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我国拉舍尔花边设计人才紧缺的现状,采用艺工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建立以研究创新为目标的设计平台,以工程实践为手段的训练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平台,实现“艺术与工程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教学与研究合一”,总结艺工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和成果。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的提出为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包装材料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开展“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根据包装材料学的课程特点,提出采取优化与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增加自主学习环节和实践创新项目等措施,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培养出符合新工科需求的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从而更好地为建设现代经济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轻化工程专业领域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需求、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四川大学在长期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对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及创新能力为目的轻化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在实验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了继承与创新,构建了实验实践能力培养的“554”协同培养体系“、5+N”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及“3链融合”的实验项目体系,为提高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以河南工程学院纺织工程专业为例,通过梳理人才培养体系的不足,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提出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思路,建立以成果为导向的OBE理念的培养体系,形成一条主线(应用型人才培养),二项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融入新工科,构建凸显特色的“艺工结合”“工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实施情况,分析传统的服装设计与工程培养模式与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下的培养模式的差异,总结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在工程认证下应具备的能力。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开展新形势下课程体系设置、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估的研究探索,为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下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周枫林  姚齐水  余江鸿 《轻工科技》2023,(2):142-144+165
为培养与“新工科”建设目标相一致、具有较强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基于邓氏关联度分析方法,以机械类专业某班级“高等数学”和后续17门专业课程成绩为对象,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数学与专业课成绩之间具有强关联性,体现了数学素养和工程人才创新与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新工科”建设对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有更高要求,因此应保证数学系列课程的学时投入,优化课程设置,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加强数学课程内容和专业课程的融合,在培养数学素养的同时,提升工程人才的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刘国艳徐鑫 《中国油脂》2022,(10):I0043-I0045
基于国际化竞争新形势,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2017年教育部高教司发表“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明确指出“新工科”是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新工科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与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多元化和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油脂工业在食品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温兰  邹平 《辽宁丝绸》2010,(3):34-36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对创新性要求较高,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问题进行探讨,通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教学纲要、教学方式等方面的设计要符合创新要求,只有人才培养模式整体设计符合创新要求,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工程能力的培养是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为提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通过落实"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的工程教育理念,结合学院学科优势,创新协同全程育人机制,使学生工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当前,“新工科”和“新农科”建设改革运动正在高等学校教育中全面、深入地推进。在农科类高校中,农科和工科呈现出高度融合的趋势,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有重要意义。“能源化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本次教学改革基于工农融合教育培养目标,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毕业要求,在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指导下,优化教学大纲和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进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农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具有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有极高需求。在新工科背景下,对应用型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育人模式展开研究及实践,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尤为重要。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作用及效果,在“知识-能力-素质”的总要求基础上,重点突破学生的项目化工程技术能力培养,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与课程体系,对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创新,打造一支高频素质的校企师资队伍,形成一整套制度化成果,有效推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服装设计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艺术专业之一,随着全面迈入小康社会新时代的到来,大众对服装有了新的需求,培养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本文将结合智能化时代育人需求,立足全球视域,以设计文化创新为导向,探讨“双向三维、全面育人”的培养模式。同时分析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服装行业的新需求,探索“双向三维”人才培养模式对服装设计专业的作用和意义,为提升服装设计专业人才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新工科”建设背景,针对目前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通过融入课程思政,增强学生工程伦理和职业操守的责任感;重构课程教学目标,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构建“课赛融合”模式,提升课程高阶性和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等措施,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和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旨在推动创新型、交叉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蒲晓璐  崔玥  王琳  刘易东 《食品工业》2022,(12):266-271
为了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国家提出“新工科”,积极推进面向未来与产业需求、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工程教育改革。文章阐述了在食品类专业教育中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与新工科高等教育要求相融合、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的应用价值,总结了坚持立德树人-强调思政引领、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构建双创教育实践平台、产学研创协同育人四种主要应用途径,归纳了目前国内外高院在食品课程和专业建设上创新创业思维的应用成效,为新工科食品类创新创业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为深化双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家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解决东北地区研究生教育面临资源有限、生源质量低、培养环境相对封闭等制约性问题,以及难以满足持续、稳定、全面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本文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多方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从科研平台搭建、学术氛围营造、导师队伍建设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等方面探究改革思路和实施改革方案。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可以打破育人主体之间的多种壁垒,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了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科研前沿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满足“新工科”背景下社会需要的能源电力化学领域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6.
陈凌华 《食品工业》2023,(11):249-252
新工科视域下,培养与社会需求适配的具有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食品科技人才,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所要面对与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立德树人,以能力为本,从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实践应用、师资队伍与评价标准等方面探索研究,以期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为面向新工科的创新应用型高层次食品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冯云刚 《西部皮革》2022,(10):45-47
学科竞赛和多学科融合皆是推动高等服装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也是我国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对于人才创新培养的重要措施。在学科竞赛的驱动导向下,使得多学科有效融合在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我们要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能力、课程设置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深入研究改革,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们在各级各类专业学科竞赛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多学科融合知识基础的复合创新型人才,拓宽充实未来纺织服装专业领域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针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行业对针织人才的新要求,提出应用“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模式.明确教学目标,重视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以职业为导向;更新教学内容和手段,提升针织专业人才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程教育从工程科学范式向工程实践范式的转变,高等教育以“新工科”建设为起点,全面推进工科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养”的协调发展。近年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OBE理念更是推动高校工科人才培养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达成的形式转变。文章以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的机电类人才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例,以实践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训练为目标,通过赛教融合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重构教学体系,优化师资队伍,以贯通4年三个阶段的学科竞赛为抓手,帮助学生建构理论知识,生成实践智慧,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对于培养新工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婷 《西部皮革》2023,(23):72-74
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效融合,是推进“专创融合”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研究对象,探究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阐述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重构设计与工艺专业融入“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三阶段递进”教学模式实施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意识,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服装设计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