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溴代甲基咪唑修饰的蜜勒胺低聚物(CN-MIm),利用FTIR、XRD、SEM、TG和XPS对其结构、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工艺条件对环氧氯丙烷(ECH)和CO2环加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咪唑基离子液体成功负载在蜜勒胺低聚物上,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以CN-MIm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1.5 h,CO2压力为2.0 MPa、催化剂(0.1 g)与ECH质量比为0.036∶1条件下,ECH转化率和氯代碳酸丙烯酯产率分别为99%和98%。CN-MIm对不同环氧化物均具有良好的普适性。此外,提出了蜜勒胺低聚物中含有的羟基、氨基及咪唑基离子液体中Br对环氧化物和CO2环加成的协同催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
CO2资源化利用是降低CO2排放,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其中,CO2与有机化合物耦合催化转化被认为是最有效的CO2资源化路径之一。经典的热催化耦合反应由于反应条件较为剧烈,导致能耗较高且增加了碳排放,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研究表明,使用光、电催化CO2与有机化合物耦合制备高附加值产品可直接利用清洁能源,不仅实现CO2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还可获得碳酸酯及羧酸等高附加值化学品,创造更多经济价值。该类催化反应通常以有机分子活化为主,CO2分子活化为辅,通过光或电活化底物分子,生成高能量的活性中间体,进而克服热力学障碍。从光、电催化的优势、反应效率和反应条件等方面综述近年来光、电催化CO2与有机化合物耦合制备碳酸酯、羧酸等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针对不同类型有机化合物的活化策略以及各类反应的反应机理,最后提出了该领域当前仍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进行展望。光催化多用于CO2对C—O键、C—H键的插入,主要产物分...  相似文献   

3.
靳志唯  刘利 《安徽化工》2024,(1):19-21+25
离子液体因其可调节的结构具有独特的性质,同时具有低挥发性、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吸收CO2和催化CO2转化领域。综述了离子液体与CO2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光催化转化、电催化转化、光电催化转化及光热催化转化CO2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离子液体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CO2与环氧化物环加成反应制备环状碳酸酯是一条绿色经济的CO2利用途径。针对现有CO2与环氧化物环加成反应中非均相离子液体催化剂活性低和活性组分易流失等问题,设计制备了系列多位点离子液体超交联聚合物HCPs-[DmPhe]Br,研究了多位点协同作用、超交联聚合物组成和结构等因素对其催化CO2与环氧化物环加成反应性能的影响。其中,同时含有双季铵-卤素离子对、羟基和叔胺结构的HCP-[DmPhe]Br-DCX离子液体超交联聚合物催化剂,在1.3 MPa, 130℃,8 h的条件下,可实现94%的碳酸丁烯酯收率,且催化剂循环稳定性好,重复使用5次,催化活性没有明显降低。另外,超交联聚合物的多孔结构以及大比表面积促进了离子液体的较好分散,使其与离子液体单体具有相当的活性。该工作对CO2与环氧化物环加成反应高效非均相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开发与优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综述了功能化离子液体、支撑离子液体膜和离子液体复配溶液在CO2分离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离子液体用于CO2捕获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魏文胜 《广东化工》2023,(1):92-93+58
双碳”策略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将能源终端产物CO2为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备受关注。CO2的催化转化一般采用均相和非均相催化剂进行催化,在本文中对CO2与环氧化物合成为环状碳酸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高效催化转化CO2方法为制备碳酸丙烯酯(PC)提供了绿色合成路线,PC用途广泛,可用于合成聚碳酸酯、医药中间体,也可用作绿色溶剂、添加剂和电解池电解液等优点,能进行多种复杂的合成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7.
