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山东省引黄灌区节水灌溉的必要性与主要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沿黄农业灌溉用水占全部引黄水量的90%,且黄河水的利用率只有45%左右,节水潜力巨大,所以迫切需要开展节水灌溉。山东省典型引黄灌区节水灌溉采用的主要措施包括:衬砌渠道,防渗节水;提高计量精度,科学调度管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适当调整终端水价;采取工程措施,提高田间水利用率;探索协会管理模式等。山东省引黄灌区实现节水灌溉下一步需要开展的工作有:积极开展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提高引黄灌区节水管理水平;建立农业用水补偿机制;加大引黄灌区节水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缓解海河流域内的用水压力,介绍了流域农业用水情况,并从工程、管理、政策等方面着手,对海河流域节水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了海河流域农业节水中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农业节水工作,提出了农业节水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节水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水污染的日益加重,长江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节水已引起流域机构和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长江流域的节水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调查节水现状的基础上,对流域用水情况进行了概括,分析了长江流域农业、工业和生活节水现状,同时针对目前认识不足、法制不强、投入不足和水价偏低等节水工作软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流域节水工作建议,为下一步的节水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海河流域最大的用水和耗水行业,发展节水灌溉对减少农业用水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海河流域农业用水现状、灌溉用水现状、节水灌溉现状的梳理,分析了海河流域各区域农业节水灌溉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海河流域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应采取的对策,为海河流域农业节水灌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是缺水大省,属于极度缺水区,水资源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本文基于海河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山东省水资源公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山东省三大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取水量高于黄河水利委员会正常年份所分配的70亿m3;海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供水和取水有剩余,海河流域2001年后总用水量与总供水量一致,即供水没有剩余,这说明随着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山东省三大流域由南向北供水逐渐紧张,未来山东省水资源形势会更加严峻,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农业节水,减低农业用水量;山东省由南向北,随着降水量的减少,水功能区水质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政府、企业和公众必须采取措施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以实现山东省各流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选定现状水平年,在分析山西省汾河流域现状农业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基础上,分析了流域的农业用水节水潜力,估算了各县区的节水目标值。并针对农业节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内农业节水潜力较大。通过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措施,预测到2020年,农业用水节水量可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水利部印发《关于实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的意见》,明确了全面实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明确了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为深挖全流域节水潜力、提升全流域用水效率提供了重要遵循和科学指引.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  相似文献   

8.
韩民  刘长林  苑先东 《海河水利》2002,(6):17-17,19
在分析山东省海河流域水资源特点及现状的基础上,本着开源,节源,节流和保护三者并重的原则,提出了多引多蓄黄河水,沿黄地区以井灌为主等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一方面水资源紧缺,另一方面浪费水的现象比较严重,分析山东省现有的节水潜力十分必要。在对山东省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山东省节水潜力计算方法,并主要对农业、工业、城镇生活和其它(建筑业和第三产业)节水潜力进行了计算,涵盖了山东省的各行各业,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为各市进行节水水平分析、做好节约用水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甘肃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农业节水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等已基本成熟,但受现行农业生产体制、农民文化素养、作物种植结构、水价及农产品市场等非技术因素的影响,这些技术的节水潜力难以充分发挥。分析了该区当前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现状,提出了保障农业节水发展的对策: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深化水权制度改革,建立节水补偿机制,理顺投资渠道等。  相似文献   

11.
黄河水是山东省主要的客水资源。引黄复灌后,山东沿黄地区本着“积极慎重”的原则,对引黄供水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科学研究,本文从宏观管理,泥沙防治、节水灌溉、运行管理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山东小科学引黄供水的研究与实践的主要内容,并对其效益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在山东省农业节水技术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现阶段农业生产者对节水认知程度不足、缺乏配套用水制度、工程管护不到位等5项问题,提出加强培训、调整种植结构、建立有效的管护组织、非常规水利用等8项建议。总结出山东省未来农业节水要“以管理、意识为主,工程、开源为辅”的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沿黄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严峻。为了满足沿黄地区不断加大的水资源需求,解决工业、生态与农业用水矛盾,保障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沿黄灌区高效节水技术,提高灌区水分利用效率,使有限的水资源通过优化调配,满足工业与其他行业用水增长需求。新常态下沿黄灌区农业生产需大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由长期以来的以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效益并重的方向上来。分析了滴灌技术在沿黄灌区的优势与应用需求,探讨了沿黄灌区发展滴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沿黄灌区滴灌技术发展对策与措施,对推进滴灌技术在内蒙古沿黄灌区的推广应用、缓解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分析评价,有利于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本文从流域、省域、地市域3个尺度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8年流域农业用水减少,工业用水基本稳定,居民生活、生态用水有所增加;流域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水平不断提升;流域地表水利用率高达71.6%,未来工业节水方向应是提高工业重复水利用率、减少工业废水排放;未来农业节水方向应将增设节水灌溉设施、改变种植结构和灌溉方式、提升用水水平等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在石羊河流域的研究工作表明,西北旱区流域水资源要可持续利用,首先应该做到水地平衡,按水办事,以水定地,合理控制农业开发与灌溉规模;在整个流域水资源科学配置中要考虑生态用水的要求,如果不考虑生态用水,这个区域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是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必须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实现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加强农业用水的监测评估和农业节水科学研究等基础性工作,才能保证国家的高效节水农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中结合西辽河流域农业灌溉现状,分析了西辽河流域玉米浅埋滴灌和膜下滴灌模式的适应性及技术优点,并进行了节水分析,进而对推进西辽河流域农业节水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抓好流域农业节水是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开展了东北地区节水增粮行动、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建立农业节水体系、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等工作,但与西北缺水地区相比成效还不够显著,关键问题在于对农业节水动力机制认识理解不够深刻。文章在对松辽流域农业节水专项调研基础上,抓住农业节水动力机制关键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素哲 《人民黄河》1999,21(1):23-24
黄河断流使下游沿黄地区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制约。在分析引黄地区农业用水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立足以水资源开发和发展节水农业并举为地区性对策,以缓解黄河断流对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灌溉农业的高效用水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桓台县经过10年试验和实践,形成了灌溉农业的高效用水技术体系,即合理利用水资源、节水工程措施、节水管理措施和节水农业措施,水的利用率从0.7左右提高到0.86~0.93,水分生产率达到2.43kg/m3。  相似文献   

20.
黑河流域农业节水任务及需正确处理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避免黑河流域出现更加严重的生态危机和水危机,黑河中游必须调整生产、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农业节水是关键。通过讨论黑河流域农业节水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农业节水发展中的主要任务;同时,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中应正确处理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