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25℃下绘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辛醇/正辛烷/水的拟三元相图,研究了CTAB与正辛醇质量比分别为1∶2,1∶3,2∶3下体系的微乳区以及微乳区的变化,并采用电导率法研究了微乳液的微观结构,将整个微乳液单相区分为油包水(W/O)微乳区、水包油(O/W)微乳区和B.C.双连续区,确定了微乳液体系形成区域并比较了各质量比下的微乳区。研究结果表明:当CTAB/正辛醇的质量比为2∶3时,能够得到较大且稳定的微乳区域;在此条件下,当(CTAB+正辛醇)/正辛烷的质量比为3∶7时,微乳液区域中存在最高溶水点且微乳液区域最大。该研究从热力学相图原理上为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汽油微乳液拟三元相图及电导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0821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3的复配体系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D0821/AEO3-汽油-正丁醇-水体系一系列拟三元相图,并采用电导率法确定了微乳液结构。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D0821与AEO3不同复配配比对拟三元相图影响很大,随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0821比例逐渐增加,液晶的面积按小一大一小的顺序变化;在D0821比例较大时,结构由W/O型微乳液→双连续→双折射→O/W型微乳液,随着表面活性剂含量降低,有大面积的乳液区出现;电导率的变化与相变化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以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NPES)为对象,考察了助表面活性剂与复配表面活性剂对NPES形成微乳液体系的影响.通过比较微乳液区域(ME)在拟三元相图中所占比例,发现最优配比为m(NPES):m(DBSA)=1:1,m(复配表面活性剂):m(正丙醇)=1:3,此时形成微乳液区域面积最大,占57%;用电导率法与动态光散射(DLS)分析微乳液结构,结果表明,当w(H2O)>60%时,形成微乳液为O/W型,粒径为34 nm;该体系对温度不敏感.  相似文献   

4.
柴油微乳液拟三元相图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绘制了复合表面活性剂(D0821/Tx-4/AEO-3)/正戊醇/柴油/水体系在不同温度及不同正戊醇质量分数时的一系列拟三元相图。结果表明,正戊醇质量分数及温度对拟三元相图及水最大增溶量有很大影响,醇量太大或太小形成的微乳区面积均较小;温度升高,微乳区面积及水最大增溶量也大大减少;随着正戊醇质量分数的增大,每一个温度下的微乳区及其最大增溶水量都逐渐向AEO-3/正戊醇/油角漂移。  相似文献   

5.
以多组分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正丁醇-矿物油-水体系一系列拟三元相图,并用电导率法确定了微乳液结构。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复配比例不同对拟三元相图影响很大,随着Span80-PEG400比例逐渐增加,微乳区的面积先增大后减小,液晶区的面积逐渐减小,直到消失,相转变途径由非连续(液晶)向双连续过渡。随着表面活性剂含量的降低,有大面积的乳液区出现,电导率的变化与相变化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农药微乳液相行为及微乳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首先绘制了LAS/TX—10/正丁醇/仲丁威/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讨论了m(LAS)/m(LAS+TX—10)及m(正丁醇)/m(LAS+TX—10)对相区的影响。发现m(LAS)/m(LAS+TX—10)越高,液晶区越大;比例越低,乳液区越大。m(正丁醇)/m(LAS+TX—10)越低,液晶区越大;比例越高,液晶区越小。通过电导率的测定研究了微乳结构及结构转变。当m(正丁醇)/m(LAS+TX—10)=1,m(LAS)/m(TX—10)=1/9或6/4时,微乳液转变经历了由W/O到双连续最后到O/W型;m(LAS)/m(TX—10)=9时,微乳液转变经历了由W/O到双连续、液晶最后到O/W型。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绘制了烷基糖苷(APG)微乳液的拟三元相图,发现少量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够使APG形成的单相微乳液区域变大。氯霉素、硼酸 /硼酸钠的缓冲溶液、NaCl以及洁而灭对微乳液区域影响非常小;透明质酸钠使微乳液相图区域减小,双连续的微乳液区域消失,这可能是因为透明质酸钠在油水中分配得不均匀,油包水型向双连续型微乳液过渡时,水含量增加,同时透明质酸钠的含量增加,油核里很难包结这种大分子,因此,微乳液被破坏。硼酸 /硼酸钠缓冲溶液的加入有助于提高氯霉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微乳液的微观结构与稳定理论(第二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微乳液的微观结构1.W/O型结构根据微乳液的假相模型(1),W/O型微乳液由油连续相、水核及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界面膜三相构成。W/O型微乳液微观结构示意图(2),见图1a。半径为Rw的水核内仅含水及少量溶于水的醇(助表  相似文献   

