集输和脱水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辽河油田以降低稠油粘度来解决稠油集输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加热降粘、掺轻质油或掺稀油稀释、掺活性水以及乳化降粘等。辽河油田稠油脱水工艺流程主要采用两段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流程、热化学沉降加电化学脱水两段脱水工艺流程、一段热化学静止沉降脱水流程。辽河油田主要运用的稠油处理设备有卧式三相分离器、电脱水器、加热炉、泵等。  相似文献   

13.
易凝高粘原油管输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我国所产原油80%以上为凝点较高的含蜡原油和粘稠的重质原油,其节能、安全输送一直是我国油气储运界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简要介绍了这两类原油的流动特性及机理,概括了原油降凝减阻输送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现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提出了进一步研究需重点解决的问题。预计化学降凝剂改性仍将是含蜡原油节能安全输送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需重点攻克大庆原油改性的难关;稠油乳化降粘减阻技术将得到更多的应用,在我国目前应重点针对海上油田的油水混输管道开展研究。现有技术的提升、新技术的涌现,有赖于基础研究的突破、技术路线的大胆创新和相关  相似文献   

14.
稠油井具有粘度大、流动性差,井筒输送困难、地面输送困难的特点,采油矿在对稠油井的管理中立足于现有技术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办法。通过实施周期管理,优化参数、掺水、加药以及热洗和加强井筒和地面管理,强化操作环节上的节点控制,作业治理环节、井筒措施优化环节、地面管理环节、地下注采管理环节,实现了延长稠油井生产周期,提高生产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潜油电泵拌注石脑油稀释系统工艺技术是针对高粘度原油特点而研制开发的一种潜油电泵工艺新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潜油电泵拌注石脑油稀释系统工艺技术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开发完成后的应用情况。从应用效果来看,潜油电泵加注石脑油稀释系统工艺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潜油电泵抽汲稠油问题,使潜油电泵在开发抽汲高黏度稠油时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少稠油及地层压力对泵的影响,提高抽油泵泵效,研制了井下复合式增油器。该增油器将稠油降粘和负压采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增油增产的效果。现场应用表明,该增油器能降低原油黏度,增大气体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减少或消除抽油泵气锁,增加液体流速,特别是高沉没度、低泵效井,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油田经过长期开发,抽油井的井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抽油井偏磨现象日益突出。随着油管杆受力状况的改变、含水升高、润滑变差、抽汲介质的腐蚀等生产状况的改变,进一步加剧了抽油井的偏磨;斜井、定向井偏磨问题更加突出。偏磨已经成为制约目前油田原油生产经营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油田经过长期开发,抽油井的井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抽油井偏磨现象日益突出。随着油管杆受力状况的改变、含水升高、润滑变差、抽汲介质的腐蚀等生产状况的改变,进一步加剧了抽油井的偏磨;斜井、定向井偏磨问题更加突出。偏磨已经成为制约目前油田原油生产经营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9.
聚丙烯酸烷基酯的分子结构与降凝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丙烯酸烷基酯对中原原油的降凝作用。酯基碳原子数为16、18时,聚合物的降凝作用最好;酯基碳原子数为6、8、10,12时,聚合物的降凝作用最差;聚丙烯酸十二、十四、十六和十八酯的数均聚合度的范围为50~70时,聚合物具有较好的降凝作用,可使原油凝固点降低4~11℃。DSC分析表明,聚合物通过与原油中石蜡共晶而显示出降凝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提高稠油油藏开发效果和油井举升效率的主要采油手段有热力采油法、化学降粘法、掺稀油稀释法等。奈曼油田为普通稠油油藏,在油层条件下流体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但在原油举升过程中,随着地温损耗的增加,流体的流动性逐渐变差,举升难度加大。同时受注水开发影响,油质乳化现象日益明显,因油包水型乳状液流动性差,摩阻高,导致流体举升困难,油井回压升高,抽油泵泵效降低。掺液采油工艺不但可以缓解这一生产矛盾,还可以提高油井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