全球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及人口增长使得化石燃料消耗不断增加,导致二氧化碳(CO2)排放量逐年递增,引发全球化气候问题。醇胺吸收法目前在工业CO2捕集应用最广泛,主要以单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等水溶液为吸收剂,存在溶剂损耗大、再生能耗高等问题,开发高效低能耗的新型吸收剂是实现CO2大规模捕集的关键。离子液体具有气体亲和性好、蒸气压低、结构性质可调等特点,其中相变离子液体体系因节能潜力大被认为是新一代CO2吸收剂,其吸收CO2后由均相变为互不相溶的液-液或液-固两相,再生时仅需对CO2富相加热处理,可有效减少吸收剂再生体积,降低再生能耗。重点总结近五年相变离子液体体系在CO2分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对不同相变行为的液-液和液-固相变离子液体体系分类阐述和讨论,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基于光热催化在CO2还原及制备碳氢燃料方面的优势,重点介绍了光热催化分类中的光致热催化还原CO2反应,包括其反应机理、近期进展、应用及催化剂分类。同时,从强化光反应、热反应、表面反应不同方面对光致热催化还原CO2反应的性能提升策略进行了归纳分析。该反应可将CO2和H2O催化生成C1、C2产物,光照下催化剂表面局部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增强光致热催化CO2还原反应速率。最后,对该方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未来主要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CO2和甲醇绿色合成碳酸二甲酯路线进行热力学计算分析。在反应压力0.1—8.0 MPa和反应温度293.15—473.15 K分别研究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吉布斯自由能ΔrG、平衡常数K和平衡转化率C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CeO2为催化剂分别固定反应压力8.0 MPa或反应温度413.15 K,在不同反应温度或压力下进行反应,并将实验结果与热力学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eO2在反应温度为373.15—473.15 K内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增大反应压力可以有效降低ΔrG,并提高K和C,促进反应正向进行。此外,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较低温度不同反应压力条件下,增加反应压力对反应平衡常数的增大更显著,且为开发高活性催化材料在较低温下催化CO2和甲醇高效合成碳酸二甲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稀土催化材料在石油化工、化石燃料催化燃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氧化铈(CeO2)作为重要的稀土金属氧化物,因其优异的氧存储能力和稳定的面心立方结构被广泛用于催化反应中。重点介绍CeO2在CO2催化转化方面的应用及近期的研究进展,包括CH4-CO2重整反应,CO2与甲醇直接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以及CO2催化加氢制甲醇反应。阐述CeO2形貌调控对晶面暴露、氧空位浓度的影响以及CO2在催化剂表面吸附解离过程,展望CeO2基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曹明敏  韩铖乐  杨芳  陈玉焕 《化工进展》2023,(11):5831-5841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极端天气的增加,CO2捕集分离已经不单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更关乎人类的生存。近年来,用于捕集分离CO2的新型材料层出不穷,其中,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ILs)具有可调变的化学结构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低挥发性、高热稳定性和较好的溶解性,从而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金属有机框架结构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在CO2捕集分离方面也表现出优异性能。基于此,本文总结了ILs与MOFs相结合的ILs/MOFs复合材料捕集分离CO2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ILs负载于MOFs材料和对MOFs进行改性的吸附分离、MOFs材料分散于ILs中形成多孔液体的吸收分离、膜分离等方法的研究现状,同时,深入探讨了各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对ILs/MOFs复合材料在CO2捕集分离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CO2的减排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今各国都在研究降低CO2排放的措施,希望能够开发一种易于工业化应用的吸收剂。通过研究黄腐酸浓度、CO2流量、反应温度、吸收时间和循环次数对黄腐酸吸收CO2效果的影响,探索黄腐酸作为CO2吸收剂的新工艺。结果表明,黄腐酸吸收CO2的最佳反应条件:黄腐酸浓度为0.03 g/mL、反应大气压为1.01×105 Pa、吸收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20 ℃,CO2流量为0.14 L/min。黄腐酸吸收CO2的循环次数可超过20次之多,CO2吸收量随着黄腐酸循环次数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将天然气水合物中的CH4置换为CO2水合物是未来能源生产和温室气体控制的一种创新方法,但通常条件下CO2对水合物中CH4的置换效率较低,因此采用混合气联合降压强化置换的开采方法被提出。模拟(海底静水压力)在三轴应力约束状态下,通过注入固定比例[n(CO2)∶n(N2)=4∶1]的置换气体,研究降压强化置换过程中储层气相组分、CH4开采率与CO2封存率的变化。结果表明:CO2+N2联合降压强化置换法大幅度提高CH4水合物置换效率,CH4置换率相较于传统置换法的15.2%提升至35.22%,其中N2直接贡献率占8.66%。通过降压强化,显著增强分解后期阶段气体扩散效果,提高CH4开采率与CO2封存率,对提高水合物转换开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CO2催化转化制备甲醇、甲酸、低碳醇、低碳烯烃、碳酸二甲酯、甲酰胺和可降解塑料等高附加值化学品的研究方法、思路、研究结果以及规模化应用的前景,展望了CO2转化及新型多功能催化剂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以镁离子(Mg2+)为金属中心、富氮多羧基2,4,6-三[(对羧基苯基)氨基]-1,3,5-三嗪(H3TATAB)配体为连接器,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多级孔金属有机框架(MOFs)Mg-TATAB,并利用XRD、SEM、XPS、FT-IR和BET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在常压、无助催化剂和无溶剂的温和条件下有效进行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的环加成反应,结果表明,Mg-TATAB对环加成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催化剂重复使用后,选择性下降微小。  相似文献   

16.