9.
毒氟磷原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为流动相,使用ZORBAX SB-C18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70 nm波长下对毒氟磷原药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标准偏差为0.17,变异系数为0.17%,平均回收率为100.0%.  相似文献   

10.
应用拟三元体系相图法制备烟嘧磺隆微乳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通过绘制烟嘧磺隆/表面活性剂,正丁醇/水拟三元体系相图,制备烟嘧磺隆水基化微乳剂的方法。从表面活性剂筛选入手,对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确定了水基化微乳液的配方,研究了水质、热贮、冷贮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进行了流变性及高效液相测定原药含量等实验,分析原药分解率。该方法获得的烟嘧磺隆水基化微乳剂,具有成本低,质量稳定,使用环保、安全,市场前景看好等特点,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U型微乳水相增溶过程微观结构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对丁酸乙酯/无水乙醇/Tween80/水四组份微乳体系形成过程进行了模拟,其模拟内容包括水相增溶过程中微乳体系的微观结构和微乳液滴的形态特征变化、微乳体系内有效区域与无效区域的分界线等。模拟结果表明:水相增溶过程中,微乳体系能够在含水量为50%和70%时发生相的转变以及微乳液滴形态结构的变化:柱状→球状→柱状→球状。在油相与表面活性剂质量比小于等于5:5时,微乳体系水相可无限增溶;当油相与表面活性剂质量比为10:0,9:1,8:2,7:3,6:4时,微乳体系的最大增溶水量分别为25%,30%,35%,45%和50%,均为油包水型微乳,当水容量大于最大增溶水量时,微乳体系被破坏,分层。试验结果也发现:当含水量小于55%时,微乳体系电导率表明,微乳体系为油包水型;当含水量为55%-70%时,微乳体系为双连续型;当含水量大于70%时,微乳体系为水包油型。微乳体系的三相图也显示出微乳的有效区域。试验结果很好的吻合了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微乳液形成及稳定机理以及影响微乳液形成及稳定的因素和表征手段;介绍了农药微乳剂的配方组成及质量指标,列举了国内研究者目前在农药微乳剂形成及稳定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分析了当前农药微乳剂研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今后农药微乳剂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以甲醇或甲酰胺为极性相,正辛烷为油相,添加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形成的非水微乳体系的三元相图.结果表明,具有适当HLB值的表面活性剂可与正辛烷、甲醇或甲酰胺形成单相区,亲水性强的表面活性剂不利于形成单相微乳体系;在m(表面活性剂):m(正辛烷)=1∶4,甲醇(甲酰胺)增溶量为最大增溶量的50%时,各微乳液相点的粒径在20~60 nm.  相似文献   

14.
农药微乳剂复配表面活性剂的筛选与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春华  黄啟良  王忠伟  张宗俭  李凤敏  折东梅  卜小莉 《农药》2006,45(10):667-668,674
以高效氯氰菊酯为例,通过相图考察了非离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不同复配比例对农药微乳剂相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等使用剂量下,非离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比单用非离子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得到更大的微乳区域,并且存在最佳复配比例。以此确定了非离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最佳复配比例,对配方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5.
微乳液法制备导电聚苯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导电聚苯胺 ,并详细讨论了聚合温度和氧化剂用量对聚苯胺粒子的粒径、导电性能和分子结构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微乳柴油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由柴油、水及乳化剂组成的微乳柴油进行了电导率、粘度、粒径、稳定性及腐蚀性、密度和凝点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微乳柴油体系为牛顿型流体;温度升高,体系粘度降低;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增大,粘度也逐渐增大;粘度的变化同水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粒径均在100nm左右;腐蚀性、密度和凝点均符合国家标准;室温时稳定期在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7.
冯建 《应用化工》2007,36(4):361-363
在25℃时,作出SDS/正丁醇/正庚烷/水体系中SDS和正丁醇质量比为1∶1时的拟三元相图,用电导率曲线讨论了该体系由W/O型→双连续型→棒状液晶→层状液晶→双连续型→O/W型的微观结构转变。并在70℃时,以棒状液晶结构的微乳液为反应模板,用水合肼为还原剂还原NiCl2,合成出棒状纳米Ni。TEM研究表明,棒的直径处于20~30 nm,长度为150~250 nm,长径比为7~10。合成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反应模板的结构,可以有效地合成特定形状的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