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含砷铜矿物的除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含砷铜矿物各类砷矿物的物质组成及其结构。通过选矿试验研究,提出了含砷铜矿物除砷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砷铜矿是一类重要的铜资源,砷含量高,通过物理分选方法无法实现高效脱砷。目前,湿法脱砷是一种高砷铜矿脱砷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阐述了高砷铜矿砷脱除的湿法工艺,包括酸浸脱砷、碱浸脱砷、细菌脱砷,并对三种湿法脱砷工艺的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总结。此外,对高砷铜矿浸出后的含砷浸出液,分析了化学沉淀法、电化学处理、吸附法、生物法等固砷方法,指出了对应固砷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最后,总结分析了湿法脱砷及固砷方法的问题,并对脱砷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采用以湿法为主的新工艺 ,选择适宜的固砷剂和脱砷剂 ,从某含砷钴精矿提取钴产品 ,克服了传统工艺中砷挥发污染大气的缺点 ,为此类高砷钴精矿寻找到一条有效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4.
有色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砷酸性废水,除砷处理给企业生产运行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随着近年来冶炼废水中的砷含量逐步升高,高含砷污酸除砷处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何实现经济、高效除砷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对近年来高砷污酸处置技术:硫化法和石灰中和-铁盐法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对尾渣固化除砷技术进行了归纳与展望。短期内硫化法除砷技术仍然为最受欢迎的主流技术,尾渣固化法在砷固定方面有较大优势,但应用过程中收到实际生产过程的制约,因此,该方法有较大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典型二次含砷物料化学成分特点,概括了当前有色冶炼工业中产生的二次含砷物料碱法脱砷工艺及原理,主要包括湿法脱砷工艺和火法—湿法联合脱砷工艺。其中,碱法脱砷工艺常用NaOH单碱浸出、NaOH-Na_2S混合碱浸出和NaOH+Na_2S混合碱两段浸出三种体系,并采用双氧水、加压、曝气、微波、球磨等氧化手段强化砷的浸出;火法—湿法联合脱砷工艺主要有低温碱性熔炼—水浸、焙烧预氧化—碱性浸出以及低温碱性焙烧—热水浸出工艺,低温碱性焙烧—热水浸出工艺选择性脱砷效果好,物料普适性广。最后,结合现有研究指出了碱法脱砷工艺存在的问题及二次含砷物料无害化、资源化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砷盐净化除钴的工艺,以云南某厂的湿法炼锌浸出的中上清液为原料,以湿法炼锌产出铜砷渣作为净化除钴剂,开展了利用湿法炼锌铜砷渣进行净化除钴研究,考察了时间、两段净化除钴和不同添加剂对净化除钴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3h,锌粉3 g.L-1,铜砷渣2 g.L-1,铜离子400 mg.L-1,可将中上清液中的钴含量降低到小于0.01 mg.L-1,可以实现深度净化除钴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砷是一种有毒有害的元素,冶金过程中,为除去砷的干扰,常采用“石灰法”等来固砷或除砷。江西钴银矿工艺研究中,就采用了石灰法。由于该矿硅、铁、砷的含量均较高,再因大量钙的引入,为砷的分析测试带来不少困难。在已有的测定方法中,分离干扰元素常用且比较方便的方法有碱熔融、水提取法,酸溶—亚铁氰化钾沉淀法及单质砷沉淀法等等。但对一些干扰元素(如硅等)含量较高且又引入元素钙及矿石中铁的含量超限的样品,上述分离方法并不能完全消除干扰元素对测定砷的影响。本文以江西钴银矿湿法冶金物料为试验样品,在分析研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  相似文献   

8.
高砷硫精矿除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找出了高砷硫精矿降砷时所使用药剂的最优水平组合以及影响因素的主次。通过对砷矿物的有效抑制剂的筛选,对含砷高达2.003%的高砷硫精矿采用简单的一次粗选、二次精选开路流程,所得硫精矿含砷仅为0.48%,可以满足硫酸厂对原料的要求。同时铜在硫精矿中得到了综合回收,铜的回收率达到43%。  相似文献   

9.
含砷金矿通常为难浸提金矿,因而选用经济、环保、有效的除砷预处理方法成为提高金回收提取效率的关键。综述了目前砷金矿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和植物提取及砷转化的研究现状,结合超积累植物蜈蚣草在土壤砷污染植物修复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在砷金矿区种植砷超积累植物蜈蚣草来提取去除砷的设想,分析表明,植物预处理方法对于含砷较高的原矿、精矿,以及品位较低的含砷尾矿中的金回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含砷矿石的除砷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介绍了我国砷矿资源的特点、除砷的必要性及含砷矿石难选的原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含砷矿石除砷的研究进展状况,并通过联系实际对各种除砷的药剂和工艺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展望了它们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高砷铅阳极泥预脱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一种新的高效碱性脱砷剂A, 用全湿法流程对高砷铅阳极泥进行预脱砷; 考察了浸出时间、液固比、浸出剂浓度、阳极泥粒度以及浸出温度等对脱砷效果的影响; 在最佳脱砷条件下As、Sb、Pb的浸出率分别为96.32%, 9.04%与13.15%, 脱砷后的阳极泥含砷0.28%。脱砷后液采用石灰乳可将61.7%的As从溶液中沉淀脱除。  相似文献   

