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小泵深抽技术在常规生产中的引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杆泵采油时,泵挂深度的确定和抽吸参数的优选始终被人们所关注。从理论上分析导出了极限深径和极限沉没度,并引用小泵深抽技术采用试算法确定了合理的沉没度和泵挂深度。通过对现场就用效果的分析,提出了采用小泵径加深泵挂的办法,对常规生产井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立油田影响深井泵泵效因素分析及合理泵挂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量现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各种开发因素,得出含水率、泵挂深度和沉没度与泵效的内在关系。并得出了新立油田扶杨油藏合理沉没度和合理下泵深度的范围。对新立油田抽油机井生产管理和抽汲参数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继德  吉素芳 《石油机械》1998,26(12):34-35
为了验证灌注泵的增油效果,选择不同沉没度的4口油井,在抽汲参数等条件相同情况下,采用普通泵和灌注泵作对比试验。试验中采用从套管加药消泡的方法确定沉没度的真实值。试验表明,只有在沉没度和泵效低时,灌注泵的增油效果才明显;对于沉没度和泵效都较高的油井,灌注泵增油效果较小;当沉没度和泵效足够高时,灌注泵不增产,反而降低产量。对采用灌注泵后浪面升高和产量降低的原因作了分析,认为油管内液柱压力与泵沉没压力之差必须大于灌注泵的灌注压力,才有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煤层气井管式泵泵阀开启的临界条件模型,通过泵阀的水力损失计算,以最大水力损失作为泵阀开启的最低条件,得到了泵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临界沉没度。借助煤层气排采井模拟试验系统进行试验,得到了不同冲次下沉没度与泵效和排液量的关系曲线。分析试验曲线可知,随着冲次的提高,泵的临界沉没度增加,泵效降低,主要原因是随着冲次的提高,固定阀的损失增大,导致临界沉没度增大;冲次变化对临界沉没度影响较小,临界沉没度受到泵径的影响,泵径不同临界沉没度不同;煤层气井排采时可以根据泵效变化率的大小选择合理的沉没度。  相似文献   

5.
李书应  顾文忠 《试采技术》2007,28(B07):42-44
小泵深抽技术是通过增大生产压差来提高油井产液量,达到稳产增产,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目的。结合草舍油田低渗油藏开发中小泵深抽技术的应用情况,研究了小泵深抽的适用条件,建立了确定小泵深抽技术的泵径和泵挂深度的数学模型。通过应用效果评价,证明了小泵深抽技术在低渗油藏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小泵深抽技术是通过增大生产压差来提高油井产液量,达到稳产增产,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目的。结合草舍油田低渗油藏开发中小泵深抽技术的应用情况,研究了小泵深抽的适用条件,建立了确定小泵深抽技术的泵径和泵挂深度的数学模型。通过应用效果评价,证明了小泵深抽技术在低渗油藏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整筒管式抽油泵环隙漏失量计算模型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钟兵  周开吉 《石油机械》1995,23(11):1-4
为提高整筒管式抽油泵环隙漏失量的计算精度,针对柱塞与泵筒偏心及泵工作时环隙里倒喇叭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计算整简管式抽油泵环隙漏失量的心渐缩环隙模型,并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导出了该模型的动、静态环隙漏失量计算公式。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柱塞偏心度对环隙漏失量的影响随泵径和果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且泵挂深度越小、泵径越大,减小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8.
