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塑料加工》2004,39(5):30-30
色母粒是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一种塑料、纤维的着色新产品,它是把颜料超常量均匀的载附于树脂中而制得的聚合物的复合物;美国称之为颜料浓缩物或颜料制备物。色母粒主要组成为着色剂、载体、分散剂三部分。按照色母粒的用途区分,目前我国可生产塑料注塑成型用色母粒、吹膜用色母粒、纤维用色母粒以及多功能色母粒等类别。  相似文献   

2.
《塑料加工》2004,39(2):31-31
色母粒是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一种塑料、纤维的着色新产品,它是把颜料超常量均匀的载附于树脂中而制得的聚合物的复合物;美国称之为颜料浓缩物或颜料制备物。色母粒主要组成为着色剂、载体、分散剂三部分。按照色母粒的用途区分,目前我国可生产塑料注塑成型用色母粒、吹膜用色母粒、纤维用色母粒以及多功能色母  相似文献   

3.
炭黑母粒分散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炭黑母粒配方组成中的分散剂,特制加工助剂以及炭黑母粒制备工艺等对炭黑最终分散性的影响。试验表明:通过改变炭黑母粒配方或改变炭黑母粒的生产工艺都可较大幅度提高炭黑的分散性,从而提高炭黑母粒的品质,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几种工艺条件下炭黑母粒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4.
选用石墨、碳纳米管作为着色剂,利用原液着色技术制备了纺丝用的特黑色母粒。通过对着色剂及分散剂种类、用量及复配工艺的研究,探讨了母粒的最佳制备工艺。制备的母粒性能良好、适合纺丝,且达到了特黑色的效果。该技术解决了纤维染黑色不深和染色牢度差的问题,实现了色彩与环保的高度融合,节约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炭黑在塑料和橡胶行业的应用现状以及下游改性企业用炭黑的发展方向。分析了炭黑色母粒需求状况、生产现状。炭黑作为色母粒的填料,其分散性对色母粒的应用性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国内外炭黑分散处理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物理分散和化学分散)。介绍了国内炭黑色母粒的制备方法 (单螺杆挤出、双螺杆挤出、三螺杆挤出和密炼等),结合下游市场需求对炭黑色母粒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肖刚  姚芳莲 《聚酯工业》2005,18(4):20-23
通过对加入有色母粒后聚酯熔体流变性能的分析,研究了色母粒对熔体流变性能及可纺性的影响,分析了有色三叶形纤维纺丝特点,采用聚酯常规切片与有色母粒共混纺丝的工艺路线,成功开发出有色三叶形系列涤纶短纤维。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纤维母粒着色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聚丙烯母粒色纺的生产技术,提出了色母粒制备的质量要求:颜料粒径≤1.0μm,细且丝颜料粒径≤0.5μm;压力过滤值≤0.15MPa·cm~2/g;色母粒热稳定性280~300℃.色母粒的加入对纺丝工艺与产品质量指标有影响,喷丝板换板周期色纺丝约为本色纺的一半,纤维强力约降低10%.依据有关配色定律可优化配方工艺,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聚酯纤维原液着色的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领域。原液着色聚酯纤维主要采用色母粒法和色浆法生产;色母粒法加入方式有色母粒与切片混合法和熔体直纺在线添加法;色浆法是将着色剂、颜料/染料、分散剂、溶剂等混合,以液态色浆形式添加生产原液着色纤维的方法,主要在聚合和纺丝过程中添加;原液着色聚酯纤维主要应用在服装、家用、产业用、装饰面料等领域;与常规聚酯纤维染色法相比,聚酯纤维原液着色技术具有工艺简单、绿色环保、产品颜色均匀、色牢度好等优点;研究高品质色母粒的制备和添加技术以及开发分散性能好的色浆是未来原液着色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炭黑/高密度聚乙烯导电纤维纺丝工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密度聚乙烯为基体,炭黑为导电介质共混得到导电母粒,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得炭黑/高密度聚乙烯共混导电纤维。考察了炭黑含量和粒径对可纺性的影响,发现炭黑含量为5%,粒径为40~50nm时,熔体可顺利纺丝,且所得纤维具有较好的导电性。通过多次试纺,确定了合适的纺丝工艺。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子筛、分散剂、偶联剂与PET切片共混纺丝制备分子筛改性PET纤维,讨论了分子筛的处理和加入方法等对改性PET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粒法纺丝比直接法纺丝好;对于分子筛与分散剂的混合,熔融法好于溶液法。当纤维中分子筛质量分数为3%时,改性PET纤维上染率提高2.45倍,加入适量的偶联剂后,其断裂强度较PET纤维提高约4%,上染率达到79.09%,分子筛在PET基体中分散均匀。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双螺杆挤出机温度、螺杆转速、喂料速度、切粒速度、分散剂含量等工艺参数对制备消光聚酯母粒的影响,并优化了母粒制备工艺。在自建的功能母粒加工试验装置制备出过滤性能良好的消光聚酯母粒,并验证了这种母粒用于涤纶纺丝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将经偶联剂处理后的炭黑分别与聚酯、聚乙烯及聚酯/聚乙烯共混聚合物.通过双螺杆熔融共混,制备了纤维级导电母粒。研究了炭黑在聚酯/聚乙烯共混聚合物中的分布情况,讨论了共混聚合物对母粒导电性能和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聚酯/聚乙烯共混聚合物代替单一的聚合物作为母粒的载体树脂可用来设计具有低突增界限浓度的炭黑导电母粒。  相似文献   

