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超超临界锅炉选用材料的要求和特点。通过材料经济性分析,材料的制造、安装、使用中的金属监督方法,分析了金属材料监督重点问题,指出了探索新的检验方法、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在线检测技术、开展新材料和新工艺研究、探索超临界及超超临界电站锅炉的失效规律和表现形式等金属监督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烧瓦抱轴是发动机常见故障之一,轴瓦失效分析重在寻找原因,以便对症下药,进行纠正和预防。轴瓦的失效往往是由于发动机在使用中机油变质或短缺;没有合理正常形成油膜间隙;以及轴颈与轴瓦的装配间隙调整不当;使得曲轴与轴瓦之间因缺少机油润滑而咬死。根据收集积累轴瓦失效的资料,及对多件实物分析,分别归类:失效形式包括严重拉伤、缺少润滑油,干摩擦产生合金层熔化、各种局部过载疲劳破坏、穴蚀和V形破坏等。  相似文献   

3.
针对安徽省马鞍山市丰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WNS型燃沼气锅炉多处出现失效裂纹的案例,通过传热学和锅炉检测的相关理论,对此台锅炉的失效过程及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烟管堵塞、燃烧强度过大以及水处理工作不完善是此台锅炉多处失效的主要原因,合理使用,正确操作和维护可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锅炉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4.
离子交换树脂在使用过程中既能与同离子交换由使用型转变成失效型,又能用再生剂把失效型还原成使用型而周期性转型的化学性能,被锅炉水处理广泛应用。在制备锅炉补充水时,离子交换树脂的转型过程主要发生在以下2步程序:一是在制水程序把原水交换成达标水质的制水量时便由使用型转变成失效型:二是在再生程序用消耗定量的再生剂把失效型还原成使用型。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某船用发动机耐久试验中凸轮表面出现裂纹和材料剥落的问题,通过宏观形貌观察、金相分析及硬度检测等对凸轮进行失效分析,确认凸轮表面失效模式为接触疲劳失效,主要原因为凸轮在加工过程中磨削量太大,经磨削液冷却造成表面二次淬火,在长期较高的接触应力作用下,引起凸轮表面压碎,表层金属材料剥落。优化凸轮精磨过程中的磨削参数,降低磨削速度和径向进给量,再次进行耐久试验,凸轮表面完好。  相似文献   

6.
魏满晖  向建华 《柴油机》2019,41(3):49-54
针对连杆小头摆动摩擦副载荷过大、润滑不良、温升过高而导致的衬套早期失效问题,归纳了近年来衬套常用衬层金属材料铅青铜、锡青铜、铝青铜和共晶硅铝合金的性能特点,分析了电镀涂层、热喷涂和气相沉积镀膜等常用的衬套表面处理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前景,介绍了磨损试验、疲劳试验和抗咬合试验等衬套失效试验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从材料、工艺及试验评价的角度为连杆小头摆动摩擦副失效问题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半导体热电发电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华军  韩刚 《太阳能》2002,(6):17-19
1823年,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Seebeck)发现了温差电流现象,即由两种不同金属构成的回路中,如果结点处的温度不同,回路中就会产生一个温差电动势。这就是著名的塞贝克效应或热电效应。12年后,法国科学家帕尔贴(Peltier)又发现了塞贝克效应的反效应———帕尔贴效应,即当电流通过由两种不同金属构成的回路时,结点处会产生吸热或放热现象。基于这两种物理现象,随后人们进行了金属材料热电发电的探索性研究。但是由于当时金属材料的热电性能较差,致使发电装置的能量转换效率很低,实用价值受到极大的局限性。因此,100多…  相似文献   

8.
指出当前车用柴油机气门失效的严重性;提出主要失效模式;阐明解决失效应重点从机械应力出发;从设计、制造和使用三方面对失效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指出当前车用柴油机气门失效的严重性;提出主要的失效模式;阐明解决失效应重点从机械应力出发;从设计、制造和使用三方面对失效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浅析气缸套早期磨损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缸套早期磨损,是指发动机在磨合期内或使用很短时间内,气缸套已严重磨损的一种失效模式,会使发动机起动困难、漏气严重、功率不足、烧润滑油,甚至活塞和气缸套之间产生敲击声,有时会引起发动机严重拉缸和烧瓦。认真分析气缸套早期磨损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提高发动机的使用经济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内燃机工业的发展和市场的普及,烧瓦抱轴是内燃机常见故障之一,但轴瓦失效分析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分析轴瓦失效重在寻找原因,以便"对症下药",进行纠正和预防.轴瓦的失效往往是由于内燃机在使用中机油变质或短缺,没有合理形成正常的油膜厚度;以及轴颈与轴瓦的装配间隙;还有机油压力低是影响润滑效果的关键指标,使得曲轴与轴瓦之间因缺少机油润滑而"咬死".并在多年的研究工作中积累了许多方面轴瓦失效的资料,对实物分析多件为例,分别归类失效形式包括严重拉伤、缺少润滑油,干摩擦产生合金层熔化、和摩擦副的摩滑面没有保持一定厚度的油膜和各种局部过载疲劳破坏、气蚀和V形破坏等.  相似文献   

