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国西部水资源分配及水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水资源分配和水权体系的必要性 概述 与其他资源不同,水资源是一种可由降水来补充的可再生性资源.降水补源往往是不规律的,有些供水可能是以远远超出可补充的速度抽取地下水来实现的.随着供水需求的增加和水资源短缺的出现,水资源管理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水权制度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作为公民的私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美国的水权制度以州法律为主,呈现出地区差异性。在美国东部,如阿肯萨斯、特拉华、佛罗里达、佐治亚等州,由于水资源较为丰富,采用的是河岸权;而在美国西部,如犹他州、科罗拉多州和俄勒冈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水资源法律以州法律为主,绝大多数水法律是在各州之内为满足当地水需求而建立发展起来的,存在着因气候特点不同而带来的地区性差异。在决定水的获取、分配和利用的基本概念中,针对地表水或地下水源确立和保证“水权”是一个重要内容。介绍了美国有关地表水权和地下水权的几种学说体系,以及环境保护和有关对水的获取、分配和利用的限制在法律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分别从区域水权制度与总量控制制度的关系及问题、用户水权与取水许可制度的关系及问题、流域水权与跨流域调水的关系及问题、其他涉水管理制度与法规体系同水权制度的关系及问题等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目前我国以水行政管理为主体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与水权制度理论不协调的问题,并提出对现有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水权是指水资源的所有权以及从所有权中分设出的用益权。水资源的所有权是对水资源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力,所有权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和恒久性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逐渐提高。当前水资源供需不平衡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国水权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世界各国水权制度,世界各地水转让的经验,指出我国可以借鉴俄罗斯,美国等国家有关水权法则和水权转让的经验,探索正确的水市场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7.
水权、水权分配与水权交易体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为解决用水冲突、节约用水和提高用水效率,进行水权分配和建立水市场是一种有效的经济手段。本文重点研究了水权的产权特性,水权的分类,初始水权的分配原则及其法律程序,水权的交易形成及交易规则等,为水权交易及水市场的建立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朱毅民 《山西水利》2011,27(5):55-56
日本的水资源管理主要通过对水权的管理来实现,多年来,不论是法律法规体系还是具体操作实践,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已被证明是一套成熟而高效的做法。介绍了日本水权制度的基本内容、管理方式及未来发展趋势,可为我国水权制度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国外水权制度对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人民长江》2005,36(8):13-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的需求将更加紧迫.针对水资源十分短缺这一问题,许多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进行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例如按水权配置水资源、按照优先用水原则进行水权分配、培育水权交易市场以及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对一些国家水权制度实践的成功经验作了系统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从水权理论和实践角度提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建议:明晰水权、政府职能分开、建立水市场与完善法律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邵建 《治淮》2001,(7):15-16
一、水权 1、水权的基本特点 水权是指对水资源的所有权,其权能包括对水资源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其中,占有、使用、收益三种权能可以概括为使用权。水权是一组权利和义务的结合,包括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防洪和除涝义务、污水治理责任等。水资源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可以相互分离,由不同的主体行使。  相似文献   

11.
水权管理与节水社会   总被引:35,自引:8,他引:27  
最近,水利上有一个热门话题,这就是水权问题,其关注的焦点是水权的界定、分配以及如何对水权实施有效管理,汪恕诚部长的《水权管理与节水社会》,必将加深您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必将有力地推动水权管理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水权管理与节水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关于水权的议论比较多,几乎成了水利上的热门话题。大家关注的焦点是水权的界定、分配以及如何对水权实施有效管理。这里我结合前段时间去宁夏、甘肃、内蒙、青海四省 (自治区 )检查防汛抗旱工作的一些体会,把我的思考结果拿出来,目的在于引起大家共同探讨,加深这方面的研究,并逐步推动这项工作由理论走向实践。 1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中国的水资源问题是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逐步显露并被人们所逐步深化认识的。 20世纪 30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概括了水利的性质和作用;新中国成立不久,全国大…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水土保持及小流域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美国水土资源及开发情况的基础上,系统评述美国水土保持及小流域治理的管理经验及技术措施,对中、美两国的国情及治理模式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在水土保持及小流域治理方面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资源管理中水权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基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水权制度与水资源有效配置的关系以及影响水权制度选择的经济理性,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构成水权制度选择的经济理性主要有:水资源的公有制理论,国家水资源永久主权论和劳动价值论,在研究水权制度发展历史及中国水权制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中国水权制度的基本设想,即“一个体系,两个层次,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16.
国外水权管理特点辨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水权是建立水市场、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水权的分配、获取和转让是依据一定的水权制度体系和相关的法律程序来进行的。不用国家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实不权管理的制度体系也可能不一样。本文在对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加拿大等水权制度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各种水权管理体系内在的管理机制和管理特点。同时,通过对我国水资源供求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水资源紧缺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缺乏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并提出要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利用效率,就需要从根本上对水权加以认识,以建立完善的水权管理制度体系和成熟的水市场。  相似文献   

17.
水权理论与南水北调工程水权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洪先 《人民黄河》2002,24(3):15-17
南水北调是一项跨流域、跨省市的远距离调水工程,由于沿线各省(市)的自然地理、人口、资源、社会、经济等状况各不相同,因此必然存在流域、城市之间用水矛盾和利益协调问题。通过对国内外水权现状进行研究,根据水权基本理论,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水资源状况和南水北调工程实际出发,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水权分配的基本思路、原则和程序。  相似文献   

18.
对水权理论进行了具体辨析,研究总结了国内外水权管理经验,在分析我国水市场形成和作用的基础上,根据动态博弈理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未来美国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在20世纪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性的水资源开发,修建了较为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现在,美国水资源管理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趋势,未来美国水资源管理的主要议题将不同20世纪的水资源开发任务。  相似文献   

20.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energy is required to operate pressurised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and therefore, improving their efficiency is crucial. Traditionally, more emphasis has been placed on operational losses (pumping inefficiencies, excess leakage or friction in pipes) than on structural (or topographic) losses, which arise because of the irregular (unchangeable) terrain on which the system is located and the network’s layout. Hence, modifying the network to adopt an ecologically friendly layout is the only way to reduce structural losses.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and optimising their energy use, this work audits and classifies water networks’ structural losses (derived from topographic energy), which constitutes the main novelty of this paper. Energy can be recovered with PATs (pumps as turbines) or removed through PRVs (pressure reducing valves). The proposed hydraulic analysis clarifies how that energy is used and identifies the most suitable strategy for improving efficiency as locating the most suitable place to install PRVs or PATs. Two examples are discussed to illustrate the relevance of this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