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筱  孙华 《建筑学报》2021,(2):62-67
针对明中都的"建成状态"与"方案状态"在城墙长度、城门数量、坛庙建筑等方面的差异,讨论了明中都原初规划的设计模数与设计思路.将明中都与《考工记》所载周王城、周代曲阜鲁城、东魏北齐邺城、隋唐长安的推测设计方案进行对比,重新梳理了古代都城模数控制规律的研究线索,并籍此分析了纪念碑式都城空间的实现与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2.
《规划师》2015,(9)
<正>明中都是明朝营建的唯一一座完全按照规划意旨设计建造的都城,其规划形制之高、设计布局之严整和建筑艺术之精巧,在整个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史上都十分罕见。通过对明中都规划设计布局的详细分析发现,其表现出来的最主要的形态特征为中轴线布局。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明中都未能作为都城启用,并最终因缺乏有力的保护措施而逐渐消逝,只留下些许残垣断壁的遗址,但是其成熟的中轴线设计思想和手法却被用来作为参照范本应用在南京城改建与北京城营  相似文献   

3.
研究隋大兴城规划对于认识中国乃至东亚地区都城规划史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整理校核城址考古数据,发现隋大兴城市空间格局呈九宫构图;解读明堂设计相关文献,挖掘宇文恺明堂图式的文化内涵与具体形态,展现隋大兴城“拟明堂而布政”的特征,揭示宇文恺规划隋大兴城之“巧思”;从择居、布局、营建三个阶段提出规划方案与规划过程猜想,回应了隋大兴规划模数与中轴线西偏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守在四边制度是我国古代都城防御体系的重要体制之一,对都城规划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守在四边制度不仅是都城防御体系的重要一环,而且与整个京畿体系紧密相连,是我国古代都城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从守在四边制度的范围、特征等方面分析其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比对数次略有差异的考古实测数据可知,隋唐长安宫城、皇城、外城的东半部分较之西半部分距朱雀门大道的宽度差值约50丈,即隋唐都城规划设计中的一个基准方格。这一差值的存在既有可能来自原初规划,也有可能来自规划实施中的调整。如是后一种情况,隋唐长安规划方案的设计模数很有可能是500丈,即全城由5排、6列大小相等的共30个500丈见方的模块间以预留道路用地构成。参考与隋唐长安同时期的东亚都城,如隋唐洛阳、日本平城京和渤海国上京城,这些都城可能都采用了边长大于1里的等大方块作为设计模块,由此可佐证对隋唐长安500丈设计模数的推断符合隋唐之际都城规划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或更为接近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6.
张健  金轶 《华中建筑》2008,26(8):185-188
该文就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过程及思想根源,《管子》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以及以宫城为模数规划都城的认识这三方面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代都城中轴线介绍 有明确中轴线的都城,经考古发掘证实是582年隋代建的国都大兴城,唐代更名长安(今西安),从太极宫经皇域朱雀门到城门明德门有一条笔直的大道.605年隋建洛阳从宫城到都城大门也有一条笔直的轴线但在都城偏西.  相似文献   

8.
日本古代都城的条坊制效仿自中国古代的里坊制.在由藤原京向平城京、长冈京和平安京三次迁都的过程中,条坊制度既有历史继承性,也有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成为城市规划史上一个比较典型的方法优化案例.本文从城市街坊和道路规划方法、条坊尺度、命名法、坊内分割方式以及宅地分配制度等方面,对于日本古代都城条坊制度的继承与革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隋唐长安城市规划中的模数制及其对日本城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亚,城市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中国城市经历了重大变革和细微的演变,这些变化有时是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某些时候是由于统治者的意愿或是受到规划者个人智慧的影响。本文从都城长安的城市布置,推测出隋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原型。建于新纪元开端的长安城,折衷都城规划的两大传统,以模数制为基础,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城市模式,并以之来回应新王朝的勃勃雄心,它的规划深刻影响了东亚城市的演化,八世纪日本的平城(奈良),长冈和平安,以及渤海帝国的五都,皆以其为范本。[1]  相似文献   

