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何雪梅 《丝绸》2012,(4):19-23
利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及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交联剂,分别制备了纳米SiO2改性壳聚糖纤维ACSH和GCSH。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方法研究了SiO2改性壳聚糖纤维ACSH和GCSH的分子结构和微观形貌,并对其染色性能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证实硅偶联剂与壳聚糖纤维发生了交联,纳米SiO2粒子分布于改性壳聚糖纤维表面。染色条件为室温、pH值为8,染色时间分别120 min、180 min时直接桃红12B在ACSH和GCSH纤维上的上染率较高。与GCSH纤维相比,ACSH纤维用直接桃红12B染色上染率更高。ACSH和GCSH纤维对直接桃红12B的吸附动力学行为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2.
利用壳聚糖和硅偶联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氧烷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制备了壳聚糖/硅杂化膜.用扫描电镜观察杂化膜表面SiO2的分布情况,并考察了不同温度、吸咐时间、pH条件下,直接桃红12B在杂化膜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纳米SiO2粒子在壳聚糖相内均匀分散,无机相与有机相交界处会出现空隙.当温度为55℃,pH=8,吸附时间为4.5 h,直接桃红12B质量浓度为60 mg/L时,直接桃红12B在杂化膜上有比较高的吸附量.另外,试验数据表明,直接桃红12B在杂化膜上的吸附模型更适合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采描述.  相似文献   

3.
羊毛表面疏水性类脂层的存在使羊毛纤维表面具有疏水性,染色印花加工过程中阻碍染料的吸附扩散,羊毛织物常规染色需要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处理,不仅消耗能源,而且影响其产品质量.文章用纳米SiO2溶胶对羊毛进行改性处理,提高羊毛纤维的表面亲水性.通过实验确定了纳米SiO2溶胶处理条件,包括纳米SiO2浓度、处理温度、时间,对改性处理后羊毛织物的低温染色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并和常规染色效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以硅偶联剂环氧丙基三甲氧基硅氧烷(KH560)作为交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壳聚糖/氨基磺酸硅杂化体系,并对羊毛进行处理。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分析、SEM对处理羊毛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处理工艺条件对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壳聚糖/氨基磺酸硅杂化体系处理羊毛,表面形成了一层含氨基官能团的薄膜,有利于对染料的吸附,并且处理后羊毛的热性能增强。与未处理羊毛相比,处理羊毛的染色性能大大提高。当处理条件为CS/AS的质量比为1∶2,KH560用量为3%(owf),浸渍时间为90 min,羊毛可获得比较高的表观色深度K/S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碳纳米管/纳米SiO2复合粒子,再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其进行改性。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碳纳米管/纳米SiO2改性的丙烯酸树脂乳液。研究了KH570改性MWCNTs/SiO2的用量对丙烯酸树脂乳液的稳定性、膜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纳米SiO2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随着KH570改性MWCNTs/SiO2用量的增加,膜的抗张强度增大,与普通丙烯酸树脂相比,当其用量为0.04%时,抗张强度提高了34.2%,耐水性变好;当其用量为0.04%时,膜的综合性能最好。与普通丙烯酸树脂相比,碳纳米管/纳米SiO2改性丙烯酸树脂膜的耐热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改性剂,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得到壳聚糖衍生物(NMA-HTCC),并对NMA-HTCC进行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测试。