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铜对含铜低碳铝镇静钢再结晶织构的影响,含铜量为0—0.355%,试样为1.0毫米厚的冷轧薄板。 采用X射线极点密度测量、塑性应变比测量及金相腐蚀坑方法,证明随含铜量的增加,对深冲性能有利的{111}织构组元增强,尤其当含铜量超过固溶度时更为显著。 在含铜0.355%的样品中,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小的ε-Cu相在位错线附近析出。ε-Cu相的析出被认为是{111}织构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显微硬度测试、金相观察、EBSD和透射电镜观察等手段研究T83态2099铝锂合金挤压型材搅拌摩擦焊(FSW)焊缝的微观组织和硬度分布。结果表明:基材呈部分再结晶组织,主要析出相为T1相和δ′相,存在{112}111铜型、S织构和立方织构。焊接区域的晶粒尺寸均小于基材,且该区域在焊接过程中基材的原有析出相发生溶解后重新析出细小的δ′相。焊缝区的硬度由于晶粒尺寸和析出相的变化整体下降,呈W型分布,热机械影响区的硬度最低。热机械影响区和热影响区分别以{112}110织构和{112}111铜型织构为主,且都存在较弱的{001}120再结晶织构。焊核区发生动态再结晶,存在大量旋转立方织构。  相似文献   

3.
通过显微硬度测试、金相观察、EBSD和透射电镜观察等手段研究T83态2099铝锂合金挤压型材FSW焊缝的微观组织和硬度分布。结果表明:焊缝区的硬度分布呈W型,热机械影响区的硬度最低。基材呈部分再结晶组织,主要析出相为T1相和δ′相,存在{112}<111>铜型、S织构和立方织构。焊接区域的晶粒尺寸均小于基材,且该区域在焊接过程中基材的原有析出相发生溶解后重新析出细小的δ′相。焊核区发生动态再结晶,存在大量旋转立方织构。热机械影响区和热影响区分别以{112}<110>织构和{112}<111>铜型织构为主,且都存在较弱的{001}<120>再结晶织构。  相似文献   

4.
微碳深冲钢板的再结晶与{111}织构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试验和微观组织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冷轧微碳深冲钢板的再结晶组织和织构的特点以及AlN相析出对{111}织构形成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11}织构从再结晶的形核阶段就已经开始形成,而且在其形成和初始长大过程中吞噬了非{111}织构组分.退火时采用慢速升温有利于AlN相充分析出和长大,促进了{111}织构的形成,从而抑制了非{111}织构组分,提高了微碳深冲钢板的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用X射线和蚀坑方法研究含MnS-AlN为抑制相的3%Si-Fe合金形变和初次再结晶织构。与MaS为抑制相的3%Si-Fe不同,含MnS-AlN的3%Si-Fe的热轧织构主要是由{112}<110>,{111}<110>,{100}<110>和{111}<112>组分构成。研究中曾发现在80—87%冷轧压下率范围内冷轧织构同热轧织构具有“继承性”联系。冷轧时超过87%压下后织构将向(100)[011]稳定位向转变,后者显然对磁性不利。文中还对热轧、冷轧和初次再结晶织构的转变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胡冠桥  曾燕屏  王立军 《轧钢》2011,28(3):18-21
研究了卷取工艺对一种新型含铜无取向电工钢晶粒尺寸、织构演变、铁损和磁感应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织构组分主要为{111}、{112}、{100}和高斯织构,在550℃卷取、保温2~3h,{100}织构有增强趋势,磁感应强度较高,铁损较低。  相似文献   

7.
测量了1.35%Si无取向硅钢的静态CCT曲线,根据静态相变点测量了实验钢的动态CCT曲线,根据动态相变点设计了不同冷却速度的模拟热轧实验并利用EBSD技术对不同冷却速度的退火试样进行微观织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冷却速度越小,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开始温度越高,再结晶程度越高,再结晶组织晶粒越粗大;热轧退火织构分布与在两相区终轧有明显关系,主要织构类型有旋转立方织构、{111}121织构、{111}110织构和立方{100}001织构;随着冷却速度上升,{111}121织构、{111}110织构和立方{100}001织构含量下降,旋转立方织构含量上升,高斯织构含量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冷轧大压下量下新型无取向电工钢的退火组织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冷轧大压下量,950 ℃退火时间对一种新型含铜无取向电工钢晶粒度和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压下量冷轧,随压下量的增加,退火晶粒向γ线聚集,形成强{111}<112>织构.提高冷轧压下率,退火织构 {111}<100>,{110}<001>强度减弱,增加退火时间,退火织构{111}<110>,{100}<001>,{110}<001>强度变弱.采用87.5%冷轧压下率和950 ℃退火60 s,有利织构{100},{110}占有率最大.  相似文献   

