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全国不同地区生产的61种传统发酵豆制品(包括豆豉、腐乳、豆酱和酱油),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柱前衍生测定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研究表明,中国传统发酵豆制品富含GABA,从所试样品来看,腐乳样品GABA平均含量最高,为277.26mg/100g干重,含量最高的样品达1 159.46 mg/100g干重。所试豆豉、豆酱和酱油中平均GABA含量分别为116.81 mg/100g干重、68.81mg/100g干重和141.51mg/100mL。同一种类不同品牌发酵豆制品中GABA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这与发酵豆制品的不同生产工艺相关。通过工艺改进,可望富集GABA,生产富含GABA的功能性发酵豆制品。  相似文献   

2.
传统发酵豆制品中γ-氨基丁酸含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erthelot显色反应快速测定了发酵豆制品试样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分析发现各类发酵豆制品中GABA含量丰富,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显著。结果表明腐乳卤汁和坯体GA—BA的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122.57mg/100mL和73.52mg/100g,青方腐乳中GABA含量总体高于白方腐乳和红方腐乳,腐乳卤汁中GABA含量总体高于腐乳坯体中GABA含量。  相似文献   

3.
腐乳是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发酵豆制品,按照后酵添加辅料的不同可分为红方、白方和青方腐乳等类型。本文研究了腐乳前发酵和盐腌过程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变化规律,并对红方、白方和青方腐乳后酵过程中GABA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期望挖掘腐乳生产过程中GABA形成规律,为改进腐乳生产工艺富集GABA奠定基础。结果表明,GABA含量在前发酵过程明显上升,盐腌导致其含量降低。红方和青方腐乳后酵过程GABA含量先增后降,后酵45d时达最大值;白方腐乳后酵过程中GABA含量基本呈增长趋势;显示后酵不同辅料的添加影响腐乳GABA含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γ-氨基丁酸(GABA)的生理学功能、合成途径、研究现状,并对在发酵豆制品中GABA的研究作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传统发酵豆制品中γ-氨基丁酸的比色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Berthelot 显色反应快速测定了腐乳、豆豉、酱油、豆酱等发酵豆制品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 结果表明传统发酵豆制品中腐乳汤汁和坯所含GABA的量为最高1225.7mg·L-1和735.2mg·kg-1,而豆酱中的较低仅为368.0mg·kg-1.通过测定,探讨发酵豆制品中γ-氨基丁酸存在方式和转化途径,寻求通过筛选高产菌株、调整谷氨酸含量、优化发酵条件等手段,为进一步开发高含量γ-氨基丁酸发酵豆制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测定抗氧化活性值(AOV值)的方法,比较了市售几种豆制品的抗氧化活性。用不同的乳酸菌和霉菌菌株发酵豆乳,在不同的发酵温度和时间下,研究发酵豆乳的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豆制品水溶性组分的AOV值高于醇溶性组分的AOV值;发酵豆制品的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非发酵豆制品;乳酸菌和霉菌发酵都能够使豆乳的抗氧化活性提高,不同菌株提高的程度不同,霉菌发酵提高的程度更大。温度对总状毛霉和乳酸菌发酵豆乳的抗氧化活性变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葡萄酒发酵过程中γ-氨基丁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跟踪2009年河北沙城、昌黎、山东烟台和宁夏御马等葡萄产区干红葡萄酒的生产过程.分别采集不同葡萄品种、不同发酵时期的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GABA含量变化,从而得出葡萄酒发酵过程中GAB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尽管不同产地、不同葡萄品种的GABA含量有所不同,但都随着果胶酶添加和酵母发酵的进行,GABA含量逐渐下降,至酒精发酵旺盛时GABA含量达到最低.进入苹果酸-乳酸发酵后,GABA含量有所上升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用了乳酸菌对大豆粉为主要原料进行发酵开发富含γ-氨基丁酸的发酵豆酸乳,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对发酵豆酸乳中GABA质量浓度和品质的影响。通过纸层析法对GABA进行定性分析,并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不同发酵条件下GABA的质量浓度以及评价了豆酸乳的感官指标。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的发酵条件为:混合菌接种量0.6%,初始发酵pH值为7,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12 h;并且此条件下制得豆酸乳含质量浓度达13.22μg/mL,制作的发酵豆酸乳组织状态细腻均匀、凝固状态好、色泽淡黄均匀、具有独特发酵豆乳的滋味与气味、口感细腻、乳清析出正常。本研究可为研制富含GABA的功能性新型大豆加工制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发酵豆制品以其富含营养、易于消化、风味独特的特点在亚洲市场上颇受欢迎,但其中的腐乳、豆豉和豆酱等产品很容易出现白点。白点是由酪氨酸为主的过饱和氨基酸结晶形成,难以根除,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和销售。该文综述了发酵豆制品中白点的组成及形成机理,探讨了发酵豆制品在前发酵工艺和后发酵工艺中对白点的防治措施,展望未来发酵豆制品行业中解决白点问题的关键点,以期为发酵豆制品的生产工艺优化和发酵豆制品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传统发酵豆制品中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探讨,概述了传统发酵豆制品的发酵机理和生产现状,分析了目前的研究进展,对发酵豆制品中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了论述,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发酵豆制品主要包括腐乳、豆豉、酱油和豆酱等,豆制品在发酵过程中容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多种潜在有毒代谢物,其中生物胺(biogenic amines,BAs)是影响发酵豆制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风险因子之一。过量食用含BAs的食物会引起中毒,但目前国内没有发酵豆制品统一的BAs限量标准。该文对发酵豆制品中BAs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方法进行综述,旨在通过优化发酵豆制品的生产工艺控制BAs的形成,提高发酵豆制品的质量,推动我国发酵豆制品健康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传统发酵豆制品主要包括腐乳、豆豉、豆酱和酱油等。 与未发酵豆制品相比,传统发酵豆制品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新的功能性 物质,不仅风味独特、易于消化吸收,而且在营养保健等方面更具优势。 该文从传统发酵豆制品的营养功能成分、活性以及发酵豆制 品食用安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促进深入研究发酵豆制品中活性物质种类与结构,并为发酵豆制品生产工艺优化和食用安全提供 参考。  相似文献   

