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陶洋  苏建松 《电视技术》2016,40(7):65-69
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业务的多接入网络选择算法,该算法将网络选择的单位从终端转向业务,并通过如下3个步骤为业务确定一个最优接入网络集合:首先,通过充分考虑业务的实际QoS需求以及终端速度的影响,确定各决策因素的权重;其次,通过效用函数模型确定各接入网络的效用函数矩阵;最后,通过最优接入网络集确定适合业务传输的最优接入网络组合.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新算法能根据终端移动速度及业务需求为业务选择最优网络组合,同时能大幅度提高终端网络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2.
下一代网络(NGN)具有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主要由业务管理应用平面、业务控制平面、核心交换平面和边缘接入平面组成,在统一的分组网络上提供话音、数据和多媒体等业务。华为U-SYS作为下一代网络的解决方案,接入方式灵活、接入技术多样化。文章结合U-SYS对下一代网络所提供的各种用户接入技术及其在不同场合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一、话音业务接入1.POTS用户接入纯POTS用户接入下一代网络可采用接入网关(AG)或综合接入设备(IAD)方式,AG或IAD通过MGCP/H.248协议与软交换进行交互,实现软交换对用户的呼叫控制。同时,AG或IAD具有…  相似文献   

3.
《电信技术》2012,(5):43-44
1引言 3G网络的大规模部署,极大地丰富了用户体验的业务类型。随着移动通信逐渐从单纯的语音和短消息业务向丰富的数据业务演变,移动数据流量越来越高,给运营商在3G网络接入质量和接入容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统计,70%的3G业务发生在室内环境,因此有效改善3G网络的室内接入是3G网络部署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有线接入网络建设面临很多困难,主要有:施工问题--在市区、街道挖沟施工难度增大,周期越来越长;而且,有的街道为了市容和美化等原因,根本不允许进行破土施工.时间问题--有线网络的施工周期长,不能完全满足竞争的需要.成本问题--由于业务的分散性,接入网络全部用光纤布线不够经济.规划和网络可用性问题--由于业务的突发性,造成网络规划往往不能满足实际业务需求.针对于此,采取无线接入方式具有很多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张凯 《现代电子技术》2014,(19):37-40,44
随着国内通信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内各通信运营商逐渐从单一业务转向多种业务,通信网络也朝着宽带化、多媒体化、IP化、接入多样化等方向发展.主要介绍移动网络针对通信市场的深入开发所提出的业务承载及网络接入技术,以提升移动网络覆盖面和业务承载能力,实现提高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业务的多接入网络选择算法,该算法将网络选择的单位从终端转向业务,并通过如下三个步骤为业务确定一个最优接入网络集合:首先,通过充分考虑业务的实际QoS需求以及终端速度的影响,确定各决策因素的权重;其次,通过效用函数模型确定各接入网络的效用函数矩阵;最后,通过最优接入网络集确定适合业务传输的最优接入网络组合。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算法能根据终端移动速度及业务需求为业务选择最优网络组合,同时能大幅度提高终端网络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7.
《电信网技术》2010,(1):86-87
基于PON技术的FTTx接入网络不但需要承载更高带宽的业务,也承载着电信运营商们如何在高清时代实现固网复兴的伟大理想。在网络融合、业务融合的大趋势下,华为的光纤接入网络方案从架构、性能,业务承载、运维等方面实现了革命性的技术创新,适应运营商建设统一、面向未来、自动化的绿色接入网络的诉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华为光纤接入网络的六大技术创新》一文对华为光纤接入网络的六大创新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在网络融合的大趋势下,多功能、高集成度、大容量、高带宽、广覆盖和绿色节能成为设备的基本特征,尤其是对于海量部署的接入层设备,这些特性直接影响到运营商的网络架构、部署计划,甚至是投资计划。  相似文献   

8.
夏盈颖 《移动通信》2003,27(10):73-76
1前言NGN被称为下一代网络,具有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主要由业务管理应用平面、业务控制平面、核心交换平面、边缘接入平面四个不同的功能平面组成,在统一的分组网络上提供话音、数据和多媒体等业务。这种技术革新使得NGN的用户接入方式显得非常的灵活,应用形式多种多样。本文结合华为U-SYS描述NGN可以提供的各种用户接入技术及其在不同场合的应用。重点在接入侧的多样性与接入方式应用的灵活性。2语音业务接入2.1POTS用户接入POTS用户接入如图1所示:图1POTS用户接入图如图1,纯POTS用户接入NGN网络可采用AG或IAD两种方式接…  相似文献   