利用NMA-HTCC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针织物改性,然后进行无盐染色,并测试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改性后热稳定性有所下降;NMA-HTCC改性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针织物,在染色中可以实现无盐染色,织物的耐水洗色牢度与传统工艺相当,而且染色残液的COD值明显降低;NMA-HTCC还可提高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碘酸钠氧化壳聚糖制备选择性氧化壳聚糖,以硅烷偶联剂KH550为交联剂,处理经氧等离子体刻蚀的羊毛织物,研究改性羊毛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改性羊毛织物的可染性提高,因为氧化壳聚糖硅衍生物与羊毛之间发生了共价交联,在纤维表面引入了—OH、—NH2、—COOH等活性基,与染料分子之间的作用增强。另外,酸性条件下预处理,硅烷偶联剂KH550水解缩合,在氧等离子体刻蚀羊毛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增大纤维的表面积,也能有效促进染料的上染。在所研究的4种染料中,当弱酸性红B和活性黑KN-B染色温度为70℃,酸性大红G和活性红M-3B染色温度为50℃,酸性大红G和弱酸性红B的染液pH分别为1.81和2.56,活性黑KN-B和活性红M3B在中性条件下染色,改性羊毛表面可获得较高的K/S值,同时染色牢度也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采用纳米SiO2溶胶对羊毛织物进行改性处理,探讨其对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以润湿时间、回潮率、透湿率以及透气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羊毛改性工艺.优化的改性工艺为:纳米SiO2 5 g/L,45℃改性45 min.改性处理后,羊毛织物透气透水性、回潮率及润湿性能明显改善,对白度影响很小,染料上染率提高,染色牢度较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碘酸钠作为氧化剂选择性氧化壳聚糖,以硅偶联剂KH550为交联剂处理氧等离子体刻蚀的羊毛织物,用红外光谱、热分析、SEM对改性羊毛进行结构表征,研究不同处理工艺对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氧等离子体刻蚀的羊毛表面引入了—OH、—COOH等亲水性基团,进一步与氧化壳聚糖、硅偶联剂之间形成交联,纤维表面反应性活性基团变多,羊毛的染色性能提高.改性羊毛表面K/S值随着氧化壳聚糖及硅偶联剂用量、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氧化壳聚糖用量为3 g/L,KH550用量5%,时间60min,温度50℃时,染料弱酸性红B、酸性大红G在改性羊毛织物上的表面色深值(K/S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郑铮 《印染助剂》2021,(2):51-53,60
利用天然栀子黄对壳聚糖改性棉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了时间、栀子黄用量、pH和温度对染色棉织物K/S值的影响,并研究了栀子黄染色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色牢度、防紫外和抗菌性能.结果 表明壳聚糖改性实现了棉织物纤维的阳离子化;栀子黄染色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优化工艺:栀子黄用量8%,pH 5,60 min,40℃;栀子黄染色壳聚糖改性...  相似文献   

11.
刘瑶  章建浩  龙门  李璨  刘桂超  梅玉 《食品科学》2014,35(14):17-23
为提高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基涂膜保鲜材料的阻湿性能,以水蒸气透过系数(water vapor permeability,WVP)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研究硼砂协同纳米SiO2、TiO2交联改性PVA基膜材料对WVP的影响。结果表明:硼砂协同纳米SiO2、纳米TiO2交联改性PVA能显著降低PVA基膜材料的WVP(P<0.05),硼砂与纳米SiO2及TiO2添加量对WVP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以膜材料WVP最低为响应值,优化成膜工艺条件为纳米SiO2添加量0.033 g/100 mL、纳米TiO2添加量0.042 g/100 mL、硼砂添加量0.032 g/100 mL,此条件下WVP为(9.729±0.074)mg/(m·d·kPa),比PVA单膜降低了44.68%。优化的PVA基复合膜抑菌性提高,可以使大肠杆菌菌落总数降低1 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2.
利用壳聚糖的氨基磺酸溶液及钛酸丁酯前驱体制备了壳聚糖钛杂化溶胶并用于羊毛织物的表面改性。改性后织物的结构及形态、热稳定性分别用FT-IR, SEM,TGA进行表征。红外光谱证实了处理后羊毛结构中含有Ti-O键,由于壳聚糖氨基磺酸钛杂化溶胶溶液会成沉积在织物表面形成薄膜,改性后织物表面更加光滑,热稳定性也提高。改性后羊毛织物用弱酸性红B染色具有较好的染色性能,当染料浓度为6%(owf),pH为5.2,染色温度为70℃,时间1h,改性羊毛织物的表观得色量(K/S)比较高。70℃染色的动力学数据表明实验数据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来解释。  相似文献   

13.
