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为了探索金属薄板表面纳米化制备方法,本工作选取3%无取向硅钢热轧板进行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和异步轧制(CSR),研究深度方向结构和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SMAT过程中,3%无取向硅钢通过位错的演变,在表面形成了等轴状、尺寸约为10 nm的、取向呈随机分布的纳米晶,纳米晶层厚度约为20μm;SMAT样品经过CSR后,表面的显微组织基本不变,但纳米晶层的厚度明显减小;SMAT和CSR处理使表面硬度显著提高(约为85%).本工作表明,SMAT与CSR复合工艺可以制备大尺寸的、具有纳米结构表层的金属薄板.  相似文献   

2.
硅钢是电力电子工业不可缺少的软磁材料.突破传统的同步热轧工艺,采用异步热轧生产取向硅钢带,研究大剪切力条件下异步热轧带钢沿厚度方向显微组织的特点,为取向硅钢生产工艺的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以Fe-3%Si取向硅钢带为原材料,采取同步与异速比为1. 1的异步热轧方式来制备2. 5 mm厚的钢带,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钢带的显微组织形貌,得出同步热轧钢带与异步热轧钢带的组织沿厚度方向呈现不均匀的分布,表层和过渡层及中心层均为等轴晶粒.同步热轧钢带过渡层及中心层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50μm及131μm,1.1异速比热轧硅钢下表面(快速面)的平均晶粒尺寸为48μm,上表面(慢速面)平均晶粒尺寸达55μm,最大晶粒尺寸出现在中心层,平均晶粒尺寸为119μm,最小晶粒尺寸位于下表面过渡层,其平均晶粒尺寸为39μm.  相似文献   

3.
利用NaCI:KCI:NaF=2:2:1(摩尔比)的碱金属卤化物混合体系为载体,Na2SiF6:Si=8:2粉末为渗硅剂,SiO2为助渗剂,800℃下渗硅5h可实现在AISI3O4不锈钢表面形成Fe3Si型硅化物渗层.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轴向拉伸试验,用附带能量色散谱仪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断面分析.结果表明,渗层中的大空洞为包盐孔洞.  相似文献   

4.
采用粉末Si覆盖在金属Mo的表面,以高频电源为加热热源,使Si在Mo基体中进行高温扩散,制备了MoMoSi2梯度材料,研究了渗硅温度、渗硅时间对Mo-MoSi2梯度层特征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等对梯度层的物相、形貌、结构等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其结果表明:在1 350℃下,渗硅时间延长至300min,试样表面层可以获得纯MoSi2相,Mo-MoSi2梯度层结构致密,厚度可达到350μm,其物相依次为MoSi2、Mo5Si3、MoSi3、Mo。  相似文献   

5.
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氮化与离子软氮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分别进行离子氮化与离子软氮化处理,工艺条件:处理温度480℃,处理时间8h,工作气压500Pa,工作电压800V,氨气流量1L/min;离子软氮化采用丙酮作为渗碳气氛,丙酬流量为0.01L/min.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氮化处理后渗层厚度为48μm,表面显微硬度为1310 HV0.1;离子软氮化处理后渗层厚度为70μm,表面显微硬度为1286HV0.1,且离子软氮化比离子氮化渗层厚度更厚、硬度梯度更缓和.  相似文献   

6.
为了防止模具表面产生热疲劳裂纹,通过冷喷涂在8407钢试样表面形成了一层铝涂层,再进行扩散处理,在试样表面形成了渗层.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低温渗铝的工艺参数,并与渗铝实验进行检验,重点研究了扩散温度和扩散时间对渗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407钢经过冷喷涂铝后再进行扩散处理能够实现低温渗铝.在550℃下扩散4 h左右形成的渗层质量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形变量分别为50%和80%的异步轧制(速比1.28)对316L不锈钢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异步轧制后显微组织中出现大量机械孪晶;样品表面粗糙度显著降低,硬度明显提高.由于粗糙度降低和孪晶界的贡献,在腐蚀介质(c(H2SO4)=0.05mol/L,c(NaCl)=0.5mol/L的水溶液)中,样品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液相沉积法在钙镁硅系陶瓷纤维表面制备一层二氧化钛包覆层,通过FESEM、DTA、XRD等测试手段对包覆前后陶瓷纤维的晶化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包覆处理使陶瓷纤维的晶化温度从912.5℃提高到936.5℃,析晶峰趋于宽化,陶瓷纤维析晶呈降低趋势;二氧化钛表面包覆不能改变陶瓷纤维中析出的钙(镁)硅酸盐晶相种类,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晶相的析出。  相似文献   

