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室内热环境研究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室内热环境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对室内热环境评价指标、人体与环境之间传热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在室内热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指出应结合我国国情对不同地区居室热环境进行研究的必要性,重点强调了对严寒地区居室热环境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编制“中国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需要得到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室内非采暖空调环境下的可接受温度范围。以重庆地区为代表,于2007—2009年期间,针对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进行了为期2年的热环境逐月现场测试和问卷调查。在了解该地区非采暖空调室内外热环境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室内热环境满意度的主观评价以及热适应性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确定夏热冬冷地区非采暖空调室内环境的可接受温度范围的方法。通过对获取数据按温度段进行回归分析,结合实验室人体生理和心理实验结果,获得了重庆地区建筑室内非采暖空调环境下根据全年室外空气温度变化而确定的可接受空气温度范围框图。最后,对比讨论了国际相关标准非采暖空调环境下的室内可接受温度范围及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室内热舒适性的综合定量评价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给出了室内热舒适综合评价计算公式,通过实验测定获得了南京地区室内空气温度、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平均辐射温度等参数,对同样室外温度下有无辐射供冷暖时的室内热舒适状况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寒冷地区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切实掌握目前寒冷地区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真实状况,本文于2005年夏对分布在寒冷地区5省四十多个县市的100户住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典型实地测试,调查结果显示:寒冷地区夏季人们对室内热环境并不满意,但长期以来希望受自然通风以及节电等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形成了较高的高温忍耐力;夜晚居民大多呆在家里,对室内热环境的主观评价受自身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较大;窗户的朝向及是否采取遮阳措施是寒冷地区住宅夏季防热的薄弱环节,可以通过合理增置遮阳设施、进行室外绿化等措施来改善住宅室内热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室内热环境的理论分析,建立了室内热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并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地下埋管通风的低能耗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PD〈25%,室内热舒适性可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内蒙古包头市住宅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现状和人体热适应状况,从影响人体热舒适的主要因素入手,采用客观热环境参数测试结合现场主观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到了361个有效样本,通过分析得出包头自然通风住宅夏季室内舒适温度区间为23.8℃~26.9℃,居民夏季中性温度为24.9℃,期望温度为24.6℃.并结合其他研究成果,分析了严寒地区城市居民夏季的热适应状况.本文研究成果为今后严寒地区自然通风建筑的热环境设计与评价提供参考,并为热适应实地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传统民居的传统生态建造经验与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巴渝地区因特殊的地形与气候,传统民居在热环境的营造上有自身的特点。以重庆江津区龙塘村夯土民居为研究对象,以实地测量的冬季室内热工参数为基础,运用软件模拟分析,对民居全年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发现夯土墙对改善夏季热环境更为有利,夯土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远比夏季差;民居建筑中阁楼空间在调节室内热环境方面作用显著,具有冬季保温,夏季隔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湘中地区木板壁墙体独栋正堂式传统民居的室内热环境的变化规律,选取典型木板壁墙体独栋正堂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在冬季和夏季自然通风条件下对室内外空气温度、湿度、照度等参数进行现场实测和分析,并利用AMPV评价标准,进行热舒适评价。结果表明:在夏季,木板壁墙体独栋正堂式传统民居利用自己独特的营造技术,极大的改善了室内环境,在夏季实测期间卧室60%时段处于Ⅱ级及以上标准,起居室将近一半时段处于Ⅱ级及以上标准;在冬季,存在室内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过高、室内采光严重不足的状况,在冬季实测期间室内均处于Ⅱ级及以上标准,其中起居室12%时段处于Ⅰ级标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人体在热环境中的热交换与热反应为基础 ,对影响人体舒适感觉的建筑物室内热、湿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同时结合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方法 ,提出在特定室内热、湿环境条件下保证人体舒适感觉的措施 ,从而为我们创造和建立舒适的室内热湿环境奠定了基础 ,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室内热环境评价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室内热环境的优劣,需要选择合适的热环境指标。本文利用在中国西部地区获得的相关实测数据,分析和比较了两种目前常用的代表性指标的适用性,并建议在评价这类建筑时应对这两种指标加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强震区拉日铁路吉沃希嘎高岩温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FLAC3D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分析橡胶板减震层对高岩温隧道的隔热减震效果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设减震层后隧道二衬温度整体降低,隔热效果最佳位置是右拱肩处;施设减震层后隧道二衬安全系数整体增加,减震效果最佳位置是右边墙处.研究成果可为强震区高岩温隧道隔热减震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摩擦材料的传热学模型,研究摩擦材料在使用时的温度分布,克服了摩擦材料实际使用时温度分布难以实测的矛盾,并用该传热学模型分析了所研制的摩擦材料实例。  相似文献   

