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成文 《染整技术》2009,31(10):36-38
以线性体、常用硅烷偶联剂为原料,通过对常用硅烷偶联剂进行改性,得到特殊结构硅烷偶联剂,然后经共聚反应合成了低黄变硅油织物柔软剂,通过乳化制得高性能低黄变硅油微乳液.应用结果表明,经低黄变硅油微乳液(20 g/L)整理后织物的手感柔软、滑爽,白度较好,有一定的抗皱性和耐洗性.  相似文献   

2.
纺织品在贮存过程中,由于包装材料(含BHT)与含氮氧化物反应,产生酚黄变,在柔软整理过程中,柔软剂中因含氨类物质而引起织物酚黄变,不同类型柔软剂影响织物酚黄变等级,影响纺织品使用性能。文中探讨了柔软整理剂、抗酚黄变剂种类和用量、p H值及整理工艺对锦氨混纺织物酚黄变的影响,测定并分析了酚黄变等级和手感。结果表明:选用低氨类、离子性弱的柔软剂与抗酚黄变剂TF-6237C复配整理剂对织物进行整理,当抗酚黄变剂TF-6237C的用量为5~10 g/L、硅油柔软剂为20 g/L、p H值为5~7时,酚黄变级数为4.5~5.0级,蓬松性及手感较好,既能有效改善酚黄变效果,又能保证柔软剂手感以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有机硅柔软剂在涤纶织物和棉织物上的热迁移规律,采用法宝仪(Phabr Ometer3织物风格仪)分别测试了柔软整理前后涤纶织物和棉织物手感的变化,并测试了亲水性。通过对织物手感随定型温度及时间变化程度的定量化表征,判断有机硅在不同织物上的热迁移程度差异。结果表明,升高热处理温度,延长热处理时间均可使柔软整理后涤纶织物和棉织物的手感提升,但亲水性下降。热处理时有机硅柔软剂有向织物表面迁移的趋势,同等条件下在涤纶织物上迁移的程度显著大于棉织物。  相似文献   

4.
纺织品在贮存过程中,由于包装材料(含BHT)与含氮氧化物反应,产生酚黄变,在柔软整理过程中,柔软剂中因含氨类物质而引起织物酚黄变,不同类型柔软剂影响织物酚黄变等级,影响纺织品使用性能。文中探讨了柔软整理剂、抗酚黄变剂种类和用量、p H值及整理工艺对锦氨混纺织物酚黄变的影响,测定并分析了酚黄变等级和手感。结果表明:选用低氨类、离子性弱的柔软剂与抗酚黄变剂TF-6237C复配整理剂对织物进行整理,当抗酚黄变剂TF-6237C的用量为5~10 g/L、硅油柔软剂为20 g/L、p H值为5~7时,酚黄变级数为4.5~5.0级,蓬松性及手感较好,既能有效改善酚黄变效果,又能保证柔软剂手感以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费炳耀 《印染》2012,38(21):24-26,50
研究了涤纶仿棉织物前处理、染色、后整理工艺,探讨了多功能整理剂力威龙N用量和柔软剂组合对涤纶仿棉织物导水性、柔软蓬松性、抗静电性、色变和色牢度等影响。试验表明,力威龙N和具有中等以上亲水性的柔软剂用于涤纶仿棉整理,可提高涤纶织物的亲水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织物手感。  相似文献   

6.
新型不黄变有机硅柔软剂的合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D4、精制硅烷偶联剂,自制催化剂为原料,经共聚反应合成了不黄变硅油织物柔软剂,通过乳化制得高性能不黄变硅油微乳液.应用结果表明,经不黄变硅油微乳液(20 g/L)整理后织物的手感柔软、滑爽,白度较好,有一定的抗皱性和耐洗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亲水性聚酯整理后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亲水性、透气性、白度、强力和耐水洗性等性能的测试,分析了影响抗静电性能的因素,优化了亲水性聚酯对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整理工艺条件:整理剂质量浓度40 g/L,170℃培烘120 s,pH值控制在5左右.研究了亲水性聚酯抗静电整理对涤纶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官能团对有机硅柔软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不同官能团改性有机硅柔软剂的结构、性能及应用特点。单官能团有机硅柔软剂由于官能团的性质不同导致其只能满足织物整理某一方面的要求.而多官能团有机硅柔软剂可以针对单官能团有机硅柔软剂的不足进行改性,解决黄变、亲水性等问题。最后,对有机硅柔软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低黄变有机硅柔软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线性体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WS-62M)和自制的特殊结构硅烷偶联剂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本体聚合,合成低黄变有机硅柔软剂,再经乳化制得透明的低黄变有机硅微乳液.采用该有机硅柔软剂对棉织物进行整理,结果表明,整理后的棉织物手感柔软、滑爽,白度较高,并具有较好的抗皱性和耐洗性.  相似文献   

10.
李新志 《印染助剂》2022,(11):25-29
以硬脂酸、羟乙基乙二胺、1,3-二氯丙醇为原料合成了咪唑啉Gemini型阳离子柔软剂(DIGCS),通过FTIR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应用性能。结果表明,产物具有预期结构,该柔软剂具有较好的耐盐、耐碱、耐硬水稳定性;整理后的织物亲水性与非离子软片整理的织物相当,蓬松度和耐洗性比常规阳离子软片整理的织物要好,能够显著提升织物的撕裂强力,但是会影响织物的拉伸强力和顶破强力。  相似文献   