13.
将自主研发的特黑色母粒应用于海岛纤维的纺丝过程中,通过对干燥工艺、色母粒添加量、纺丝复合比、纺丝温度、冷却条件及牵伸工艺的研究,确定了特黑超细纤维的最佳生产工艺,开纤后纤维黑度L值能够达到10.3,且色泽优良、色牢度高,是目前市面上急需的高品质特黑色纤维,具有极大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导电炭黑(CB)为原料,聚离子液体(P(MIMH-AD))为分散剂,利用熔融混合的方法制备导电母粒,并通过单螺杆纺丝机使导电母粒与HDPE切片进行熔融纺丝制得导电HDPE纤维,研究了聚离子液体对CB的分散作用,以及导电HDPE纤维的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聚离子液体P(MIMH-AD)不仅在水溶液中可以有效分散CB,在熔融状态下也可以通过π-π的相互作用使CB在导电母粒HDPE/CB/P(MIMH-AD)中均匀分散;制备的导电HDPE初生纤维经拉伸后,断裂强度提高约5倍,达到109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124%,电导率提高至400.4Ω·m,但仍可以点亮灯泡,力学性能得到提高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15.
芳香纤维的生产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共混法生产芳香纤维,简要介绍了芳香母粒的制备,芳香母粒的加入纺丝及纤维性能的影响。试验说明,随着芳香母粒含量的增加,出现纺丝困难,纤维的断裂强度下降。生产中一般控制芳香母粒质量分数5%左右。芳香纤维可应用于芳香汽车装饰布、芳香羊绒衫、芳香远红外保健被等。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分散剂(M-P(St-MA))制备粘胶纤维原液着色用超细炭黑色浆。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度分析仪、金相显微镜,表征超细炭黑色浆的形貌、超细炭黑粒径及在粘胶纺丝液和纤维内部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以M-P(St-MA)为分散剂制备的超细炭黑色浆颗粒小,耐酸碱稳定性、耐热稳定性、离心稳定性和耐电解质稳定性均大于80%;超细炭黑与粘胶相容性好,在纺丝液中分布均匀,对纺丝液的流变性能影响小,当超细炭黑添加量小于3%时,超细炭黑在粘胶纤维内部分布均匀,原液着色粘胶纤维的摩擦色牢度和水洗色牢度均达到了4级以上。  相似文献   

17.
色母粒及填充母粒生产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铭 《涂料工业》1998,28(7):36-39
根据近年来有关色母粒与填充母粒的研究报道,对颜填料预处理、母粒制备及性能进行了综合讨论,分析了色母粒与填充母粒生产和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母粒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认识,为今后色母粒与填充母粒的研究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原液纺丝制备光致变色纤维时,为了改善螺吡喃化合物作为变色材料而存在的显色性和疲劳性差等问题,本研究以螺吡喃化合物为芯材,聚氨酯为壁材制备了螺吡喃光致变色微胶囊,并将其与涤纶母粒熔融混炼制备光致变色母粒,再进行纺丝和织造,制备了光致变色纤维和织物,考察了光致变色母粒添加量和纺丝温度对变色纤维变色亮度和强度的影响,同时,观察了光致变色织物的变色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螺吡喃微胶囊的形状呈现均匀的球形,平均粒径小于8μm,由该微胶囊制备的变色母粒具有快速的着色和褪色能力,同时变色母粒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采用变色母粒进行纺丝,变色母粒的用量在0.6%时,纤维的光致变色程度达到饱和。变色母粒添加量≤1%时,可以忽略变色母粒添加量对纤维机械性能的影响。当纺丝温度在200℃以下时,纤维的变色效果不受温度的影响,当温度≥200℃时,纤维的光致变色效果变差。纤维的强度随着纺丝温度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开发了图案精细、层次感强、花纹立体的织物面料,织物面料在阳光下能够产生不同的色彩和图案,可应用于防伪商标、变色服装、鞋面材料、窗帘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色母粒专题     
随着塑料工业的日益发展,人们对塑料制品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塑料加工行业更愿意使用各种操作方便的功能母粒来达到降低原材料成本和工艺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赋予塑料制品不同性能的目的,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色母粒是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一种塑料、纤维的着色新产品,它是把颜料超常量均匀地载附于树脂中而制得的复合物。塑料制品采用色母粒着色于20世纪50年代问世于美国,60年代在欧美得到广泛推广。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中在长沙、北京、上海等地开始研制并投入小批量生产。其主要组成有:载体树脂、颜料、分散剂、抗氧剂等。按照色母粒的用途区分,目前色母料主要分为注射成型用色母粒、吹膜用色母粒、纤维用色母粒以及多功能色母粒等类别。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色母粒行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人们对色母粒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论坛里面的色母粒版块已经有很多坛友对色母粒进行了深入讨论,本期推出色母粒专题,对色母粒的制做及应用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一些解决方案,供读者参考。我刊今后将不定期将"中塑互联"上优秀的帖子整理刊发,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20.
周健  孙寅 《塑料工业》2006,34(11):54-56
将新型塑料加工助剂TSA-2A分散剂用于功能母粒、无机高填充改性塑料的生产。研究结果表明:TSA-2A分散剂能改善塑料色母粒的成型加工性和色母粒的分散性,提高高填充改性塑料的成型加工性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