13.
豆制品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味 ,近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传统豆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豆制品在工艺、包装、保鲜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 ,冷藏非发酵豆制品的研制成功 ,使豆制品的保质期由 3d延长到了近 30d ,豆制品出口已无技术障碍。而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是使豆制品出口全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好方法。目前 ,中国商业联合会正在抓紧制定《冷藏非发酵豆制品法典标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传统豆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以物理方法常压灭菌或充氮密封包装冷藏非发酵豆制品应运而生 ,在国内外具有巨大的市场。目前中国的冷藏非发酵豆制品主要…  相似文献   

14.
以蛋白质丰富的豆类或豆粕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制得的发酵豆制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然而,传统发酵豆制品的原料和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备受关注。研究表明,发酵豆制品中普遍存在胺(氨)类代谢物,尤其是生物胺与氨基甲酸乙酯污染且含量较高。目前,通过筛选原料及发酵剂,优化发酵工艺,添加抑制剂及采用生化方法降解,是控制生物胺与氨基甲酸乙酯污染的主要途径。本文综述近年来不同发酵豆制品中生物胺与氨基甲酸乙酯的污染情况,阐明其形成规律与机制,重点分析发酵豆制品中氨基甲酸乙酯与生物胺控制策略及其对品质和风味的影响。由于大部分发酵豆制品采用半敞开式发酵,因此工艺优化与添加抑制剂是减少有害氨(胺)积累的低成本且可操作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检测高酸度食醋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的方法。方法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醋中GABA含量的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通过检测不同原料、酿造方法、发酵阶段、贮藏时间的32种食醋样品,分析GABA变化规律。结果 该方法在0.01~1.0 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为0.9992,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 2%,回收率在96.4%~103.0%之间,精密度和准确性均符合方法学要求。不同原料食醋的GABA含量差异显著(P<0.05),谷物醋含量最高;传统发酵工艺和菌种酿造的食醋GABA高于液体发酵、纯菌种发酵食醋(P<0.05);秋季醋GABA含量高于冬季醋(P<0.05);醋酸发酵阶段的GABA累积量高于酒精发酵(P<0.05),适当陈酿可提高产品中GABA含量;商品醋中GABA的衰减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发芽糙米醋的GABA含量是未发芽糙米醋的2.29倍,是精米醋的4.73倍。结论 所建立的检测方法GABA出峰时间12 min,分离度>2,可快速、准确分析食醋中GABA。食醋中GABA含量与食醋原料、工艺、菌种、生产季节、贮藏时间等相关。以多种谷物或发芽谷物为原料,采用传统固态发酵工艺,秋季酿制,并适当延长陈酿时间有利于食醋中GABA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酿造》2006,(8):33
豆制品是以大豆或其他杂豆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按生产工艺可将豆制品分为发酵性豆制品和非发酵性豆制品。发酵性豆制品主要包括腐乳、豆豉等;非发酵性豆制品主要包括豆腐干、豆腐皮、腐竹茶干等。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经超声、微波、焙烤三种方法处理米糠对发酵后米糠酵素品质的影响,本文以米糠为原料,乳酸菌和酵母为发酵菌种,首先考察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比例对米糠酵素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和pH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米糠酵素的最优发酵条件;采用超声、微波、焙烤不同工艺条件处理米糠原料,比较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米糠酵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验证试验确定米糠酵素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24 h、发酵温度30 ℃、乳酸菌与酵母接种比为1:2(接种量为3%)。超声预处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米糠酵素中GABA含量(P<0.05),微波对GABA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焙烤显著降低GABA含量(P<0.05);米糠在超声功率240 W处理24 h后,米糠酵素中GABA含量为2.61 g/L,是未处理的1.85倍。本文初步探讨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米糠酵素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后续制备米糠酵素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以获得富含γ-氨基丁酸(GABA)的糙米粉为目的,接种可食用乳酸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接种短乳杆菌P-14发酵糙米产GABA的最佳条件为:谷氨酸钠(MSG)添加量1%,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3d,在此条件下,GABA理论含量为864.38mg/100g。经过验证实验,得到GABA含量为(851.24±34.15)mg/100g,与理论含量相近。采用优化后发酵工艺进行发酵的糙米中GABA含量比糙米原料提高了80倍,显示出发酵糙米产GABA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生物胺是一类分子量较低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水果、蔬菜以及发酵食品中。在豆制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代谢产生生物胺,过量摄入生物胺会导致人体中毒。发酵豆制品中生物胺含量较大,但目前国家没有统一的生物胺含量标准。文章对近年来文献报道的针对酱油、豆豉、腐乳3种发酵豆制品的生物胺含量进行了总结。通过对发酵豆制品中生物胺含量进行分析,为确保发酵豆制品的食用安全,进一步控制豆制品中的生物胺含量,制定相应的生物胺含量标准法规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