12.
面板坝结构缝是大坝防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薄弱环节,其一旦失效对大坝安全影响巨大。以某面板堆石坝为例,运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对垂直缝失效位置、缝宽、缝长及垫层区渗透系数等典型特征进行模拟分析,分析了止水失效后渗流场规律及其渗透稳定性。结果表明,单缝失效时,垂直缝位置、缝宽、缝长及垫层渗透系数等与各渗流控制要素呈正相关,其中缝长及垫层渗透系数的相关性最显著;多缝同时失效时,开裂面板处流量可应用单缝失效结果求和计算而得,且结果偏于安全。同时,建议垫层渗透系数宜取1×10-5m/s或略小。结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承压设备生产、使用过程及材料、应力、环境等方面阐述了承压设备失效分析的思路,讨论了原始数据获取、材料性能分析、断口分析、环境分析、应力分析、无损检测等失效分析方法对目前失效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失效分析数据的整合和共享是失效分析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储能及电动汽车领域锂离子电池失效引起的安全事故频现,分析锂离子电池的失效诱发机制,从而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成为研究热点。锂离子电池失效行为呈现诱发因素多、形式种类多、危害损失大、评估探测难的特点,采用传统的失效机理分析方法需要对电池进行破坏性拆解,无法准确描述和预测电池失效,更无法描述电池组复杂的失效过程。基于多物理场失效仿真分析,从锂离子电池或电池组可靠性角度对事故发生可能性进行描述被认为是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方法。但是,电池组可靠性研究刚起步,也存在着不能考虑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误差较大等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锂离子电池可靠性分析的内涵,介绍了锂离子电池可靠性建模和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锂离子电池组可靠性研究方法,进而提出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失效逐层级追溯结合多物理场耦合建模的失效分析策略,并对其存在的挑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内燃机工业的发展和市场的普及,烧瓦抱轴是内燃机常见故障之一,但轴瓦失效分析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分析轴瓦失效重在寻找原因,以便“对症下药”,进行纠正和预防。轴瓦的失效往往是由于内燃机在使用中机油变质或短缺,没有合理形成正常的油膜厚度;以及轴颈与轴瓦的装配间隙;还有机油压力低是影响润滑效果的关键指标,使得曲轴与轴瓦之间因缺少机油润滑而“咬死”。并在多年的研究工作中积累了许多方面轴瓦失效的资料,对实物分析多件为例,分别归类:失效形式包括严重拉伤、缺少润滑油,干摩擦产生合金层熔化、和摩擦副的摩滑面没有保持一定厚度的油膜和各种局部过载疲劳破坏、气蚀和V形破坏等。  相似文献   

16.
韩文松 《内燃机》2006,(1):55-57
轴瓦的失效往往是由于内燃机在使用中机油变质或短缺.没有合理形成正常的油膜厚度,轴颈与轴瓦的装配间隙太小,还有机油压力低是影响润滑效果的关键指标,使得曲轴与轴瓦之间因缺少机油润滑而“咬死”。失效形式包括严重拉伤.缺少润滑油.干摩擦产生合金层熔化,摩擦副的摩滑面没有保持一定厚度的油膜,以及各种局部过载疲劳破坏、气蚀和V形破坏等。通过对其故障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安徽省马鞍山钢铁有限公司热电总厂至第二能源总厂θ530×10过热蒸汽管道膨胀节多处出现泄露、变形的案例,笔者通过检验检测的相关理论,从设计、制造、安装等多方面对此类膨胀节失效过程及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波纹管接管的当量厚度过薄,运行状况失稳是失效的主要原因,规范设计,合理使用,正确操作和维护可以根本的解决此类波纹管的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实际运用中发生的多起柴油机顶升机构失效案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案例中失效模式都表现为磨损,虽然失效的主体零件不尽相同,但均在材料及性能相对最薄弱的环节出现,其失效的共同原因系轴线不平行。据此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概要 1.引言在工业设备上,金属材料焊缝的检测对于确保材料的使用强度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对承压构件和盛装有毒或致命液体的金属容器的焊缝,尤应特别重视。利用超声波检验的方法来发现和鉴定任  相似文献   

20.
任何机械设备都有一定的设计使用周期。即使在设计使用周期内,部分零部件的配合表面,除正常磨损外,会因使用不当或工作条件的恶化而提前磨损损坏而失效。为了使之能正常运行就要对其进行修复,就是综合运用各种表面处理技术,对失效的表面进行防护和恢复尺寸的修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