11.
染色后处理对涤纶织物色牢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染色后处理对涤纶织物色牢度的影响。分析了还原清洗、热定形温度、柔软整理对涤纶织物色牢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还原清洗能有效去除染色后涤纶织物表面浮色,提高织物色牢度;热定形温度升高,色牢度下降;柔软整理对涤纶耐洗牢度的影响随柔软剂品种的不同而不同,非离子有机硅柔软剂影响较小,而阳离子柔软剂使色牢度下降严重。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中空桔瓣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采用 4 种不同的柔软处理方法,即物理水洗、烷基季铵盐柔软剂、有机硅柔软剂和化学碱减量法处理涤纶/锦纶 6 非织造布。研究了不同的柔软处理工艺对中空桔瓣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物理水洗、烷基季铵盐柔软剂、有机硅柔软剂柔软处理使中空桔瓣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折痕回复性、抗弯曲性、悬垂性、柔软性能均得到提高,断裂强力略有下降,撕裂强力提高;经化学碱减量柔软处理的非织造布柔软性能较好,但是力学性能较差。对比经 4 种不同的柔软工艺处理的非织造布性能可知,经有机硅柔软剂处理的中空桔瓣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综合性能 最优。  相似文献   

13.
以自制的改性聚硅氧烷柔软剂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探讨了柔软剂质量浓度、温度、时间、pH等参数对涤纶织物的手感、硬挺度、白度、悬垂系数和折皱回复角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整理工艺参数为:有机硅柔软剂质量浓度40 g/L焙烘温度150℃整理液pH 5.5~6.0焙烘时间60 s;经过有机硅柔软剂整理后,涤纶织物具有良好的柔软性折皱回复角减小。  相似文献   

14.
耐高温防破乳有机硅柔软剂的性能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硅类柔软剂因其特殊的无身骨、柔软手感而被纺织工业广泛应用,但由于其乳液本身为一种相对平衡的体系,当环境稍有变化时极易出现破乳、漂油现象,给使用厂家造成麻烦,同时也限制了其应用领域.文章对耐高温防破乳有机硅柔软剂的开发背景、性能、应用实验以及使用新工艺进行了介绍,从实验结果得出如下结论:耐高温柔软剂具有防粘缸、防破乳、防漂油和耐高温的特点,能有效的改善常规有机硅柔软剂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孙少云  李俊峰 《纺织导报》2007,(12):80-82,85
1氨基硅油的种类及用途 氨基硅油是有机化合物中发展最快的产品之一,具有柔软、疏水、消泡、滑润、上光等多项优异性能,可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的许多领域,其中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各种纤维、纱线、织物的柔软剂,被称作柔软剂之王.随着精细化工的发展,各种改性硅油产品不断投入工业化应用,已成为纺织工业中不可替代的新型高科技产品.  相似文献   

16.
亲水性有机硅柔软剂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乳液聚合法,对氨基改性有机硅乳液进行聚醚改性.用共聚法制得了淡黄色半透明或透明的阴离子有机硅乳液,该乳液粘度适中,pH为中性.讨论了各种因素对乳液聚合的影响.应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柔软剂稳定性好、亲水性优异,是1种亲水性能优越的有机硅柔软剂.  相似文献   

17.
冯娜  贺江平  胡晓侠  袁洁 《纺织导报》2016,(4):26+28-30
采用自制的端羟基有机硅与聚氨酯进行共聚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柔软剂。自制端羟基有机硅聚氨酯柔软剂整理织物的手感、柔软性、白度、润湿性和断裂强力均优于市售柔软剂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单官能团改性有机硅柔软剂很难满足不同类型织物、不同风格整理的需要,利用多官能团改性亲水性有机硅柔软剂进行复配,可以满足不同风格要求的织物整理需要。介绍了利用多侧氨基改性的有机硅柔软剂SPS,含有环氧基、聚醚和氨基改性的非离子有机硅柔软剂LGO以及有机硅交联剂LGFEH进行复配,复配柔软剂对棉织物整理后亲水性、白度、手感和回弹性都优于单独的亲水性有机硅柔软剂。所配制复配有机硅柔软剂配比为LGO∶SPS∶LGFEH=7∶14∶2(g/L),其最佳用量为20 g/L。  相似文献   

19.
以1,3-二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和四甲基己二胺(TMHDA)为原料,制备叔氨基封端的长链多铵季铵盐改性剂中间体,再与端环氧聚醚硅油反应,合成一种可自乳化、外观呈红棕色透明状的多铵季铵盐结构的有机硅柔软剂.采用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分别对自制柔软剂结构以及在纤维上的成膜形态进行表征.考察乳液用...  相似文献   

20.
A lightweight plain-woven scoured and bleached cotton fabric was treated with macro, micro and nano silicone softeners each at three levels of concentration separately. The treated fabric samples were tested for hydrophilicity and various physical properties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ofteners. By using ANOVA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degree of hydrophilicity, crease recovery, stiffness, bending modulus, drape as well as tearing strength. The macro softener made the fabric less flexible and less hydrophilic in nature than the same with the micro. The micro softener imparted maximum flexibility and the nano softener the best hydrophilicity. The softness, evaluated subjectively by the judges, confirmed that the nano-finished sample produced maximum softness and maximum durability followed by micro- and macro-finished samples.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photographs confirm that the macro softener mostly deposits on the fibre surface, while the nano softener penetrates inside the fibre and the micro softener takes up an intermediate stat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