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焦真  王星  陈志明 《功能材料》2011,42(Z1):23-25,29
以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NH2)为引发剂,聚合N-羧基-丙氨酸-环内酸酐(NCA)得到聚L-丙氨酸-聚乙二醇单甲醚嵌段共聚物(PLAM),并接枝叶酸,制得叶酸偶联的叶酸-聚L-丙氨酸-聚乙二醇单甲醚嵌段共聚物(FOL-PLAM).利用FT-IR、1HNMR等分析方法确认了聚合物PLAM和FOLPLAM的结构及...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氨基聚乙二醇(PEG-NH2)和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 PEG-NH2)为大分子引发剂,制备了三嵌段(ABA)和两嵌段(AB)的聚L-丙氨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利用圆二色光谱(CD)研究了共聚物在溶液中的二级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嵌段共聚物主链主要以α-螺旋构象存在;在一定范围内,α-螺旋含量随共聚物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大而降低;相同条件下,AB型共聚物在溶液中的α-螺旋含量比ABA型共聚物高。  相似文献   

3.
微波辅助下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合成了聚乙二醇单甲醚/聚己内酯(MPEG-b-PCL)嵌段共聚物,利用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方法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以芘作荧光探针,研究了共聚物胶束的形成及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分别研究了胶束的粒径分布和形态。结果表明,在微波辅助下MPEG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引发ε-CL开环聚合得到嵌段共聚物,当反应时间为5min,微波功率为700 W时能够得到理想的目标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形成球形的单分散纳米级胶束,CMC的数量级为10-3mg/mL。  相似文献   

4.
一种聚乙撑胺同聚乙二醇和聚氨基酸(酯)二元和三元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合成聚乙二醇-聚乙撑胺二元共聚物,首先制得端基为异氰酸酯基的聚乙二醇单甲醚,制备聚乙二醇-聚乙撑胺-聚氨基酸三元共聚物,首先用聚乙撑胺的端胺基引发NCA开环聚合,生成含聚乙撑胺聚氨基酸(酯)且聚乙撑胺聚氨基酸(酯)直接相连的共聚物,其中聚乙二醇单分支的分子量为100-20000,共聚物各分支聚乙二醇分子量的总和为500~100000;聚乙撑胺为支化的,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用聚乳酸(PLA)类可生物降解型高分子材料制备载药微球或微囊的研究背景和现状.重点介绍了包括丙交酯的开环聚合、乳酸直接缩聚制备聚乳酸,丙交酯与乙醇酸开环共聚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与丙交酯或乳酸开环共聚制备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嵌段共聚物等3种材料的制备方法;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释放机理.阐述了目前应用的主要问题,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N-叔丁氧羰基乙醇胺(Boc-NHCH2CH2OH)为引发剂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制备了端羟基聚己内酯(Boc-PCL-OH),然后用Boc-PCL-OH引发磷酸酯(EEP)单体开环聚合制备了聚己内酯/聚磷酸酯(BocPCL-b-PEEP)嵌段共聚物。利用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以芘作荧光探针,研究了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形成及临界胶束浓度(CMC)),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分别研究了胶束的粒径分布和形态。结果表明,Boc-NHCH2CH2OH能够引发ε-CL得到Boc-PCL-OH,Boc-PCL-OH能引发EEP开环聚合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1.08~1.09的嵌段共聚物,在一定条件下嵌段共聚物能够形成单分散的100nm左右的球形胶束,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胶束粒径随着PEEP链段的增长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以聚乙二醇为原料,采用四步反应,合成了二碳酸二叔丁酯单保护的氨基聚乙二醇(BOC-PEG-NH2);并以DOe-PEG-NH2为引发剂,引发丙交酯开环聚合,得到了叔丁氧基酰胺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BOC-PEG-PLA).在三氟乙酸二氯甲烷溶液中,脱去保护基团,得到了端氨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NH2-PEG-PLA).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紫外光度仪(UV)表征各聚合物的结构,由凝胶色谱仪(GPC)测定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合成的氨基引发在无催化剂条件下能够引发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得分子量高、分子量分布窄的双亲性共聚物.通过三氟乙酸脱保护得到了端氨基聚乙二醇-一聚乳酸(NH2-PEG-PLA),且对分子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对苯乙烯基磺酸钠和丙烯酸钠嵌段共聚物(PSStNa-b-PAANa)为大分子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制备对苯乙烯基磺酸钠、丙烯酸钠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嵌段共聚物(PSStNa-b-PAANa-b-PMMA),并通过酯交换方法在聚合物分子上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以得到...  相似文献   

