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个体的生物特征的唯一性和“不可伪造性”使得它很适合于身份认证。生物信息本来是不保密的,所以不能象使用口令一样来使用它,否则将不能提高反而会降低系统的安全性。公钥机制(PKI)也被广泛应用于用户身份认证中,但它是基于私钥的安全性的,不可避免地存在冒用私钥的威胁。论文提出一个结合生物技术与PKI技术的认证方式的设计,具体描述了它在Secure-OSCAR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针对用户跨域访问数据资源的数据共享场景, 为了保证用户的身份合法性以及安全通信, 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物特征和口令双因子跨域认证与密钥协商方案. 用户生物特征通过模糊提取技术转换为生物密钥和生物公开信息参与认证, 避免生物特征被泄露. 包含生物密钥和生物公开信息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储在区块链账本中,保证身份信息一致以及...  相似文献   

3.
PKI系统在IPv6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黄文专  郭巧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25(11):1976-1978,2017
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是进行公钥管理和用户认证的机构。它通过X.509规范进行公钥管理,通过权威认证机构提供用户的身份认证,在网络中建立起用户的信任关系,提供数据源认证、访问控制和数据加密等安全服务。介绍了PKI认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分析了在IPv6中构建PKI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物加密的认证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克服传统认证技术在保护安全和隐私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生物加密的身份认证模型。运用生物加密技术对用户脸部特征和密钥进行保护,防止非授权用户的访问和非授权资源的使用。实验结果表明,尽管人的面部表情变化多端,基于生物加密技术的认证系统仍能正确区分真正的用户与仿冒用户,起到很好的认证效果,保证了安全通信。  相似文献   

5.
针对单项生物特征在网络身份认证过程中,可能由于用户身体受到伤病或污渍的影响而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识别、合法用户无法登录的问题。提出了将多种生物特征用于网络身份认证的方法,并对相关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于PKI/PMI的多域单点登录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王薇  张红旗  张斌  杨智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21):150-15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KI和授权管理基础设施PMI的多域单点登录模型,该模型使用公钥证书进行身份认证,通过属性证书支持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并采用分布式认证方法,支持用户跨域访问应用服务器,有效实现了多域环境下的单点登录。最后,讨论了与原有应用系统的无缝融合技术。  相似文献   

7.
刘雪艳  张强 《计算机工程》2011,37(9):168-170
用户身份认证方案是一种利用服务器验证用户身份是否真实的一种机制,基于生物特征的采用智能卡的认证机制未考虑用户的角色和访问权限问题以及注册用户注销/终止问题。为此,给出一个安全、有效的和基于生物特征采用智能卡的用户认证机制,该机制增加了一次注册、可自由选择合适角色、享受不同权限和终止闲置合法用户等功能。安全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案是一种更为有效和安全的认证方案。  相似文献   

8.
生物特征认证技术是利用人的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作为一种准确、快速和高效的身份认证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需要身份认证的领域。在身份认证体系中,C/R 由于其简易的工作机制,使其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鉴于XML 的开发性、结构性、可移植性,使其成为数据交换的标准格式;本文最终提出了一种基于XML 和挑战/应答的生物特征认证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网上银行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身份认证技术可能比信息加密本身更加重要。身份认证技术是网络安全和信息系统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它是在信息安全时代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但是目前都是以“用户ID+口令”来进行用户的身份认证,其中必然应用了密码技术。这种方法具有明显缺陷:一是难以记忆;二是容易被黑客破译。随着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必须有一个更好的系统来进行身份认证。启发于人的身体特征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了生物识别技术。因为人的指纹、面孔、声音、虹膜、视网膜等都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的特征,为实现更安全、方便的用户身份认证提供了有利的物理条件。因此以指纹特征为代表的生物识别技术代表着用户身份认证技术的未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如果将指纹识别技术和密码体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提供一种更加安全、便捷的用户身份认证技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单点登陆系统的身份认证协议进行分析,给出了一种基于公钥的双向身份认证协议,该协议结合用户授权的认证模式,实现了用户、认证服务(身份提供者)和应用服务三方的双向认证,增强了现有单点登录系统中身份认证协议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1.
冯全  苏菲  位继伟 《计算机应用》2008,28(5):1149-1151
提出了一种开放网络环境中进行生物认证的应用框架。本框架中,具有不同功能、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生物处理单元(BPU)协同完成身份认证后,各自生成包含BPU证书、功能报告以及处理结果的Instance,将其发送到身份验证者处进行验证。身份验证者结合用户属性证书的授权,根据生物策略证书中规定的授权与认证策略的对应关系,决定是否接受本次认证结果。  相似文献   