梁婷婷 《山西化工》2024,(3):109-111
随着化石燃料的频繁使用,CO2浓度持续增长。为研究有机胺吸收和解吸CO2的变化过程,以有机胺羟乙基乙二胺和四乙烯五胺为研究对象,以介孔分子筛材料为吸收剂,通过控制不同胺负载量来研究有机胺对CO2的吸收变化过程。采用吸附动力学Avrami模型,对不同温度下的CO2解吸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有机胺吸附剂的表征分析验证了实验的可行性。当胺负载量为30%的羟乙基乙二胺时,吸附剂的吸收效率最高。温度为110℃时,吸附剂在12 min就完成了大部分CO2的解吸,解吸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以N-甲基咪唑、不同链长的卤代烷烃作为原料一步法合成一系列咪唑类离子液体,并将其用于催化CO2与环氧丙烷反应。随着咪唑阳离子中N-取代烷基链的增长,催化效果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催化剂在环氧丙烷中的溶解情况也呈相同趋势,我们认为这影响了反应体系中自由阴离子浓度,从而影响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CO2捕集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技术之一。其中,化学吸收法是一种有效的、适用于低CO2分压的CO2捕集技术。开发出一种高效、低能耗、环保的吸收剂是该领域的研究难点和热点。离子液体(ILs)作为一类绿色溶剂,在CO2捕集中具有结构可调节、反应速率快、吸收量高等优势,但存在黏度大、价格昂贵等问题,本工作提出将超强碱离子液体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咪唑([HDBU][Im])与单乙醇胺(MEA)复配得到离子液体复配溶剂,来提高吸收剂的CO2吸收量并降低吸收CO2后溶剂的黏度。研究了离子液体浓度、吸收温度、CO2分压等对离子液体复配溶剂捕集CO2性能的影响,测定了离子液体复配溶剂在不同CO2负荷下的密度和黏度等物性。结果表明,30wt%MEA+10wt%[HDBU][Im]具有较好的吸收能力,在40℃下,CO2吸收量达到0.1453 g CO2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CO2的综合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通过化学途径实现CO2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方向及进展,并报道了最新的研究技术和成果。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CO2可以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碳酸酯类等高附加值的产品,还可通过CH4–CO2催化重整制成合成气来制备乙烯或含氧化合物等。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其它新型CO2化学利用技术,如通过合理设计的化学肺可将CO2直接转换为氧气,利用太阳能、电能和生物微藻技术实现CO2向有用化学品的转化以及作为新型储氢材料的研究利用进展。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从五倍子原料中超临界CO2萃取单宁酸的方法,通过对影响萃取的各种因素的实验,得出了优选的超临界CO2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为44℃、压力为25 MPa、夹带剂为乙酸乙酯,萃取120 min效果最佳,得率为57.83%.经测定,萃取得到的单宁酸含量大于96%,本研究为制备高纯度单宁酸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