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上海临港新城总体规划的生态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辨析上海临港新城生态立地条件与系统特点,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提取临港新城生态空间格局的利导因子,以此审视临港新城总体规划及实施现状中结构性生态框架调整的问题,及生态保护壳、生态走廊与生态核等规划理念在临港新城生态绿地系统中的内涵缺失,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海临港新城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业化园区。随着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将会有大量知名企业相继进驻,为此,建设高规格的标准厂房已成当务之急。根据工程的背景与定位,从标准厂房理念、园区规划构思、单体建筑特点和细节设计等方面对该厂房设计要点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北丰产河治理工程的介绍和总结,提出在城市河道治理中应该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等要素,构建一种自然生态的景观水岸空间.  相似文献   

4.
城市河道的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点.针对目前城市河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恢复和强化河道生态功能,突出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地域特色的策略,使得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同时强调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人性化,通俗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强大,在住房建设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住房价格也不断攀升,城市居民的居住保障问题越来越难解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为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问题,适时推出了保障性住房政策。在这种政策推动下,各地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响应国家的要求,推出符合地方特色的保障性住房。结合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尤其是动迁安置房规划设计的实例,谈一点心得体会,为今后的动迁安置房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保证防洪安全,城市内河道大多已被截弯取直、河堤硬化,原有自然河道风貌已不复存在,尤其是滨海地区河道特有的红树林湿地遭到严重破坏。与此同时,渠化河道逐渐出现水体污染、淤泥堆积、亲水性差等一系列问题,已严重影响城市健康与居民居住体验。通过截污清淤、堤岸改造、植被补植、完善服务节点及慢行步道等一系列设计途径,恢复河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同时,满足周边市民休闲休憩需求,使美舍河重换生机,成为集“水清、岸绿、景美、民乐”于一体生态景观廊道,为类似相关项目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作为旅游景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建设与发展中融入生态景观设计的思想,不仅使其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这一基础具有不容忽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同时旅游景区中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也在解决生态景观设计的内涵,在旅游景区建设的意义及建设规定的基础之上得到了进一步的诠释。在当今人类发展与生态保护要兼顾的大前提下,这种设计不仅能体现人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旋律及设计者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注,更能充分显示人与自然的合作与互惠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分析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目前所存在的问题,阐述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同时,从河道纵向线形设计、河道护岸与断面设计、河道生态与景观设计及河道生态环境修复对策4方面针对性地提出环境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在发生的快速城市化导致了生态热点地区土地被侵占,热点内关键生物多样性地点的面积持续减小,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笔者基于关键生态系统合作基金的《印缅生态热点地区》的研究报告,介绍了印缅生态热点地区(中国区)的生态系统状况。接着,通过梳理全国及有关省、自治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发现印缅生态热点地区(中国区)正处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化发展、农业生产相冲突的规划定位。最后,测算了印缅生态热点地区(中国区)相关省级行政区和生态区的保护区面积与国土面积的比率,发现各省级行政区的保护区占整个地区的陆地面积的比率全部没有达到爱知目标要求的保护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7%的要求。印缅生态热点地区(中国区)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约在15.02%,也是没有达到爱知目标的要求,其国家级的保护区面积比率只有8.2%,也低于全国12.5%的比率。  相似文献   

10.
达良俊 《中国园林》2021,37(5):20-24
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丧失及其引发的都市病,以更好地促进城市本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依据生态建设应具有生命观、动态观、系统观的都市生态哲学观,提出了城市近自然生命地标的构建理念,即营造以乡土植物及土著动物为主体的近自然型“地标性”生物群落,使其成为能够表征城市区域特征的生命新地标.并以此理念为指导,在上海浦东新区高...  相似文献   

11.
以规划实施初显成效的上海临港新城为例,分析研究新城的规划实施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的特殊意义。由此出发,对我国大都市区域的新城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理想城市的规划实践——谈临港新城的交通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港新城的规划为我们实践理想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作为一名参与全过程的规划工作者,对此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3.
回顾分析了,临港新城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过程,对所采取的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工作机制及工作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今后相类似地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编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临港新城,是上海城市发展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新兴产业新城,将在一片滩涂和农田上承担起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历史重任。随着新城规划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城市规划的各个层面都开始呈现出了领先一步的探索性和更深一步的思考性。临港新城,已经逐步成为上海探索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和管理提升的最佳实践区和示范区。  相似文献   

15.
低碳城市规划是城市规划新的视角和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为上海市首批8个低碳发展实践区之一,临港新城将打造绿色、智慧、健康理念引领的未来之城。结合临港新城规划建设实际,通过低碳城市规划寻求城市发展的低碳化方向,探索总体规划、详细规划2个层面的临港新城低碳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空间规划策略,并研究提出低碳城市能源和产业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16.
叶宇  张塨  韩赟 《风景园林》2022,29(9):55-61
近年来多源数据与具身循证技术的涌现,使得基于大、小数据相结合的精准建成环境审计正逐渐成为可能。以上海临港新城滴水湖站点广场为例,针对基础设施、公共空间品质、场所活力、城市可意向性等方面的问题与需求,创新性地建构了以人为本的系统性技术框架,从访客画像、行为活动及空间感知3个方面开展研究区域的建成环境审计:基于位置服务(LBS)、公交刷卡、兴趣点(POI)及美团数据,开展访客特征与功能需求研判;基于无人机航拍影像和空间句法分析,了解人群如何使用场所空间;基于眼动追踪技术与可穿戴传感器,对人体生理信息进行动态监控,最终从功能要素、空间形态要素、人本尺度景观要素3个方面提出新城更新的设计介入策略。这一技术框架有望为建成环境品质的精准提升与设计导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上海最大的新兴产业新城的临港,正处于加速建设的起步阶段。编制在全面建设启动之前的城市规划需要与时俱进的技术跟踪和科学全面的实施检讨。目前,临港主要的先期发展建设地区:主城区、重装备产业区和物流园区均已完成了各自的规划实施评估,其他成规模建设地区的规划实施评估也正在开展之中。通过这一系列的评估研究,提出临港新城下一步规划建设的相关建议,供有关决策和实施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充分认识产业空间集聚和城市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准确把握工业化发展所处的阶段,是进行城市规划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前提。通过上海市临港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和建设用地变化分析,研究产业集聚和城市化发展互动的规律、问题和原因,探讨实现产-城融合的规划策略。引入人口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PEI分析,临港地区PEI偏低,反映出当前临港地区工业化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和人口导入速度相对过慢,产业发展没有带来相应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远没有达到产-城良性互动的阶段。产-城割裂问题是临港地区所处工业化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集中反映,建议在产业发展规划、公共服务配套、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加强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为了面对上海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的新形势,对临港新城主城区原水系规划和已经或正在实施的水系规划进行了梳理、评估分析,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提出研究对策,为下一步水系的开发建设和规划修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的战略目标,明确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总体要求。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龙头城市,需要重新审视城镇空间资源的配置问题和策略,新市镇作为上海城镇体系中最基本的空间单元,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首先分析了上海的城镇化历程,并在客观评价上海当前城镇化建设的特征和问题基础上,结合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以及上海的发展目标,提出分类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城镇宜居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生态环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5个方面的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