13.
水泥土冻结温度及热物理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对冻结水泥土热物理参数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冻结水泥土随水泥掺入比的增加,冻结温度呈线性关系降低,且相同水泥掺入比情况下,粘土冻结温度比砂土的要低。两种水泥土在常温下导热系数和容积热容量随水泥掺入比的增大而减小,导温系数随水泥掺入比的增大而增大;在-10℃条件下导热系数、容积热容量和导温系数随水泥掺入比的增大而减小,但变化不明显。可为类似工程冻结设计提供冻结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冷环境下的织物保暖性。在实验的基础上,对织物的原料、厚度、环境温度、组织等诸因素与热阻的关系作了分析,比较了诸因素对热阻的影响状况,并得到一系列关系图。为新产品在保暖性方面的相关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热丝法测量了分别由氧化铝纳米粉体和碳纳米管加入到多种基体液体中制备成的系列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研究了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相对增加量(增加率)与固相体积含量、基体流体导热系数以及粉体种类的关系。结果表明,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增加率随固相体积含量的增加几乎呈线性增大,并随基体流体导热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条件下,含碳纳米管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增加率大于含氧化铝纳米粉体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增加率;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增加率远比现有理论(如H&C模型)预测值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铅基硫属化合物在中高温热电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相较于Te 和Se 元素, S 元素具有含量丰富, 价格低廉,且PbS 热稳定性高等优点, 近年来PbS 热电材料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然而, PbS 热电材料本体固有高晶格 热导率, 导致其较低的热电转化效率, 严重限制了其在热电领域的应用。为了降低其晶格热导率, 采用Cl 掺杂方法改善PbS 的热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形貌可控的树枝状PbS 基纳米材料, 在烧结过程中形成了 多孔结构PbS 基块体材料。通过测试结果可知, Cl 掺杂后的多孔PbS 材料的致密度和晶格热导率显著降低, 载流子浓度升高, 热电性能明显改善, 其中PbCl0.02S0.98 材料在773 K 时zT 值达到0.71, 较纯PbS 提升了约108.8%。  相似文献   

17.
颗粒形状对铝基复合材料热残余应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复合材料显微组织观察,建立了平面应力状态的复合材料组织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Al2O3p/2024Al复合材料和SiCp/2024Al复合材料淬火过程的热应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颗粒形状对铝基复合材料淬火处理过程下热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增强颗粒与铝基体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差异较大,淬火处理后颗粒和基体的界面附近产生很大的热残余应力场,同时基体发生塑性应变.  相似文献   

18.
城市住区热环境可控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杭州城西52个不同类型住区为例,基于杭州夏季Landsat5 TM 数据和遥感图像解译方法提取了不同住区的地表温度、植被指数和反照率,同时结合目视解译和现场调查,分别计算了不同住区的建筑密度、容积率、平均建筑高度等建设指标.采用线性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城市地表温度与植被指数、地表反照率、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城市热环境与其人为可控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大小依次为:植被指数>地表反照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加强城市住区绿化建设、采用高反照率材料是改善住区热环境的有效手段;适度减少建筑密度和提高容积率可以缓解城市紧凑发展与城市热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碱土金属氧化物对锰系碱土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添加碱土金属氧化物对锰系稀土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发明,它可以改善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其顺序是CaO>SrO>BaO。当BaO的添加量为1.0%时,具有较好的初活性和热稳定性。实验还表明,碱土金属氧化物对催化剂的性能这种影响可能是通过其表面酸碱性而起作用,催化剂表面酸量以0.4毫摩尔/克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恒运电厂8#炉锅炉侧的6 kV电机及其风机由于原热工控制策略不完善,易引起风机或电机在运行中由于联动备用装置不及时或热工保护误动作而跳闸,导致机组减负荷甚至产生非计划停机事件。为了减少此类故障的发生,对原热工控制策略进行了改进,一年内误动作次数由改进前的8次降低至0次,从而有效提高了电机及其风机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