9.
为切实提高集团客户专线业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安徽联通在芜湖分公司试点使用MSAP接入方式对集团客户专线业务接入层网络进行全光纤综合接入、可网管化和双路由保护的网络优化改造,不仅全面提高集团客户接入网络的网络质量,同时也降低建设成本和维护难度,达到双赢效果,带动和促进集团客户业务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主编寄语     
《电信科学》2004,20(3):J001-J001
随着技术成本持续下降、电信市场日益开放以及以IP为代表的数据业务的爆炸式增长,人们对通信的需求已从传统的电话、传真、低速数据接入等逐渐向高速Internet接入等非实时性业务,以及VoIP、可视电话、VOD等实时性业务的宽带领域延伸,宽带化和IP化将成为接入网发展的趋势。由于接入层网络的投资在整个电信网络中占50%以上,其网元规模远远超出核心网的规模。做好接入网络和业务的规划,是运营商实现网络增值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接入层用户类型和业务需求的多样性,在接入层一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接入手段,并且随着宽带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维 《电视技术》2017,41(2):44-49
根据广电运营商业务发展的需要,结合天威视讯网络现状,提出了适合广电行业的多业务融合无源光网络架构.由于PON技术在广电接入网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在现有网络上构建满足多业务要求的融合PON网络将影响深远.介绍了多接入方式并存的PON融合网络架构.最后,分析如何在融合PON网络平台开展基础业务、增值业务和ICT业务.为广大广电运营商推进光网的双向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吴连捷 《世界电信》2006,19(6):61-62
宽窄带业务发展不均衡是目前中国电信面临的一个问题。这种不均衡直接影响的就是前期的网络规划和已经建设局点的多业务接入能力。中国电信已经确定了以ADSL2+为重点的宽带业务发展思路.在现有新建的局点必须具备ADSL2+的宽带接入能力.同时还满足基本的POTS.ISDN及DDN等多种窄带业务的接入。所以,采用综合接入进行接入层网络的建设是最合适也是最能满足当前用户业务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宽带接入即用户可直接以宽带方式连接到Internet大网上,也可把Internet网络平台延伸到本小区(或酒店),即结合本地区的需求和特点把因特网络接入和应用平台建立在用户比较集中的小区,实现大多数用户的宽带网络接入和多业务应用本地化.在小区建立Internet接入和信息服务网络,开展小区多业务应用服务即可称为小区"宽带多业务应用平台",实现社区宽带网--家庭局域网为一体的统一系统平台.北京作为正在成长的国际化大都市,城市现代化建设速度的加快,给北京电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提供宽带业务,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14.
袁源 《电信快报》2013,(6):17-20
随着IMS(IP多媒体子系统)网络接入用户群的逐步扩大,利用IMS网络接入无关、IP多媒体、业务开放等特性提供蓝海新业务,提供差异化服务也成为各大运营商现阶段IMS网络建设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成为IMS网络能否茁壮成长,能否成为运营商下一代真正核心网络的关键所在。文章介绍IMS网络特性,在IMS网络中利用其接入无关性提供固移融合类业务的业务发展思路及网络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IP城域网业务接入控制层业务备份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电信业务通过IP网络承载,对IP城域网的可靠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业务接入控制层在IP城域网中是多业务融合承载的关键设备,在网络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功能.根据运营实践和业务测试,分析了业务接入控制层设备业务备份目前的技术现状,提出了在新型承载网络架构中构建高可靠性业务接入控制层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业务宽带需求,提出一种以GPON光纤接入技术为核心的网络解决方案,在简述全业务宽带的基础上,对GPON光纤接入技术优势和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深入分析,以此为我国全业务宽带的建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业界对于传统PSTN网络需要向下一代网络(NGN)演进已经达成共识。然而在NGN的建设中,宽窄带用户发展不均衡和多种业务之间的差异为运营商在接入层网络的建设带来了困难。运营商需要考虑选择合理高效的接入层网络建网模式,快速多样地提供多种业务,满足用户个性化、多元化的业务需求。基于这一背景,中兴通讯推出了“弹性接入层网络”解决方案及ZXA10多业务接入网络(MSAN)综合接入网系列设备。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IXP2400网络处理器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IXP2400的弹性分组环(RPR)综合业务接入系统方案,可接入千兆以太网和弹性分组环等宽带业务,并说明了利用该接入系统构建弹性分组环站点和实验网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PON接入网络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业务接入,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就是补充有线接入的空白,由于中国移动长期以来的传输网络建设都是围绕基站接入开展的,没有针对有线接入作相应的网络规划及资源储备。如果照搬电信的建设模式,移动自有的管线资源、客户资源都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必须结合移动特有的网络架构、资源情况、用户情况来制定网络建设策略,快速、可靠的开展有线接入业务。  相似文献   

20.
1基于GEPON的业务平台的整体架构 UT斯达康基于GEPON接入系统的业务发展平台如图1所示,可以满足最终用户语音、数据以及视频业务的一体化接入需求.ONU设备可以根据最终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灵活多样的用户侧接口.通过以太网接口可以解决用户的宽带数据接入;与IP机顶盒配合使用可以提供基于IP网络的视频业务;通过RJ11接口可以实现用户的固定语音业务及传真业务;通过叠加第三波长,可以在用户端ONU上提供射频接口从而实现传统TV节目的传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