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继芳 《煤炭技术》2022,(11):66-69
研究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开采技术可行性,解决特厚煤层的开采技术难题。依据特厚煤层结构以及冒放性分析结果可知,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开采受煤层强度、顶煤节理裂隙以及顶煤直接顶条件的影响。依据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时的顶煤冒放性,将顶煤冒放性划分为4类。通过顶煤冒放性划分结果可知,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开采技术具有降低顶板强度、降低顶煤厚度、提升资源采出率、提升顶煤冒放性等优点。特厚煤层的最佳开采技术为上分层综采下分层综放技术,为了保障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开采的安全性,分析分层综放开采技术的下分层综放开采工作面安全管控技术。将分层综放开采技术应用于某煤矿特厚煤层开采中,验证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开采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浅埋坚硬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冒放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解兴智  赵铁林 《煤炭学报》2016,41(2):359-366
为深入研究浅埋坚硬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冒放结构特征,以主采3号煤层的榆阳地区千树塔煤矿作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等综合方法对坚硬顶煤冒放结构进行了研究,得出靠近工作面两端头位置坚硬顶煤容易形成“悬臂”结构。由悬臂顶煤内部应力解析和模拟得到顶煤不同的破断长度对其垮落放出有着重要影响,当其破断长度小于放煤口水平投影宽度时,垮落放出相对较为容易;当其破断长度大于放煤口水平投影宽度时,垮落放出较为困难,并且增加处理大块煤的时间,该结论解释了坚硬顶煤垮落放出困难的宏观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浅埋坚硬特厚煤层综放采出率低的问题,论文在系统分析综放开采煤炭损失组成的基础上,从工作面设备选型、回采巷道布置、采放工艺优化等方面研究了提高综放采出率的技术措施,并首次使用回煤箱减少放煤损失.研究成果在俄霍布拉克煤矿得到成功应用,工作面采出率达84%,可为类似条件下的煤层综放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矿压规律实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安家岭一号井综放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围岩应力、顶煤活动等的实测研究,得出了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为实现浅埋深特厚综放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印度浅埋坚硬顶板厚煤层开采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印度浅埋厚煤层、坚硬顶板的条件,提出了恒底综采与二次综放联合开采的技术方案,并对其优点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还提出了坚硬顶板断裂线位置的监测方法,该开采方法对防止坚硬顶板来压时的动压冲击,保证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浅埋煤层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针对平朔矿区井工一矿4108综放工作面,分析了工作面回采时顶板压力分布特征和地表移动特征,为浅埋煤层工作面支架选型及正常开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榆神府矿区金鸡滩煤矿一盘区东翼8~14m特厚坚硬煤层综放开采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工程类比、工业性生产试验方法,研究采高(机采高度)对采场围岩稳定性和顶煤冒放性影响关系,确定榆神府矿区特厚坚硬煤层综放工作面合理采高。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增大采高对综放开采资源采出率、矿压显现程度、顶煤冒放性、煤壁稳定性、配套设备结构和性能、采放协调等因素影响。通过工程类比,对比分析相邻矿井综放开采和本矿井西翼超大采高一次采全厚工作面围岩稳定性和顶煤冒放性特征,给出了榆神府矿区综放开采合理采高的判断依据,得出超大采高综放开采技术上可行,安全上可靠。现场工业性生产试验表明:采高控制在6.3~6.5m时,围岩稳定性好,开采效率最高;工作面中部来压强度大,煤壁局部片帮深度一般为0.1~0.5 m,最大深度小于0.8m;100m试验段整体回收率约为87%,放煤段顶煤回收率约83%;工作面中部顶煤冒落块度小、冒放性好;端头顶煤冒落块度大、冒放性差;周期来压期间顶煤冒放性优于非来压期间。研究结果可为相似条件特厚坚硬煤层综放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浅埋高韧性易自燃B9厚煤层影响放顶煤开采地质因素进行了研究,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等多种研究方法掌握了关键层周期破断规律,采用模糊数学分类方法对B9煤的冒放性进行了分类,摸清了该煤层开采垮落步距与煤层韧性的关系,探索出了煤体的弱化处理方法,为矿井提高顶煤放煤率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书博 《陕西煤炭》2012,31(6):53-54,59
分析了下石节煤矿综采放顶煤的生产情况及经济技术成果,研究了放顶煤装备与工艺的先进性及目前综采放顶煤生产在下石节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提出了提升综采放顶煤工艺水平需要继续解决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浅埋大采高综放开采煤柱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浅埋深大采高综放开采,因基岩厚度薄,工作面动载明显,区段煤柱宽度通常难以合理确定.通过在工作面区段煤柱内沿走向方向布置应力传感器,研究了煤柱受采动影响全过程的矿压显现规律.煤柱受工作面采动影响作用后,应力呈不对称的马鞍形分布,并且应力变化滞后于工作面的推进,靠近工作面采空区侧的应力集中系数要大于实体煤侧,2个马鞍形峰值问还存有8 m左右宽度的低应力区,与离散元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结果表明:煤柱内存在低应力弹性核区,经方案进行对比,确定合理煤柱宽度为20 m.  相似文献   

