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建新  尹晓科 《人民长江》2009,40(19):12-14
洞庭湖区湿地的生态环境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多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给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致使湿地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目前,洞庭湖区湿地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湖区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珍稀物种濒危;泥沙淤积严重,湖泊萎缩,洪水水位升高,调蓄功能下降;水文环境趋于恶化,洪涝灾害日益频繁;血吸虫病盛行,疫区面积有扩展趋势;湿地生态质量下降,功能衰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切实做好洞庭湖水质监测工作,保护湖区湿地水环境;实施退田还湖和生态防护工程,减少泥沙淤积,确保湖泊蓄洪、分洪功能;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强化生态保护的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对湿地保护的立法;优化湖区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流域统一管理,建立跨区域生态管理模式等对策,以期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并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退田还湖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光贵 《人民长江》2002,33(5):39-41
在分析退田还湖工程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就工程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预测,获得了退田还湖能扩大洞庭湖行蓄洪能力,改善湖区局部气候和水质,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血吸虫病流行控制的有利结论。工程实施以后,洞庭湖行洪能力将增加10%以上,在特大洪水年,蓄洪垸和单退垸高水还可扩大湖面面积1343km^2,加上现有天然湖泊面积2625km^2,可达3968km^2 ,接近新中国成立初期天然湖面积。同时指出了不仅工程和移民集镇建设占压部分土地,破坏地表植被,产生水土流失,而且可能会因环境基础设施的缺乏或建设滞后,乡镇工业“三废”,居民生活污水与垃圾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带来安置区局部水质和土壤污染风险,并提出了湖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区位于湖南省北部,包括常德、岳阳、益阳、长沙、湘潭、株洲6个市下辖的29个县(市、区)和匕个国营农场。洞庭湖承纳湘。资、沉、ffi四水集水面积26万kin,长江干流枝江段以上集水面积IO4万kmz,总计来水面积达13o万体,分别为邵阳湖和太湖的8倍、26倍。年平均径流量3126亿叨,分别为邵阳湖和太湖的2倍、46倍,汛期(5月至Ic月)入湖水量2366亿m3,占年径流量总量的75%,其中48.31%来自长江。洞庭湖蓄纳长江洪水的刀叽一4O%,其调蓄水量之多,调蓄能力之强,是其它湖泊河道无可比拟的,另一方面,洞庭湖区还是湖南的“粮仓、…  相似文献   

4.
浅谈洞庭湖区血吸虫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洞庭湖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使洞庭湖成为我国洪涝灾害和血吸虫病感染最严重的地区。分析了洞庭湖区血吸虫病长期存在的原因、疫情变化、流行形势,提出了全面治理湖区血吸虫病的措施与方法,即水利结合灭螺,整治血吸虫病源头;通过湖区环保疏浚,抑制钉螺扩散;实施血防新策略,引导湖区群众远离虫害。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重大生态与环境问题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洞庭湖区水环境变化对三峡蓄水等因素的响应过程,总结各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三峡大坝建成运行后洞庭湖区主要污染物仍是总氮、总磷,湖区水质由贫-中营养过渡到轻度富营养,水质进一步恶化;三峡蓄水改变了原有湖区水文节律及底床冲淤状况,导致湖区水质指标变化;荆江河段与四水流域排污量增大,对湖区水质影响效应逐渐增强;湖区湿地出露时间提前,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破坏;目前各学者对水质评价指标各有不同、评价结果迥异,对水环境治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建立考虑三峡工程影响下合理的湖区水质预测预报机制已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为预测湖区水质的变化趋势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南京水资源、水环境状况以及水环境整治措施,分析了有效保护水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取积极的措施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三峡建库后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研究了洞庭湖水环境现状,以及三峡水库建成后,对洞库湖泥沙淤积、水化学特性、生态环境等方面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环保疏浚生态系统恢复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环境疏浚后可降低湖区高洪水位,有利于提高水环境容量。经计算,整个疏挖工程完工后,全湖CODMn的浓度可降低0.3mg/L,水环境容量可达到74460t/年。疏浚对洞庭湖生态系统恢复具有十分显的效益:(1)河湖疏挖将抑制洲滩湿地向水面的发展,有利于洞庭湖湿地的稳定;(2)极大改善湖区生态环境,湖区动植物无论在种类、数量和质量上都将会发生新的变化;(3)将破坏湿地的阶段性积水、调整主要植被覆盖度和植物群落类型,改变钉螺的孳生的环境因子,降低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水位,造成不利于钉螺生长的环境,可以有效地控制钉螺的孳生和限制钉螺的生长;(4)降低地下水位,抑制和缓解稻田土壤次生潜育化,而且湖泊底泥含有丰富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可以调整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促进洞庭湖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为洞庭湖区的景观恢复和生态旅游开发提供环境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朱成明  万艳雷 《人民长江》2016,46(13):32-34
受滑坡堆积体溃决影响,易贡湖湖区水面大量萎缩,湖区土地沙化、湿地系统退化、水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采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法,依据易贡湖溃决前后的卫片解译成果,对易贡湖溃决前后湖区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演替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湖区生态环境逐年变差,逆向演替加速。为遏制易贡湖溃生态环境逆向演替趋势,初步提出了在湖口筑坝的工程措施,以抬高湖水位,恢复易贡湖生态,推动湖区生态系统正向演替。  相似文献   

11.
