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n-3和n-6型多不饱和油脂——亚麻籽毛油和葡萄籽毛油为原料,探讨了物理精炼对亚麻籽油和葡萄籽油的脱酸效果、氧化程度、反式脂肪酸产生和生育酚含量的影响.在真空残压≤50 Pa、220℃条件下脱酸,精炼4 h后,经脱胶脱色的亚麻籽油酸价为0.67 mg/g,过氧化值为4.25 mmol/kg,茴香胺值为105.32,反式脂肪酸含量为3.62%,生育酚为28.05 mg/100 g;而脱胶脱色的葡萄籽油酸价为0.49 mg/g,过氧化值为2.27 mmol/kg,茴香胺值为21.66,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27%,生育酚为26.23 mg/100 g.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物理精炼,亚麻籽油氧化裂变程度和反式脂肪酸生成速率均比葡萄籽油高,这说明多不饱和油脂的不饱和度越高、含量越多,越不宜采用物理精炼工艺脱酸.  相似文献   

2.
对浸出法制备的红麻籽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构成、甘三酯分布以及维生素E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红麻籽油的酸值为1.6 mg/g,过氧化值为2.8 mmol/kg;红麻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以油酸(41.26%)和亚油酸(37.22%)为主,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79.68%;根据Sn-1,3-随机-2-随机分布学说计算得到红麻籽油的主要甘三酯为Sn-OLL(14.89%)、Sn-OLO(11.77%)、Sn-OOL(8.05%)、Sn-OOO(6.37%);红麻籽油的维生素E含量为128.7 mg/100 g,其主要形式为α-生育酚(36.4 mg/100 g)和γ-生育酚(41.8 mg/100 g)。以上结果表明,红麻籽油被开发为食用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以5个主要产地的水飞蓟籽为原料,对水飞蓟籽的理化性质和水飞蓟籽油的理化特性、脂肪酸(全样、Sn-2位)组成及生育酚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水飞蓟籽的粗脂肪、粗蛋白质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粗脂肪含量为17.33%~25.54%;5个产地水飞蓟籽油理化性质的差异程度依次为过氧化值>酸值>皂化值>色泽、折光指数;水飞蓟籽油中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以亚油酸(44.74%~56.93%)、油酸(21.36%~32.75%)、棕榈酸(8.36%~9.60%)和硬脂酸(4.81%~6.23%)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7%以上,不同产地脂肪酸组成基本一致;Sn-2位主要脂肪酸分别为油酸(25.52%~42.07%)、亚油酸(57.93%~74.47%),含量较高的产地分别为河北和陕西;生育酚是油脂中的主要抗氧化物质,5个地区水飞蓟籽油中仅检测出α-生育酚,含量为466.89~563.43 mg/kg,由高到低所对应的产地依次为河北、广西、安徽、陕西、黑龙江。  相似文献   