9.
4Cr13不锈钢渗硼工艺及渗层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添加稀土化合物及优化工艺参数的方法解决了4Cr13不锈钢渗硼问题。通过正交试验法获得4Cr13钢渗硼工艺为:温度为920℃,时间8h,最佳稀土加入量为0.5%(质量分数)。借助于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显微硬度计,观察和分析了加稀土前后渗层的组织、表面和次表面的相结构以及渗层的显微硬度分布。结果表明:加稀土元素后,渗层厚度提高,硼化物的组织形态及致密度明显改善,表面获得以Fe2B、(Fe,Cr)2B为主的组织,渗层脆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钛材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利用电弧喷涂工艺方法在工业纯钛表面制备了纯Al涂层,对喷涂态纯Al涂层分别进行炉中加热及激光重熔改性处理,以得到具有一定抗高温氧化性能的Ti-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对改性处理后的试件进行了800℃/60 h的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经750℃/5 h炉中加热改性处理后,钛基体表面可形成厚约300μm的TiAl_3金属间化合物层,而经激光重熔改性处理后,钛基体表面形成的TiAl_3金属间化合物层较薄.经高温氧化试验后,炉中加热改性Al涂层的微观组织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而激光重熔改性Al涂层的微观组织形貌变化较为明显.相比于激光重熔改性处理,经炉中加热改性处理后Al/Ti试件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1.
用湿化学法在TiO2颗粒表面包覆ATO制得ATO/TiO2复合导电粉;运用TG-DSC、XRD、XPS、SEM、和电导率测试等手段对ATO/TiO2导电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对SnO2的晶化程度、Sb的价态、ATO/TiO2导电粉的导电性产生影响.电导率-温度(lnσ-T)关系呈抛物线(100~900℃):上坡段(150~400℃),温度增加,无定形SnO2逐渐晶化,电导率增加,导电性上升,溶入SnO2的Sb3+→Sb5+转变,载流子浓度加大,包膜层多孔结构逐渐致密化;底部平台(400~600℃),SnO2晶化结束,Sb3+→Sb5+转变趋于完成,电子散射趋于最低,电导率最大,导电性达到最佳;下坡段(600~900℃),Sb3+→Sb5+转变发生逆转,TiO2基体颗粒长大,锐态型向金红石型转变,破坏包膜结构,电导率上升,导电性恶化.  相似文献   

12.
以TiCl4为原料、粉煤灰微珠为载体,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讨论了负载对TiO2光催化剂的性能的影响。用热分析仪(DSC-TGA)测定了前躯体的热解行为,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对催化剂的物相、形貌及特征官能团进行表征,并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甲基橙的降解率。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550℃时,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为锐钛矿与金红石混合型,且微珠表面形成一层连续、均匀的薄膜。甲基橙催化降解实验表明:负载型TiO2催化剂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在90min内达到49%,明显高于未负载型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不添加任何辅助试剂的条件下合成了长约5μm、宽250nm的LaPO4纳米棒,并对其进行了Gd3+和Tb3+的掺杂研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仪对其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所合成的LaPO4纳米棒为单斜相,Gd3+是Tb3+的优异敏化剂,Tb3+和Gd3+双掺杂后,发光性能比Tb3+单掺时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CaO-A l2O3-SiO2为主要原料,采用烧结法制备出微晶玻璃.利用DSC确定了核化温度和晶化温度.利用XRD和SEM研究微晶玻璃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通过研究热处理温度对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可得出在780℃核化1h、948℃晶化2h时,微晶玻璃的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单相白色荧光粉Ba1.31Ca0.64-xSiO4:0.02Eu2+,0.03Mn2+,xRe3+(Re3+ =La3+,Sm3+),研究掺杂La3+,Sm3+的荧光粉的光谱特性.XRD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具有Ba1.31 Ca0.69SiO4晶相结构.荧光粉的发射光谱由蓝绿光波带(430~550 nm)和橙红光波带(560 ~650 nm)组成,分别归属于Eu2+取代Ba2+ (Ca2+)格位的5d-4f跃迁和Mn2+取代Ca2+格位的4T1-6A1跃迁.La3+和Sm3+能够提高荧光粉的发光强度,且La3+效果较好.合成的白光荧光粉具有较好的光色参数,色温Tc=4 478~5 753 K,显色指数Ra均大于80.0.  相似文献   

16.
采用柠檬酸盐前驱体法制备纳米ZnFe2O4颗粒,并通过TG-DTA、XRD、TEM和磁性能测试对纳米Zn-Fe2O4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柠檬酸盐前驱体在500℃×2 h煅烧后可得到单一ZnFe2O4相。通过XRD分析,纳米ZnFe2O4晶粒粒径为21 nm,与TEM分析结果一致;在300 K下测得纳米ZnFe2O4饱和磁化强度为3.5 emu/g,剩磁为0.61 emu/g,矫顽力为17.508 kA/m。  相似文献   

17.
热处理对含锰6%的中锰球墨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不同的淬火(800℃,900℃,1000℃)和回火(200℃,400℃,600℃)热处理工艺,对含锰6%的中锰球墨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锰球墨铸铁的合理热处理工艺为在900℃奥氏体化保温2h水淬,在200℃回火2h水淬.淬火后的组织为大量的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球状石墨,淬火和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贝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碳化物+球状石墨.热处理后试样的硬度下降,冲击韧性提高,耐磨性下降.淬火温度对试样的硬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影响较大,回火温度对试样的硬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