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明确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泥岩中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对渤海湾盆地36个泥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进行测试,同时结合露头、岩芯、薄片、全岩X射线衍射和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等观察分析,对研究区上古生界泥岩的发育特征、岩石成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参数和空间分布规律、沉积水体的古盐度、物源区特征、沉积速率和层序地层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泥岩微量元素含量与上地壳相似,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轻重稀土间分异特征明显;杂色泥岩遭受了风化淋滤作用的改造,岩性为铝土岩或铝土质泥岩,岩石中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发生了活化迁移导致参数表现出异常值,沉积时的元素信息已被破坏;从本溪组到山西组,泥岩中稀土元素含量不断升高,下石盒子组较山西组降低,从下石盒子组到上石盒子组奎山段,泥岩中稀土元素含量逐渐升高;Sr/Ba比值反映了晚古生代海侵作用由发展到衰退的过程以及间歇性的海泛作用;物源区构造背景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的特征,岩性以沉积岩、花岗岩和碱性玄武岩为主,地层时代具有先变老后变新的特点;沉积速率由本溪组至上石盒子组奎山段逐渐升高;下石盒子组顶部杂色泥岩中微量元素Sc,Co,Ni,Rb,Sr,Ba含量和∑REE表现出异常低值,反映了大面积的沉积间歇作用,其顶面可以作为层序界面。  相似文献   

2.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对织纳地区上二叠统含煤岩系20个岩石样品中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分析,探讨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测试样品稀土元素含量为186.386~549.835 μg/g,平均值为436.061 3μg/g,远大于北美页岩组合样;轻重稀土元素比值介于3.82~11.05之间,均值为9.41,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总体上一致,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各样品8Eu为0.31-0.90,平均为0.64,总体上为轻微负异常到无异常,只在龙潭组中段出现少数明显负异常,根据Eu异常及总的元素组合特点,结合研究区构造背景可以判定上二叠统沉积物稀土元素含量主要来源于陆源物质,即西缘康滇古陆的峨眉山玄武岩;δCe为0.79~1.00,平均为0.94,表现为Ce的轻微负异常,指示沉积物受到海水进退影响,氧化还原条件变化较为频繁,符合其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的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3.
贵州上二叠统含煤岩系煤级分布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上二叠统含煤岩系煤级分布在平面上呈现X型分布特征,即具有东、西侧变质低,中部变质高的特点,分布规律明显.结合该地区的岩浆活动、区域热演化特征,对含煤岩系煤级分布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晚二叠世早期峨眉山玄武岩活动所导致的区域性高的古地热场是该地区煤级分布的主要原因,而燕山期的小型岩体则是造成局部煤变质程度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对织金矿区晚二叠世碎屑岩与碳酸盐的沉积特征信岩石中的B,Ga,Cr,Ba的含量与其它微量元素含量的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且结合上述地层中的生物组合及化石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的分析与探讨,从而推断当时的沉积环境为过渡相偏海相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5.
为了查明贵州六盘水矿区含煤沉积环境,掌握该矿区聚煤规律,针对贵州六盘水矿区5202钻孔中取出的上二叠统地层的岩心进行研究,以沉积学、古生物学、地层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和测井等方法,研究该层段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古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测井曲线特征等,查明该区上二叠统含煤沉积环境为一套三角洲-潮坪和泻湖-潮坪沉积体系,识别出该层段的4种沉积亚相,即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潮坪亚相和泻湖亚相,12种沉积微相,总结其特征,建立了该区的含煤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6.
《煤炭技术》2019,(10):52-54
借助电感耦合(ICP~MS)现代分析方法,对遵义吴家寨背斜煤层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煤中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曲线呈明显的左高右低(或)右近于水平的的宽缓的"V"字形,且存在明显的Eu负异常,说明煤中稀土元素主要来自陆源物质的供应。该区轻、重稀土有明显的分离,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煤中稀土元素ΣREE平均值明显高于全国煤中ΣREE平均值,有可能成为稀土矿产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7.
8.