9.
于树芳  顾鑫  伍国琳  王亦农  高辉  马建标 《功能材料》2012,43(11):1414-1417
通过大分子引发开环聚合和侧基改性,制备了一种侧链含有吗啉丙基的聚乙二醇-聚(吗啉丙基-天冬酰胺)-聚丙氨酸三嵌段共聚物。利用肿瘤细胞外、细胞内和正常组织pH值环境的差异,调节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的结构和性能实现肿瘤部位靶向释放的目的。在水溶液中,此聚合物可自组装形成一种核-壳-冠型的3层共聚物胶束,其中疏水性的聚丙氨酸链段自聚集形成胶束的核,聚(吗啉丙基-天冬酰胺)链段形成具有pH值-响应性的壳层,用于包埋和释放药物,外围的聚乙二醇链段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水合冠层,延长药物的体内循环时间。以阿霉素作为模型药物在自组装的过程中包埋到胶束内。研究发现,由于吗啉环在酸性条件下的质子化导致链段亲疏水性质发生明显变化,载药胶束的药物释放能力随环境pH值的降低药物的释放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周蜜  王运灿  罗琳  郝建原 《化工新型材料》2013,41(1):101-102,126
具有温度敏感的生物水凝胶因可根据温度变化发生相变而受到人们重视。采用直接熔融聚合法,先以外消旋乳酸(D,L-LA)和L-亮氨酸(Leu)为原料,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合成了聚乳酸-聚亮氨酸;再以一定比例将上述两组分共聚物与一定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混合,在辛酸亚锡为催化剂的情况下熔融聚合制备聚乳酸-聚亮氨酸-聚乙二醇三组分嵌段共聚物。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1 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对两组分和三组分共聚物进行了系统表征,所得三组分共聚物的一定浓度的水溶液在20~35℃时具有溶胶-凝胶转变特性,能够满足该生物友好材料在药物缓释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聚丙撑碳酸酯增塑聚氯乙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丙撑碳酸酯(PPC)作聚氯乙烯(PVC)的增塑剂,能增强材料强度,且分子量较低的PPC效果更佳。再加入NBR-PPC弹性体作偶联剂,拉伸强度未下降,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关和量为8份时,性能最好,PVC制品的第化为先慢后快的发展趋势,老化天数少于250d,试样的力学性能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PBT/PET共混体系的晶区的相容性及形态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广角X射线衍射法(WAX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红外光谱法(IR)等方法证明了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体系中两组分是晶相分离的,而不生成混晶。动态力学分析结果表明,PBT、PET两组分晶区之间的无定型部分仍具有相容性,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因组分比不同而变化。长周期L、无定形区厚度A以及晶区厚度C均随PBT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结晶温度升高,有利于晶区厚  相似文献   

13.
PET和PBT的紫外光辐照交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聚树苯二甲酸乙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其共混物在熔融加工时加入适量三烯丙基三聚氰酸酯后的紫外光辐照交联。所得结果表明,通过紫外光辐照后的PET和PBT凝胶含量分别达到60%和80%以上。辐照后的聚酯材料具有良好的热机械性能,在熔融温度下测定的剪切模量达到0.2-1.0MPa。  相似文献   

14.
溶致性液晶高分子-聚苯撑苯并二噻唑的合成及性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的溶致性液晶高分子-聚苯撑苯并二噻唑(PBT)。它的结构已为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所证实。它的搅拌萤光现象、热重分析结果和抗张强度的测定,表明了 PBT 不但是热稳定性好和环境稳定性好,而且是高强度的溶致性液晶高分子材料,是有应用前途的新型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15.
聚氯乙烯接枝聚乳酸的合成及生物降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环己酮为溶剂,将聚氯乙烯(PVC)与聚乳酸(PLA)的钠盐进行反应,合成了以PVC为主链、PLA为支链的接枝聚合物(PVC-g-PLA)。讨论了实验条件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 R)、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土壤掩埋试验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接枝物的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16.
用4,4^’-二氟苯酮、1,4-二氯苯和硫化钠为原料,常压下采用分开预聚和共预聚两种不同的预聚方式,合成了聚苯硫醚酮-聚苯硫醚共聚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示热扫描和热失重分析等手段,对共聚物进行了初步表征。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共聚物均为结晶性高聚物,并且具有良好较好的耐热性能,对于可溶性的共聚物还测定了其对数比浓粘度。  相似文献   

17.
PHB/PPO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结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溶液共混方法对聚β-羟基丁酸酯/聚氧化丙烯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DSC,POM,WAXD等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不是相容体系。但在特殊的组成比下有相容的第三相存在。PPO对PHB的结晶结构无影响,但对PHB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完整性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聚噻吩衍生物的性质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3-烷基噻吩是可溶可溶的共轭聚合物,又具有特殊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如热色现象,凝胶色变现象,溶剂色变,光催化性质等可在多方面得到应用,如电发光二极管等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本文对其性质应用进行评述和介绍。  相似文献   

19.
聚N—甲基苯胺的合成及性质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用化学法合成了聚N-甲基苯胺(PMAn),系统研究了氧化剂浓度、介质酸浓度、单体(MAn)浓度对聚合反应及所得产物性质的影响。利用FTIR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初步表征。结果表明:PMAn具有较高电导和良好的稳定性,其本征态在一系列有机溶剂中可溶,在酸性介质中呈电活性。具有较高电导的产物的链结构主要是1,4-连接的头尾结构,链上同时存在苯式及醌式两种结构单元。  相似文献   

20.
聚萘乙炔的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可溶性前聚物法制备的聚1,4-萘乙炔制成单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器件阳极为ITO,阴极为Ca,器件在正向偏压4V左右时开始发光,发光谱峰值为605nm,最高亮主为140Cd/m^2。文章分析了PNV发光器件的发光机理,并给出了器件的能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