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智能用电互动体系和运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用电互动技术是智能电网总体架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智能用电互动业务需求,探讨了智能用电互动技术体系的若干关键问题,包括用户信息、营销等典型互动业务场景,用能管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动汽车充放电等互动技术的内涵和发展技术路线,基于业务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和集成架构的智能用电互动技术架构体系,智能用电互动业务模式及其对应的商业模式和风险规避机制等内容,可为进一步开展智能用电互动服务业务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促进智能用电互动体系的最终构建。  相似文献   

2.
智能配用电园区用户侧双向互动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能楼宇、智能小区、用能分析与管理、多样化增值服务等用户侧能量管理功能的集成,对智能配用电园区综合能量管理系统的用户侧双向互动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文中分析了用户侧双向互动的技术特点和功能需求,进而提出了总体架构以及双向互动服务框架。阐述了双向互动的内容,设计了实现的技术方案,并介绍了相关关键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了用电双向互动的业务需求,并在高级量测体系的概念基础上,提出了双向互动服务数据采集与控制通信系统架构。然后,面对前端局域网中数据采集设备多样性的问题,设计了基于IEC 61850信息模型的数据聚合单元,以提升双向互动服务系统之间以及互动服务系统与用电双向互动服务平台之间通信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互操作性。最后,遵循IEC 61850标准,以分布式发电系统双向互动服务为例,给出了分布式发电监控终端的信息通信模型。利用此模型可以将分布式发电双向互动服务纳入高级量测体系,以满足灵活互动智能用电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灵活互动智能用电的技术架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用电的核心特征是实现电网与用户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的灵活互动。为提出适合我国电力营销技术基础和机制,适应电能量友好交互、用户多元化服务需求等新形势的智能用电技术架构,从提炼信息互动、营销互动、电能量交互和用能互动等4类典型互动业务需求出发,提出了包括5层次的智能用电技术架构及对应实现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高级量测系统及终端、智能用电互动化支撑平台、需求响应与用能管理以及通信信息技术等4项核心技术在架构中的功能定位。最后,根据近年来我国智能用电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实际推进情况,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能源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力用户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实际的用电服务中,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电网与用户双向互动服务能力。以工业互联网云平台为依托,本文提出了智能用电互动模式通用架构。从互动对象各方需求出发,梳理了智能电网与用户用电互动需求具体内容,提出了五个互动对象及其之间的互动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工业互联网云平台的互动技术架构,并具体介绍了智能用电的互动模式应用场景,以期为进一步的电力用户与电网企业的互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智能用电小区双向互动是改变电网和用户之间传统交互方式的重要举措,合理、科学、稳健的体系架构是实现双向互动的重要保障。在此背景下通过对现阶段双向互动体系架构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种"电网—小区—用户"的分层双向互动体系架构并进行详细阐述。该体系架构和现有架构相比,能够提供更灵活的管理方式、更快速的故障响应、更优质的电力服务,对智能用电小区的双向互动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智电网用电侧需求,提出了用电设备智联网的概念。分别从组成架构和信息架构两方面介绍了用电设备智联网的体系架构,包括服务范围、构成要素、信息流向等,并针对智能电网的运行、分布式电源接入和智能家居支持三个层次介绍了用电设备智联网的功能。相比较传统智能小区,它的覆盖范围更广、功能更全、建设成本更加低廉,它支持新型分布式发电系统和电动汽车接入系统,不仅能够改善用电的智能化,而且能够实现用户和电力企业之间的双向互动,为配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针对智电网用电侧需求,提出了用电设备智联网的概念。分别从组成架构和信息架构两方面介绍了用电设备智联网的体系架构,包括服务范围、构成要素、信息流向等,并针对智能电网的运行、分布式电源接入和智能家居支持三个层次介绍了用电设备智联网的功能。相比较传统智能小区,它的覆盖范围更广、功能更全、建设成本更加低廉,它支持新型分布式发电系统和电动汽车接入系统,不仅能够改善用电的智能化,而且能够实现用户和电力企业之间的双向互动,为配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智能用电的需求下,电力企业可以通过互动用电服务实现与电力客户的友好互动,为电力客户提供智能化和多样化的互动服务。该研究以用电互动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平台,设计构建了智能用电互动化服务应用平台。首先,分析国内外互动服务的发展现状;接着,从互动用电高级应用研究出发,构建高级应用功能,包括信息采集、互动用电、监测与警告、终端作业、信息发布与推送等;最后,探讨支撑互动用电服务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CIM模型的互动业务建模技术、多信道本地通信网的异构融合技术、基于密钥实现安全防护的双向认证加密技术等。该工作可为智能用电互动化服务应用平台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阐述智能农网的发展状况,提出智能化村镇户用电管理系统的物理架构,并基于J2EE架构设计Web界面方式的智能化村镇户用电管理系统。该系统具备电网用电监控、双向互动服务、用户多样化服务等功能,实现了全面、高效、智能化的农村用电信息管理,对推动农电企业用电管理工作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宝鸡凤翔 330kV变电所的联合建筑设计,主要对主控通讯楼的建筑设计、结构布置及装修特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朱州  廖兴 《贵州电力技术》2012,(10):32-34,53
在企业网络运行架构、安全架构、应用架构三个层次阐述的新闻门户技术架构:在网络运行架构层次上通过网络分区设计、内外网物理隔离构建企业级新闻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在企业信息安全架构上,通过内网应用分离、页面静态化、网页防篡改的方式实现企业新闻门户安全管理的纵深防御模式;在企业信息应用架构上,通过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新闻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利用非结构化数据服务与Portal特性实现新闻页面的灵活展现。  相似文献   