辽河油田某区块共有油井90口,采油方式以抽油机为主,所用抽油泵为API系列,执行标准为API spec 11X。本文分析了该区块抽油泵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泵效低、个别井泵挂深、沉没度偏高、检泵周期短,同时分析了井斜、油稠及气体对泵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为该区块在抽油泵泵径、泵型的选择、下泵深度的确定等方面需要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在保证油井正常生产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油井泵沉没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油系统效率。根据胜坨油田一区的矿场油井资料,按照油井的不同含水级别,对油井沉没度与泵效的数据加以回归,形成了油井沉没度与泵效的关系表达式和关系图。利用该关系图对泵效低下的油井沉没度进行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斜度抽稠泵在水平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针对常规泵开采水平井泵效低的问题,通过对固定凡尔的改造,开发研制了适合于水平井开采特点的大斜度抽稠泵。目的:加深抽稠泵在水平井中的下入深度,以增加沉没度,提高泵效,结果:该泵结构简单,效果明显,与常规泵相比,加深泵挂100m以上,泵效可提高30%,结论:大斜度泵技术提高了水平井的泵效,延长了生产周期,最大限度地改善了水平井的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于煤系地层天然气井所配套有杆泵泵阀动力特性的研究,主要是移植和借鉴常规油气井抽油泵泵阀的分析方法,多针对油气井开采较高的沉没度,并没有考虑低沉没度和大斜度工况下的泵阀动力学和水力摩阻等参数的影响,也没有揭示水平井泵阀顺利开启所需要的具体条件。为此,综合考虑低沉没度和大斜度等因素耦合的影响,推导造斜段泵阀随井液运动微分方程组,建立有杆泵井液流经泵阀阀隙水力摩阻数学模型,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水平井泵阀动力学、水力摩阻与临界沉没度。研究结果表明:①低沉没度和大斜度耦合作用下,增大冲程和冲次会提高造斜段泵阀阀球的升程、速度和加速度,缩短加速度趋向平缓所用的时间,并且水平井泵阀开启瞬间阀球会出现短暂的周期性波动;②受弹簧力与阀球重力的双重作用,水平井有杆泵的临界沉没度明显低于直井工况且固定阀球伴随弹簧快速复位,这有利于顺利开启水平井的游动阀球和固定阀球并提高泵效;③增大冲程、冲次和泵径会使水平井有杆泵井液流经泵阀水力摩阻及其临界沉没度变大,并且增大冲程更有利于提高低流速井液入泵流速,但同时也会显著地提高临界沉没度。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对于保障煤系地层天然气井连续稳定排采和提高有杆泵的可靠性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确定有杆泵井沉没度的曲经拟合公式,并且对571口有杆泵井的数据进行了曲线拟合,给出了不同含水油井的合理沉没度范围。实例表明,油井保持合理的沉没度不仅节约大量的材料,而且油井免修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3.
抽汲混气原油时合理沉没度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抽汲混气原油时,选择合理的沉没度,是提高泵效的重要途径。但是长期以来,大部分抽油井的沉没度的选择都是凭经验而定的,这样难免形成沉没度或大、或小的不合理现象。本文假设地层供液能力与机采系统的生产能力相匹配,抽油机杆柱、泵系统已经选定,从冲程损失与沉没度的关系入手,推导出了泵效与沉没度的解析关系式,进而对机采系统的沉没度给出了定量的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驱杆式泵排量系数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俊德 《石油学报》1999,20(1):88-92
根据室内试验,结合杆式泵抽油特点,确定了油田应用的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并建立了吸入过程中泵内压力、进液速度、进液高度和泵排量系数方程组。室内试验测试表明吸入过程中泵内压力随柱塞位移的变化基本上呈下凹非对称的抛物线形式;在有气体存在的情况下,泵内压力下降速度加快。现场实例表明,泵的排量系数受生产气油比、聚合物浓度、沉没度、冲程、冲次、泵径等多种因素影响,主要作用的因素是生产气油比、聚合物浓度和沉没度。油田实例分析与现场实践是一致的,进一步证明该理论是正确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抽油井泵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自由气,含气液体的体积收缩,漏失,油管和抽油杆的弹性伸缩等4个方面的影响,对C油田H区块抽油井的泵效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实际泵效明显低于理论值,其主要原因是凡尔漏失或堵塞以及油管严重结蜡或结盐。  相似文献   

16.
稠油热采井使用"封上采下"的带泵一体化生产管柱,存在管柱蠕动易释封、封堵层出砂易卡埋管柱等问题;采用大通径、大跨度丢手封隔器及插管补偿器工艺技术,能有效地实现"封上采下",增加泵的沉没度,同时可避免出砂、卡埋管柱,又可以实现不动管柱洗井、测液面,检泵不换封。介绍了过泵封隔器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使用方法和技术特点。现场应用表明,该项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姜东 《钻采工艺》2019,42(2):52-55
注蒸汽热采降黏是用于稠油、超稠油油藏开发的主要方式,对于蒸汽吞吐热采井举升一般采用有杆 泵注采一体化技术,实现一趟管柱注汽、转抽生产,达到减少热损失、提高产量、减少作业费用的目的。现有常规注 采一体化工艺因受油井井斜、产出液黏度影响,在大斜度井、水平井中应用存在抽油杆柱缓下、抽油泵易卡泵不能 正常举升生产问题;因抽油泵下泵深度受限,造成沉没度小、中后期供液不足,降低了轮次周期产量。文章提出了 以柔性连接水平泵为核心的注采一体化新技术,通过研究双级异径柔性连接柱塞、开式悬挂串联泵筒结构的注采 一体化水平抽油泵,配套井口悬挂注采一体化转换技术,实现有杆抽油泵下深到水平段注汽、转抽、生产,最大限度 提高注蒸汽吞吐周期产量。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实现了抽油泵下深到水平井 A靶点生产,在减少蒸汽注入 量条件下,能有效延长轮次生产周期及产液量,为注采周期较短的中浅层稠油区块的大斜度、水平井注采一体化生 产提供了举升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