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实现煤层气的安全、有效开采,以地震属性为基础进行了煤层裂隙发育带的综合预测。首先,从理论出发研究了适合于裂隙识别的方差体、曲率、倾角和蚂蚁体属性的预测机理,同时结合LE区块实际三维地震数据对目标煤层分别提取了属性切片,并依据各个属性初步预测了裂隙发育带。其次,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将上述属性进行了融合,得到了多属性融合之后的煤层裂隙发育带预测结果。最后,通过综合分析单属性与多属性预测结果,圈定了目标煤层裂隙发育区域。对比分析发现,该预测结果与成像测井及研究区地质资料吻合度高。因此,基于地震属性的煤层裂隙发育带识别方法能够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提供可靠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地球物理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预测煤层气富集区,通过地震反演和地震属性分析,获得了煤层含气量、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层顶、底板岩性和裂隙等地震地质参数,基于地球物理信息融合方法对煤层气富集区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埋藏深度增加,煤层厚度增加,煤层含气量呈增加趋势;向斜轴部隆起带煤层含气量大,背斜轴部凹陷区煤层含气量相对较多;构造煤分布区一般煤层气较富集;煤层直接顶底板为泥岩,则煤层含气量一般较高;裂隙的存在会对煤层气含量有一定影响。研究认为,煤层埋深、煤层厚度、结构、构造和顶底板岩性等参数是控制研究区煤层气富集的主要地震地质因素,基于地球物理信息融合对煤层气富集区进行预测,可以避免单一地震地质因素预测的局限性,有助于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正>由山西煤炭物探测绘院承担的"煤层气、页岩气资源潜力综合评价及共探共采选区研究"项目野外数据采集工作不久前顺利完成,这标志着该院地震勘探科技攻关进入新阶段。据了解,为了研究煤层及页岩层裂隙发育情况及相关的弹性参数,以便更准确地预测煤层气、页岩气富集规律及富集区块,山西煤炭物探测绘院首次将二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于煤层气、页岩气参数井项目中。二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较之常规的二维地  相似文献   

4.
平顶山煤层气区块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地面钻探和煤矿巷道瓦斯抽采证实其具有很好的煤层气勘探潜力,但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尚不明确。本文根据该区块的勘探开发资料,综合分析了研究区煤层气基本地质条件,认为该区煤层气富集主要受构造条件、沉积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控制,剖析了其控制机理,优选了有利目标区。本次研究为降低该区煤层气开发风险和成本提供了保障,为下一步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煤层气作为非常规气藏勘探领域,储层性质及成藏条件具有其特殊性。沁水盆地郑庄区块煤层气的生产实践进一步证明,利用地震资料是高效开发煤层气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郑庄区块地震资料开展精细解释,落实、分析小断层和陷落柱的分布规律,研究3#煤储层性质,利用新技术,精细预测3#煤的分布范围及高含气量的分布区,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樊庄区块煤层气富集高产分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煤田勘探、煤层气探井、开发井及矿井煤样分析资料为基础,探讨了樊庄区块煤层气储集层特征,通过对煤层气储集层煤岩、基础地质及储层物性特征参数指标的对比排序,将樊庄区块进一步划分为煤层气富集高产区、煤层气准富集高产区、煤层气较富集高产区、煤层气次富集区。  相似文献   

7.
汤红伟 《煤炭技术》2012,31(3):164-167
国内外用于煤层气地震勘探的方法主要有:运用地震、测井、地质等资料的地震反演技术;利用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预测岩石孔隙中流体性质变化的AVO技术;利用纵横波预测煤层中的裂隙发育部位,进而准确预测瓦斯富集部位的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等。可以预计:综合利用三维地震、地球物理测井及钻探资料预测煤层气富集区,必将成为今后煤层气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煤炭技术》2017,(4):116-118
综合分析韩城北区块地震、地质、钻井及煤心分析资料,对煤层气成藏地质条件以及煤储层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认为该区构造特征、煤系地层封盖特征以及水文地质特征均有利于煤层气赋存。3~#煤层较11~#煤层更有利于煤层富集与开发,对3~#煤层确定有利标准,划分出有利区分布范围,对该区煤层气储量申报及勘探开发进程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深化煤层气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开展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呼图壁区块三维地震勘探。地震数据采集针对宽方位、小道距和高覆盖次数目标设计,采用16L×6S×160R观测系统。地震数据处理针对复杂地貌野外静校正问题和陡倾角煤层成像精度要求高的技术难点,建立了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流程,以满足煤层气富集区预测需求。根据影响煤层气富集的主要地质因素(煤层埋深、断层特征、煤层厚度、煤层顶板岩性和煤层含气量等)定义了煤层气富集区划分原则和有利区分类模式。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将地震资料解释与地震属性分析相结合,利用地震岩性反演结果获得煤层厚度、煤层顶板岩性和煤层含气量信息。