12.
可靠的身份认证是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生物认证技术的出现为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提供了一种更可靠安全的方法。该文先分析一个通用生物认证系统结构参考模型,然后详细分析要设计一个完整的生物认证系统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一个已经实现的生物认证系统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3.
在击键动态身份认证系统中,样本采集和模板建立直接影响系统性能。目前单模板击键认证系统存在无法使错误接受率和错误拒绝率都降低到可接受范围内的不足。为此将多模板思想引入击键认证过程中,在提出最大认证概率算法和最小认证概率算法后,提出均衡概率多模板选择算法,将两种错误率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过实验同GMMS算法进行对比,并研究了模板数和模板样本数对认证结果的影响,最后与单模板认证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身份认证技术的研究与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网络尤其是Internet网络进入千家万户,关于网络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身份认证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对于身份认证系统来说,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合法用户的身份是否易于被其他人冒充.在介绍各种身份认证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安全性分析,作为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口令认证方式是分析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 our daily lives, securing the sensitive data stored upon them makes authentication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Current authentication approaches do not re-authenticate in order to re-validate the user’s identity after accessing a mobile phone. Accordingly, there is a security benefit if authentication can be applied continually and transparently (i.e., without obstructing the user’s activities) to authenticate legitimate users, which is maintained beyond the point of entry. To this end, this paper suggests a novel transparent user authentication method for mobile applications by applying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on each service within a single application in a secure and usable manner based on the risk level. A study involving data collected from 76 users over a one-month period using 12 mobile applications was undertaken to examine the proposed approac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approach achieved desirable outcomes for applying a transparent authentication system at an intra-process level, with an average of 6% intrusive authentication requests. Interestingly, when the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of usage (high, medium and low), the average intrusive authentication request was 3% which indicates a clear enhancement and suggests that the system would add a further level of security without imposing significant inconvenience upon the user.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指纹识别技术的银行身份认证系统,分为银行客户认证系统和银行内控认证系统,从银行内部员工和外部客户两个角度保障银行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Most user authentication mechanisms of cloud systems depend on the credentials approach in which a user submits his/her identity through a username and password. Unfortunately, this approach has many security problems because personal data can be stolen or recognized by hackers. This paper aims to present a cloud-based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model (CBioAM) for improving and securing cloud services. The research study presents the ver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processes of the proposed cloud-based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system (CBioAS), where the biometric samples of users are saved in database servers and the authentication process is implemented without loss of the users’ information. The paper presents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proposed model in terms of three main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accurac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The research study introduces a novel algorithm called “Bio_Authen_as_a_Service” for implementing and evaluating the proposed model. The proposed system performs the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process securely and preserves the privacy of user inform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was highly promising for securing cloud services using the proposed model. The experiments showed encouraging results with a performance average of 93.94%, an accuracy average of 96.15%, a sensitivity average of 87.69%, and a specificity average of 97.99%.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基于Cybertwin的网络架构中通信双方存在信道安全以及隐私保护的问题,提出新的格上认证密钥交换协议。使用生物特征认证技术实现Cytertwin服务下的用户实名制登录和强身份认证需求,保证Cybertwin服务对用户网络行为的审计和追踪。通过引入通信方身份信息构造格上抗碰撞哈希函数,使身份信息在公共信道传输过程中能够应对量子威胁,同时满足用户匿名性和不可追踪性。最后基于RLWE问题设计了新的和解机制,通过两轮交互共享安全会话密钥。协议在BPR模型下满足理论可证明安全,具有抗量子攻击、抗临时秘密值泄露攻击、抗生物特征猜测攻击等安全特性。仿真实验表明该协议计算和通信开销适用于Cybertwin服务下数量庞大的终端互连需求。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PACS系统存储和维护海量医疗影像数据成本高昂,且经由DICOM协议传输的影像数据容易遭到黑客攻击,造成数据被非法篡取、病人隐私泄露等数据安全性问题。提出一种PACS云服务模型以满足数据存储、维护、安全传输等需求。设计的统一身份认证框架采用基于USB Key强身份认证方案和基于SSL通用身份认证方案两种混合验证模式,经过安全性分析表明,此框架能够保证数据的秘密性、认证性和完整性,并能抵御常见的中间人攻击、重放攻击和字典攻击,有效确保云PACS系统中DICOM协议安全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