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忠  杨洋  杨燕  赵悦  苏国平 《广东化工》2016,(18):119-121
清洁汽油的生产需要低硫、低烯烃并且辛烷值较高的调和组分,轻石脑油异构化油不含硫、不含烯烃、不含芳烃,采用不同的轻石脑油异构化技术和加工流程可以使轻石脑油辛烷值(RON)提高10~20。国外的C5/C6异构化技术主要有UOP的Penex、Axens的Isomerization等。国内的技术有石科院的RISO和华东理工大学的技术等。通过对国内外的主要C5/C6异构化技术进行对比分析,为国内的异构化技术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优化FCC汽油辛烷值对于提升汽油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通过对典型FCC汽油辛烷值及其烃类结构组成进行分析,确定C5—C6直链及单支链β位烯烃、多甲基苯、异戊烷与C6—C7双支链异构烷烃为影响FCC汽油辛烷值的关键组分。通过进一步分析烃类结构组成随催化剂活性变化规律,建立了FCC汽油辛烷值关键组分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的反应网络,进一步发现催化剂的强Lewis酸中心和强Br?nsted酸中心与FCC汽油中芳烃及异构烷烃的生成有关;弱Br?nsted酸量对于FCC汽油中烯烃与异构烷烃的支链化程度影响显著。催化剂的弱Lewis酸与弱Br?nsted酸的相对比例能够改变FCC汽油中烯烃与异构烷烃碳数分布,并影响取代芳烃的歧化、异构化反应的相对比例。  相似文献   

3.
C5/C6正构烷烃异构化是提高汽油辛烷值的重要手段。我国C5/C6正构烷烃异构化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综述了有代表性UOP和Axens两大公司的三类催化剂,分析了催化剂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热聚石油树脂的色号,本文以C5馏分、双环戊二烯(DCPD)和C9馏分为原料,采用两段热聚合成法进行共聚反应,制备C5/DCPD/C9共聚石油树脂。首先C5馏分为原料,在温度为240℃、压力为5.5MPa的条件下,热聚合反应6h,得到C5低聚物,然后再将C5低聚物、DCPD、C9馏分三者的混合物,在压力为0.35~0.45MPa、温度为240℃的条件下,反应6~10h,得到色号为2.5~3.5#的浅色石油树脂,同时确定了240°C反应7h为最佳反应条件。经检测,C5/DCPD/C9共聚石油树脂产品的色度、软化点、酸值、灰分、稳定性等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优级品质量标准。这种两段热聚合成方法将C5馏分制备成低聚物,减少C5馏分的挥发,便于保存,工艺更安全环保,同时降低了树脂聚合反应压力,使操作更安全。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MTBE装置加工后的剩余C4中含有大量非活性C4烯烃,该部分烯烃随着液化气作为产品进行销售,对于液化气中的C4造成浪费。提出将MTBE装置剩余C4引入汽油加氢醚化装置异构化反应器进行异构化反应,将剩余C4中的非活性烯烃转化为活性烯烃,再将异构化产物送至MTBE装置原料缓冲罐中作为MTBE装置原料进行反应。通过调研后得出,异构化反应器催化剂对剩余C4中的非活性烯烃转化率可达30%,异构化反应产物与进料对比,异丁烯含量上升约3%,可有效提高MTBE装置产品产量。  相似文献   

6.
以C5/C9馏分为原料,无水三氯化铝为催化剂,采用阳离子聚合法合成C5/C9共聚石油树脂。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和正交实验对C5/C9共聚石油树脂聚合工艺进行选择和优化,确定最佳的聚合工艺条件。实验得到的最佳聚合工艺为:催化剂用量为0.6%,聚合温度为50℃,溶剂比为0.7,C5:C9为2:3,反应时间为3h,此时树脂收率可高达49.14%。  相似文献   

7.
从分子筛酸性组元方面综述了国内外C8芳烃异构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C8芳烃异构化催化剂酸性组元沸石分子筛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认为C8芳烃异构化催化剂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新型分子筛的制备和改性研究上。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榆林某炼油厂催化裂化为研究对象,阐述催化裂化装置液化气中C5含量的超标原因,并提出提高液化气收率,降低C5含量的措施,以此保证系统温度适宜,压力适中,确保C5含量,满足安全标准,避免液态氢内残液较多,影响后续加工。  相似文献   