13.
基于管理理念和计算机技术,结合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对企业级协同办公应用进行了架构设计和研究。阐述了A单位企业协同办公平台技术及建设方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开关电源供电架构的发展,分别介绍了集中式、分布式、中间母线式和分比式供电架构的优缺点,并就母线电压和供电架构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最后叙述了高频交流分布式架构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结合实际合作项目,探讨了上海地铁数字化监护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即结合上海地铁安全保护区内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寻求适合上海地铁监护工作的新型数字化管理系统架构。从系统设计的角度,提出了基于ArcGIS技术的复合架构模式的解决方案。基于此系统架构模式,对上海地铁远程监护系统的系统基础架构、子系统架构、功能模块划分以及网络架构进行详细的设计和部署。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论述了建筑、工业建筑、电力工业建筑之间的关系,说明工业建筑是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而电力工业建筑是工业建筑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对电力工业建筑设计发展趋势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7.
建筑电气工程监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巨光 《低压电器》2007,(14):29-30,55
目前,电气工程的投资占整个建筑物建设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通过给出某工程的具体监理实例,提出了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监理的系统方法,希望对我国正在发展的建筑电气工程监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萧展辉 《电力信息化》2012,10(11):25-29
为了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有效地支撑企业发展战略,保障战略目标在企业变革的过程中充分实现,现代电网企业需要建设并运用企业架构这一管理工具。文章采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企业架构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模型进行阐述,并对企业架构在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方式进行了论述。文章的研究成果证明电网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运用企业架构管理的可行性,同时对具体的应用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建筑的光环境保护"的子课题,其目的在于界定母课题的研究对象。以"建筑的光学原型"作为铺垫性论述,通过建立"类型域"这一检索机制,以"功能类型"、"朝向"、"采光系统"等为条件进行检索、筛选,可以判断每一个传统建筑在光环境的特点上处在什么位置、归为什么类别,进而排列其测评和保护的优先级。  相似文献   

20.
LXI标准之软件架构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XI技术是基于广泛使用的工业以太网标准和成熟通用的PC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测试技术,利用它可以实现快速、高效、低成本的测试系统,LXI标准也随之成为测量仪器的新一代开放总线标准,它已被称为测试行业的发展趋势。本文着重分析了基于LXI标准规范的软件架构,并对LXI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