10.
隋唐长安城规划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分析,提出隋唐长安城是以太极宫为基本模数单位,规划布局皇城和外郭,整个都城的形态由系列内含等边三角形的矩形组织而成的观点,尝试探寻长安城规划设计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建筑学"和"哲学"的各自概念进行分析,论证了"建筑学"与"哲学"交互的可能性,并指出产生交互的两个原因。另一方面,通过审视"建筑学"与"哲学"交互实践的两种类型,引伸出"哲学"介入"建筑学"的角色定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剥落历史的封存,我们找寻这里的记忆 对“四合院”,我们总有一些印象中的固有记忆:垂花门、照壁、抄手游廊、层层递进的院落,围着院子的家长里短和小生活.而当我踏足水车胡同24号的时候,所有对四合院的幻想都破灭了.  相似文献   

13.
"趣城",尝试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带来新的微型趣味空间,解决城市问题并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从字面意思来说,"趣城"首先就是"趣",方案要有趣,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高大上"项目,而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另外一种解读,是一种轻型的空间提案,也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空间策略.另外一个就是"城","趣城"项目针对是城市公共空间,尽管它的尺度很小,但是所有的出发点均基于城市角度,又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城市策略.因此,我们认为"趣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城市空间实践项目,它尝试从中间往上下探索,是一种结合了极大尺度与极小尺度创新的实验.因此,有趣(Fun)且有效(Effective),这是我们开始思考"趣城"项目的最原始的出发点,每一个提案都要至少满足这两个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范甜甜  贾晓浒 《城市住宅》2021,28(2):100-102
建筑发展的脚步折射出人类文明的进程,与其所在环境、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有密切联系,建筑因需要而存在,因使用而发展.受民族、信仰、审美理念、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中西方不同的建筑文化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李岩 《安徽建筑》2007,14(3):19-20
美与丑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文章分析了建筑艺术“美”与“丑”的表现形式及相互转换关系,提出科学、客观的认识建筑艺术“美”和“丑”的相对性,使美与丑都为创造人类的美好生活及塑造优美的建筑服务。  相似文献   

16.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美容与整容更成为一种广为爱美人士追捧的时尚。天生丽质者,淡妆浓抹总相宜,先天不足者亦可通过现代高科技的整容手术实现丑小鸭到白天鹅的飞跃,成为倾国倾城的美人。或美容,或整容,各人先天资质不同,变美的方式也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2,(1)
文章认为"形素"、"词素"、"语素"这三个术语同出一源,都来自西方语言学中的"moypheme",但所指不同,"词素"、"语素"并不是在语言单位的同一层面上,"语素"是和"词"平行的一个语法单位。"词素"是词的构成成分,是由词切分出来的下位单位。不能因为汉语词的确定存在诸多问题,而"词素"的划分必得后于词,"语素"的确定先于词,就用"语素"取代"词素"。  相似文献   

18.
王军  王琰 《建筑学报》2004,(11):74-75
本文以古都西安为例,探讨现代建筑创作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问题,试图说明在历史城市的建筑创作中不必排斥外来文化,关键是如何使两种文化磨合,并在它们碰撞中捕捉闪亮的火花,用它照亮两者通向融汇之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土家族传统聚落——劳庄为例,通过分析与论述道家思想对湘西土家族聚落选址与格局、整体功能布局、建筑环境和建筑空间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影响;阐述了在道家思想下的湘西土家族传统聚落格局特征,进而为当代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空间建设、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2,(6):78-81
英语和汉语中存在许多我们熟知的同源典故性词语,虽然它们的来源不尽相同,但它们所隐含的意思完全或基本相同,从而使两种语言中的典故性词语形成相互对应的关系。从它们的对应关系中,可以看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