为研究阳泉矿区太原组、山西组的沉积环境、物源及源区构造背景,对该区泥岩微量及稀土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亲石元素较为富集,高场强元素Ti、Zr、Hf、Th丰度高于上地壳,Rb、Sr、Nb、Ta等元素有所亏损;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比值及(La/Yb)N比值显示轻、重稀土分异明显,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Eu明显负异常、Ce微弱负异常的分布模式.对Sr/Cu、V/(V+Ni)、Sr/Ba、δCe和Ceanom等特征参数的分析,显示该矿区泥岩属于过渡相-陆相沉积,处于还原、厌氧、半咸水沉积环境.据泥岩微量、稀土元素组合及其判别图解,该矿区源岩以长英质岩石为主,与太原组相比,山西组物源明显受花岗岩的影响,物源区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9.
滇东地区的二叠系地层出露良好,发育完整,沉积类型齐全,在滇东,二叠系超覆于寒武系、志留系以及石炭系等老地层上,二叠系的上覆地层为三叠系,两者之间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通过建立标志层与区域标志层进行对比与聚煤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富源地区上二叠系是以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菱铁质粉砂岩和煤为其地层特征以及富煤二矿主采煤层均是龙潭组地层,龙潭组总体上表现为一个大的海退层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查明河北平原区二叠纪泥岩中稀土元素的特征、来源及其地质意义,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河北平原区32个泥岩样品的稀土及微量元素进行测试,全面分析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空间分布规律及分布模式。研究表明:河北平原区泥岩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太原组泥岩中的稀土元素明显低于山西组;稀土元素与Be,Sc,Ti,V,Co,Zn,Nb,Th,Hf,Ta等亲石元素相关性好,反映了研究区泥岩稀土元素主要来自于陆源碎屑;沉积速率、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比值(∑REE,(La/Yb)_N,La/Sm等)在太原组-山西组分界层面上存在较明显的突变现象,是太原组沉积后华北板块构造抬升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11.
基于贵州毕节地区13份煤矿勘探报告中的灰分、硫分、煤灰化学成分以及煤中Ge,Ga,U,Th,V,Cl,As,F,Pb,Cu,Zn等11种微量元素含量等数据,探讨了贵州毕节地区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特征、赋存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引入“储量权重系数”方法计算了毕节地区煤中11种微量元素的“储量均值”。研究表明:毕节煤中Pb,Cu,Zn,U和V异常富集,Ga较为富集,F,Th略有富集,Ge,Cl含量较低,As含量高于中国煤,但明显低于美国煤。相关性分析显示F可能主要赋存于碳酸盐矿物中,Pb和Cu可能以硫化物形式与铁硫化物共生,Cu表现出一定的有机亲和性。Cu,Zn,V等元素的富集可能与陆源区富含上述元素的峨眉山玄武岩风化产物的供给有直接关系;微量元素的富集受沉积环境的控制,海水影响较弱时,陆表迁移性较强的元素如Ge,Ga,Th等易于在煤层中富集,海水影响较强环境下煤中V含量较高。此外,毕节地区煤中部分元素异常富集可能与构造活动和成煤后热液改造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蒲伟  孙蓓蕾  李珍  李美芬  杨高峰  曾凡桂 《煤炭学报》2012,37(10):1709-1716
运用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对西山煤田马兰矿区2号煤层不同粒径夹矸的矿物组成、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常量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元素与矿物间关联性分析对有害微量元素的地质成因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夹矸中矿物主要由粗粒级石英、结晶度高的高岭石、细粒级黄铁矿及锐钛矿组成,不同粒径样品中矿物组成不同;物源主要为华北二叠纪聚煤盆地北部的花岗岩,并受华北板块北缘晚古生代火山活动的影响;有害微量元素Cr,Ni和Cu受高岭石和石英控制,Zn和U分别与黄铁矿和锐钛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针对贵州织金地区的红土型钛矿资源特征,为查明该钛矿的矿物学性质和稀土、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内容,以贵州织金某红土型钛矿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XRD、XRF、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手段,知钛元素的主要载体为锐钛矿,TiO2品位在5.02%~8.59%.分析稀土元素特征,知该地区钛矿属于LREE富集,HREE亏损...  相似文献   

14.