11.
硬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弱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强  张建华 《煤矿开采》2004,9(3):60-62
通过硬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弱化技术的全面调研,确立不同开采条件的顶煤弱化工艺模式。结合现场工业性试验,验证架间爆破方案的可行性,指出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红会一矿坚硬煤层大放高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坚硬致密、节理裂隙不发育、平均厚度16m煤层的赋存特点,通过对顶煤预先综合弱化技术和工作面回采工艺的研究,攻克坚硬煤层大放高综放开采技术难题,实现安全、高效生产,提高了矿井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该文首先分析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基本情况,其次分析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最后提出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在煤矿开采中应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较薄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岩运移破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对较薄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岩力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了顶煤岩运移、破坏及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综放面上部顶煤位移量明显大于工作面中下部,顶煤的"始动点"在工作面煤壁前方,工作面上位顶煤岩的始动位置超前于下位,垂直位移量随着与工作面距离的减小而逐步增加;在综放面前方,顶煤和上覆岩层在垂直方向始终处于压缩状态.而在工作面上方,顶煤开始出现离层现象;工作面支架所受载主要是顶煤和基本顶变形运动产生的变形压力,沿用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支架设计已不适用综放面.  相似文献   

15.
塔山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的实践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山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实践已完成5个工作面,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基本解决了松软破碎大断面煤层巷道支护、端面破碎顶煤控制、工作面压架防治、支架适应性等几大难题.开采实践表明,塔山矿在特厚煤层采用综放开采技术是成功的.对塔山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矿急-倾斜特厚易燃煤层进行采煤方法的改革实践,有效控制了“支架-围岩”系统的随机不稳定性,保证了矿井安全高效的生产,解决了以防灭火、防治瓦斯及防尘为核心的安全保障技术难题。对于煤矿急-倾斜特厚易燃煤层的开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文通过对综放工作面含夹矸结构复杂段顶煤运移、顶煤放出特点和放煤工艺的研究。认为在结构复杂条件下的顶煤的冒放性不仅与放煤参数、顶煤及直接顶的垮落特征有关,而且还受夹矸层岩性及厚度的影响,并提出选择两刀一放单轮间隔放煤方式对提高煤炭回收率、降低原煤含矸率有利。  相似文献   

18.
塔山矿复杂特厚煤层综放首采面矿压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保证塔山矿复杂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安全开采,在塔山矿首采面大量现场实测及矿压控制实践的基础上,采用压力在线监测、微地震监测、工业电视钻孔监控煤岩运移规律等手段,研究了特厚松软煤层条件下综放开采的矿压规律,并对该矿首采工作面顶板实施了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19.
综放开采是解决厚煤层开采难题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厚煤层储量丰富,但是其赋存条件复杂,如何有效地解决我国厚煤层开采技术难题,一直是采矿专家们关注的问题。20多年来,在我国发展成熟的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以其技术先进、投资少、消耗少、效率高、安全性好的五大特点,将厚煤层的储量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已成为我国厚煤层采煤方法改革和解决难采厚煤层技术难题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显的技术经济效果。介绍综放技术在解决我国不同矿区难采厚煤层的应用情况及其取得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大同矿区坚硬顶板、坚硬煤层(以下称“两硬”)的条件严重制约厚煤层的高产高效开采技术的应用,尤其是采出率难以提高。经过10多年的科技攻关,对顶煤弱化、顶板控制及装备等技术的试验,得出了一种在两硬条件下矿井高产高效及高采出率的综放开采技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