9.
借助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技术,分析新型含V的ULC-BH钢在750℃不同退火时间后的微观织构演变及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在750℃退火2 min后,ULC-BH钢织构主要为{111}//ND取向。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111}110织构强度逐渐减弱,而{111}112织构强度不断提高,γ织构均匀性变差,{111}面织构整体强度先增大后减弱。研究表明,对于Ti含量较低添加V的高强ULC-BH钢,析出物较少,再结晶退火后不会产生Fe Ti P不利析出物,主要为Ti N、Mn S及二者复合析出物,大部分弥散分布在晶内,极少数析出物在晶界上析出且尺寸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0.
钢中{111}〈112〉再结晶织构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IF钢、低碳钢和电工钢的冷轧织构和退火织构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文献数据分析了该织构的形核机制.特别关注了{111}〈112〉再结晶织构的形成、影响因素及其控制.结果表明,大压下量、代位原子的存在有利于{111}〈112〉再结晶织构,而碳原子及析出相抑制其形成.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分析了Nb对取向硅钢热轧板、中间退火板、脱碳退火板及高温退火板的厚度方向晶粒尺寸、织构类型及体积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取向硅钢中添加Nb元素,得到纳米级NbCN与MnS与Cu_2S复合析出相,热轧板、中间退火与脱碳退火板晶粒细化。含Nb取向硅钢热轧板表层与次表层含有较高体积分数的{110}001Goss织构,热轧板中心层与脱碳退火板含有较高含量的γ纤维织构{111}112和{111}110。含Nb取向硅钢高温退火后Goss织构体积分数达到74.6%,而不含Nb取向硅钢Goss织构体积分数只有39.7%。  相似文献   

12.
研究冷轧变形量(40%、75%和95%)和退火温度(650、750和850℃)对亚稳β钛合金Ti-7.5Nb-4Mo-2Sn(原子分数,%)的显微组织、织构和超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冷轧变形量变形后,合金中出现了{111}110,{111}112和{001}110型冷轧织构,随变形量增大,冷轧织构强度有小幅度增加,其中以{111}112、{111}110型织构强度增幅度最大;经过650~850℃退火后,合金发生再结晶,并形成了再结晶织构,其中变形量为95%、650℃退火后,试样的组织由细小的等轴状β相构成,同时形成了较强的{112}110,{111}112再结晶织构,合金试样表现出较好的超弹性,其应变回复率71.5%;细小的等轴晶组织和{111}112再结晶织构,能提高合金的超弹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3104铝合金冷轧板的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的测算,研究和分析了该材料的织构类型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冷轧过程中,所有样品的冷轧织构表现为典型的铜式(Copper-type)织构特征,其织构组分为C{112}〈111〉+B{110}〈112〉+S{123}〈634〉,随变形量的增加,织构由弱到强,最后稳定在铜织构C、黄铜织构B和S织构三个织构组分;{100}〈001〉立方织构在冷轧板中含量较弱,不足以与轧制织构相平衡。  相似文献   

