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武湖水利风景区建设将水利与旅游、文化、生态、城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通过分析孙武湖水利风景区的发展模式和取得的成效,为同类水利风景区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黄萍 《中华建设》2006,(5):68-69
生态城市的提出,是基于人类生态文明的觉醒,基于对传统工业化与工业城市的反思。城市生态化意味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与演进,生态城市的内涵不断得到充实与完善,它已超越了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的范围,融合了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众多因素,体现的是一种广义的生态观,是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高度和谐的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水利建设在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笔者阐述了国内外水利建设与生态融合的研究现状、加强水利建设与生态融合的必要性、水利工程与生态融合建设原则,并从政策、技术和管理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实现水利建设与生态融合。该研究成果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融合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加快实施生态城市建设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仇保兴 《中华建设》2009,(10):35-35
生态城市是指有效运用具有生态特征的技术手段和文化模式,实现人工——自然生态复合系统良性运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城市。  相似文献   

5.
胡娟 《长江建设》2004,(3):47-48
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与城市文化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互相作用。城市文化的保持和发展可以增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有利于降低可持续发展的成本.城市现代化则丰富了城市文化的内容,并且其引发的社会形态、价值观念的变化也对城市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在面临全球一体亿的21世纪.城市现代亿发展的关键,主要在于城市是否具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水生态空间既是城镇的生态屏障,也有助于推动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以元谋县龙川江滨江绿廊规划为例,在长江上游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环境的背景下,提出"水生态缓冲区"的概念,通过确权划界、统筹规划、多元融合等工作路径,站在多规融合的视角,将水生态涵养、水环境保护的需要与城市娱乐休闲功能的需求相结合,注入地方历史文化元素,实现居民...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处于"火车头"地位的城市从规划理念、发展模式到实施路径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这5年,中国城市规划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更加深入人心,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城乡一体化有机融合、城市更加美好、宜居……  相似文献   

8.
水生态文明城市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物理空间与文化空间的有机融合,是遵循生态平衡法则和要求建立的,满足城市良性循环、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文章简述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背景,分析了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和建设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水利风景区建设是推动生态文明,传承地域文化,创造美好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仁化县的水利工程、丹霞山水、本土人居三大脉络开展分析研究,提出了新形势下丹霞源水利生态景区高质量发展规划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及功能区划方案。研究成果对推进生态修复、维护水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思考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王文珂 《中国水利》2012,(23):33-36
水生态文明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法则和要求建立的,满足城市良性循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是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在城市发展中的具体体现,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的人—水—城相依相伴、和谐共生的独特城市风貌和聚居环境,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物理空间与文化空间的有机融合.简述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背景,分析了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和建设的重要意叉,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计.  相似文献   

11.
江苏南通位处长江与黄海接合部,堪称近代"水城",孕育了丰富的直接性、载体性、派生性水文化元素。结合南通国家级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发掘生态水利文化要素,融合生态、水利、文化等要素建设"生态水利文化馆",对承继南通水文化历史价值,弘扬现代水利建设方向,具有明确的实践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宿迁市在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提出的“弘扬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宿迁”的城市发展思路,目前得到了很好地演绎。  相似文献   

13.
齐宝玉 《陕西水利》2022,(2):118-119,122
每一座城,都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城市河道景观建设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生态类景观的营造是最具挑战性和地域性的.一处独特、可读的空间场景能够反映出当前城市的经济水平、地域属性以及人文风貌,是城市的名片和象征.以嘉峪关讨赖河为例,从河道防洪安全、地域人文结合、滨水空间营造及城市绿地融合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文化运动、滨...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传统农业水利开发形式多样,文化遗产丰富、底蕴深厚,体现了江河湖泊与江西省地方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地方社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江西省传统农业水利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不足,在国家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引领下,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农业水利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力度,更好地传承地方文化记忆,推动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为发展流域生态水利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初期,韩国首尔市政府完成了清溪川河道生态修复改造项目。该项目对于保护和恢复城市水空间、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有巨大的贡献。文章以此为例结合韩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从河道治理、公众参与、近自然景观修复及文化历史融合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清溪川存在的问题和具体修复措施,对于现阶段城市水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水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日益突出,以高安为研究区域,以水生态安全格局和滨水绿道网络构建为生态基础,结合城市涉水产业体系的发展要求,形成"一江两心三纵五区多点"的水生态文明总体布局,划定了五大水生态文明建设功能分区:锦江水景观水文化重点建设区、上游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城市景观建设生态功能区、农业生态控制优化功能区、产业净水修复生态功能区,在实践中解决了如何对城市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分区分类总体布局,如何从生态空间上落实水生态文明建设思路的问题,探索建设了涉及"水、人、城"三者相融合的健康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环顾国内外许多著名城市和优秀建筑,无不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渊源,而体现本土审美情趣的地方文化,又是建筑与文化的切合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和建筑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则是它们的灵魂,这既是一种意境,更是一种精神,渗透并融合于我们的建筑和城市之中,使之焕发出自身的特色和魅力。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临沂市城市生态河道改造建设情况:着重城市河湖的水域扩大工程、亲水工程、水景观工程、水生态恢复、水文化项目,引入国际通用的多自然河道整治理念,突出改造“水面、边滩、岸坡、跨河建筑”4个方面的生态和立体景观,将水作为城市建设和文化载体,把水作为城市环境的核心元素和重要生态因子,创造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城市。临沂市城市河道生态景观建设项目的实施,提升了沿河岸区的综合功能和文化品位,体现了“以人为本、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符合水生态和水工程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9.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城市作为当代人类社会的主要聚居地和活动场所,是现代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和教育的中心,水在城市的起源、延续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生态文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以直饮水作为城市水生态文明的标志之一,回顾了城市建立、建设与发展中水的演变历程,结合我国当今城市发展中关于水的种种困境,阐述直饮水在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导向作用,以期推动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城市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许多城市在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将河道生态建设和景观建设相融合,促进了河道水面的净化,让城市的河道风貌得到了良好的开发。在城市河道工程规划设计中如何更好的将生态、景观和城市水利工程融合,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提升城市环境的关键。本文就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方面的原则、以及我国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从而促进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有效地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