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志成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6):83-87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典型人体词"nose"的一词多义的认知研究,不仅有利于揭示词义拓展的基本规律、词义拓展的认知机制,而且对于揭示认知主体的思维模式和认知特点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认知的角度对作为修辞手段的隐喻和转喻进行了新的探索,指出二者不仅是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手段,也是一词多义的认知机制。通过一词多义的词义网络,揭示出词义的拓展不是任意的,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拓展过程中是相互交织的,进一步证实语言不是自治的、封闭的系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驳斥了索绪尔的语言"任意说"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8):31-35
从隐喻和转喻的角度去探讨一词多义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隐喻和转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方式,也是语义延伸的重要方式。文章以"套"一词为例,从隐喻和转喻的认知角度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管窥。研究发现:(1)转喻在"套"的词义延伸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要大于隐喻,但隐喻也不容忽视;(2)在"套"一词的词义延伸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两种认知思维模式。一是运用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整体中部分和部分相互指代"的转喻思维模式,如"容器指代内容"、"部分指代整体"和"整体指代部分;二是运用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思维模式。同时,也有少数义项是交叉运用转喻和隐喻两种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3.
林慧英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94-98
构成移就表达的转移修饰语和中心词在逻辑上看似相悖,实为恰到好处的巧妙搭配。要生成和理解移就话语,把握转移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的深层逻辑,就需要认知主体运用相似联想和邻近联想的思维方式。概念隐喻、转喻正是以相似性和邻近性为基础的两种认知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能够揭示移就语义冲突表面下的合理逻辑,对于移就表达的生成和理解有着重要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4.
张琰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66-67
随着构式语法的兴起,构式成为了语言的基本单位。构式的多义性拓展主要通过隐喻来实现,而构式中填充词汇的粘合则体现了构式压制,其主要机制便是转喻。这对二语习得的启示便是:在强调隐喻能力的同时也必须提高转喻能力,二者是同时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贾超琴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2):139-140
多义现象是语言的一个基本特征。采用隐喻和转喻这两种重要的认知手段对多义现象进行解释。隐喻和转喻以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投射为基础,互补分布,共同在语义引申中起作用,构造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6.
任希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52-53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从认知角度看,词义延伸遵循着一定的认知规律,主要有隐喻和转喻两种思维模式。在此以英语形容词"heavy"为例,发现在"heavy"的语义扩展中,隐喻思维为其提供了无限的空间,"heavy"的多种义项属于隐喻表达,而单纯的转喻表达却没有得到体现。有时很难判断一种语义到底是转喻还是隐喻表达,这主要是两种机制同时作用的结果,出现了连续统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黄金金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79-82
以现代汉语拟声词的语义转移为切入点,从词类转义和概念域两方面区分了拟声词语义转移的各种类型,描述了拟声词的语义特征和概念结构.在语义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拟声词语义转移的认知基础和认知机制,拟声词的概念性意义表达的是所感知到的声音在人脑中留下的心理表征,拟声词语义转移的认知基础是发生了认知意象的转移,其认知机制是隐喻和转喻及隐转喻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宋钊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1,28(2)
以隐喻为切入点,从修辞学与认知模式的角度对图形创意展开研究,以期发掘出图形形式下其语义的发展规律,这有助于提升设计师对图形的设计能力,促进图形语义信息的准确传达,从而实现图形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兆沿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22(2):124-128
本文对英语多义词汇的语义延伸进行了认知研究,认为多义词汇各个义项的产生是由原型意义通过连锁和辐射两种主要的方式进行语义扩展的结果。隐喻和转喻是多义词汇语义扩展的两种重要的认知机制。因此提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多义词汇义项之间的认知讲解,加强词语隐喻和转喻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杜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其诗作中蕴含着大量的隐喻。本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其诗歌中
出现的隐喻进行归类,分为实体隐喻、方位隐喻和结构隐喻。并阐述这些隐喻的认知特点,旨在实现对其作品更
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11.
陈玉秀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107-110
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时间”谚语进行分析,将英语“时间”谚语划分为四组隐喻概念:Time is money(时间是金钱)、Time is human/life(时间是有生命的人)、Time is a concrete object(时间是具体的实物)、Time is a moving object(时间是运动的物体),论述了这些隐喻概念表达都呈系统性,指出转喻是时间概念化的一种方式和过程,它是通过时间与事物甚至有生命的人之间的转喻联系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卢丽萍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99-100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范畴理论之一,它兼容了经典范畴和家族相似性范畴观的优点,它所体现的原型效应为多义范畴研究提供了理据。文章以一词多义现象为切入点,揭示原型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解释的合理性,并提出相关的分析框架和模式。 相似文献
13.
熊舒婷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5):58-61
一词多义被定义为具有几个不同意义同时又互相联系的词,它们共同属于一个基本意义的转义,引伸、派生或衍生意义。一词多义现象是各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过去人们往往用传统的视角分析一词多义现象,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引起一词多义的内部因素,从而忽视了影响语言外部因素。近年来,一词多义的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语义学研究领域,而是逐渐扩展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注重一词多义现象研究的重要性。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研究一词多义现象,目的在于研究认知机制是怎样引发一词多义现象并在多义词的意义扩展中发挥作用的,并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转喻认知模式着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左景丽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2):168-172
The thesis analyzes cognitive mechanism of metaphor at first and ilnds that metaphor has strong cog- nitive power and that metaphor cognition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language development. Then the author thinks that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also a kind of cognitive activity after discussing acquisition mechanism of English learners. Based on these discussions, the author talks about how to apply metaphor cognition theory to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especially vocabulary and culture teaching. 相似文献
15.
许萍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8(2):70-73
习语是蕴涵丰富内涵的语言精华,其中包含着大量的隐喻。随着认知语言学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习语的研究也逐步从附属于语言外部的修辞功能向内嵌于人类思维的认知功能发展。La-koff提出概念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应该用语言之外的因素解释语言的内部结构,这是认知隐喻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深入分析英语习语中隐喻语义生成的幕后心理认知机制,认为从心理认知过程分析习语中的隐喻既符合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有助于对英语习语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