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都已进入高含水期,受各种地质开发因素的影响,注人水波及系数低、驱油效果差,水驱开发效果明显降低。本文所研究的海南3断块,位于浅海海域,注水开发10年,油田存在含水上升快,油层利用率低,注水波及体积难以提高等问题,但油藏依然具有一定的剩余油潜力,注采井网也比较完善,剩余油局部仍有富集,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解决以上问题,开采剩余油,提高采收率。2008年以来,滩海油田在注水区块海南3断块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高含水期水动力调整手段,使注水区块的含水上升率得到有效控制,采收率提高3.9%,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33块沙二下油藏为复杂断块油藏,已进入开发后期,因构造复杂、注水开发历史较长、油水关系复杂、认识挖潜难度大,产量递减加快。通过分析制约油田开发效果的因素,明确问题与潜力,制定针对性的稳产措施。平面上通过强化水下分流河道地层能量,挖潜差异相带剩余油;层间通过相控层段组合,优化注水层段,实施精细注水,提高差层水驱动用程度;层内通过韵律段细分,优化射孔井段,改善主力储层开发效果。通过精细调整治理,区块实现稳产。  相似文献   

3.
东辛油田是一个复杂断块油藏,在经历了近40年开发后,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储层丰度变差,剩余油分布零散等矛盾日渐突出,油减稳产难度越来越大,针对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的开发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了挖潜稳产技术,现场生产实践证明,它对于减缓老区递减,实现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稳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油藏精细描述和储层内部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动静态测试资料,分析在堵井堵前及堵后井组油层动用状况、井组注采关系变化情况及目前井组剩余油分布状况,找出目前剩余油较富集的井、层,通过拔堵、调换堵层等方法对在堵井实施改造,达到增油降水的目的,对提高油层动用状况,减缓产量递减,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郎东  陈菊 《硅谷》2014,(6):149-149,147
华东分公司苏北油区以复杂小断块为主要特点,断层发育、非均质性强,多数区块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最终采收率低,油藏潜力未得到有效发挥,老油田稳产难度越来越大。针对草舍油田草中区块戴一段中高渗高含水油藏开展了隔夹层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研究,并依靠水平井优化设计,部署实施水平井挖潜,改善了该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其采收率,对指导同类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和储量动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大,为提高水驱采收率,将研究单元细化到油砂体,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和测试资料,根据油砂体上井网控制情况、水驱特征和边水能量特征,将油砂体划分为弹性驱、注入水驱、注入水+边水驱、边水驱和未动用等类型,详细解剖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动用情况,分析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和潜力,提出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注水油田的剩余油进行了挖潜,水驱效果大大提高。研究表明,以油砂体为对象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注水油田高含水期的开发效果,为剩余油的挖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南油田属深层高压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主要为湖泊三角洲沉积,储层发育不稳定、物性差,认识开发难度大。通过区域整体评价与局部解剖相结合,开展了小层沉积微相研究和相控剩余油研究,细化了小层剩余油认识。在该研究成果指导下,针对不同沉积特点的储层,实施了不同的精细挖潜措施,对水下分流河道,通过强化河道注水补充能量,实施侧翼差异相带挖潜;对席状砂体,通过缩小井距、减少注水层段,优化井网单独动用。在新区注采配套过程中,充分考虑沉积微相展布特点,使井网布置尽可能与微相匹配。开发实践表明,上述方法对油田水驱状况的改善明显,提高了油藏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8.
区块加密调整后,井网发生较大变化,注采井距缩短,水驱渗流体系重新建立,油藏动态变化大。在精细地质研究认识基础上,依据注采动态变化,强化注水剖面调整,优化压酸堵补转综合调整方案,有效减缓区块产量递减,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提高了油藏整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孤东油田自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三次采油成为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而目前一类、二类主力化学驱单元已转后续水驱或即将转后续水驱,含水面临快速回返。为探索研究孤东油田转后续水驱单元稳定、延长化学驱增油效果的技术对策,开展了六区西北部后续水驱技术应用研究。通过精细油藏管理,优化方案部署,及时实施注采调整、明确剩余油分布及动用状况、完善注采井网、工艺解堵等稳效措施,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实现了后续水驱稳效增油,提高了区块整体开发水平,对其它同类油田的后续水驱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历20年开发的樊家川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油井套破严重导致井网残缺,井筒状况,地下情况复杂,开发难度日益加大。2010年,以剩余油测挖潜、储层的扩边、措施挖潜、精细注采调控,确保油藏稳产。  相似文献   