4.
以4个不同品种的红麻籽为原料,采用溶剂浸出法提取红麻籽油,对红麻籽的主要组分和红麻籽油的品质及微量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以期为红麻的品种选育及红麻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红麻籽的粗脂肪含量为18.52%~21.19%,平均含量为19.83%;粗蛋白含量为25.37%~29.57%,平均含量为26.63%;4种红麻籽油在折光指数、相对密度、皂化值和碘值等方面存在较小的差异;红麻籽油的酸值为1.09~16.72 mg/g,过氧化值为0.95~2.01 mmol/kg;4个品种红麻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均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主要为亚油酸(42.84%~50.79%)、油酸(27.58%~32.38%)、棕榈酸(17.04%~24.25%)、硬脂酸(1.93%~2.61%)、亚麻酸(0.46%~0.61%);红麻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85.81~99.10 mg/100 g,平均含量为93.30 mg/100 g,主要以α-生育酚(18.41~26.69 mg/100 g)和γ-生育酚(25.20~28.84 mg/100 g)为主,两组分共占维生素E总量的50.82%~56.03%;不同品种来源的红麻籽油,其甾醇构成存在较大差异,甾醇含量为199.15~298.35 mg/100 g,平均含量为242.42 mg/100 g,均以β-谷甾醇为主,占甾醇总量的76.36%~82.69%;不同品种来源的红麻籽油在β-胡萝卜素、磷脂和总酚含量上有较大差异,磷脂含量为1.68~4.53 mg/g;总酚含量为5.78~23.22 mg/100 g;β-胡萝卜素含量为0~9.66 mg/kg。红麻籽油具有作为营养丰富的可食用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湖南草芍药的油用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用茚三酮反应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草芍药籽仁氨基酸和油脂成分等进行分析。【结果】湖南草芍药籽仁蛋白质含量为11.20%,其中清蛋白3.42%、球蛋白0.30%、醇溶蛋白2.30%、谷蛋白3.10%。含有17种氨基酸,在7种必需氨基酸中,蛋氨酸的AAS最低,为0.14,属第一限制氨基酸;苯丙氨酸的AAS为0.75,属第二限制氨基酸。籽仁含油率为28.37%,含有14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5.00%,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05%,其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为36.70%,其次是油酸和亚油酸,分别为29.02%和28.70%。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凤丹’高2.25个百分点,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比‘凤丹’高5.76个百分点和0.09个百分点,α-亚麻酸含量比‘凤丹’低3.70个百分点。【结论】湖南草芍药籽仁油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较高,具有开发为高含量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优质食用油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籽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猕猴桃籽油的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麻酸含量高达63.99%,是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植物之一,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营养保健油源。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的油炸温度(140、160、180℃)和油炸时间(1~5min)下,水分含量、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丙酮醛含量对鲜切薯片中丙烯酰胺(AA)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油炸温度和时间显著影响AA的形成,其含量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过氧化值和丙酮醛值显著影响AA的形成(p0.01)。AA含量也受到茴香胺值和水分含量的影响,但影响不如前两者显著。通过统计分析,利用水分含量、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丙酮醛值的变化规律得到油炸薯片中AA形成的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可作为预测薯片油炸过程中AA含量的有效工具,实现工厂对AA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8.
以杜仲翅果为原料,考察了6种不同溶剂对杜仲籽油的浸提效率,并对所得油脂的品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试验条件下,正己烷和丙酮的混合溶剂(体积比为4∶1)出油率最高(13.21%)。混合溶剂得到的油脂具有较低的酸价、过氧化值、碘值、不皂化物和折光指数,以及较高的皂化值和较深的色泽。杜仲籽油中含量最多的脂肪酸是亚麻酸(59.47%~61.36%),其次是油酸(17.02%~17.55%)和亚油酸(11.86%~12.42%)。不同溶剂所得油脂的脂肪酸构成在数值上变化并不明显。与其他所考察溶剂相比,添加正丁醇的混合溶剂得到的油脂含有更多的生育酚,尤其是δ-生育酚。此外,混合溶剂得到的油脂具有更强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储藏条件下,对油葵籽各储藏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油葵籽的粗脂肪碘值没有明显变化,其酸值、过氧化值和P-茴香胺值则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且温度越高、水分越高,其变化趋势越明显.即低温、低水分是减少油葵籽储藏期间发生油脂氧化酸败的主要条件.储藏条件的最优组合为水分含量5%、储藏温度15℃、储藏方式为N2气调储藏.  相似文献   

10.
以芝麻籽、亚麻籽、紫苏籽为原料,用液压榨油机进行热榨和冷榨,对所得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和饼粕的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油料的冷榨油酸值优于热榨油,而热榨油的过氧化值低于冷榨油;同种油料不同压榨工艺所得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基本一致;Rancimat氧化酸败试验和Schaal烘箱试验均表明同种原料热榨油的氧化稳定性高于冷榨油,热榨芝麻油、亚麻油、紫苏油的氧化酸败时间分别是相应冷榨油的3.94倍、3.02倍、7.83倍;在烘箱试验过程中,冷榨油和热榨油的过氧化值均上升很快,酸值均无较大变化,各油样的脂肪酸组成均未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烘箱时间的延长,各油样维生素E的含量均呈现减少趋势,而且冷榨油的损耗高于相应热榨油。3种油料冷榨饼的粗脂肪含量均较高于热榨饼;各油料冷榨饼的氮溶解指数(Nitrogen Solubility Index,NSI)较热榨饼均提高9%左右,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将会使油料蛋白的食品功能性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熔点的棕榈油在常温储存条件下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脂肪酸组成及碘值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储存的100 d内,水分、挥发物含量、脂肪酸组成及碘值随储存时间的延长几乎没有发生变化;酸值和茴香胺值随储存时间的延长增长很小,酸值的增长率为0~10.9%,茴香胺值的增长率为13.5%~30.3%;而过氧化值随储存时间的延长增长很明显,增长率为98.8%~612.9%,过氧化值是表征棕榈油在储存过程中品质变化的一个最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花椒籽皮油和仁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别提取的花椒籽皮油和仁油进行理化指标分析 ,发现仁油中酸值和过氧化值均低于其皮油中的酸值和过氧化值 .对皮油和仁油总脂肪酸测定表明 :皮油主要含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和亚油酸 ,其中在其它植物油中含量很少的棕榈油酸 ,在花椒籽皮油中含量约 2 0 % .仁油中不饱和酸含量高达 90 %以上 ,其中人体必需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在 70 %以上 .  相似文献   