9.
李劭  王昊  王曼曼 《当代化工》2014,(5):858-862
C5/C6烷烃异构化技术可以使轻石脑油的辛烷值提高约20个单位,其产品异构化油是一种高辛烷值且环境友好的汽油调和组份。国外的C5/C6异构化技术主要有UOP的Penex、Axens的Isomerization等。国内的技术有石科院的RISO和华东理工大学的技术等。通过对国内外的主要C5/C6异构化技术进行对比分析,为国内的异构化技术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培民 《当代化工》2023,(3):638-643
介绍B型裂解汽油二段加氢催化剂在TL公司C9/C10馏分二段加氢装置的应用情况,论证了该催化剂在裂解汽油重馏分加氢领域保持的技术优势。同时,利用SEM、XRD、XRF等表征手段,结合工业应用实际,针对对比催化剂快速失活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造成对比剂快速失活且再生无效的原因是,原料中的消泡剂含有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在高温下分解产生的硅与氧化铝载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堵塞了对比剂的内部孔道,大大降低了比表面积,致使对比剂失去了吸附烯烃和硫的能力。而B型催化剂对硅杂质的高抗性得益于Ti O2-Al2O3复合载体的特殊载体结构和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1.
于悦  张佳  吕忠武  纪敏 《工业催化》2023,(10):63-68
近年来,乙醇汽油全面推广导致甲基叔丁基醚(MTBE)的应用受限,作为其原料之一的异丁烯需要另寻出路。异丁烯主要来源于催化裂化和蒸气裂解所产生的混合C4馏分,其通过选择性二聚反应可以生产高辛烷值的汽油添加剂。以Ni为助剂对HZSM-5进行改性,考察不同Ni负载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一系列催化剂进行相关表征。结果表明,当Ni负载质量分数为0.25%时,综合效果最好,C8=收率为45.4%。表征结果表明,HZSM-5经Ni改性后,强酸位点的Lewis酸(L酸)和Br9nsted酸(B酸)比值增加,对提高产物C8=选择性具有重要作用,该L酸中心可能来源于Ni物种与HZSM-5中的铝相互作用所生成的NiAl2O4。  相似文献   

12.
陈治平  徐建  石冈  范煜  鲍晓军 《化工学报》2014,65(7):2751-2760
采用工业Ni-Mo/Al2O3-HZSM-5催化剂在小型固定床加氢微反装置上对催化裂化(FCC)汽油临氢改质过程的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考察反应温度、压力、空速和氢油体积比对改质后的FCC汽油烃类组成的影响,分析了汽油中不同烃类的转化性能。结果表明,氢油比对产物组成影响不大,高温、低压、低空速有利于增加芳烃的选择性,低温、高压、高空速则有利于增加异构烷烃的选择性;临氢改质后,FCC汽油的烯烃含量明显降低,芳烃和异构烷烃含量增加,因而产品汽油的辛烷值基本保持不变;全馏分、轻馏分和重馏分FCC汽油临氢改质实验结果表明,烯烃含量较高的轻馏分具有更高的转化活性;在FCC汽油临氢改质过程中,同碳数的端烯烃反应活性高于内烯烃,直链烯烃的反应活性高于支链烯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辽阳石化公司汽油组分油的生产现状及在线调和,围绕国Ⅵ汽油的要求,降低烯烃、芳烃、苯的含量,同时又要保证辛烷值的要求。对两组不同配比的汽油组分进行分析对比,结合组分油性质总结出各组分对汽油指标的贡献,优化汽油调和配方,既能平衡汽油池各个组分,又能使汽油的利润最大化,并且调和的汽油产品符合国Ⅵ标准汽油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硅酸乙酯(TEOS)、NaOH溶液、无水乙醇为原料,制得纳米SiO2。将环氧树脂(EP)分别与SiO2、富勒烯(C60)通过超声法分散制备出3种涂层(SiO2/EP、C60/EP、SiO2/C60/EP),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纳米SiO2及涂层进行表征,通过差式扫描量热仪(DSC)、氧指数测定仪等对涂层热稳定性及阻燃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SiO2/C60/EP涂层的综合性能最佳,当SiO2、C60、EP、聚酰胺固化剂651的质量比为25∶6∶300∶150时,涂层的综合性能最佳,其残炭率、氧指数、垂直燃烧等级、硬度分别为21.5%、32.5%、V-0级、6H。  相似文献   