11.
河南稠油水驱开发区块经过近二十年注水开发,平、剖面矛盾日益突出.水驱油效率越来越低;本文以古城油田泌125断块为例,利用现有地质、工艺技术,通过剩余油研究,优化注采结构,实施精益细分、层系重组、油层改造等措施,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提高了采收率;对提高其它同类油藏采收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高深透油藏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挖潜单元以及相对应的挖潜技术对策。中高深透油藏砂体是地质上具有成因联系、开发上相对独立的砂体单元,既是地质上的成困单元,也是与剩余油分布有关的渗流单元,既反映了砂体的沉积成圈,也决定了剩余油分布特征和注水开发特征。中高深透油藏砂体成因类型可以划分为多期河道叠加型、分支河道型、单一河道型和席状砂型4个大类;结合注水开发特点,每种类型具有高注高采、高注低采、低注低采和低注高采4种注采方式。剩余油潜力评价昀结果表明:多期河道叠加型砂体潜力最大,其次是席状砂型单砂休,分支河道型和单一河道型砂体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13.
王杰 《中国科技博览》2013,(14):163-163
总结分析了曙光稠油薄互层油藏特点及吞吐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油藏基础研究人手,通过研究曙光油田薄互层油藏纵向及平面动用程度,分析油藏剩余油潜力。再针对剩余油分布及油藏特点,在油井精细注汽管理上下功夫,对单并、单层进行细致研究,提出从平面上采取轮注的方式,选择采出程度较高、日产能力较低的井进行轮注;从纵向上选取动用程度较差的油层实施选段注汽或从平面上选取动用较差的区域实施助排类措施;选取平面上动用程度较大的区域,且生产井段较长的油井或纵向上渗透率较差的油层实施选段注汽加助排措施。多项措施并举,不但节约注汽量,而且提高吞吐效果,达到提高油井产油和延缓区块递减的的目的。对于同类油藏以及处于开发同期的油藏均具有良好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坨七断块沙二8—10单元是胜坨油田整装多层油藏的典型代表,单元2004年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采出程度达到40.6%,综合含水达96.4%。由于在开发过程中受注采不均衡、现有井网不完善及薄差层水驱难度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单元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采用传统注采调整技术来提高水驱采收率的效果逐年变差,措施效果降低,导致单元递减加快。为提高水驱效果、提高采收率,应打破原有注采调整的界限,实现多种注采调整手段组合实施。根据油藏特征及开发现状进行一体化调整,针对井组闻不同的矛盾,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组合注采调整模式。  相似文献   

15.
纯梁油田某油区已进入高含水期开发,因储层物性差且层问非均质严重,水驱动用状况差异大。针对油藏特点和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低渗油藏特征和配套技术研究,通过适用性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水驱控制储量、水驱动用储量逐年增加,自然递减下降了2.1%,水驱采收率由提高到5.8%,对指导类似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经过强化注水挖潜、精细油藏描述、多次整体调整之后,地下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和隐蔽,剩余油分布状况不清晰和难以有效动用是制约现阶段提高开采效果的主要矛盾。本文通过分析描述高含水期影响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提高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再认识,指导现场开发挖潜,见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经过强化注水挖潜、精细油藏描述、多次整体调整之后,地下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和隐蔽,剩余油分布状况不清晰和难以有效动用是制约现阶段提高开采效果的主要矛盾。本文通过分析描述高含水期影响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提高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再认识,指导现场开发挖潜,见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东辛油田经过多年的高速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其中:油区断块油藏综合含水已高达90%以上,目前井网条件下采收率31.8%,理论测算采收率48%,仍有很大的挖潜空间。本文依托典型高含水断块精细地质研究工作,应用数值模拟、密闭取心井总结、新井测井及生产资料分析等分析手段,初步总结出特高含水断块油藏剩余油主控因素及分布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改善开发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北东块一区是喇嘛甸油田二类油层上返区块,区块投产初期注入高浓高分聚合物,目前正处于含水回升期,以“控含水,提高动用程度”为工作重点,在注入井方面,通过优化注入浓度调整,加大措施增注力度,加强分层、测调措施,促使聚合物溶液向动用较差部位转移,提高低渗透层动用程度。但是随着注入时间的推移,注入困难井逐渐增多,注入压力高、注入困难问题已逐渐凸显,如何治理好注入困难井,提高注入质量刻不容缓,本文将针对注入困难井措施效果对比及分析进行阐述。为更好的改善北东块一区二类油层聚合物开发效果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欢2—16—304块是上世纪80年代初投入注水开发的油藏。面对开发后期油井开井率低、产量低、采出程度低,接近废弃的现状,近几年,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细化开发单元,以小层为开发对象,完善注采井网。最大限度的提高油层平面和纵向动用程度,进一步提高最终采收率,改善油藏开发效果。通过深度开发,区块产量大幅上升,日产油从最低的10t上升到了最高值70t,进一步提高了断块的开发水平,对于国内外一些同等类型的油藏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