12.
张彤  公旭中  赵立新  王志 《矿冶》2021,30(3):97-102
电解精炼铜过程中,粗铜中的砷不可避免地溶解到电解液中,进而影响精炼铜效率.由于铜精炼电解液是酸性体系,常用的萃取法和化学沉淀法很难在该环境中取得理想效果.现有电解精炼厂大多选用电沉积法,以牺牲电耗的方式降低电解液中的砷浓度,然而这种方式能耗大、沉积效率低.通过模拟现有电沉积脱砷工艺,发现当铜电解精炼液中铜浓度降至10 ...  相似文献   

13.
对铜渣直接还原和高温熔分过程中砷的行为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还原过程中,砷脱除率较低,只有26.0%左右,升高温度、提高配碳量和炉料碱度均不利于砷的脱除,而延长还原时间可促进砷的脱除。在保证球团金属化率的基础上,在还原温度1 300 ℃、C/O比1.2、碱度0.6、还原时间30 min的最优条件下,还原后球团内砷含量最低为0.073%。高温熔分过程中,砷元素富集进入铁相,少部分进入渣相,在保温温度1 455 ℃、CaO添加量4%、CaF2添加量1%、保温时间30 min时,铁相中砷含量为0.082%。  相似文献   

14.
重有色金属冶炼中砷的脱除与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铜、锡、铅、锌重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砷的分布和脱除情况。铜冶炼的脱砷重点在铜电解液的净化,主要采用电解法和溶剂萃取法,而铜冶炼过程中火法脱砷研究较少。锡精矿含砷0.5%~5.5%,一般在熔炼前进行焙烧脱砷,而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高砷烟尘则采用电热回转窑焙烧法或湿法脱砷。铅锌冶炼过程脱砷的研究集中在高铅砷转炉烟尘、铅阳极泥及次氧化锌的脱砷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益  张宝  楚广  唐晓威 《矿冶工程》2016,36(5):100-102
为除去炼铅氧气底吹炉烟灰浸出液中的砷和铜, 采用水浸出炼铅氧气底吹炉烟灰、氧化-共沉淀法对浸出液进行除砷、铜, 考察了pH值、H2O2用量、聚合硫酸铁用量、反应时间对金属脱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100 mL二次浸出液中加入30%的H2O2溶液3 mL, 氧化5 min; 再加入10%聚合硫酸铁溶液2.5 mL, 反应5 min; 加1 mol/L NaOH调整溶液pH=6.0, 反应60 min, 除杂效果最好, 砷、铜脱除率分别达99.99%、99.17%。  相似文献   

16.
两段石灰中和-洗涤-絮凝沉淀法脱除污酸中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国民  阴树标  陈雯  李庆超 《矿冶》2017,26(2):71-76
以高砷铜冶炼污酸废水为原料,采用两段石灰中和-洗涤-絮凝沉淀法处理,研究了该工艺除砷原理、影响因素、及效果,讨论了不同终了pH时溶液及渣中砷含量变化情况,洗涤对渣中砷含量变化的影响和絮凝剂PFSS对溶液深度除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段中和后溶液中砷含量由13.69g/L降到12.90g/L,除砷率仅为5.77%,渣中砷含量为2.80%。用蒸馏水洗涤一段中和渣,液固比为10:1,洗涤5次后,渣中砷含量降至0.06%;用0.1mol/L的Na2CO3溶液洗涤一段中和渣,液固比为10:1,洗涤4次后,渣中砷含量降至0.05%。两者均可使中和渣由固体危废变为普通固废,减少危废排放量25%以上。当溶液pH中和到12.04时,砷的残留量仅为3.6mg/L,除砷率达99.97%,PFSS的滴加可使溶液中砷含量低于0.5mg/L,甚至低于0.01mg/L,出水砷含量满足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The data on arsenic removal from water sources down to the residual concentration below 10 μg/l are reported. The basic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are set for arsenic removal by polystyrene modified by polymer polyHIPE granules, calcium alginate granules saturated (coated) with iron hydroxide. Adsorption filtration is an efficient method of arsenic removal.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Fiziko-Tekhnicheskie Problemy Razrabotki Poleznykh Iskopaemykh, No. 2, pp. 114–123, March–April, 2007.  相似文献   

18.
以高砷铜烟尘的浸出液为研究对象,采用臭葱石法沉砷,研究了初始pH值、温度、氧气流速对沉砷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Fe/As摩尔比1.5、初始pH=4、温度90 ℃、氧气流速80 L/h条件下,沉砷率和沉铁率分别为91.24%和77.92%,沉砷渣中As、Fe含量分别为28.94%和25.04%。实验所得臭葱石颗粒尺寸较大、晶体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