15.
以混合C4作乙烯裂解原料,通过GK-Ⅵ型蒸汽裂解炉分别进行了4个不同稀释比(水和物料的质量比)及裂解温度评价试验,并进行未加氢混合C4与加氢混合C4裂解性能对比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裂解温度为838℃、反应压力为0.085 MPa、稀释比为0.55的条件下,加氢混合C4三烯收率大于50%,并且经济效益达到最大,为最佳裂解条件。加氢混合C4可以作为原料蒸汽裂解制烯烃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化某分公司45万t/a芳烃抽提装置投产后,由于上游原料调整,造成二甲苯塔塔底组分终馏点一直较高,汽油调和组分发生变化,导致全厂汽油干点超标,为此,拟将C+9重芳烃送至歧化与烷基转移单元生产二甲苯。目前,C+9重芳烃无法满足进料要求,因此提出新增重芳烃塔、二甲苯塔新增侧线和二甲苯塔改造为分壁精馏塔3种解决方案。通过对C+9重芳烃分离进行模拟,对比分离能耗和产品质量,确定二甲苯塔改造为分壁精馏塔作为C+9重芳烃高效分离方案,同时进行单因变量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回流比为4.4、隔板位置为隔板上方39层塔板处、侧线采出位置为32层塔板、气相分配比为1.024、液相分配比为0.313、进料位置为44层塔板时,C+9重芳烃确定满足歧化与烷基转移单元进料要求,同时分离能耗最低。  相似文献   

17.
以几种常见油品和实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红外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石油烃总量,比较并分析两种测定结果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常见油品测试结果方面,红外分光光度法润滑油和原油的测试结果相对误差均在30%左右,与实际配制浓度相差较大。因气相色谱法(C10~C40)不能测试石油烃中的易挥发性组分,所以导致汽油的测试结果相对误差很大,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余各油品相对误差均<30%;实际土壤样品测试结果方面,两种方法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20%,土壤污染状况越严重两种测试方法的测试结果越接近。由此可知,两种方法都可以作为石油烃总量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法(C10~C40)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共浸渍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法, 以γ-Al2O3为载体,制备负载W质量分数30%(以WO3计)的磷化钨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XRD、BET、SEM和TG/DTA表征,考察催化剂的C5石油树脂加氢反应性能,并研究助剂Ni和Co对催化剂结构和加氢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助剂的加入能改善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的分散性和增加WP/γ-Al2O3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WP/γ-Al2O3催化剂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存在影响,Co或Ni对磷化钨催化剂C5石油树脂加氢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裂解汽油C8+馏分是乙烯装置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其中分离出的C9馏分组成极其复杂,含有许多带有双键的活性组分,溴价、碘值及胶质较高,给后续利用带来困难。主要阐述了SL-C9-04IA/SL-C9-04IB型催化剂在裂解C9+预加氢装置上的工业应用,简要分析了裂解C9重馏分掺配双环戊二烯后对催化剂运行的影响,为C9馏分的加氢提供了新方向、新选择,助力提高C9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20.
某公司采用浅冷油吸收法干气回收专利技术新建了一套C1/C2分离装置,以正丁烷为吸收剂吸收干气中的碳二馏分,再以重石脑油为吸收剂回收燃料气中夹带的碳四馏分,得到富乙烷气、轻烃和粗氢气分别送入乙烯装置、液化气分离装置和PSA装置。该分离装置规模达到了1.6 Mt/a,可以实现将20 Mt/a炼化一体化项目中炼油装置的干气全部加工。装置投产运行1年后进行了标定,结果显示,乙烷回收率和纯度分别达到了92.7%和93.7%,产品分布良好,综合能耗达标,表明该技术的选择成熟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