14.
以含Nb细晶高强IF钢热轧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实验钢冷轧织构以及再结晶织构形成影响。结果表明,退火后铁素体晶粒细化,强度提高。实验钢经冷轧后主要的织构为{112}110、{111}112、{111}110、{001}110,并且随冷轧压下率增加,织构组分无变化,各组分强度整体增加。再经退火后,在α线上织构减弱,甚至一些织构逐渐消失。提高冷轧压下率时,织构峰值逐渐由{001}110转为{111}110。对于γ取向线,峰值由{111}110取向变为{111}112取向,最终{111}112比{111}110取向强度大。实验钢再结晶机制由定向形核和选择生长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随冷轧压下率增大,{111}面织构强度增大,所以r(塑性应变比)值增大,深冲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热连轧工艺Ti—IF钢板中析出相及织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电镜和化学相分析的方法对三个热连轧厂不同工艺条件下生产的Ti-IF钢热轧板析出相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并分析了Ti-IF钢热轧板织构及其深冲性能.结果表明:在化学成分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热连轧工艺对TiS与Ti4C2S2析出量影响较大.三种钢板主要的析出相为TiN、TiS与Ti4C2S2,其中TiN的析出量相同,TiS与Ti4C2S2析出量差异较大.TiS与Ti4C2S2析出量多的钢板,析出相平均粒度大,有利织构{111}10织构强,深冲性能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背散射电子衍射及电子隧道衬度成像技术研究了D022相强化型Ni2CoCrFeNb0.15高熵合金在单轴拉伸变形过程中的织构演化、变形亚结构特征、位错与析出相交互作用以及断裂行为。结果表明:位错的平面滑移主导了该合金的单轴拉伸变形,D022超点阵相是促进位错平面滑移的主要因素。因位错的平面滑移模式产生的平面滑移带随着应变量的增加,其密度随之增加,平均间距随之减小。变形过程中先形成{001}织构,然后{111}织构增强,最终获得典型的{001}和{111}拉伸织构。当合金在单独拉伸变形过程中达到最大应力时,晶界处萌生裂纹并扩展为断裂主裂纹,导致塑性变形失稳。  相似文献   

17.
孪晶能够在保持铜材电导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铜材强度,异步叠轧制备出超细晶铜材,再结晶过程中形成大量超细孪晶,通过背散射电子衍射研究织构演变,异步叠轧变形后原料铜板中的退火孪晶织构组分{114}221消失,形成大量剪切织构{001}110和铜型织构{112}111组分,再结晶退火过程中,逐渐形成新的织构组分:{113}141、{125}112、{221}114,通过矩阵计算得出,其中{221}114组分实质上是异步叠轧形成的剪切织构再结晶退火时沿{111}面的镜面反映,而形成的孪晶取向。  相似文献   

18.
����̼Ti��IF�����ܺ��������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超低碳Ti IF钢性能和析出相,结果表明:超低碳Ti IF钢具有低的屈强比、高塑性、高应变硬化性能和高成形性能,其屈强比约为0.5,抗拉强度为310 MPa,屈服强度为155 MPa,伸长率47%~50%,应变硬化指数n值为0.26~0.28,塑性应变比r值均在2.0左右,最高r值达2.25。退火织构特征均表现为较强的γ纤维织构和较弱的α纤维织构,γ纤维织构主要为{111}<110>和{111}<112>,最强点在{111}<110>处,有利的{111}取向织构使Ti IF钢具有优异的深冲性能。在超低碳钢中加入微量的Ti,形成碳化物、氮化物和氮碳化物,可以固定间隙原子(如C、N原子),获得无间隙原子钢,同时,适量固溶Ti,能显著提高钢的深冲性能。析出相主要有Ti(N,C)及TiC ,Ti2CS, Ti3S4及很少量的AlN,而粗大稀疏的Ti2CS等析出相对晶界的钉扎力小,相应的促进了{111}再结晶织构的发展,从而获得较高的r值。  相似文献   

19.
高磁感取向硅钢轧制和再结晶织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用X射线和蚀坑方法研究含MnS-AlN为抑制相的3%Si-Fe合金形变和初次再结晶织构。与MaS为抑制相的3%Si-Fe不同,含MnS-AlN的3%Si-Fe的热轧织构主要是由{112}<110>,{111}<110>,{100}<110>和{111}<112>组分构成。研究中曾发现在80—87%冷轧压下率范围内冷轧织构同热轧织构具有“继承性”联系。冷轧时超过87%压下后织构将向(100)[011]稳定位向转变,后者显然对磁性不利。文中还对热轧、冷轧和初次再结晶织构的转变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退火时间对含铌IF钢的组织及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840 ℃分别退火60、120和300 s后,均发生完全再结晶,主要得到{111}//ND面织构,织构组分为{111} <112>及{111}<110>,其中退火60 s时,{111}织构含量最高,达到7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