交联胺化改性剂TETS改性棉纤维染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用多官能团的交联胺化改性剂TETS对纤维素纤维进行改性,在赋予织物抗皱功能的同时,纤维的染色性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活性染料染色的上染率和固色率大大提高.TETS改性为纤维素纤维的交联胺化改性以及实现活性染料的酸性(或中性)无盐染色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乳液稳定性,采用纳米SiO2改性明胶(gelatin,GE)、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和阿拉伯胶(gum arabic,GA)制备茶油乳液。以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离心稳定性、平均粒径、流变特性为考察指标,探究质量分数3.000%的纳米SiO2对4 种大分子材料复合乳液性质的影响,并对乳液的微观结构及油滴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纳米SiO2能增强乳液稳定性,其中GE-纳米SiO2复合乳液综合性质最佳。添加纳米SiO2后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显著增加(P<0.05),离心稳定性降低68.444%。平均粒径为8.472 μm,乳液粒径最小且分布均匀,表面光滑呈球状。流变表现为典型的弱凝胶特性,稳定性良好。研究结果可为天然高分子和纳米SiO2乳液的制备和应用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在棉织物染色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经壳聚糖处理后棉布的染色性能,选择适当工艺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阴荷性染料染色具有明显的增深效果,且当浓度在0.2%~0.5%范围时,上染率、K/S值均有很大提高,同时干湿摩擦牢度也提高了一倍。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型的无甲醛免烫整理技术--离子交联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春莲  王炳  张建波  朱平 《印染助剂》2005,22(12):28-30
用离子交联赋予纤维素纤维织物耐久压烫性能,此法不含游离甲醛.纤维素纤维织物可与阴离子物质如氯乙酸(或其他活性阴离子物质)和阳离子物质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或阳离子化壳聚糖等)反应,在纤维之间形成交联,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得到明显提高,而强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7.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探索了以酸为催化剂的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粒子的方法,将纳米SiO2粒子与丙烯酸树脂复合,制备了 改性丙烯酸树脂涂饰剂,并对比测定了改性前后丙烯酸树脂成膜的物理-机械性能及用于皮革涂饰后皮革 的卫生性能;对纳米SiO2溶胶进行了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分析;对改性前后的丙烯酸树脂进行了多媒体显微 镜观察及DSC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O2粒子在丙烯酸树脂中分散均匀,粒径小;纳米复合涂饰剂成膜 的物理机械性能显著提高;用纳米SiO2改性的丙烯酸树脂涂饰皮革,其透水汽性及透气性比未改性的丙烯酸 树脂涂饰的皮革明显增加,耐折牢度达100000次以上。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双胍盐酸盐采用微波加热固着的方式对羊毛织物进行处理,研究不同的微波辐射功率、辐射时间对整理后羊毛织物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包括白度、断裂强力和整理剂在羊毛上的吸附率,并与传统的烘干焙烘加热固着方式进行了对比。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对微波加热固着后整理剂壳聚糖双胍盐酸盐、交联剂柠檬酸与羊毛之间的交联机理进行了分析,与传统的烘干焙烘加热固着的交联程度进行了对比。采用微波加热固着方式和传统的烘干焙烘加热固着方式用壳聚糖双胍盐酸盐对羊毛织物进行处理,对比了2种不同加热方式处理后羊毛织物的染色性能和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9.
活性染料对甲壳胺纤维染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何雪梅  唐人成 《印染》2004,30(5):1-5
讨论了中性盐用量、纯碱用量及染色温度对甲壳胺纤维用活性染料染色的影响,比较了甲壳胺纤维、棉和羊毛的可染性。研究结果表明,盐、碱剂及温度对染色的影响与所用的染料结构有关:中性盐对含4个以上磺酸基的染料起促染作用,对含3个以下磺酸基的染料起缓染作用;乙烯砜型或含乙烯砜染料适宜在低温条件下染色,随纯碱用量的增加,其上染率和固着率降低;双一氯均三嗪类染料可在中温条件下染色,增加纯碱用量可提高其上染率和固着率。甲壳胺纤维的可染性远高于棉和羊毛,较容易染得深浓色。  相似文献   

20.
以聚合物或改性油脂作为纳米粒子前驱体的分散载体,可以将纳米粒子前驱体引入革纤维间隙间;纳米前驱体在一定pH条件下水解原位产生无机纳米粒子,通过无机纳米粒子和蛋白质间的有机-无机杂化作用,实现对生皮的鞣制。研究了无机纳米粒子和蛋白质的作用机理,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对成革热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无机纳米粒子在革纤维中的尺寸大小及其分布,并选择黄曲霉、黑曲霉和拟青霉作为代表菌种,采用圆片培养皿法,研究纳米粒子的引入对成革防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纳米粒子在蛋白质纤维中分布均匀,粒径小于150 nm;与铬鞣革相比,纳米鞣革对黑曲霉和拟青霉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铬鞣革培养3天开始有霉菌生长,而纳米SiO2鞣革培养4天也没有霉菌生长,显示了良好的防霉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