13.
对新油源盐肤木籽油和五倍子油采用国家标准进行了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盐肤木籽油含油13.7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2.13%,其中油酸含量12.12%,亚油酸含量57.92%,亚麻酸含量2.09%;五倍子油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月桂酸含量44.41%,肉豆蔻酸含量31.78%,棕榈酸含量11.75%.盐肤木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新油源油料树种.  相似文献   

14.
新型油料作物荠蓝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荠蓝是一种新型的油料作物,对荠蓝籽的物化特性,荠蓝油的组成和性质,荠蓝籽饼的氨基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荠蓝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达90%左右,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达71.1%,以亚麻酸含量最高,为34.5%.荠蓝籽饼中的蛋白质含量达46.07%,其中硫氨基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油脂易发生氧化酸败,为了防止其氧化最常见的方法是加入抗氧化剂.本文以过氧化值(POV)、共轭二烯值(CDV)、硫代巴比妥酸值(TBRAS)、茴香胺值(p-AV)和酸价(AV)为指标,研究了单独使用BHA以及将水溶性茶多酚以凝胶的形式加入大豆油中,在(55±1)℃烘箱加速氧化下贮存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单独使用BHA和茶多酚凝胶作为抗氧化剂时,对大豆油都有抗氧化性.对于相同水平的两种抗氧化剂,抗氧化效果排序为:450ppmTP450ppmBHA,150ppmTP150ppmBHA;对于不同水平的同种抗氧化剂,抗氧化效果排序为:150ppmTP450ppmTP,450ppmBHA150ppmBHA.  相似文献   

16.
苏子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富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子油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α-亚麻酸.用尿素包合法(脲包法)对苏子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进行富集,得到最佳实验条件为以甲醇作溶剂,脂肪酸、尿素、甲醇比为1∶3∶8,包合温度-18 ℃,一次富集产品使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到96.5%,α-亚麻酸含量提高到79.4%.  相似文献   

17.
中国紫苏属植物种子含油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内13个省市采集的紫苏属植物18个品种的种子的油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系的含油量介于24.75% ̄39.52%,饼粕蛋白含量介于25.38% ̄37.19%,苏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脂肪酸总量的90%,其中亚麻酸含量介于56.14% ̄64.82%,表明苏子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营养保健油源。  相似文献   

18.
通过正交试验对尿素包合法富集花椒籽油中α-亚麻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脂肪酸与尿素及溶剂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等条件对产品中α-亚麻酸的含量有很大影响.当脂肪酸、尿素、95%乙醇质量比为1∶3∶8,包合温度为-5℃,包合时间为18 h时,产品中α-亚麻酸含量可从25.83%增至68.87%.  相似文献   

19.
以精炼动植物油脂(大豆油、棕榈油、茶油和猪油)为原料,以δ-生育酚为研究对象,采用Rancimat法(110℃)和烘箱法(180℃)研究了加热条件下,δ-生育酚在油脂中的抗氧化活性、损耗情况及其对油脂品质的影响。Rancimat试验结果表明:添加δ-生育酚(500、1 000 mg/kg)能有效延长棕榈油、茶油和猪油的氧化诱导期,且油脂氧化诱导期与δ-生育酚添加量(500~1 000 mg/kg)呈正相关,而对于大豆油,添加δ-生育酚对其氧化诱导时间无显著影响。110℃下,在棕榈油中,1 000 mg/kg的δ-生育酚抗氧化效果优于200 mg/kg的BHT,但与200 mg/kg的TBHQ相比较弱;在猪油中,1 000 mg/kg的δ-生育酚抗氧化效果显著优于200 mg/kg的BHT和TBHQ(P0.05)。烘箱试验结果表明:δ-生育酚在油脂中的损耗率随加热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大,增大其添加量能有效抑制其损耗率的增大;在大豆油、茶油和猪油中,δ-生育酚对油脂茴香胺值的增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但在棕榈油中,500、1 000 mg/kgδ-生育酚对其茴香胺值增大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日本栽培的向日葵籽脂肪酸构成和生育酚含量测定,不论其品种,脂类物含量几乎相等,平均为38.8%.饱和脂肪酸含量低而亚油酸和油酸的合计百分数是90%.油酸对亚油酸的比例因栽培地和日期不同而差别很大.亚油酸或油酸的百分比值与种子成熟期的温度间有紧密的相关性.向日葵籽主要含有α—生育酚,而β—、r—和δ—生育酚含的量少.α—生育酚含量与亚油酸的百分值之间没有互相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