邹建华  刘东  田和明  刘峰  李甜  杨洪永 《煤炭学报》2013,38(6):1012-1018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工业分析等方法对内蒙古阿刀亥矿煤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根据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及比值探讨了研究区的成煤环境。研究发现,与中国上陆壳相比阿刀亥矿煤中比较富集Cl,Sc,Ge,Se,Zr,Mo,Cd,In,Sb,Te,Hf,Hg,Pb,Bi和REE。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表明LREE明显富集,HREE相对亏损,Eu负异常明显,且轻稀土元素之间的分馏程度较高,重稀土元素之间的分馏程度较低,稀土元素可能主要赋存于黏土矿物中。δEu,Sr/Ba,V/(V+Ni),V/Ni,Ni/Co值及S的含量总体上反映出阿刀亥矿泥炭的沉积环境为内陆淡水还原环境,间或受到海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黔西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晚二叠世煤层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黔西地区构造复杂,严重制约了煤田的勘探与开发,为此,以区域构造演化为主线,结合野外地质和煤田勘探资料分析,对黔西地区构造演化及煤层聚集和赋存的构造控制进行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黔西地区构造演化经历了6个阶段:基底形成阶段、被动大陆边缘阶段、陆内裂陷阶段、稳定台地阶段、陆内造山阶段和挤压隆升阶段;受NE、NNE向同沉积断裂及东吴运动形成的北西高南东低的古地形控制,晚二叠世时沉积了一套海陆过渡相为主的含煤建造,沉积相带由NW至SE呈NE向规律性展布,成煤期后受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影响,原型煤盆地遭受强烈破坏,大型向斜和复向斜成为最重要的控煤构造。  相似文献   

16.
王冉  桑树勋  王文峰  易同生  赵霞 《煤炭学报》2013,38(11):2017-2022
煤中Au含量的异常作为潜在的Au资源开发利用区日益引起地质工作者的重视,笔者通过对黔西南地区116个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煤样及矸石样的Au含量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INAA),研究了煤中Au的分布特征、赋存状态,探讨煤中Au的主要来源及富集机理。研究表明:贵州省西南部地区煤中Au含量为1~30 ng/g,平均值为13.75 ng/g,大大超过沉积岩丰度和世界煤平均丰度;Au含量高异常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紫云-垭都深断裂、师宗-贵阳深断裂及开远-平塘断裂所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内;含Au热液是黔西南煤中Au的主要物质来源,地幔热柱及深部岩浆活动是含Au热液流体向煤层运移的热动力源,当含Au热液在构造驱动下沿断裂构造带迁移上升进入煤层后,由于浓度、温度、压力、pH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及有机质的作用,使得成矿流体失稳而导致研究区煤中Au等成矿元素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17.
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及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对马兰8号煤顶板、煤样、夹矸及黄铁矿结核中的矿物组成、微量与稀土元素及常量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美国大部分煤、中国大部分煤及华北石炭二叠纪煤对比:煤样中富集Li、Zn、Ga、Sr、Hf、U、Zr、W、Sn和REEs等元素;顶板样品中富集V、Cr、Zn、Rb、Cs、Sr、Hf、U、Zr、W、Tl、Pb、Ni和REEs等元素;夹矸中富集Li、V、Cu、Ga、Sr、Ba、Hf、Th、U、Zr、Sn、W、Pb和REEs等元素;黄铁矿结核中富集Cr、Cu、As、Se、Cd、Sb、W、Tl和Pb等元素,其中有害微量元素V、Cr、Ni、Cu、Zn、As、Se、Ba、Th、Cd、Sn、Sb、Tl和Pb主要分布在黄铁矿结核、顶板及夹矸中。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表明,煤层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同时受海水的影响,不同分层受海水影响程度不同。稀土元素含量与灰分产率的相关性分析,以及与Al和Si等造岩元素含量的聚类分析表明,马兰8号煤层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黏土矿物之中。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历年煤炭地质勘探工作成果资料、煤炭生产矿井资料以及相关的科研成果资料的统计分析和推断,对重庆地区未开采和隐伏的晚二叠世煤层进行了煤类预测,并绘制出了煤类分布图。重庆地区晚二叠世煤层的煤类分布在横向上较有规律,主要以高变质煤和中变质煤为主,大体呈北东向展布的总趋势,隆起区煤阶较低。煤变质主要以深成变质作用为主,排除岩浆热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局部受深断裂热变质作用(华蓥山、七曜山基底断裂)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和在部分区块内的煤层气勘探试验,并与国内外部分煤层气勘探开发区进行比较后证实,本区的煤层气地质条件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本文采用符合区内实际的评价原则(标准)对煤层气资源及选区进行了评价,并指出了有利的六个勘探目标区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