在钻孔约束下,进行了研究区B4煤层气富集区预测,提出了煤层气开发生产井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紧紧围绕影响煤层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从构造特征研究、煤储层预测研究和岩电特征研究三方面展开工作,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于煤层气地质特点的地球物理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表明,用这套方法对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区进行评价,优选区块与实钻结果吻合程度较高,对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在鸡西煤田合作区块施工的煤层气参数井综合录井研究的基础上,对煤层气参数井录井中获取的地质、钻时、气测、工程参数等录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煤层气含气量、煤质分析化验、试井等测试成果,运用录井综合解释技术对该区块的含气性、录井质量和成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地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地震地质解释的关键技术,佐证了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效果。地震勘探技术与地质钻探紧密结合,通过地震、钻探及测井验证,初步了解了区内新生界厚度及煤系的构造形态、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及面积,对工作区煤炭远景资源作出了评价,圈出了赋煤靶区,实现了找煤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找煤效果。优选出适用于该地区的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地震采集、处理方法和参数,提高了地震资料解释的精度,为区内后续找煤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红阳煤田采集煤样的煤岩显微组分、煤级、煤相、煤岩显微裂隙分析和压汞孔隙结构测试,研究了该区的煤层气赋存地质条件、煤层气生气地质条件和煤储层物性特征.并采用基于GIS的多层次模糊数学评价方法计算了该区的煤层气资源量,预测了煤层气资源分布的有利区.结果表明,该区煤层气总资源量为217.87×108m3,资源丰度平均为1.54×108m3/km2,该区具有良好的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其中,红阳矿的东南部及红菱-红阳的东南深部预测区,煤层累计有效厚度大,煤层气资源丰度高,煤储层物性较好,是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最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4.
吴静 《资源与产业》2018,20(4):52-55
沁水煤田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区块,已进行了大量的煤层气勘探及开发工作,但是其中玉溪井田地面煤层气开发的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沁水煤田玉溪井田3号煤的储层地质特征,分析3号煤的含气性及煤层气赋存规律,研究其含气量与煤变质程度、煤厚、埋深、煤层顶底板、构造之间的关系,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了地面压裂直井的产气量和采收率,评价了3号煤煤层气的地面抽采潜力。结果表明:玉溪井田构造简单,断层较少,煤层厚度较大,埋深适中,含气量较高,渗透性较好,吸附性强,储层地质条件较好;井田构造为一单斜,3号煤的顶底板岩性致密,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储存;3号煤含气量随厚度、埋深和煤变质程度的增加而增大;预测垂直压裂井15年累计产气量为410.53×10^4 m^3,采收率达60%,且能将工作面含气量降至8 m^3/t以下,煤层气地面抽采潜力较大。研究成果可为玉溪井田的煤层气开发和瓦斯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鸡西矿区梨树井田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的成功实施,从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技术条件、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了不同煤层气开发方式在梨树井田的适应性,以期对该区后续规模化地面煤层气开发有所裨益。结果表明,就单因素分析,从梨树井田的地形条件看,选用丛式井、水平井、U型井及羽状井较为适宜;从梨树井田的地质条件看,采用地面垂直井及丛式井较为适宜;从技术工艺方面看,不宜采用水平井、羽状井、U型井的开发方式;从经济效益方面看,采用丛式井更具经济性。综合分析认为,丛式井是鸡西矿区梨树井田大规模开发煤层气的首选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传统方式(低温液化、变压吸附、膜分离等)对低浓度煤层气增浓工业化应用的不适用性问题,提出通过合成水合物的方式实现低浓度煤层气中CH4的富集。但该技术的实现需要解决煤层气水合物合成过程中合成速率慢,储气密度低两个问题。借鉴日本对管线式反应器的试验结果与目前理论与实验研究所得出的THF与SDS分别对水合物合成相平衡条件、储气密度、合成速率的最佳促进浓度配比和多孔介质的加入对水合物合成促进作用的研究成果,以5×10-10 m沸石分子筛填充管线反应器作为水合界面,研究了17 mol%THF+300PPmSDS理论最佳促进体系下的水合物合成速率变化与工业化实现指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升高,整体管线反应速率加快,合成速率峰值沿反应管线前移;水合驱动力的升高可有效提高水合物储气效率,且过压驱动力对水合储气的影响强于过冷驱动力;284 K/1.5 MPa条件下利用一次反应后多孔介质进行二次合成,达到相同储气量时,反应时间仅为一次合成的10%;随着水合时间的加长284 K/1.8 MPa条件下水合单位耗气达到了67.25 mL/mL,配合二次合成对水合时间的缩短效应,可大大提高水合物合成的储气速率与储气密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瓦斯地质分析,提出煤层围岩透气性、断层复杂程度、褶皱变形复杂程度、煤层倾角复杂程度、顶板岩性、构造煤发育程度的量化方法和计算公式。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陶二煤矿2煤层影响瓦斯涌出的瓦斯地质指标进行筛选,确定出3个主因子,建立了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经过理论和实践验证,模型精度较高,可以用于陶二矿未采区瓦斯涌出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