12.
谭晓明 《人民长江》2009,40(14):30-11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已被列入国际湿地公约重要湿地名录。三峡工程的建成,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长江中下游天然径流的分配,对洞庭湖区的生态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东洞庭湖为研究对象,分析最低生态水位,对生态需水进行估算。研究结果为:东洞庭湖最低生态水位为25 m(黄海高程),入湖生态流量990 m3/s,出湖生态流量1 000 m3/s。为了满足洞庭湖的生态需水,在加强三峡水库优化调度及合理调配湘、资、沅、澧四水资源的同时,洞庭湖区还应当采取一些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一、洞庭湖生态保护的新阶段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洞庭湖治理和保护工作,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洞庭湖生态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湖区最低生态水位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洞庭湖湖区最低生态水位,针对洞庭湖湖区复杂、不同湖区差异较大的问题,基于城陵矶、鹿角、南嘴、小河嘴和杨柳潭5个水文站1953—2013年的水文资料,采用天然水位资料法、年保证率法、最低年平均水位法、生态水位法、湖泊形态分析法及最小空间需求法,分别对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的最低生态水位进行了计算,并与前人关于洞庭湖生态水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的最低生态水位分别为22.62 m、27.19 m和28.11 m,相应的湖面面积分别为373.85 km~2、406.88 km~2和142.19 km~2,从保护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角度看,确定的最低水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之一,生态资源十分丰富,同时频繁的洪涝灾害给洞庭湖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分析了洞庭湖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了洞庭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蓄滞洪区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建设期和运行期,建设期的影响表现在为局部性、短期性,运行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正面影响。并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科学利用洪水资源,促进湖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徐明华 《人民长江》2009,40(14):1-2
洞庭湖治理取得了重大成果,提高了防洪减灾能力,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生态安全保障能力。面对水资源短缺和水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建设生态洞庭的基本思路应是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坚持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坚持维护健康,有效保护。指出采取的措施主要是进一步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加快实现洞庭湖区水资源统一管理,积极改善洞庭湖区水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利》2009,(9):31-31
洞庭湖区综合治理事关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生态环境安全。 建设生态洞庭的基本思路:一是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整合优势资源,做到治江与治湖、治湖与治山相结合,洞庭湖与四水治理、长江治理相协调,统一规划,同步实施,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流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洞庭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水体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和分布特征,并对其来源和风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东洞庭湖中7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在3个湖区中最高,入湖河流Cr、Pb质量分数在湘江较高,Ni、As、Cd质量分数在资水上游最高,Cu质量分数在资水下游最高,Zn质量分数在沅江下游最高,沉积物各元素空间分布差异大;地累积指数法显示,7种重金属污染情况排序依次为CdNiCrCuZnPbAs,东洞庭湖为湖区沉积物污染最严重区域,资水为入湖河流沉积物污染最严重区域,均达到严重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显示,单一元素污染危害程度依次为CdNiAsCuPbCrZn,全流域沉积物高风险因子Cd对生物影响最大,其在湖区中东洞庭湖最高,入湖河流中资水最高,流域整体处于高潜在生态风险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Cr、Ni、Cu、Pb和As可能属于自然来源,Zn可能来源于锌矿产的开采或矿产的岩石风化、侵蚀,而Cd可能来源于农药、化肥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来源于钢材制造、颜料、油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洞庭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具有调蓄长江洪水、维系水域生态平衡、保护珍稀候鸟、繁衍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区。详细介绍了近5年来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做好生态保护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