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MPLS被认为是下一代Internet骨干网络平台,可以实施流量工程,提供QOS保证。文中分析了基于NS2的MPLS模拟器的体系结构和原理,以便更深入地研究MPLS技术。通过示例对仿真结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陈胜  李兴明  陈捷 《微机发展》2011,(9):128-132
在电信业务IP化趋势推动下,传送网承载的业务从以TDM为主向以IP为主转变。分组传送网(PTN)正是IP/MPLS,以太网和传送网3种技术相结合的适合分组传送的下一代传送网技术。在当前的T-MPLS、PBT二种主流的PTN技术中,T-MPLS在标准化过程中抢得先机,较为成熟。IP网络对服务质量(QoS)的支持一直是网络技术研究的热点,有几种协议支持IP网络的QoS。文中描述了综合服务结构模型(IntServ/RSVP)、区分服务结构模型(Diff-Serv)和MPLS TE的原理,分析了Diff-Serv TE的技术原理并提出了基于T-MPLS Diff-Serv TE实现多种业务服务质量保证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李海霞  宋玲 《微机发展》2006,16(12):26-28
MPLS被认为是下一代Internet骨干网络平台,可以实施流量工程,提供QoS保证。文中分析了基于NS2的MPLS模拟器的体系结构和原理,以便更深入地研究MPLS技术。通过示例对仿真结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的Ad Hoc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焰  骆晓晖  苗付友  王行甫 《计算机应用》2005,25(10):2233-2235
将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技术引入到Ad Hoc网络中,目的是为Ad Hoc网络提供快速转发能力、QoS功能和可扩展性。针对传统IP转发机制在移动自组网(Ad Hoc)中的缺陷,研究了基于MPLS技术的Ad Hoc网络,详细描述了其基本结构,并提出了新的在Ad Hoc网络中支持自愈恢复的MPLS信令协议DMSP(Dynamic MPLS Signaling Protocol),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DMSP的自愈恢复方式进行了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5.
MPLS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组播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组播技术目前的困难是可扩展性与计费控制,MPLS技术和组播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而PIM-SM是使用最广泛的组播协议。本文研究了PIM-SM组播协议在MPLS域中的实现问题,通过适当地扩展现有的MPLS结构,可以在MPLS域实现PIM-SM组播协议。并基于NS2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Internet宽带网络的发展方向──MPL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有效结合第2层(数据链路层)的交换技术和第3层 (网络层)路由技术的基于标准的下一代Internet解决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了MPLS技术的基本原理、信令方式、关键技术和特点及优点,最后对MPLS在中国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鲍丽红  王昱  韩双旺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20):4946-4948,4954
MPLS是下一代互连网的核心技术,基于MPLS的组播技术的研究是目前网络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IP组播技术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主要的原因是组播路由缺乏可扩展性,任何组播协议的设计,可扩展性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分析了组播可扩展的相关概念及其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Tunneling和Non-branching算法应用于MPLS域实现基于信源树的组播算法,该算法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有效提高传统IP组播中可扩展性、流量聚合等问题,基于NS-2的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赵琛  赵波 《微计算机信息》2001,17(10):44-44,50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有效结合第2层(数据链路层)的交换技术和第3层(网络层)路由技术的基于标准的下一代Internet解决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了MPLS技术的基本原理、信令方式、关键技术和特点及优点,最后对MPLS在中国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MPLS是新一代的IP高速骨干网络交换标准,作为可扩展的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承载技术,它支持QoS服务和多种业务,因此,为MPLS网络提供一种完全不依赖于任何用户层或物理层的OAM机制非常重要。文中分析了MPLSOAM的基本功能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MPLS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文章首先介绍了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然后对MPLS体系结构中的MPLS层次化标签交换和标签合并两项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指出了目前MPLS体系结构中这两项关键技术的一些不足和尚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立  金燕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9(14):147-149,180
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使通讯系统可以采用多种通讯方式。上层软件必须处理多种情况,增加了程序开发的复杂度。论文给出了一个通用的、可扩充的设计模式DataTransferManager的设计与实现。DataTransferManager模式使用户数据处理与通讯接口分离,增强了软件的灵活性和可移植性;同时提高了代码的可复用性,减少了程序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Linux的多协议多服务服务器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服务器程序通用设计方法的缺点。介绍了一种在Linux下的多协议多服务服务器程序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实现的程序框架。重点探讨select机制在程序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魏鲲  金浩  仲婷  潘金贵 《计算机科学》2006,33(12):34-36
软件设计模式作为一种高级别的概念模型,已逐渐成为软件体系结构相关的重要理论。在软件体系结构级别支持复用的通用方法中,传统设计模式在性能和灵活性之间偏重后者。目前资源有限的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环境,主要面临了三个方面的限制: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以及电源供应能力。针对移动设备的通讯特点,为移动设备定制的网络软件必须高效、可靠、灵活。本文主要介绍我们在EMXE(Extensible Multifunctional XML Engineer)中设计的一种面向多协议网络通讯的模式语言(MNCML),并展示了此模式系统产生适合移动设备网络通讯的体系结构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具有多种协议处理能力的语音处理编译码器该编译码器可支持ITU-TG.711.G.722。G.723.1和G.728等建议其中G.723.1是IP电话主流建议标准。同时给出两种多协议语间处理平台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高速路由交换技术的研究及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别从数据转发平面和控制平面讨论了高速路由交换技术的发展。首先对当前流行的体系结构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数据转发引擎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热点和方向,然后通过与传统IP路由对比,讨论了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作为控制平面在QoS、流量工程以及VPN等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IP QoS体系结构的发展,然后分别阐述了Diffserv模型和MPLS模型.为了提高IP QoS,给出了Diffserv over MPLS体系结构的实现,相比于其他的体系结构分析了Diffserv over MPLS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JX-300X DCS系统的通信特点。重点研究了使用SP244网关卡来实现JX-300X与外界智能设备和智能系统的通信问题。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经由基于DVB的直播电视卫星实现因特网接入的方案,并对系统结构、会话建立、协议栈、IP分组的封装和传送作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刘建军  尹浩 《计算机仿真》2005,22(10):169-172
在通信网络中,负载不均衡或部分网络失效常常会引起网络拥塞问题,导致业务的服务质量下降.相对于传统的动态路由协议解决此类问题所具有的局限性,MPLS流量工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计算机网络仿真平台上,设计了动态路由协议和MPLS流量工程仿真实例,通过运行仿真,获取了它们的网络性能及业务服务质量数据.通过对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MPLS流量工程通过更为灵活的方式在多条链路上实现负载分担,可以改进网络资源利用率,当链路或节点失效时,能够提供快速的恢复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信息化发射平台控制系统不同网段之间互联互通,实现了一种能够对以太网、CAN等不同协议数据进行解析、过滤及转发的多协议网关。该网关采用DSP+FPGA的控制器架构,在FPGA内部通过CAN IP核的方式实现了六路CAN控制器;FPGA内部还实现了一路Microblaze软核,软核上运行lwIP以太网协议栈,实现一路以太网控制器功能。DSP作为控制核心,调用FPGA实现的驱动函数实现以太网和CAN数据收发,并根据特定的转发策略对接收数据进行解析、过滤和转发。试验结果表明,该多协议网关单元具有通信接口种类多、数量多,数据转发实时性强、可靠性高,数据解析、转发规则可编程设定、灵活性高等特点,能够适应不同系统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