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地热热泵的新型工质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力  张启  丁国良 《太阳能学报》2002,23(6):679-683
地热热泵的应用可以提高对地热能的利用率、减少地表热污染,但它必须配以适宜的循环工质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该文针对以40℃-45℃的地热排水为低温热源,同时冷凝温度在80℃-100℃之间的地热热泵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循环工质R290/R600a/R123(50%/10%/40%),并做了相应的实验研究,最终发现充灌了此工质的地热热泵系统COP可以达到3.5以上,冷凝温度高于80℃,冷凝压力低于1.8MPa,同时可将40℃-46℃的地热水冷却到31℃-36℃。  相似文献   

2.
地热热泵循环工质的开发及系统匹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方法开发中高温地热热泵工质.该工况要求是:冷凝温度80~100℃,蒸发温度25~35℃,同时保持系统内最高压力不超过2500kPa。实验表明非共沸工质R123/R290(质量百分比50%/50%)和R123/R290/R600a(质量百分比40%/50%/10%)能满足上述条件,且系统的COP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中高温热泵工质应用的现状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雷  胡连营 《节能》2010,29(1):66-68
为了消除现有热泵技术利用温度比较低,对于高温的工业余热和地热尾水利用率低的问题,指出中高温热泵工质技术替代常温热泵技术的必要性。介绍热泵系统的组成部分、中高温热泵工质的循环特性、热泵工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中高温热泵工质的研究现状。中高温热泵提高了热泵的工作温度,扩大了低位热能资源的回收和供热范围。  相似文献   

4.
在70~90℃冷凝温度范围内,对19种环境友好、压力温度水平适宜的流体进行了中高温热泵理论循环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R124,R600a,R142b和R236ea等工质的性能较优.并从中筛选出6种混合工质N1-M6,通过计算比较其性能,再选出最优工质.  相似文献   

5.
6.
混合工质用于地热热泵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赵力  涂光备  张启 《太阳能学报》2001,22(3):241-245
针对以40℃-45℃地热尾水为低温热源的热泵系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首先,在该系统中采用了循环性能较好的低环害混合工质,以达到实际运行和环保要求,其次,根据不同的冷凝器水流量和凝器的进口水温,总结得出了大量稳定工况实际样本,并绘制了不同水流量和水温下的EER(能效比)值曲面,为热泵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变工况调节运行的智能化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对应用混合工质的地热热泵系统建立起仿真模型,系统仿真精度在±12%以内。该系统模型能够初步预测其系统性能,并可指导系统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热泵循环流程的分析,构建了带有回热器热泵的数理模型.理论分析了以R125为工质的热泵系统,并对R125及几种热泵工质在标准工况和变工况下的循环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在标准工况下,R125制热系数优于R22,是极有潜力的热泵替代工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温吸收式热泵工质对水/乙二醇在管内流动及对流换热过程的分析,建立了描述能量损失与yong损失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及实验研究,获得了能量损失及yong损失分布。  相似文献   

10.
对一种ODP(臭氧破坏势)为零的新型环保非共沸混合工质M1,在冷凝温度范围为80~110°C、循环温升为45°C的高温热泵工况下,进行了循环性能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理论循环性能分析表明,M1的综合性能优于传统工质CFC114;实验结果表明,M1系统的制热量Q和循环性能系数COP随工况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实验中,M1的最高平均冷凝温度达到102.3°C,相应热输出温度为103.0°C,冷凝压力和排气温度分别为1.951 MPa和119.0°C,都在安全应用的限制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肖建民 《节能》1994,(8):5-10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贮氢材料热泵的工作原理,介绍了致冷、增热和升温型贮氢材料热泵的COP公式,列举了一些重要的配对工质,并指出提高COP的途径和选择配对工质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循环工质的泄漏对于中高温热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力  张启 《太阳能学报》2003,24(2):152-156
对于长期工作的空调热泵系统来说,工质泄漏问题是不可回避的,这一问题对于使用混合工质的中高温热泵系统就更加重要。作者在小型中高温热泵试验系统上进行了工质泄漏的试验研究,并得到了泄漏量和中高温热泵系统循环参数之间的一些规律,这些规律将有助于根据系统运行参数确定补充工质的时间和数量。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不同工质对不同温度区间的适应性,该文将冷凝温度60~140℃的中高温热泵工况进一步划分为60~80℃、80~110℃以及110~140℃3个温度区间,结合改进型的理论循环性能分析评价,分别为每个温度区间筛选出4、6和6种ODP为0,GWP较低的纯质和混合工质。其中,在冷凝温度高于80℃的温度区间内,将筛选出的12种工质与CFC11和CFC114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这12种工质在各自的温度区间内环境性能和综合循环性能均优于CFC11和CFC114。  相似文献   

14.
15.
热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综述了热泵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并对其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国内外太阳能热泵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进展,介绍了太阳能热泵系统的分析与评价方法,列举了一些有关太阳能热泵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成果,并阐述了太阳能热泵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水—水热泵替代工质循环性能及其动态可燃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水热泵在建筑能量系统的环境保护,开发和利用余热资源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这种热泵的工质替代问题,就目前具有成功实验结果的水-水热泵的替代工质之一:R32/134a进行热力学及循环性能模拟分析,结果发现R32/134a当浓度为(30/70)时作为常规水-水热泵工质具有较大的优势,针对此替代物在生产使用中的重要环节一贮存和运输中的安全性问题,研究其在贮运过程中由于泄漏引起的动态燃爆特性,得出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新型工质的研发和系统效率的提高两方面综述了高温蒸汽压缩式热泵的研究现状,对于高温吸收式热泵,则从新型循环设计、系统控制与仿真、参数优化、提高换热效率等方面做了综述。文章最后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研制的两种热泵蒸汽机的运行原理和结构特点,并根据热泵蒸汽机组的运行要求,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碳氢类(HCs)工质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选定了一些适用于热泵系统的R744/HCs非共沸混合工质对。通过对选定的混合工质临界参数和温度滑移特性的进一步计算分析,确定了其适用的热泵循环,并建立了快速确定亚临界循环热泵系统用R744/HCs非共沸混合工质中R744质量配比范围的计算程序。结合热泵热水器的工况及高压侧压力的要求,利用计算程序确定了R744/R600、R744/R600a、R744/R601和R744/R601a的质量配比范围。  相似文献   

20.
热泵开水器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是公共场所电加热开水装置的理想替代品。从提高能源效率和一机两用的角度,构建了一种高温复合热泵开水器系统。建立了系统热力学模型,选R236fa、R245fa、R365mfc、R245ca、RC318和R236ea等6种较高临界温度的制冷工质,通过能量分析和[火用]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制冷工质对高温复合热泵开水器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245fa作为工质的高温复合热泵开水器系统具有最佳的性能,而以RC318作为工质的系统性能最差。在给定工况下,R245fa作为工质系统制热性能系数(COPh)为2.47,而其制冷性能系数(COPc)为3.37,[火用]损失和[火用]效率分别为9.47 kW和49.07%;与R245fa相比,RC318作为工质系统的总能耗增加了39.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